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锁定)江苏省泰州市白马中学八年级下册第1课海燕校本作业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这叫喊声里——充满了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子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的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开头第一段对海面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中除描绘了对海燕进行了正面描写外,还有侧面描写的语句,请找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3)、人生也有许多风雨,风雨来临时,你有海燕的勇气吗?写几句话谈谈你对风雨的态度?

(4)、描写海鸥、海鸭和企鹅的作用是什么?

(5)、除了文中的象征意义,你认为现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人与海燕精神有共同之处?

(6)、“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里为什么要把海燕比作“黑色的闪电”?

(7)、“——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两次大声疾呼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举一反三
      阅读《淘米水的妙用》一文,按要求完成小题。
      ①淘米水很不起眼,平时常被白白倒掉。可是你知道吗?它在生活中却有许多妙用。
      ②淘米水是天然的去污剂。与一般的工业去污产品相比,淘米水不仅洗净力适中,而且无任何副作用 , 比如,浅色衣服用淘米水浸泡一下,然后用肥皂洗涤,就会洁净如新;起霉斑的衣服,放入淘米水中浸泡一夜,可退斑洗净。又如,面对一堆有油污的碗、碟、瓶子时,与洗洁精相比,淘米水是更好的选择。淘米水经加热后,其淀粉质变性,而变性淀粉具有良好的亲油性和亲水性,所以油污一旦遇到淘米水,就会被淘米水中的淀粉吸附,从而脱离碗碟。
      ③淘米水是不花钱的化妆品。淘米水里含有淀粉质、维生素、蛋白质,这些营养物质可以对皮肤起到保湿、抗老化、美白的作用。经常用淘米水洗手、洗脸,皮肤会变得光滑白皙,淘米水还具有护发、亮发的功效。据说,傣族姑娘的一头秀发就是淘米水的佳作。傣族姑娘常用糯米的淘米水来护发。不过,她们用的淘米水要存放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才能使用。因为淘米水经过沉淀发酵以后,含有非常丰富的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可以帮助头发的色素细胞生成黑色的色素颗粒。所以经常用淘米水洗头,可以营养头发,使头发变得乌黑亮丽。如果你想保持美好的形象,又不使身体受到任何伤害,还想节省费用,那么淘米水不失为一种首选的化妆品。
      ④淘米水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淘米水含有一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头一两次淘米水含有钾且呈弱酸性加入食盐入药后,具有清火、凉血、解毒的功效。用淘米水加食盐煮开后,外洗或外擦皮肤,对皮肤有比较温和的清洁作用,而且可以保持皮肤表面正常的酸碱度,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防止皮肤搔痒,等等。
      ⑤此外,淘米水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质、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用作上等饲料;淘米水中含有氮、磷、钾等微量元素成分,可用作上好的肥料。
      ⑥淘米水有如此多的妙用,你还会白白倒掉它吗?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朵花本应芬芳

孙道荣

    一帮年轻的父母聚在一起,话题不知不觉扯到孩子身上,有人提议,每个人讲个自己孩子的趣事。提议得到了一致赞同。要说自己的孩子的趣事,谁不是几箩筐也盛不完啊。

    一位妈妈先讲了自己两岁半宝宝的故事。她说,自己的宝贝女儿非常调皮,带她的外婆根本对付不了。有一天,她正在上班,宝宝又在家里淘气了,她就打电话回去,想吓唬吓唬她,故作严肃地对她说:“你要是不乖,等妈妈回家了,一定要给你点颜色看看。”女儿不吱声了,哈哈,一定是被唬住了。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女儿突然嗲嗲地说:“妈妈,你别忘了,宝宝喜欢的颜色是粉红色哦。”

    多可爱的妞妞啊。众人都笑翻了。

    另一位妈妈接着说。她家的宝宝,是个不到三岁的男孩,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这不,问题又来了:妈妈,为什么地球在转,我们却感觉不到呢?妈妈想了想,告诉他,那是因为我们很小,地球很大,所以感觉不到。儿子说,但是我有个办法可以感觉得到它在转。说完就在原地转起了圈圈。一连转了十几个圈,最后东倒西歪地停下来了,晕晕乎乎地说,妈妈,我现在感觉到地球在转了。

    多伶俐的孩子啊。众人笑得也是东倒西歪。

    一个爸爸接了茬。那天,带四岁多的儿子骑车出去玩,骑到半路上,突然下起了雨,仲秋的雨,打在身上,已带有丝丝寒意。慌乱之中,赶紧拿出雨披穿上,怕儿子淋雨,所以,用雨披将坐在后座的儿子挡了个严严实实。儿子躲在雨披下面,两只小手将雨披撑起一角,高兴地大叫:“包头雨,今天下包头雨!”

    多乐观的孩子啊。众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一位妈妈笑着讲起了儿子的一桩糗事。两岁多的儿子在拉便便,突然,放了一个响屁,站在一边的奶奶故意逗他,佯装嫌恶状地问:“宝宝,你刚才是不是放屁了啊?”儿子抬起头,想了想,很镇定地回答道:“不是的。是我的屁股在唱歌呢。”

    多幽默的回答啊。众人笑得前仰后合。

    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交流着,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有趣,那么可爱,那么搞笑,那么温暖,孩子使他们原本平淡的生活,充满了变数,也充满了快乐。

    我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讲述。我的孩子,今年即将迎来高考,一天24小时中,除了睡觉和吃饭不得不“浪费”(儿子的原话)掉的八九个小时外,他的全部时间都用在了看书和做题上,他甚至连和我们说句话的时间和精力,都没有了。而我们,因为害怕打扰他,在家里走路都是小心翼翼地踮着脚尖的。看着眼前这些年轻的父母们,我忽然想,我的儿子,在他年幼的时候,也是充满童趣,活泼、调皮、可爱、搞怪,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欢笑和温暖。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生活突然变了,变得如此沉闷,如此压抑,如此不堪的呢?

    忽然明白,每一朵花,都本应芬芳、灿烂、快乐的,是我们自己先掐灭了孩子的天性,也掐灭了自己的快乐啊。那么,我眼前这些年轻的父母们,在不久之后,他们会不会也和孩子同时一步步地失去快乐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呢?

    我希望永远能够嗅到花的芳香,不知道这能不能做到?

(有删改)

文学文本阅读

三个问题

〔俄〕列夫·托尔斯泰

有一天,某个国王忽然想到,如果他总是知道开始做一件事情的适当时间,如果他知道谁是他该听取其意见的适当的人, 而谁又是他应该避开的人, 尤其重要的是,如果他总是知道什么是他该做的最重要的事, 那么他做起事来就会万无一失了。

他想到这个主意之后,就晓谕全国。国王面前来了许多博学之士,但是他们的答案却各不相同。 国王一个也不同意, 于是决定去请教一位以智慧而闻名遐迩的隐士。 隐士住在一片树林里, 除了普通老百姓以外,从不接待任何人。 国王微服去拜访,在到达隐士的小庵之前就下了马,并且留下了侍从,只身前往。

隐士正在他的庵前挖地。 他见到国王, 跟国王打了个招呼, 又继续挖他的地。 隐士又瘦又虚弱, 他的铁锹每次下去挖起一点点土, 他就累得喘个不停。

国王走上前对他说: “我到你这儿来, 圣明的隐士,是要请你回答我三个问题:我如何才能知道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谁是我最需要的人,我因此对他的话应该比对旁人的话予以更多的考虑? 最后,什么是需要我首先关心的最重要的事?”

隐士静听国王说话,没有回答,然后向手上吐口唾沫,重新挖起地来。

“你累了,” 国王说, “让我来替你挖一会儿吧。” “谢谢。” 隐士说,把铁锹递给国王,在地上坐下来。

国王挖了两畦地, 又停下来提出他的那三个问题。 隐士还是没有答话,只是站起来, 伸手要那铁锹, 并且说: “现在你歇一歇吧———让我来挖会儿。”

但是国王不给他铁锹, 还是继续挖地。 两小时过去了,国王最后把铁锹插在土里,说: “要是你不能回答我的问题,就直说好了,这样我也好回家去。”

“有什么人跑过来了,” 隐士说, “我们瞧瞧。”

一个长着一脸大胡子的人从林中跑出来。 那人用手按着肚子, 血正从手下面溢出来。 当他到了国王那儿,就晕倒在地。 国王和隐士解开那人的衣服,看见腹部有个很大的伤口。 国王尽量把伤口洗净,但血还是不停地流出来, 国王一次一次地把被血渗透的绷带解下来,洗净,再包扎起来。最后,血不再流了, 那人缓过气来,要求给点水喝。 国王给他拿来了清水。 这时候, 太阳已经落山,天气凉了。 国王在隐士的帮助下把伤者扶到庵里, 让他躺在床上。 国王由于赶了路, 又做了许多事, 就在门槛上坐下来睡着了。早晨醒来,过了好一会儿, 国王才记起他这是在哪儿,那个躺在床上、 用亮晶晶的眼睛盯着他看的大胡子陌生人又是谁。

“宽恕我吧!”大胡子看见国王醒了,正看着自己,就微弱地说。

“我都不认识你,你有什么可宽恕的。” 国王说。

“我认识你。我就是那个誓死要亲自向你报仇的人, 因为你处决了我的兄弟, 又没收了我的财产。我得知你单独来看望隐士,就决心要在你回家的路上把你杀死。但是一个白天过去了, 你还没有回去,所以我就从埋伏的地方出来找你,恰好碰到你的侍从,他们认出我,把我打伤, 我是逃出来了,但要不是你把我的伤口包扎好,我就会流血而死。我想杀死你, 而你却救了我的命。 瞧吧,只要我活着,只要你也愿意,我将做你最忠实的仆人,并且要我的孩子们也这么做。 宽恕我吧!”

国王很高兴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跟他的敌人和解了,还交到了一个朋友。他不仅宽恕了他, 还说要让他的仆人和御医来看护他, 又答应归还他的财产。

离开了伤者, 国王又去门廊那儿找隐士, 国王对他说: “我最后一次请求你, 圣明的人, 回答我的问题吧。” “你已经有了答案!” 隐士说。 “什么答案?你这是什么意思?” 国王问。

隐士说: “要不是你昨天可怜我柔弱无力, 替我挖地而不去走你的路, 那个人就会袭击你,你也就会懊悔没有留在我这里了。所以最重要的时候就是你在挖地的时候,我是你最重要的人,为我做好事是你最重要的事。然后,那人向我们跑来了,最重要的时候是你看护、照顾他的时候,因为要不是你包扎好他的伤口,他就来不及跟你和解了,所以他是最重要的人,你为他所做的事是你最重要的事。记住吧: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 它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我们唯一有所作为的时间。最重要的人是同你一起的人, 因为谁也不知道他以后究竟还会同别的什么人打交道。而最重要的事则是对他做好事, 因为人生在世原本就只有这一个目的!”

(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仰望蓝天的蜗牛

邱悦

①小时候我经常站在颁奖台上,每每步上台前,我都希望那段路程可以慢一些、再慢一些,因为这样就能让大家都记得我骄傲的笑脸。每一步都像踩到云上,我总是浑身轻飘飘的,老师同学们的赞许让我觉得自己像一只飞得很自由的老鹰。可是我怎么也想不到,我曾经光泽的羽翼最终烧成了灰烬,我看着自己的羽翼渐渐千疮百孔,我看着自己的身躯由矫健变得萎靡,我从翱翔的世界陨落。

②这就意味着我再也不能触碰那片五彩斑斓的云彩,只能在枯死单调的棕色上苟活。小学过后,我的成绩不再傲人,我变成了一只蜗牛,好像总是会落后别人一步,我自己都想不到的一步。在记忆最深处,那天傍晚和同学一起准备上晚自习,路上我们说着那次历史考试,我信誓旦旦地认为自己付出了诸多努力,这回必定能够取得佳绩。一幕幕奋笔疾书的场景、一次次起早贪黑的时刻,这些千丝万缕化成信心推动着我去相信、去渴望得到像样的分数。

③却没想到等我站在密密麻麻的成绩表格面前,我的名字没有在料想的位置,而是在最底端,从前那些刻苦、那些期待被一扫而空,我知道那番想法成了没有重量感的字句。我感到轻飘飘的,这似乎没有变,只是一阵阵揪痛和窒息笼罩在我周身,纵然只是瞬间,却在我的学生时代里闪现过无数次,甚至在长大之后的梦里也时时被强调,时时被惊醒。

④我就如同大片绿叶中一只寂寞的、小小的蜗牛,不能像小学时候的老鹰那样可以借着自己的翅膀优势,抑或是风的力量让自己腾空而飞。我每走一步,必须得留下痕迹,那一串长长的、湿湿的黏液,是我爬行的轨迹,是我想要去到远方艰难的印痕。所以我总是对蜗牛这个生物感到惋惜,甚至是嫌弃,觉得它太过于渺小柔弱,不能像老鹰那样驰骋蓝天,被一切生物仰望。

⑤南方的夏季雨下得凶猛,每每此时土地也变得松软潮湿,但正是蜗牛出来透风的好时机。我蹲下来观察它的一举一动。我的目光随着它们的爬行而移动,这移动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我看见它柔软的身躯爬上锋利崎岖的石头,蜗牛原本就缓慢的速度更是降了下来,但它居然没有另辟蹊径,反而是继续摸索,似乎要与这石头硬碰到底。它一次又一次地掉到地上,又一次一次地想要挣扎着继续越过那块石头,我不知道这石头究竟对它有什么意义,哪怕终于越过石头,前方不也只是一片寻常的土地吗?我感到无趣,便起身离开。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当我再次经过那片土地,原以为那只蜗牛已经早早放弃、知难而退了,没想到它居然翻过了那块石头到达了一处高地。

⑥我看得出神,等我回过神来,它已离开了那块让它感到骄傲的石头,拖着小小的壳孤独地驶向远方,在它的身后,它攀登过的那块石头在它的眼里由高耸变得低矮。我终究不是蜗牛,我不知道它为何不停留在那块石头上,也不知道它到底要去到何处。或许它只为自己短暂的胜利感到微微欢欣,却不执拗于那次瞬时的翱翔,或许它明白,自己的蓝天并不在此地展开,也或许,它并未将那块费尽力气攀登上的石头看作什么荣誉的象征,它只是在那儿短暂歇息,仅此而已。

⑦其实我很不解,蜗牛啊,你那小小的壳里却好像装着大大的梦想,想要去拥抱蓝天,像一只老鹰那样去翱翔。只是那样的差距太悬殊,哪怕一直仰望着、前进着,也难以拥有自己的蓝天。我又很佩服你,至少你没有像我想的那样屡次碰壁就索性放弃,至少你在攀登上石头的那一刻,也会觉得自己像一只骄傲的鹰吧。

⑧从前的我,总觉得一些挫折对自己的生活轨迹产生巨大影响,常为此而神伤。有时我也觉得自己离内心的蓝天越来越远,好像很多事情不在我的计划之内、事与愿违,我也曾痛诉命运的不公,恨它为何没有给予我应有的回报。但也正是如此,纵使我明白坚硬的石头在我的前行路上层出不穷,我也并没有因此而陷入失败的桎梏,我也比旁人有着更坚强的心脏。

文学类文本阅读

雕心

张义

①我姑爷是一个木匠。

②每当我去姑爷家,都能看到他站在那,拿起这一块木头,仔细看看,又拿起另一块,两相对比,又放下……最终,他将手中的这一块木头固定在架上,从容地在工具箱里翻出大大小小的刻刀、刨刀等工具。不久,木屑跟着阳光飞溅,空气中弥漫着木头的香味,姑爷便朦胧在木屑中。

③这时,我便在一旁安静地注视着姑爷灵动的手。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粗糙、干裂,又大又厚,但是他却能变魔术般地把布满苍老皱痕的树皮刨掉,露出白白的带有香味的树心。

④暖春的气息正从尚未解冻的泥土深处慢慢向上流淌,树上的花次第开放,花香与木气的柔和让我心旷神怡,姑爷也要开始教我如何雕木。“刀一定要直,手握刀的时候一定要紧,然后从这边进去,一刀、两刀、三刀,刀抬起来以后,刀尖必须放在这个地方,对了,一刀、两刀、三刀…”姑爷的话朴实得像他那斑驳的刨座。

⑤姑爷决定让我实际操练一番,让我雕一个骰子。这还不简单吗?我选了一块木料,将那块粗糙的木胚固定在架子上,匆匆绘好了草图,便急不可待地开始了。

⑥我拿起锯齿,欲将台上的木块锯成规整的六面体,但这锯齿却不听使唤,时而锯歪,时而卡在里面,我虽急躁却又无可奈何。刻痕时深时浅,有时手一抖,又在本不平整的木胚上徒增伤痕,像极了蹒跚学步的婴儿。

⑦姑爷放下手中的木槌和刻刀,说:“你的心太急,每一件木雕工艺品,必须经过设计、凿粗坯、修光、打磨等工序,道道马虎不得,道道都是考验心境。雕木,何尝不是雕心啊!来,姑爷给你示范一下。”

⑧姑爷的话,犹如一个个花苞,种在我的心里,在我的心里渐次开放。雕木何尝不是雕心呢?我摒弃了一切干扰;深深地吸一口气,拿起刻刀,用锯子慢慢锯出一颗标准的正方体。左手指甲因为用力摁压而微微泛红,我努力保持刻刀的力度均衡,细细打磨不够平滑的地方。

⑨日光渐渐西沉,终于,我刻出了骰子的初模。定形、雕刻、修光、打磨等工序,哪一道工序不是漫长的修炼过程呢?

⑩如今,我已能够让刻刀在原木上翻飞,时而粗犷有力,时而细腻娇柔,我心平如镜,经过一番精雕细琢,一块名不见经传的原木就完成了华丽的变身。

⑪而姑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微眯着双眼细细打磨他的木雕,眼睛清澈得像孩子,我知道那是心底浸润而上的一股专注和痴迷。

⑫枝叶抽芽,拔节无声。我越来越明白,雕木者雕心也。

一选自2023年《青年文摘》

圆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各题。

在一朵云里徜徉

向墅平

①好多年来,习惯了不时抬头,看天上浮的云朵。

②此时此刻,一抬头,望见一朵云,一朵洁白的云,一朵漂亮的云,悠然飘在空中。那么熟悉的模样,我好像认识它——是飘过儿时的那朵云,是飘过青年的那朵云......

③儿时起,就喜欢看天上飘浮的云朵。不仅抬头看,还索性躺倒在松软的草地上看,那样,就可以免却因抬头稍久而生的脖子酸疼之苦,以一种最为轻松的姿态看云:看它们如何在那么浩瀚的天穹,像漫步一般飘来飘去。云朵太多太多,看得人眼花缭乱。常常喜欢盯住一朵云,一朵洁白的云,一朵漂亮的云。看它优雅地从天那边飘过来,过我的头顶,又飘到天的另一边。我就情不自禁对着它轻轻喊:云朵云朵,也带我四下里走走。

天上的云朵不应我,兀自轻轻飘啊 , 多年如此。儿时的我,基本只在故乡的怀抱里游走。

⑤慢慢地,人在一日日一年年里长大。我开始变换生活的位置,到一个个地方求学。开始像一朵云那样,扩大活动的范围。

⑥岁月倥偬。光阴如云朵飘忽。

⑦一晃,就到了青年。

⑧那时的我,一边看天上云朵飘来飘去,一边让自己也在辽阔人世间飘来飘去。云朵,成了心中的偶像。仿佛,云朵有多自由,自己就要跟着有多自由;仿佛,云朵有多浪漫,自己就要跟着有多浪漫。云朵无拘无束的个性,感染着我;云朵天马行空的风范,熏陶着我。

⑨几乎整整一个青年时期,我将自己,恍惚活成了一朵云。又一晃,就到了中年。

⑩人到中年,仿佛一切都已尘埃落定;不再像一朵云那样,飘来飘去。但,更喜欢不时抬头,看天上飘浮的云朵。

⑪而今的我,在看云时,开始静下心来,参悟一朵云飘来飘去所蕴含的深意。

⑫就像此时此刻,我一边看一朵云,一朵洁白的云,一朵漂亮的云,悠然飘在空中;一边陷入深沉的思索——是从前岁月里,所没有的那种深沉。

⑬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云”是自然的象征,也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写照。“云”随风而动,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融为一体;因而“云”不与自然相矛盾,所以能够坦然邀游于无边无际的天穹。人若有了“云”的气质,就会不为世间的变幻莫测所困扰,随风而动,顺应万物,与万物相融——就没有内心的波澜起伏,从而能坦然面对一切事物。先秦道家以及魏晋玄学,都崇尚这种“任性”(追随自然本性)的精神气质。反观自己,尚欠缺云的如斯气质;虽已人到中年,亦未抵达一朵云般的人生境界。

想及此,略一低头,淡淡一笑,是自嘲,亦是自省。

⑮又抬首看云。继续让思绪,在一朵云里徜徉。

⑯依然受启迪于“云”。《小窗出记》中,有这样一副对联: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无论光荣还是屈辱都不会在意,只是悠闲地欣赏庭院中花草的盛开和衰落;无论晋升还是谪,都不在意,只是随意观看天上浮云自由舒卷,这是一种恬然自安的心境。它亦揭示出这样一种处世境界:花开花落,岁月轮回,看庭前,一个“闲”字,尽是洒脱;云卷云舒,万物变幻,随天外,一个“漫”字,尽显豁达。范仲淹先生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与这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这般的心境,这般的境界,芸芸众生中,又有几人能真正抵达呢?包括一个经年看云的我。

⑰但相信——常在一朵云里徜徉,一个人,终将真正活成一朵云,一朵洁白的云,一朵漂亮的云…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4年1月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