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松鼠

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
A、科学小品也是说明文的一种,它以说明为主,但也可以插入叙述和描写。 B、布丰是法国著名学者、作家,著有《自然史》36卷。 C、《松鼠》一文主要介绍了松鼠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这一特点。 D、“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叫声还要尖些”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人口与环境
①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已经有二三百万年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口的增长一直是很缓慢的。从18世纪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才明显加快起来。目前,地球上的人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量。据统计,1990年世界人口达到了53亿。
②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与世界人口的基本相似(如图)。以解放后为例,       , 翻了一番还多。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2%。

③人在一生中,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如水、空气、土地、动植物资源、能源等。这些资源都需要从环境中获取。随着人口的高速增长以及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人类必然要向环境索取越来越多的资源。然而,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环境为人类提供各种资源的能力是有限的。这样,人类不断扩大的需求与有限的资源之间便产生了尖锐的冲突。
④就拿耕地来说,耕地上生产的粮食是人类食品的主要来源,然而人类所拥有的耕地现状却不容乐观。地球表面的陆地大约只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30%,而耕地只占陆地总面积的11%左右,并且可供开垦而尚未开垦的耕地已不多。与其他国家人均耕地面积相比,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只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左右。随着人口的增长,很多耕地变成了住宅用地,再加上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因素,使人均耕地面积急剧下降。据计,1951年,我国耕地有1.08亿公顷,人均耕地0.19公顷。到了1981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下降到0.99亿公顷,人均耕地也只有0.10公顷了。如果人口再无节制地增长下去,我国人多地少的局面将会越来越严峻。
⑤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措施,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气候失 , 洪水、旱涝等自然灾害也频繁发生。[甲]我国历史上也有这样的例子。[乙]黄土高原原来有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非常适合人类生活。但由于人口过于集中、长期掠夺式的开发和战争等原因,破坏了植被,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平衡失调。[丙]如今,黄土高原的许多地方已经变成了沟纵横的荒山秃岭。[丁]可见,人口过度增长是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的重要原因。
⑥为了人类世世代代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做到有计划地发展。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①太白金星,领着美猴王,到于灵霄殿外。不等宣诏,直至御前,朝上礼拜。悟空挺身在旁,且不朝礼,但侧耳以听金星启奏。金星奏道:“臣领圣旨,已宣妖仙到了。”玉帝垂帘问曰:“那个是妖仙?”悟空却才躬身答应道:“老孙便是。”仙卿们都大惊失色道:“这个野猴!怎么不拜伏参见,辄敢这等答应道‘老孙便是’却该死了,该死了!”玉帝传旨道:“那孙悟空乃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礼,且姑恕罪。”众仙卿叫声:“谢恩!”猴王却才朝上唱个大喏。玉帝宣文选武选仙卿,看那处少甚官职,着孙悟空去除授。旁边转过武曲星君,启奏道:“天宫里各宫各殿,各方各处,都不少官,只是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玉帝传旨道:“就除他做个‘弼马温’罢。”众臣叫谢恩,他也只朝上唱个大喏。玉帝又差木德星官送他去御马监到任。

       ……

       ②不觉的半月有余。一朝闲暇,众监官都安排酒席,一则与他接风,一则与他贺喜。正在欢饮之间,猴王忽停杯问曰:“我这‘弼马温’是个什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了。”又问:“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猴王道:“怎么叫做‘未入流’?”众道:“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尫羸,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众天丁知他受了仙箓,乃是个弼马温,不敢阻当,让他打出天门去了。

       ③须臾,按落云头,回至花果山上,只见那四健将与各洞妖王,在那里操演兵卒。这猴王厉声高叫道“小的们,老孙来了!”一群猴都来叩头,迎接进洞天深处,请猴王高登宝位,一壁厢办酒接风,都道:“恭喜大王,上界去十数年,想必得意荣归也?”猴王道:“我才半月有余,那里有十数年?”众猴道:“大王,你在天上,不觉时辰。天上一日,就是下界一年哩。请问大王,官居何职?”猴王摇手道:“不好说,不好说!活活的羞杀人!那玉帝不会用人,他见老孙这般模样,封我做个什么‘弼马温’,原来是与他养马,未入流品之类。我初到任时不知,只在御马监中顽耍。及今日问我同寮,始知是这等卑贱。老孙心中大恼,推倒席面,不受官衔,因此走下来了。”众猴道:“来得好,来得好!大王在这福地洞天之处为王,多少尊重快乐,怎么肯去与他做马夫?”教:“小的们!快办酒来,与大王释闷。”

       ④正饮酒欢会间,有人来报道:“大王,门外有两个独角鬼王,要见大王。”猴王道:“教他进来。”那鬼王整衣跑入洞中,倒身下拜。美猴王问他:“你见我何干?”鬼王道:“久闻大王招贤,无由得见;今见大王授了天箓,得意荣归,特献赭黄袍一件,与大王称庆。肯不弃鄙贱,收纳小人,亦得效犬马之劳。”猴王大喜,将赭黄袍穿起,众等欣然排班朝拜,即将鬼王封为前部总督先锋。鬼王谢恩毕,复启道:“大王在天许久,所授何职?”猴王道:“玉帝轻贤,封我做个什么‘弼马温’!”鬼王听言,又奏道:“大王有此神通,如何与他养马?就做个‘齐天大圣’,有何不可?”猴王闻说,欢喜不胜,连道几个“好!好!好!”教四健将:“就替我快置个旌旗,旗上写‘齐天大圣’四大字,立竿张挂。自此以后,只称我为齐天大圣,不许再称大王。亦可传与各洞妖王,一体知悉。”此不在话下。

(节选自《西游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沙漠奇遇

(俄)伊·罗索霍瓦茨基

    ①起伏的地平线上残留着一抹血红,夕阳西沉,绽射出几束长长的余晖,和大地告别。

    ②考古学家米哈伊尔·葛利戈里耶维奇站在巨大无比的两座雕像脚边,他环顾四周的沙丘,隐隐地感到:这儿有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究竟是什么呢?他却无法确定。惶恐不安的感觉占据了他的心头。米哈伊尔端详着巍巍耸峙的雕像,竭力回忆5年前的情景。

    ③当时米哈伊尔参加了沙漠考察队,但他和另外两名考察队员在沙漠中迷了路。就在这时候,他们偶然在沙丘之间发现了这两座雕像。米哈伊尔清楚地记得,那两座雕像的脸是用粗线条雕刻出来的,看上去是一男一女。他们几乎分辨不出五官,只一对轮廓分明的眼睛在整个脸上显得异常突出,极不协调,菱形的瞳仁、虹膜上的青筋,以及直愣愣的梳状睫毛十分醒目。

    ④雕像的身材很不匀称:躯干和胳膊很长,两条腿却又短又细。考察队员们争论不休,却终究不能确定这两座雕像属于哪一种文化、哪一个时代。

    ⑤米哈伊尔呼吸急促,呆若木鸡,无法把视线从这对眼睛上移开。他梦游似地向雕像走去,突然,他“哎呀”一声惊叫起来,裤兜里,黄铜烟盒滚烫滚烫的,仿佛在火上烤过一样。

    ⑥几天之后,一架飞机发现了迷路的考察队。他们回到了家乡,同行的费多罗夫,从女人雕像的脚上敲下了一小块标本,打算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不久,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了,米哈伊尔上了前线。费多罗夫也在一次实验室爆炸事故中罹难。爆炸正是在他研究那块雕像物质时发生的。据他的实验助手说,那东西犹如一种活性极强的酶,能加速一些反应,延缓另一些反应。正由于这个原因,引起易燃物质猝然起火、爆炸。

    ⑦战争结束后,米哈伊尔重回了那个沙漠,现在他正站在雕像面前。

    ⑧落日尚未全部从地平线上隐去。天地尽头,沙砾似乎正在熔化,形成一条奔腾的火龙。一阵风吹过,沙子簌簌作响。

    ⑨只有雕像仍旧纹丝不动地站在那里,仿佛比这沙漠更缺乏生气。整整五年,它们就这样一动不动地矗立着,狂风泄怒于这些高大的障碍,从四面八方侵蚀它们。时光像沙子一样从它们身边流逝,带走人间的欢乐和痛苦。他取出一张照片,那是五年前他在雕像前的留影。这是怎么回事啊?这不可能!不可能!

    ⑩照片上,那座女雕像笔直地站着,两手下垂;而眼前,她已改变了姿势:两膝微屈,一只手伸向脚边,伸向被敲掉一块的那个地方。而那座男雕像则向前跨了一步,朝那女雕像侧过半边身子,仿佛在庇护她,右手伸向前方,握着一件武器一样的东西。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

    ⑪所学过的知识在他记忆的屏幕上一一闪过。新陈代谢和生命持续的时间并不固定,它们因物种而异,差异幅度极大。例如葶苈属植物的全部生长过程在五六周内即可结束,但红杉属植物却能生长几千年。

    ⑫一个中心思想已经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

    ⑬两座雕像仍旧纹丝不动地矗立在那儿,但米哈伊尔已经领悟到这种静止不动只是一种假象,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雕像,而是来自其他行星,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生物,他们由另一种材料构成,他们有自己的时间。我们这儿的一百年,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一瞬间。显然,他们那儿非生物界的运动过程,也是按照另外一种节律,一种较慢的节律进行的。这个女人感到脚上疼痛,并开始对此作出反应,这竟用了五年时间;那个男人则用了五年时间才向前跨了一步。在这五年时间里,米哈伊尔经历了漫长的生活历程,他结识了一些朋友,也失去了一些同志,他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在战火中体验到了爱和恨。

    ⑭米哈伊尔的脑海里一下子涌现出许多问题……

    ⑮“瞬间”这个概念是非常相对的。人生的一秒钟并不是钟表的“滴答”一声这么简单,而是指人在这一秒钟内所做的事情。这一秒钟可以是无所作为,也可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秒钟之内,地球运行一定路程,风儿掠过一定距离,蚂蚁爬过一段小路。人可以根本不介意一秒钟时间,也可以用一秒钟按动电钮,将火箭送入太空;可以无聊地打个呵欠,也可以发现一条新的自然规律。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空间和自己的生命期限。时间是自然界的万物之主,而人则是自己时间的主人。

    ⑯沙漠尽头火红的地平线正渐渐暗淡下去,一堵墙垣似的火烧云已隐没在沙丘后面,唯有一长束橘红色的余晖告诉人们,太阳是在这儿被不可抗拒的时间送走的。

(选自《沙漠奇遇》(有删改))

科幻:想象创造价值

也许每人在孩提时代都曾幻想着遨游太空,去另一颗星球发现文明,到外星人家中做客聊天……无论民族、时代、阶层,每个人都拥有做梦的权力、想象的自由,这正是科幻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所在。

近年,科幻电影迸发出炽烈的“科幻热”,形成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我们似乎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

科幻文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它给人类的思维与智慧带来了哪些启迪?

一,“梦想成真”的预言与忧思

    “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在1869年发表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构想了一只名为“鹦鹉螺号”的潜水艇。但人类社会中潜水艇成为现实,却是在几十年以后。1886年,英国才建造出第一艘使用蓄电池动力的潜水艇;1954年,美国才建造出第一艘核动力潜水艇,值得一提的是,这两艘潜艇也都被命名为“鹦鹉螺号”。

    “美梦成真”的故事不仅发生在潜水艇上。凡尔纳笔下的直升机、留声机、太空旅行,威尔斯笔下的基因改造技术,克拉克笔下的同步通讯卫星……在今天都已成为现实,并且改变了世界。

    “科幻”不是无风起浪,而是立足现实科技展开的想象。科幻文学不仅能反映一个时期科学发展的状况,更能启迪科学家的思考,激发科学创新的灵感。

    科幻不仅赋予人们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赋予人们科学的思维、科学的世界观,它通过对科学以及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文化、道德伦理等问题的想象构造,让人们理性地思考未来。

    科幻作家在乐观地憧憬科技文明的同时,也在对科技泛滥带来的弊端进行反思。在科幻小说《神经浪游者》中,网络独行侠凯斯奉命潜入跨国企业的信息中心窃取情报,在信息大战中帮助神秘力量主宰世界。但他想得到的并不是世界,不是权力,而是希望超越肉体的束缚,逃避废墟般的现实世界。还有许多科幻文学都不约而同地反映了科幻作家们的前瞻与忧思:人类在利用科技为自己造福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多一份理性与制衡?

二,开启思想实验与创新之门

    美国哲学教授拉菲尔是一位科幻迷。他在学校开设了一门“怎样通过科幻小说学哲学”的课程,大受欢迎。他认为,科幻是思想的实验,而哲学里也有许多思想的实验,其内在思维是相通的。

    以科幻作品中最常见的一类情景为例:人类面临着外星攻击,拯救人类的唯一办法,是放弃一些人的生命。假设这一刻成真,而你是执掌地球生命的核心人物,你会怎么决策?放弃哪些人的生命而拯救其他人?为什么该放弃的不是你自己?

    正是在这种貌似“不可能”的戏剧情境中,科幻小说为我们开启了一场又一场蕴含着哲学意味的思想实验,激发无数想象、创造、预测、设计,启发我们在真实世界中的思考与行动。科幻文学的不竭动力正在于此。而我们的未来,正基于今天种种思想实验所取得的成果。在这样的视野之下,科幻作品的意义就显得深远而重大。

    在科幻作家吴岩看来,科幻不属于科学教育,而应属于创意教育。“比科幻小说中的科学知识更加重要的,是科幻文学给人的思维方式带来的影响和改变。”美国科幻文学研究者托马斯·斯科提亚也指出:“科幻小说家是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实验的专业制造者,不管他是在考察一项新的科技发展所引起的局部后果,还是在考虑一种社会潮流的更为宽泛的影响。”

    或许到了必须为幻想正名的时候。幻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在心理学教科书中,想象分为三类: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多种课本都在重复一个说法,即再造想象就是在脑海里复现一个事物,比如让你先对一个杯子进行观察,然后凭想象画出这个杯子;创造想象是把几个事物在脑海中加工、组合并表达出来,比如让你将鱼鳞、鹿角、蛇身、凤爪想象拼装成一条龙的样子。据说,这两种想象是“好的”,而那种抛开现实事物,天马行空地去想并实现出来的幻想,是应该规避的,是让人想入非非的。

    吴岩认为,这种说法应该彻底改变。想象力的本质就是超越现实,对现实否定得越彻底,人的想象力才越高级。如果一直模仿前人,不去远离现实,根本无法做到真正的创新。这才是对我们这个社会有价值的想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焕发自省的力量

    ①“吾日三省吾身”“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贤在修身养性、练达自身等方面,都十分重视自省的力量。现实生活中,唯有自省,人才会变得克已谨慎,不断反思审视自身的过失,真正去纠正错误、解决问题,避免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

    ②自省的力量,首先在于可以“________________”。古人云“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极言自省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方法。《世说新语》載,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与蛟、虎并称为“三害”。周处射虎杀蛟三日不见,乡人以为周处死了互相庆贺,周处回来后听到乡邻相庆,才知被乡邻憎恶,乃“有自改意”,由此弃恶从善,“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今天,我们讲自省,对思想、工作、生活点滴及细节予以检视,客观地看待自我,清醒地查找不足,其意义并非止于忏悔,而在于超越自我,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完善,不断唤醒善意良知,不断升华人格。

    ③自省的力量,还在于能够“达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桐城六尺巷这一古今佳话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凡事首先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付诸改正的行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事当前,我们首先反省自的错误,对方多半就会有正向的反应,即便一时没有也报之以宽容,很多问题就会在无形中化解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每个人都能唤醒自省意识,焕发自省力量,就会形成向上向善的良性循环,重品行、讲道德、守规矩就会蔚然成风。

    ④“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善于自省的人富有人格魅力,善于自省的民族受到世人敬重。处身现代社会,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反躬自省自身的规则意识、道德品行、言行举止,在自省中知敬畏、受警醒、明方向、我们就将在不断自我约束中实现自我完善,进而共同提升社会文明的水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杨礼赞》节选

茅盾

①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②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③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现代文阅读

 (三)最美的勋章

刘励华

①30多年前,体检合格后,一位接兵干部来我家做家访。他郑重而又热情地对我说:“我们的部队在西藏,那里非常艰苦,你愿意去吗?”我脱口而出:“愿意!”一声“愿意”,让我从此与西藏结下不解之缘;一声“愿意”,也成为我无悔的青春誓言。

②穿上军装,在经过半年集训后,我们沿着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进军西藏的足迹,向心中的圣地进发。

③那时新兵进藏,不像现在可以乘飞机、坐火车,部队能提供的交通工具只有“老解放”汽车。车上没有座位、没有供氧设备,车厢还四面透风。〔A〕我们不管这些,爬上汽车车厢,用背包当座椅,身挨身、脚抵脚,用快乐和向往把车厢塞得满满的,以勇敢的心去迎接高原风雨的洗礼。

④4月,高原冰雪开始消融。车过二郎山,眼前出现梦幻般的景色:〔B〕蓝天白云下,盛开的杜鹃花漫山遍野,五颜六色的花簇宛如多彩的哈达,用来献给远方的客人。如诗如画的景色,顿时点燃了我们的青春热血。 一路上,一辆辆军车就像一面面彩旗,迎风招展。我们唱着嘹亮的军歌,翻山越岭,迎风斗雨,勇往直前。

⑤随着海拔的增高,高原缺氧向我们袭来。车到理塘兵站,正是午餐时间。在排队打饭时,一名新兵突然身子一歪,倒在饭筐边。接着,一个、两个、三个……仅十几分钟时间,先后有5名新兵倒在饭堂里。在一片惊呼声中,只见卫生员拿着氧气袋飞身前往抢救。吸着氧气,5位战友的脸色由白变红,很快苏醒过来。高原缺氧没有吓倒我们,等战友苏醒后,大家又爬上车厢继续赶路。长路漫漫,经过 14 天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林芝。

⑥林芝,素有“西藏江南”之称。这里有林立的雪峰、茂密的森林、碧绿的青稞地,藏家农舍如繁星撒落在尼洋河两岸,一眼望去,美不胜收。在写第一封家信时,我激动地告诉家人,我当兵的地方叫林芝,这里是西藏最美的地方。

⑦然而,高原赠送给我们的不单是美景,更多的是风霜雨雪。等真正融入高原、融入部队,我才知道这里的生活远非想象中那样美好。

⑧20世纪80年代,西藏的交通尚不发达,部队生活物资十分匮乏。到了冬季,蔬菜供应不上,只能用脱水干菜代替,餐桌上见不到一点儿绿色。不久,我们的嘴唇就开裂了,早晨醒来鼻孔里布满血痂。

⑨这还不算什么,野外生存条件更差。部队开赴野外驻训、施工时,热食难以保障,啃干粮成了家常便饭。中午,连队给每人发一块压缩干粮,一个橘子罐头或什锦菜罐头。刚开始,大家觉得新鲜,可时间长了,吃的时候就开始反胃。

⑩严酷的生活考验,并没有动摇我们扎根高原的意志。在老兵们的带领和鼓励下,我们很快适应了高原生活,并开始从苦中嚼出甜来。部队蔬菜供应不足,我们就开荒种菜,入冬前把菜窖塞得满满的。野外训练、施工,我们采摘蘑菇、野菜改善生活。我们还练习吃糌粑、喝酥油茶,努力掌握高原生存的本领。

⑪到高原不久,强烈的紫外线、凛冽的风霜在我们的脸颊上烙下两块红红的印记,一眼看去,就像两朵燃烧的红云,大家管它叫“高原红”。面对高原的这份特殊馈赠,我们欣然接受。它是我们青春的印记,闪耀着青春的光芒。

⑫那年,上级给我们下达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修复墨脱骡马道。这条骡马道,是当时墨脱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也是墨脱人的生命之路。 由于年久失修,很多地方出现了塌方,路基塌陷,人畜无法通行。接到任务,我们迅速奔赴雅鲁藏布江下游,用铁锹、钢钎、十字镐等最原始的工具,向大自然宣战。

⑬通往墨脱的路上,横亘着一座雪山,海拔4 700米。 5月,天空飘着大雪,地面积雪数尺厚,我背着一口30多千克重的高压锅,与同样身负沉重施工工具和生活物资的战友们一道,踏着积雪,一步三喘地翻越大雪山。快到山顶时,一个近60度的陡坡挡住了我们的去路。 见此,大家解下背包绳连接在一起,组成“人串串”,前拉后推,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上爬。

⑭翻过大雪山,我们便到达了墨脱。此时,墨脱是雨季,绵绵细雨一下就是一个多月。我们每天冒雨施工,身上从来没有干过。过量的雨水,污染了水源。喝了不洁净的水后,大家开始拉肚子,一个个拉得形容枯槁,四肢无力。可是身体稍一好转,我们又投入到施工中。

⑮在墨脱施工,既要与天斗,还要与地上的旱蚂蟥斗。雨季,是旱蚂蟥最疯狂的时候。只要稍有动静,它们就会蹦到人身上,拼命吸血,每人每天都会在身上发现几十条旱蚂蟥。 我们一边施工,一边捉旱蚂蟥。用手抓、用竹片夹、用烟头烫,什么办法都用尽了,但还是挡不住旱蚂蟥的攻击。等收工返回帐篷时,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脱光衣服,赤条条地站在一起,相互捉身上的旱蚂蟥。

⑯经过3个月的顽强奋战,我们终于打通一道道险关,修复了骡马道。看到墨脱群众牵着驮满山货的一队队骡马走向山外,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⑰艰苦是成长最好的学校,吃苦是人生最好的营养。走过墨脱路,翻过大雪山,我感到再没有吃不下的人间苦,再没有踏不平的坎坷路。此后 17 年,我先后在不同海拔的多个岗位工作过。这期间,我曾饮山泉水中毒、遭遇车祸、被风雪围困,先后6次死里逃生。

⑱在西藏工作期间,我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一名军事记者,有幸走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认识了无数年轻军人。他们同样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西藏。嘴唇乌紫、指甲凹陷、头发脱落,是他们的青春印记;勇于战斗、敢于牺牲、乐于奉献,是他们的青春状态。他们最爱唱的歌是“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

⑲回望军旅岁月,令我最难忘的还是高原风雪在西藏军人脸上烙下的“高原红”。 我想,那美丽的“高原红”,应该是雪域高原颁给西藏军人的最美的勋章!

(选自2020年11月 30 日《解放军报》,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