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该民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
A、北方战乱不断 B、妇女地位提高 C、儒家思想盛行 D、北方经济衰退
举一反三
根据主题“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完成相关学习项目。

【项目一 民族图腾—华夏民族的起源】

材料一:

龙并不是某种动物的单一形象,龙只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一种综合性的神化动物,是变化无穷的超自然之物,究其实则反映了远古部族的融合。

——《远古社会--图腾崇拜:龙图腾》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浙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项目二 天下一统--华夏文明大扩融】

材料二:秦汉时期,民族间交往频繁。在北方,汉初对匈奴实行“和亲”。武帝时,开始大举反击。东汉时,南匈奴归附朝廷,开始与汉民族融合。在南方,经过激烈的战争,岭南被纳入秦朝版图。秦汉王朝对越族地区进行了持续地开发和经营。在西南,汉朝恩威并用,设置郡县加强管理。东汉以后,进入此地的汉民族渐多,汉文化随着学校的兴建传播到了滇中地区,促进了西南民族与汉民族的联系,

——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项目三 民族交融--你中有我共兴荣】

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阎步克《变态与回归--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历程》

材料四: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