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福建省泉州晋江市安海片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华起诉“清华”折射傍名牌乱象

①昨日,一起诉讼“亮”了。其原告是清华,被告也是“清华”——清华幼儿园。据报道,清华大学向多个清华幼儿园提起民事诉讼,告其侵害商标权,“扰乱了市场秩序,构成不正当竞争”。

②消息一出,网友七嘴八舌。而“画风”大都是这样的:“我老家还有剑桥幼儿园”“不好意思,给我逗乐了”“北大幼儿园很慌,剑桥、哈佛瑟瑟发抖”……网友纷纷吐槽身边的“名校”,把该话题送上了热搜。

③ 所以,清华起诉“清华”,应该怎么看?是否侵权,自有法院判决。但其背后的问题,还是值得深思。确如网友所言,当前从城市到乡村,傍名牌的幼儿园、培训机构等,比比皆是。有的可以肉眼识破,有的则颇具欺骗性,它们不澄清、不解释、不置可否,甚至故意混淆视听、想方设法与名校“沾亲带故”,让人信以为真。此类乱象,让公众眼花缭乱,甚至让很多人上当受骗、交了不少“学费”。

④傍名牌为何存在?无非是图名图利而已。其实古往今来,傍名牌、搭便车的现象为数不少。从文艺作品里的李逵与李鬼,到当前遍布大街小巷的协和、同济医院,傍名牌已堪称公害,既误导消费,又有侵权之嫌,对正常的市场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⑤怎么办?公众要擦亮眼睛,用脚投票。名牌本身也要“斤斤计较”,主动收集证据,积极亮剑。尤其应当强调的是,此类维权绝非“小肚鸡肠”,更非小题大做,而是大有意义——治理傍名牌乱象,不能“心胸开阔”,就是应该有“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态度,以积极维权让侵权行为有痛感,让有相似情况的商家有所忌惮。

⑥当然,根治傍名牌乱象,不能仅靠维权。从当前情况来看,傍名牌已堪称一种“歪风”,似乎被放任、被默许,不少商家也有法不责众的心理。对此,如何细化规则、强化监管,如何在注册登记时严格把关,值得思考。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题——清华起诉“清华”,吸人眼球,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二段写网友七嘴八舌的调侃,说明网友都不支持“傍名牌”的做法。 C、傍名牌堪称公害,会误导消费,也会对正常的市场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D、古往今来,傍名牌、搭便车的现象为数不少,没有不是图名图利的。
(2)、文章第④段能否与第⑤段调换位置,请简要分析。
(3)、文章指出应怎样根治傍名牌乱象?请简要概括。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卡路里不是唯一的标准
①表面上看,只要吃进去的卡路里比消耗掉的卡路里少,肯定就能减肥。但是,专家们经过20年时间,对12.0877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健康男女进行研究后发现,卡路里不是决定体重的唯一因素,食品的种类往往能起到更关键的作用。这项研究的结果引起了广泛关注。
②研究者哈佛大学心血管和流行病学教授达里奥什·莫扎法里安博士总结道:“从减肥的角度看,食品是有好坏之分的。即使两种食品的卡路里一样,减肥的效果也大有区别。”
③为了方便比较,科学家把各种食品对体重的贡献率进行了量化。具体说,志愿者的体重平均每4年增加1.5公斤,不同种类的食品对增重的贡献不一,其中炸薯条最糟糕,贡献了1.53公斤,含糖软饮料为0.45公斤,红肉为0.43公斤,甜食和饭后甜点为0.19公斤,纯果汁为0.14公斤。
④从这些贡献率数据可以看出,糖类以及去除纤维素的精制淀粉最糟糕。研究者认为,这些食品降低了人的基础代谢率,也就是说,常吃简单碳水化合物的人在安静时消耗的能量较少,这显然不利于减肥。粗粮则没有这个问题,常吃粗粮的人基础代谢率不受影响,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也就是说,当两者的卡路里一样的时候,吃粗粮比吃细粮更不容易长胖。
⑤还有一些食品对体重增加的贡献率为负值,说明它们是有利于减肥的好食品。比如蔬菜的贡献率为-0.1公斤,粗粮为-0.17公斤,水果为-0.22公斤,坚果为-0.26公斤,酸奶为-0.37公斤。
⑥蔬菜、水果和粗粮对增重的贡献率不会让人惊奇,但酸奶竟然有如此大的减肥功效却着实让人吃惊。研究者认为,原因可能在于酸奶中含有的细菌能分泌肠道激素,让人产生饱足感,从而降低食欲。
⑦另一种值得注意的食品是坚果。虽然坚果富含脂肪,但主要是植物性脂肪,与动物性脂肪有很大不同。其中,花生酱被证明是一种很好的减肥食品,原因在于人吃了花生酱后不容易产生饥饿感。
⑧研究者还指出,其他一些生活习惯也会对体重产生较大影响。有些不必解释,比如常运动的人体重比较恒定。有些需要解释,比如看电视越多的人越容易长胖,这不光是因为看电视会减少运动量,更在于常看电视的人比较容易受到电视食品广告的影响,导致多吃。
⑨烟酒消费对体重的影响比较复杂。其中,葡萄酒被认为对体重没有影响,但其他酒类消费过量却可能增加体重。抽烟的人体重往往较轻,但这很可能是因为吸烟使人产生了其他一些疾病,导致体重下降。戒烟的确会让人长胖,志愿者戒烟后的头4年体重平均增加了2.33公斤,但如果坚持下去,再往后就没有多大影响了。

阅读文章,按要求回答小题。
                                                                                    10年后,我们能烧“冰”?
                                                                                              陈斌 沈俭
      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10年之后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昨日在沪举行的院士讲坛上,国家973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国南海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可燃冰”。目前国家已启动8.2亿元人民币的项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寻找“可燃冰”资源。
  据汪院士介绍,“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其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原因是冰内含有大量的甲烷。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汪院士表示,1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也就是说,“可燃冰”如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便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
  据透露,我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但目前对于这座新能源的宝库,科学家还存在不少争议。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
  除此以外,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汪院士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选自《东方早报》2005年7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式过马路神器

①据相关部门统计,在汽车保有量达到1.04亿辆的中国,每年有6.2万人死于车祸,而在这些交通事故中,又有53%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是由行人和非机动车,过马路闯红灯引起的,这已经成为交通安全的主要杀手之一。

    ②到底怎样才能平息交通事故这场灾难呢?

    ③最近深圳交警推出了一款 “中国式过马路”神器——智能行人过街系统。该设备体积小,功能多,价值高,由视频采集分析存储上传系统、控制器、显示屏、闸机和前端计算机等部件组成,既能自动监测人流和车流,智能调控通禁行时间,又整合了语音播报、人脸识别、自动抓拍、社会宣传等多种新功能。同时设备还极具人性化设计,如闸机部分采用的是圆柱形机身,既减小了体积,又节约了空间。另外,闸门部分采用圆形无锐角不锈钢材料,当行人与设备发生肢体碰撞时,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④智能行人过街系统尤其适用于学校、幼儿园、公园、医院、商场等路口路段。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这项技术将给家长和老师们带来很大的便利,让他们不再为孩子们过马路而操心。当绿灯亮起时,闸门将打开,行人可以安全通行。

    ⑤若有人强行跨越或破坏设施时,摄像机会自动抓拍、抓录并进行人脸识别。抓拍、抓录到的违法行为将在同一时间显示在路口显示屏上,证据资料将储存在本地服务器中,并纳入个人信用征信系统。

    ⑥智能行人过街系统使“红灯停,绿灯行”得以贯彻实施。绿灯闪烁时,闸机部分的语音会提醒行人快速通行;红灯即将亮起时,语音会播报“闸门即将关闭”,提醒行人不要闯红灯。一旦有人闯红灯,监控摄像将会用语音提醒“您已违章,请注意交通安全,不要闯红灯”。而当红灯亮起时,闸门会自动关闭,将行人强行阻隔于闸门之外,避免行人闯红灯,过往车辆也能更快速地通过,大大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既减少了拥堵,又有效保证了行人安全。

    ⑦闸机的进口和出口方向设定为时间差开闭,检测设备即时监测行人和车辆流量,科学智能调配两者的放行时间。红灯亮起时,人行道入口闸门关闭,出口闸门将延迟5~__秒,保证还未通过出行的行人能够及时通过。

    ⑧你也不用担心智能行人过街系统会在雨雪天会罢工,该设备采用防水、防电技术,雨天也能正常工作。当发生水浸、断电或其他故障时,闸门会自动打开,以保证行人正常通行。

    ⑨智能行人过街系统还将承担起“红马甲”的工作,这可以大幅度减轻政府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它不仅对人们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减少因拥堵造成的雾霾也起到一定作用。

    ⑩有人总结了我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的原因:一是交通法规处罚不够重;二是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汽车公德教育。也许“智能行人过街系统”可以摆脱以上不足,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交通法规意识。

(选自2017年第5期《知识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可燃冰

       ①2017年6月2日,国土资源部在北京宣布,我国正在南海海域进行的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已连续产气22天,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长、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连续采气时间最长的国家。

       ②什么是天然气水合物呢?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含有大量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陆地上的冻土带和大洋海底。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所以俗称“可燃冰”。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③海底可燃冰是天然气(甲烷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结晶形成的。海底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可燃冰在0~10℃时生成,在20℃便要分解,而海底的温度一般都在2~4℃;其次,可燃冰在0℃时,只需30个大气压就可以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压力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就越稳定;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丰富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形成充足的甲烷气源。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和气源三者都具备的条件下,便会在介质的空隙间生成可燃冰的晶体。

④据科学家测算,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约164立方米甲烷气体和0.8立方米的淡水。甲烷是人们可以用来燃烧发电的可燃气体,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可燃冰将成为21世纪极具潜力的洁净新能源。

       ⑤但是,甲烷气体是温室气体之一,一旦散失,会严重破坏环境。而且可燃冰的开采还可能会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并导致灾难性的海啸。因此,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面临着种种难题。但我们相信,随着人类对可燃冰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难题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各题

“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

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己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9%。

    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

    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难度。

    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机器可识别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不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

    进入“弱隐私”时代

    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 题。

【材料一】

①中国古代农业的一大特点是多元交汇。中国古代农业因自然条件的差异逐步形成不同 类型的农业文化,并通过不同地区农业文化的相互交流、促进,逐渐汇合为中华古代农业文 化的洪流。其中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个中心,同为中华古代农业文化的摇篮。

②中国农业文化分为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它们大体以长城为界,在地区上相互分立, 在经济上却相互依存。农耕文化始终居于主导地位,游牧民族虽曾多次入主中原,但最终都 被农耕文化融合。在农耕文化内部,又有北方的旱地农业和南方的水田农业两种主要类型。 其形成以秦岭、淮河南北自然条件的差异为基础,其发展有赖于相互的交流和融合。中唐以 前,华北旱地农业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中唐以后,南方水田农业后来居上,超过北方旱地农业。

③中国农业文化的优良传统是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本质上是人们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克 服不利因素而创造的农艺。从某种意义上说,精耕细作是多元交汇农业体系的产物。各地区 农业文化的交流,促进了精耕细作传统的形成与发展。其次,精耕细作传统又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尤其与封建地主制有关。在这种制度下,自耕农和佃农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为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他们只能采用多投劳力和改进农艺的方法,这也就是精耕细作传统形成 的重要原因。

(选自《中国古代农业》,商务印书馆,有改动)

【材料二】

现代科学技术与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相结合,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人类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总进程看,传统农业已落后于时代,它必然要被现代农业替代。1996 年, 中国农业部提出了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通过走形态改良和杂种优势 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成功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不断刷新亩产记录。目前该计划的 五期目标已全部完成,分别是亩产 700 公斤、800 公斤、900 公斤、1000 公斤、1100 公斤。 2020 年 11 月,由袁院士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 1500 公斤大关。《自然》杂志发 文,认为中国水稻生物学、遗传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在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领域处 于领先地位。

(选自《长沙晚报》,有改动)

【材料三】

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的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 这个大局。从长远来看,保障国家粮食供给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我们需要有一批从事 农业科技尤其是粮食种植方面的专家。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抓起,鼓励一批优秀的年轻人投 入到农业科技的学习与研究中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抓在中国 人手中”。

(选自《穿越时空的价值印记》,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