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东台市第一联盟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式过马路神器

①据相关部门统计,在汽车保有量达到1.04亿辆的中国,每年有6.2万人死于车祸,而在这些交通事故中,又有53%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是由行人和非机动车,过马路闯红灯引起的,这已经成为交通安全的主要杀手之一。

    ②到底怎样才能平息交通事故这场灾难呢?

    ③最近深圳交警推出了一款 “中国式过马路”神器——智能行人过街系统。该设备体积小,功能多,价值高,由视频采集分析存储上传系统、控制器、显示屏、闸机和前端计算机等部件组成,既能自动监测人流和车流,智能调控通禁行时间,又整合了语音播报、人脸识别、自动抓拍、社会宣传等多种新功能。同时设备还极具人性化设计,如闸机部分采用的是圆柱形机身,既减小了体积,又节约了空间。另外,闸门部分采用圆形无锐角不锈钢材料,当行人与设备发生肢体碰撞时,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④智能行人过街系统尤其适用于学校、幼儿园、公园、医院、商场等路口路段。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这项技术将给家长和老师们带来很大的便利,让他们不再为孩子们过马路而操心。当绿灯亮起时,闸门将打开,行人可以安全通行。

    ⑤若有人强行跨越或破坏设施时,摄像机会自动抓拍、抓录并进行人脸识别。抓拍、抓录到的违法行为将在同一时间显示在路口显示屏上,证据资料将储存在本地服务器中,并纳入个人信用征信系统。

    ⑥智能行人过街系统使“红灯停,绿灯行”得以贯彻实施。绿灯闪烁时,闸机部分的语音会提醒行人快速通行;红灯即将亮起时,语音会播报“闸门即将关闭”,提醒行人不要闯红灯。一旦有人闯红灯,监控摄像将会用语音提醒“您已违章,请注意交通安全,不要闯红灯”。而当红灯亮起时,闸门会自动关闭,将行人强行阻隔于闸门之外,避免行人闯红灯,过往车辆也能更快速地通过,大大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既减少了拥堵,又有效保证了行人安全。

    ⑦闸机的进口和出口方向设定为时间差开闭,检测设备即时监测行人和车辆流量,科学智能调配两者的放行时间。红灯亮起时,人行道入口闸门关闭,出口闸门将延迟5~__秒,保证还未通过出行的行人能够及时通过。

    ⑧你也不用担心智能行人过街系统会在雨雪天会罢工,该设备采用防水、防电技术,雨天也能正常工作。当发生水浸、断电或其他故障时,闸门会自动打开,以保证行人正常通行。

    ⑨智能行人过街系统还将承担起“红马甲”的工作,这可以大幅度减轻政府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它不仅对人们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减少因拥堵造成的雾霾也起到一定作用。

    ⑩有人总结了我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的原因:一是交通法规处罚不够重;二是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汽车公德教育。也许“智能行人过街系统”可以摆脱以上不足,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交通法规意识。

(选自2017年第5期《知识窗》)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②段有什么作用?
(2)、阅读第③段,说说“中国式过马路神器”具有哪些特点。
(3)、文中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结合选文,谈谈如何消除中国人过马路的不文明现象。
举一反三
阅读《静流》,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静  流
        ①弟弟迷恋音乐,不仅迷恋流行歌曲,也迷恋中国古典乐器。他常常在夜里吹奏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升入高中以后,弟与另两个男孩一起组成了一个“红蜻蜓”歌唱组合。我喜欢那些在晚霞中飞舞的小精灵,弟也喜欢,我们都记得提放蜻蜓是几时最喜欢的游戏。红蜻蜓组合在春日夕阳中翻唱着一些小虎队的歌曲,唱得投入而动情,虽然只有我一个观众。弟说,他要考艺术院校。这当然没有成功,父亲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严厉禁止。弟在那年高考中落榜了。为了实现愿望,弟又转向别的途径,准备去当文艺兵,这最后也没实现。弟心灰意冷,对音乐的追求就此止步。他常常迷茫地望向远方,——人生浩瀚,哪条才是他要走的路?
        ②对于父亲的横加干涉,弟是心怀怨怼的。他整日整日地不回家,在外面游荡,抽烟,喝酒,看录像,甚至赌博。父亲对于弟的不成器是彻底失望的,竟日摆着一幅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看也不看弟一眼。他们犹如宿敌,冷战,僵持,中间横亘着大片大片的沉默,黑夜般深不可测,没有光亮。
        ③那些坚硬的、暗含敌意的、荒原一般的沉默,是什么时候开始消融,最后随风化为流水的,我不得而知。
        ④我那时已在江南。弟有时写信,有时打电话,内容里渐渐多了关于父亲的信息。初涉尘世的弟弟被浮世的炎风吹刮后,终于体会到了现实巷闾烟火的不易。弟才知道,父亲对于他的要求,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脸面,那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
        ⑤相应的,在经历过我的一些波折后,父亲对弟也渐渐有了释然。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我们都不过是千万人中最普通的那一个。
        ⑥柔软悄悄而来,来自两个血脉相连的男人,如静海深流。
        ⑦在四处求人碰壁后,父亲拿出积蓄,为弟买了出租车。弟把自己安顿在皖北那个小城,结婚,生子,开始了平淡的人生。
        ⑧尘埃随之落定。
        ⑨一年的秋日,我自江南回去探亲,家人聚在一张饭桌上,吃着饭菜,说着闲话,屋外,秋阳融融。饭后父亲递一支烟给弟弟。弟弟点火,两人抽一口,突出,对望,烟圈上旋,被风吹着,袅袅散去。一切都在不言中,生活似乎在和解与体恤中,平静地向前流去,父亲展望着他含饴弄孙的晚景。
⑩如果,生活仅仅如此按部就班地向前走去,父亲与弟弟都不会看到他们各自的另一面。
        ⑾波澜总在不经意间降临人间。
        ⑿弟的孩子,我的侄儿,在出生一年后,被诊断为为孤独症患者。不能接受现实的是父亲。他,在一夜间,叶落萧萧,只剩下虬枝无言地指向天空。弟第一次发现了父亲的软弱,那貌似强大的外表下,也有不堪一击的所在。他一边安慰父亲,鼓励妻子,一边筹款,四处求医。竭尽人事,要为侄儿打开那扇自闭的门。弟开始不停地讲话,虽然他讲得口干舌燥,侄儿一点反应也没有,弟说,他不会放弃。父亲第一次知道了弟是执着的,像蒲草,看似柔弱,实质有坚韧自持的力量。
        ⒀在弟的从容面前,父亲到底接受了现实,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弟的肩膀,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弟不要,父亲露出怒目的本色,喝令他收下。然后挺直脊背,走出大门。
        ⒁此后,父亲就是那个随传随到的人,只要弟需要,他总在那里,并一直守在那里。
        ⒂弟临走时,悄悄叮嘱我:爸老了,有时犯糊涂,在你这里,你精心点。我说,你放心吧。
        ⒃弟走后,父亲说,看看,你弟变能干了,我说,是,弟一直都很能干。父亲对弟的赞许是在他走后才说出来的。
                                                                                                                                                               (改编自李丽娟的作品)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走进”天宫二号

       ①成功发射入轨的天宫二号,在离地近400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飞行。这个长10米、最大直径3米多,重约8吨的人造航天器,虽然在浩瀚太空只是一个难以分辨的“小不点”,但却是一个真正的“太空之家”。

       ②天宫二号堪称天宫一号这个“太空之家”的升级版。天宫一号算是一个空间实验室的雏形,天宫二号外形和天宫一号相同,分为实验舱和资源舱两个舱段。实验舱为密封舱,主要功能是为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提供空气洁净、温度和湿度适宜的载人环境和活动空间。资源舱是非密封结构,主要功能是为天宫二号在太空飞行提供能源和动力,太阳电池翼、蓄电池、 推进剂、发动机都布置在资源舱,实际上就是一个动力舱。

       ③高智能是“太空之家”的一个突出特点。技术人员为天宫二号配备了智能化的“大脑” ﹣﹣控制计算机系统和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它可以自主地进行航天器飞行轨道、姿态调整、运行状态的智能化诊断等。为了让航天员和天宫二号之间实现智能化沟通,技术人员研制出“太空高智能APP”﹣﹣仪表控制器应用系统,整合了航天器十多个分系统的所有数据,把复杂、晦涩的专业数据浓缩成52组画面,实现了图形、文字、动画的智能化处理与显示,为航天员执行任务提供了清晰、直观、舒适的显示界面。天宫二号比天宫一号多了在轨补加系统,可实现在太空边飞行边“加油”,极大提高在轨运行时间。因此,发射前天宫二号只加了半箱“油”,节省的重量可以携带更多的载荷产品和航天员的生活物资。

       ④由于航天员要在太空呆30天,天宫二号首次系统开展了面向中期驻留的载人宜居环境设计,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工作负荷、改善睡眠环境、丰富娱乐条件等方面着手。为此,航天员工作区和生活区的噪音控制在50分贝的适宜程度;密封舱空气温度控制在22~24摄氏度、相对湿度为45%~55%这一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湿度,为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保障航天员在太空的空气质量,技术人员研制了环控检测装置,当有害物质含量超过预警值时,立即报警并指示航天员按预定方法处理。天宫二号在内饰材料上选择了轻量化的硬质材料,有效解决了之前在天宫一号工作时,脚下软质内饰“一踩一个坑”的不便。还在多个区域增加不少硬质扶手,并引入了驻留腰带、头戴式无线蓝牙耳麦等设计,使舱内工作更便利。此外,设计师们还在天地通话、视频、电子邮件等方面花了不少心思。借助天地链路,通过地面数据转换,航天员可以与地面实现视频互动,也能与家人私密通话。

       ⑤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在完成中期在轨驻留、空间货物运输、推进剂在轨补加等空间站建造与运营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开展的各类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多达14项,任务量空前。其中有两项实验是航天员直接参与操作的,还有一项实验属于国际合作项目。这些实验项目,绝大多数触及当今世界最前沿的探索领域,涉及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天文探测以及新技术试验等多个领域。航天员既是被研究对象,也是这些科学实验的操作者。

       ⑥天宫二号携带了一颗小卫星,将在空间中验证小卫星在轨释放、驻留伴随飞行等技术。还搭载着一个神秘的科学实验装置﹣﹣“液桥热毛细对流实验箱”,这都是在地面上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人贵敢说“吾不如”

    ①“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首古诗言简意赅,形象地告诉人们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众生芸芸,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是没有的,再伟大的天才总也有不如人的方面。生而为人,只有具备了这种自知之明的心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才有可能找准适当的人生坐标,从而赢得成功的契机。

    ②历史上的圣哲先贤,他们之所以能建功立业,名垂千古,原因就在于他们都具备博采众长的精神,敢于宣称“吾不如”。

    ③孔子问学生子贡,你和颜回比,谁的能耐大?子贡回答说,颜回闻一知十,我顶多只是闻一知三。子贡慨叹“弗如也”,寥寥三字,掷地作金石声。

    ④《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的得失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如此知人善任,得天下当然是势所必然了。

    ⑤读《广师》,我们可以领教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类似高论:“艰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学中;险阻俱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石山”。顾老夫子谦逊若此,被誉为“一代通儒”,令人诚服。

    ⑥瞿秋白在29岁时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在一次会议上他恳切地表白:“搞农运,我不如澎湃、毛泽东;搞工运,我不如苏兆征、邓中夏;搞军事,我不如叶挺、贺龙。”虚心谨慎,溢于言表,瞿秋白之所以为瞿秋白,基于此。

    ⑦确实,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面对比自己强的人,由衷地说一句“吾不如也”,不但不会贬损自己,而且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美德。世界上,任何人在体能、技能、智能上的发展不可能至周至全。同理,一个人在品格修养上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有“吾不如也”的时候。只有敢于承认“吾不如也”的现实,才能看清自己的特质,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举优抑劣,扬长避短。怕只怕明知“吾不如也”,却偏要与人争个胜负,分个雌雄,那就是自己难为自己,令人不敢恭维了。

    ⑧生活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敢说“吾不如也”的人,方可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事业上的翘楚,因为他们的胸怀比长天更广阔,精神比高山更巍峨。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怀念一种声音

聂鑫森

    ①有一种声音,让中年画家越来越怀念了。这种声音非常奇妙,有颜色,有形状,有温度,还有杂含此中的情感故事。但现在再也听不到了。

    ②他知道这种声音只存在于古城的一条小巷只存在于他家几代居住的那个小院、那座老屋。院子里有一颗梅子树,有两颗梧桐树,有缸荷花,还有几畦作观赏用的韭菜。老屋为两层,砖木结构,上下呈现出一种古铜的色调。

    ③这种声音叫做雨声。雨声从他出生和成长的方向,断地传来,粗粗细细,高高低低,疏疏密密。在他的记忆里,总是弥漫着一片雨雾和雨声,太阳总是见不到的。

    ④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⑤一下雨,他爹总会站在老屋的台阶上,听着一院子的雨声,如醉如痴,然后把少不更事的他叫到身边,告诉他许多关于雨的诗句:“夜雨剪春韭”“梅子黄时雨”“梧桐叶上三更雨”“留得残荷听雨声”…他听不懂,但他看懂了雨声被花叶染就的绚丽颜色。

    ⑥然后,他们回到厅堂里坐下来。爹说:“你听---”这两个字在无数次的重复后,他的耳朵变得灵敏了: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跳;击在为采光而设的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打在木晒楼上的雨点,因晾晒衣服的脚步磨亮了楼梯地板,声音细腻而光洁;但前厅堂雕花檐板上的雨声,恰恰相反,浑厚而古朴;响在麻石台阶上的雨声,沉着而充满力度。雨越下越大,越下越密。他听见潺潺的流水声了,那声音来自高高低低的屋檐边的木笕。

    ⑦古城有句俗语:“下雨天,留客天。”他记得一下雨,家里就会有客人不期而至,都是他爹的挚;雨是请柬吗?雨声中,他们谈天道、人道、医道、艺道;或者下围棋,落子声与雨声交错而响;或者拉起京胡,唱他们所熟悉的京戏名段,音符从雨的缝隙里穿过去,居然没有濡湿…他坐在一边,看着,听着,如梦如幻。

    ⑧雨声中,他长大了,成家了,做父亲了…小巷、老屋和雨,成了他生命中最奇诡的底色。下雨的日子,他也向他的儿子讲那些关于雨的诗句,他的画室也总会有好友联袂而至。

    ⑨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⑩父母亲相继离开了人世。

    ⑪突然有一天,这一大片地皮划拨给了房地产商,他携家人怅然搬进了世纪花园。小巷没有了,老屋没有了,记忆中雨的声音,没有了!巨大的规整的水泥匣子,嵌着一个个用混凝土、玻璃和钢铁构筑的巢。雨声呈现出呆板的灰色,节奏沉闷而压抑。这不是他感觉过的雨声!每逢下雨的日子,他会觉得格外无聊。他如一匹落入陷阱的豹子,孤立无助。

    ⑫他决定,请些工匠,在露台上做一个屋顶,盖上小青瓦,嵌上玻璃瓦。他希望找回那声音。露台的屋顶很快就做好了。他还置办了一个瓷圆桌、四个鼓形瓷凳、一个烧木炭的红泥火炉、一个烧水的青陶提梁壶。下雨的时候,他坐在这里烹茶、沏茶,静静地听雨。露台的前方是敞开的,一抬头便看见一栋栋的高楼,整齐地排列着;所有的窗口都装着锃亮的防盗窗,窗口的后面都垂下厚厚的窗帘……这样的背景,绝对不会生发出一种古典的雨声!他明白了,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永恒地怀念一种雨的声音了。

    ⑬又是一个下雨的日子。他蓦地离开露台,急急走进这间静寂的画室……

    ⑭他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摘  花  记

①天落着雨,地上的积潦形成了一个个小湖泊。这是我们到乡下来度春假的第二日,山径湿滑,无法出游,这场雨扫尽大家的兴致,只有闷在这一座楼屋里。

②大人们聚在客厅里吸烟、聊天,山山、兰兰一双小兄妹和他们四岁的表妹小玛,在廊前追逐着花猫为戏,几个孩子随即又冒着雨在院中荡了一回秋千,然后,又跑进客厅里来。

③这三个活泼的小生命在院墙内拘囚得太久了,小脸上都似笼罩着一层阴影,山山望着窗外连绵的雨丝说:

④“这里多没意思,我们还是坐火车回家去吧。”

⑤小玛转动着一双龙眼核般的黑眼睛望望小表哥,然后学着说:“回家去吧。”

⑥兰兰嘟着嘴不说话,她自昨天好像就厌烦这乡居生活了,她在怀念着她的小女伴们。

⑦我带他们走上楼屋,打开窗子,眼前顿觉一亮,一丛丛的杜鹃、樱花红遍了附近一个人家的庭院,那庭院被一道旧竹篱围了起来,院中静静的,没看到有人走出来,这些美丽的花朵该是寂寞的吧?

⑧“那些花真好看啊。”兰兰翘着脚,双手扳着窗槛,眼中充满了羡慕的神情。半晌,她又说:“能摘些来多好!”小玛也笑着:“我们去摘吧。”

⑨只有山山在一旁不吱声,他像是在那儿打主意,忽然间,他拿起我桌上摆的一把小剪刀:“我们到那家去剪些来吧,好不好?”

⑩我对他们说:“人家的花怎么好去摘呢?”

⑪“那个院子里反正是没有人的呀,”山山,这个小小的观察家说,“半天我们也没看到个人影呢。”

⑫我实在被他们缠不过了,只好让他们去:“去吧,但是要少摘,擘一两枝就够了,不然人家的枝子上就光了,多难看。”

⑬“好的,好的,我们一定不多摘!”三个小孩子跳跃着下楼去了。

⑭他们走了,这空荡荡的一间楼屋顿显得如此清寂。我看看远山头上的一堆白雾,慢慢地向天边挪移着,远处传来叮叮的凿石声。在这幽静山中,听来是那般清脆。我随手在桌边拿起了一本书,其中落出了缤纷的花片,这还是以前自一个友人的园中摘下来,压放在书页中的一朵玫瑰,我原也是一个喜欢花的人。我更忆起读书的时候,每逢生日,总有一个朋友送来一盆淡紫色的菊花,这已是十多年前的旧事了,但那片淡淡的忧郁的紫色,一直保留在我的记忆里……

⑮我想着,想着,窗外的雨声渐疏,孩子们杂沓的脚步声也自院前传来了。我探首楼窗外,只见他们像自前线撤退的三个小兵,神情是那般沮丧,步履是那般迟迟,没有欢呼,没有笑语,尤其使我感到诧异的是:三个人的手中空空的没有一朵花,只是三张小面孔红通通的,比才开的杜鹃还要红艳几分。

⑯我匆匆下楼,问着他们:

⑰“怎么空着手跑回来了,花呢?”

⑱“太高,摘不到!”

⑲“我们够不着摘。”两个大的孩子抢着说。

⑳年纪最幼的小玛在那王呆呆地站看,她的眼中噙着泪。忽的,她扑向我的怀里:“那家,我们推门,有人出来了,说摘花叫狗咬我们。”她断断续续地说着,说完,号啕大哭起来。

㉑旁边,那两个为了“自尊”不肯说出真情的大孩子——山山同兰兰,瞄了他们的小表妹一眼,悄悄地溜了出去,蹲到郎前看雨去了。

(选自张秀亚《种花记》)

小语、小义就美文大师张秀亚的《摘花记》交流着自己的阅读困惑和体会。请你帮助完善讨论内容。

小语:张秀业老说“诗歌重韵律节奏,散文重画面图像”,这篇文章描绘①{#blank#}1{#/blank#}这一景致极富画面感。

小文:对,作着描远山白雾挪移的景象也非常生动,你看——“远山头上的一堆白雾,慢慢地向天边挪移着,远处传叮叮的凿石声。”你觉得可以从什么角度去欣赏呢?

小语:我首先关注到的是叠词的运用:②{#blank#}2{#/blank#}

小文:你的分析太有道理了,也恰恰印证了张老师对散文用词的追求——“要选取最精当的字,淘汰那繁冗重复的字。”可在“这三个活泼的小生命在院墙内拘囚得太久了”这句中,“拘囚”一词有点不妥吧?

小语:③{#blank#}3{#/blank#}

小文:原来如此,“用词精当”在于作家情感使然,亦如作家行文时的选材。本文题为“摘花记”,却在文章开头写了成人们雨天无聊的情景,这与孩子摘花有何关联呢?

小语:④{#blank#}4{#/blank#}

小文:嗯,本文看似松散,其实都围绕着“摘花”展开,这与汪曾祺《昆明的雨》相似。而且两文都流露出作家对“美”的珍视,你能联系《摘花记》与《昆明的雨》作具体分析吗?

小语:⑤{#blank#}5{#/blank#}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