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福建省宁德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紫禁城真的有9999.5间房吗?
①自古以来,我国民间传说紫禁城有9999.5间房。很多人认为,9999.5间房寓意帝王“九五至尊”的地位。那么除去文化因素,这种说法正确吗?回答是否定的。
②在古建筑领域中,4根立柱围成的空间称为“一间房”。紫禁城自明代初建以来,历经明代扩充,明末战火破坏,清代复建,新中国成立后修整等阶段。因此,在不同历史时期,紫禁城古建筑的数量并非一成不变的。如明永乐时期房屋总数约8300间,明末时房屋总数约20000间,清代时期房屋总数约10000间。
③紫禁城建筑群自1417年正式开工,仅 用了3年便完工,且 历经近600年仍完好。如此快速、优质的营建工程可反映我国古代大型宫殿建设在规划、组织和营建技术上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④材料储备的科学性。紫禁城营建的材料主要包括木材、石材、砖、瓦。光这些营建材料的备料就用了11年。为了保障施工进度与庞大的施工现场的整洁,在明代始建宫殿时,工部就采取场外加工的办法,这 是现代建筑施工工厂化的雏形。据北京史志文献《日下旧闻考》记载,明初,工部曾在紫禁城周边设有神木厂、大木厂、台基厂、黑窑厂、琉璃厂和采石场。其中,神木厂和大木厂为储存木材的地方,台基厂为木构件加工的场地,黑窑厂为烧制青瓦的地方,琉璃厂为烧制琉璃构件的地方,采石场则为对采运的石头进行初步加工的场地。营建材料准备齐全,且围绕紫禁城码放,有利于工程快速、有序地开展。
⑤人员组织的科学性。明永乐时期,参与紫禁城营建的人员众多。《明史·食货志》对紫禁城营建活动这样描述:“明初,工役之繁,自营建两京宗庙、宫殿、阙门、王邸,采木、陶壁,工匠造作,以万万计。”这些工匠分为土作、石作、木作、瓦作、油饰作、彩画作、裱糊作、搭材作等工种,不同工种之间的有序衔接、巧妙搭配,是工程顺利进展的重要保障。除了10万名工匠,还有近百万名劳工参与营建紫禁城。他们灵活分布、互不干扰、有序施工,各个宫殿的营建同步进行,使得工程进展快速而又顺利。
⑥营建技术的科学性。紫禁城古建筑以木构件作为建筑的核心受力骨架。各个木构件之间通过榫卯连接,即两个相互连接的木构架,其中一个端部做成榫头形式,另一个构件端部做成相应的卯口形式,榫头插入卯口中,便形成连接整体。榫卯连接的安装方式不仅是我国古建筑区别于西方建筑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而且还意味着工匠只需在现场对木梁进行拼装即可,不仅安装速度快,而且施工质量好、抗震能力强,体现了科学性。紫禁城的古建筑历经600年的200多次地震,从未出现过宫殿建筑倒塌的情况。
⑦紫禁城古建筑营建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科学表现,就是程式化的建筑安装方式。紫禁城的古建筑虽有上万间,但其屋顶形式无外乎硬山、悬山、歇山、屋顶、攒尖屋顶形式的一种。紫禁城的古建筑群就是这五种屋顶形式按大大小小的组合方式安装而成,犹如几个专用的模子制作,有大规模程式化生产的科技之感。
⑧虽然紫禁城有9999.5间房的说法不正确,但是可反映紫禁城古建筑数量众多。不仅如此,这些古建筑能够在3年内完成营建,从建筑施工的科学性角度而言,能够体现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高超技艺。
(摘自2020年1月《科技日报》有删改)
紫禁城建筑群自1417年正式开工,仅用了3年便完工,且历经近600年仍完好。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