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最近,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出色的英语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是“比比皆是”。

    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了汉语的处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言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会再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我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让守护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了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1)、联系文章,下面对“汉语的处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海举行的一次翻译大赛,不仅缺乏最好的译文,评不出一等奖,而且二等奖还被外国选手拿走,这种尴尬局面让人反思。 B、国内选手相当多的翻译作品言不达意,其中文字符号的小错误“更比比皆是”,这种现象反映出我们民族的母语面临危机。 C、虽然全球“汉语热”不断升温,我们的后人也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汉语危机”不断的呼声却使我们不能尽展欢颜。 D、与“全民学英语”热潮相比照,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 严重退化,这说明对于母语的忽视。
(2)、作者感叹“语词破辟处,万物不复存”,下列不能作为这句话的论据的一项是(    )
A、方块字横平竖直,风格独特,而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必难以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B、100多个国家开了汉语课,但在汉语的故乡和高学历的青年中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主单调的状况。 C、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若这样,就会失去东方民族的含蓄美。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那些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不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就让作者百感交集,忧心不平,看来作者思索这种问题已有时日,显示出作者的文化责任心。 B、由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词藻用语要丰富多彩,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 C、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说明汉语独特的魅力;古希腊文、拉丁文基本死了,说明活着的汉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D、“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受到冷落,产生危机,因此,我们应把对母语对外语的重视程度颠倒过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历史是否有逻辑

陈乐民

    ①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走经世致用的路线,中国的传统文化,无论多么博大精深,最终离不开当时的为世所用。中国人写史,离不了记言记事,到今天还是这样,脱不出以史为鉴。稍微有些哲学意味的史论几乎没有。

    ②历史哲学是欧洲的特产,主要是因为欧洲的哲学比较发达。先也是从叙事开始,到近代便有了对历史的理性批判,把人文因素融进历史。伏尔泰、赫尔德、康德、费希特、黑格尔、马克思,这是几大家。他们的历史观,无论是唯心唯物,都是理性历史。

    ③然而,大历史是理性的,人们经验的历史却不是理性的。理性批判的历史,是“宿命的”,似乎历史是按照人的理想意图安排的,所以是理想主义的。现实的历史却相反,它经常是不合逻辑的。例如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这是理性的;要以新代旧便难免发生革命,则革命是理性的。但历史是人表演的,革命是人干的;人是理性的动物,是说他有按理性行事的能力,但并不能由此说人天然就是理性的。否则古今中外就没有坏人、败类,没有疯子了。

    ④历史是任人“装扮”的;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视角。道德学家从中看出道德律;崇尚格致之学者从中看出器物奇技的代代翻新;尚武者从中看到的是连绵不断的兵燹征战;博学深思者从中看出精神的升华和沉沦;唯理主义者说历史是理性的、有序的;经验论者说历史充斥了非理性,是无序的;乐观派说历史总是随着文明的脚步向好处发展的;悲观派说否!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负面的、无法克服的后果。19世纪的欧洲历史学家大多认为历史是沿着自由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路前进的;20世纪的史学家们则认为历史根本没有定向——施宾格勒在世纪初就曾问道:历史是否有逻辑?

    ⑤20世纪的欧洲史学家们自有他们自己的特殊的时代经验——人们还是相信经验胜过理智——他们向19世纪的理性批判史学发难:你们太过相信人类的理智,你们的头脑清醒得把一切不符合理想的浑浊的秽物都滤掉了,历史绝没有那么透体通明。理智、理性,这些崇高无比的概念,可以作为一种人世间的理念,或者叫作目标;也可以适用于某人某时某事,如说某人在某时某事上是很理智的,但不可能说某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事上都是理智的。更何况,理智会异化,异化到它的反面,变成非理智、反理智;当把理智神圣化的时候,“理智”尤其会转为非理智,直到变为疯癫。

    ⑥或许仍是东坡居士有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不清20世纪的真面目,是因为身在其中;等到下个世纪或再下个世纪可能就比较客观了。然而也不尽然;因为人既是理性的动物,又是有愿望、有情感、有利害关系缠身的动物,所以纯客观是没有的。于是在看历史问题时不免戴上今天利害关系的眼镜,历史终于还是客观不了。

    ⑦有一种说法,说历史从来不是如黑格尔说的“精神的历史”,而是不折不扣的“行动的历史”“实践的历史”。诚然,实践是离不开精神的,但对历史进行判断的根据又总是人的行为。

(选自《敬畏思想家》,三联书店出版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邵逸夫:唱不尽的“游子吟”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在香港寓所中辞世,终年107岁。这一年,距离他离开出生地上海已经过去了87年。在这87年里,他有57年在香港度过,一手构建了邵氏帝国,疆域横跨电影、电视,最终登上娱乐圈的巅峰。

    在这87年里,邵逸夫始终是一个在异乡漂泊的游子,内心始终恪守着江浙一带传统商人的价值观:以义言商,光耀门楣,泽被乡里。他一辈子乡音不改,连电影明星会说上海话的都能得到他的欢心。全国各地的三万多座逸夫楼,更是将他对上海和内地的感情清清楚楚印在了大地上。造就他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精明,勤奋,规矩,远见……但就像电影学者石川所说:在他所有的成功里,都牢固地盘旋着传统的中华文化根基。

    作为一位老派的商人,邵逸夫的一生,是一首唱不尽的“游子吟”。大哥邵醉翁于1925年在上海创立的天一影业公司,是邵逸夫电影生涯的起点。邵醉翁为天一确立了“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的制片宗旨,这成为邵逸夫一生遵守的信条。1964年,邵逸夫接受邵氏自办刊物《南国电影》采访时就这样说:“我生产电影,核心观众就是中国人。这些观众都喜欢看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爱情故事……他们怀念祖国大陆,也怀念自己的文化传统。”

    上世纪50年代,邵逸夫离开打拼了30年的南洋只身赴港,耗时7年建成了邵氏影城,为香港后来的电影工业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是香港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被称为“东方的好莱坞”。在这个影城里,他建造了中式街道和极具中国田园意韵的乡村永久外景。而邵氏影城的第一炮,就是邵逸夫亲自从几十部剧本中挑出来的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江山美人》。该片公映后,创下当时香港电影票房最高纪录,邵氏公司因此一举站稳脚跟。之后,邵逸夫又砸下重金,先后拍摄了《杨贵妃》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在香港、台湾以至东南亚一带掀起了一股中国片的狂潮。1967年,由张彻执导的邵氏新片《独臂刀》公映,刷新了香港影史的票房纪录,将“邵氏兄弟”和香港电影带入了新武侠时代。在那之后,邵氏出品了《刺马》《大醉侠》《流星蝴蝶剑》等一系列经典武侠电影。

    石川表示,所有邵氏武侠片都是对兄弟情谊和江湖义气浓墨重彩的渲染,是对忠、义、礼、信的书写和放大。正是这样一套与现代契约社会“利”字当头相抗衡的传统中国价值观,维系了当时海外华人社会基本的人伦道德与人际关系;而海外华人对邵氏武侠片的追捧,也使得这套价值观得以传播和强化。

    1967年,在捕捉到电影业的式微之气时,他与利孝和等人合资创办的TVB(香港无线电视台)开播,邵氏帝国版图延伸到电视领域,并且在那之后的40年里,牢牢霸占了五分之四香港人的电视遥控器。1980年,邵逸夫接任董事局主席,正式入主TVB,开始陆续出品一系列TVB电视剧。在这些剧集中,很多仍然延续了邵逸夫的故园情怀。比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是邵氏最擅长的武侠题材,金庸从此在内地风靡。

    邵逸夫对人才有一种天然的爱惜。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开设了被誉为“港星摇篮”的训练班,这里打造出香港演艺圈黄金一代: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杜琪峰、汪明荃、赵雅芝、刘嘉玲……尽人皆知的“四大天王”,也是邵逸夫钦点的人选和称号。

    正是在正式入主TVB之后,邵逸夫一方面通过不断降低制作成本而赚钱,另一方面几乎年年捐出过亿资金。邵逸夫历年的捐助总计超过100亿港元,人们熟悉的“逸夫楼”,遍及31个省市的大中小学校。2008年和2013年,邵逸夫向汶川和雅安地震灾区各捐款1亿港元。他身体力行了自己的那句话:“一个企业家最高的境界就是慈善家。”

    一代宗师溘然长逝,功名起落已是历史,只有成千上万座凝结了无数人青春记忆的选夫楼,成为走过一世传奇人生的邵逸夫无言却不朽的纪念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驿传制度是我国古代以“传命”为主旨,融通信、交通、馆舍三位于一体的命令上传下达机制。驿传制度伴随着国家政治及交通的发展而产生并逐渐发展。到了唐代,驿传制度更为严密和完善。树立起新的制度典范。对唐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全唐诗》中有大量与驿传相关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中探析唐代驿传制度的相关内容与特点。

    唐王朝“东西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宽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旧唐书》卷三八)。统治者为了对辽阔的疆域实现有效统治。在中央统一管辖之下建立了各级地方政权及各级交通组织,与此相适应,形成了较完整的文书驿传网。较之于前代。唐代驿馆的数量有了较大的扩充。韩愈在《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中写道“四海日富庶,道途隘蹄轮,府西三百里,候馆同鱼鳞。”用“鱼鳞”来形容唐代驿站的数目繁多,可谓确切而形象。此外,从王周《路次覆盆驿》“曾上青泥蜀道难,架空成路入云寒,如何却向巴东去,三十六盘云外盘”中可以知道,唐代在最为偏远的地区也设置有驿道和驿站,就诗中所提到的驿站驿馆名称而言,我们很容易发现唐代关于水驿、陆驿、水陆兼办驿的驿传设置。例如,韩琮的《题商山店》商山驿是为陆驿;王建的《汴路水驿》提到的是为水驿;而武元衡《题嘉陵驿》写道:“悠悠风施绕山川,山驿空濛雨似烟,路半嘉陵头已白,蜀门西上更青天。”可以看出,嘉陵驿属于水陆兼办驿。

    不少唐代诗人初仕阶段都曾担任县级职官,主持驿传,并留诗以纪。“云别青山马踏尘,负才难觅作闲人,莫言馆驿无公事,诗酒能消一半春。”(赵嘏《赠馆驿刘巡官》)诗中看来,驿中生活十分清闲,甚至可谓百无聊赖,。但这只是对于驿长而言,下层驿使的工作与生活却是另一番景象。驿使的职责主要有三:一是迎接使客;二是管理驿厅,安顿食宿;三是传送文书,其中最为艰辛的必是舟车劳苦传送文书。蒋吉的《大庚驿有怀》中,“一囊书重百馀斤,邮吏宁知去计贫”,几字道尽驿使工作之艰辛。

    “驿骑来千里,天书下九衢。因教罢飞檄,便许到皇都。”(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传递文书是驿传最重要的任务。有时,驿使也会传递往来信件。“客思愁阴晚。边书驿骑归”(《边愁》)是崔湜客居他乡凭书传讯的无奈;“乡关若有东流信,遣送扬州近驿桥”(《逢归信偶寄》)是李益对亲人的牵挂和对家乡的思念。除此之外,驿使还会递送一些物品,作为边塞战士与家人沟通的桥梁。

    唐代驿传随国势变化而兴衰。中晚唐邮驿普遍衰落,许多曾经盛极一时的大驿站都已荒芜。刘禹锡的《杂曲歌辞,宜城歌》“野水绕空城,行尘起孤驿”,直观地反映出中晚唐驿馆衰败的荒凉景象。

    驿站为文人迁客等提供食宿,驿传大大便利了文化的传播,发展和繁荣,驿传制度的存在丰富了唐诗的发展,也成为唐朝文化传承千年的重要载体。

(摘编自王云庆,郭熠程《从(全唐诗)看唐代驿传制度》,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情物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悲哀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越,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之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题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太用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人类启动“流浪地球”计划,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影视专家表示,《流浪地球》作为一部硬科幻电影,打造了中国式科幻片的基本样貌,不论是危机事件、科学架构还是特效制作,都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准。

    除了完成度较高的影片制作,《流浪地球》的主题立意也是吸引观众的一大要素。影评人李星文说,影片讲述了中国人拯救地球的故事,观众的自豪感被激发出来,对影片感觉很亲切,保证了影片不仅在大城市受欢迎,也能很好地下沉到四五线城市的观影群体中。

    作为中国科幻电影“起飞”的作品,《流浪地球》仍有不成熟的地方。“影片在人文表达方面有所欠缺,角色行为有时冲动大于理性。”李星文说,但是要肯定《流浪地球》的突破与创新,它标志着科幻片的类型在中国电影界第一次成型,培养了观众的审美情趣,期待日后的科幻片能够在科幻表达和人文表达方面双线并进

    材料二

    喜剧片和动画片历来是春节的常客,今年春节档仍然是延续了喜剧加动画的格局。动画片《小猪佩奇过大年》《熊出没・原始时代》和喜剧片《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新喜剧之王》,覆盖了各年龄段的观影群体,达到了过年“合家欢”的效果。

    春节档的喜剧电影汇聚了多位擅长喜剧制作的导演或演员,上映前备受关注。但是上映后的票房全都高开低走,没有出现以往喜剧电影在春节档一骑绝尘的局面。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说,电影和观影群体是互促发展的,好的电影提升观众观影品位,有品位的观众促进电影质量提升。近年来,中国喜剧电影飞速发展,观众对喜剧片的审美品位也越来越高,単纯的叠加笑料难以俘获人心,观众追捧的喜剧电影要有能引起共鸣的主题,还要有原创性的笑料。

    (材料一、二演编自《2019春节档电影盘点),《人民网》2019年2月11日)

材料三:

   

从2019年春节市场数据来看,今年春节档票房高达58.4亿元,票房較去年保持上升势头:观影人次达到1.3亿,较去年的1.44亿人次有所下滑。排片增加的情况下,观影人次却是下滑的,总票房高的同时意味着平均票价的上涨。

(编自《2019年春节票价上涨:你实现“电影票自由”了吗?1,《网易》2019年2月12日)

    材料四

    事实上,在正月初一,《流浪地球》的单日票房仅列第4位,排在《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新喜剧之王》之后。但正月初三开始,《流浪地球》成为当日票房冠军,并在此后一直领跑。而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全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也显示,《流浪地球》以85.6分获档期满意度冠军,这再次证明了影片最终要靠口啤取胜。

    根据中国电电影资料馆的全国电观众满意度调查结果,2019年春节档观众满意度得分83分,获“满意”评价,这是自2015年开展调查以来春节档中的最高分,同时也是全部27个调查档期的第二名。以《流浪地球》的成功逆袭为代表,2019年春节档既充分验证了“质量为王”这一市场铁律,也为业界追求高质量带来了信心。

(摘编自《票房口碑双丰收科幻电影迎来新突破》,《重庆日报》2019年2月12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下的影视剧市场正在发生变化——以前占据市场显著位置的穿越、魔幻、宫斗、戏说题材逐渐隐退,而一度呈现式微态势的现实题材创作却在政策的支持和舆论的引导之下持续发力,呈现出喜人的丰收景象。一大批影视作品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的火热现实,获得了业界口碑与市场成绩的双赢。

    不过,我们在为现实题材影视创作繁荣发展欢呼的同时,也要警惕某些打着现实主义旗号,却没有真正深入到生活中去,只靠凭空想象和道听途说拼凑编造,使作品悬浮于现实之上,片面地反映现实甚至扭曲现实的现象。还有的创作者虽有深入生活、表现现实的勇气和自觉,却不具备运用艺术手法回应大众情绪、引导理性思考的意识和智慧,一味渲染世间险恶,放大社会黑暗,揭露人性的短处。一些现实题材影视剧忽略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与和谐美好的生活景象,自始至终被负面情绪笼罩。这种脱离主流价值宣泄情感、把“糟糕的个别情况”夸张放大为社会普遍现象的做法,给观众带来感官体验的不适,容易对其内心世界造成巨大冲击,使人感到心情低落,更有甚者出现怀疑人生、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须知,除了艺术价值、经济效益,社会效应也是评价影视作品的重要指标。新时代,影视创作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人们安顿精神的栖息地和滋养民族精神的沃土。不可否认,现实中存在虚假、罪恶,但这些负面内容只是现实的一部分。身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时代,党领导人民过上了美好生活,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图景和奋斗历程,这才是时代、社会、生活的主流,是影视创作的素材富矿。

    影视创作应秉持积极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将视野更多地着眼于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社会主流价值所追求的真善美。即使要表现负面的内容,也应将接地气的生活熔铸为能够进入审美视野的“第二现实”,发现、提炼、挖掘其中的美好、温情,努力使“糟糕的个性化”变成丰盈饱满、充满正能量的人物形象,将“琐碎的小情感”升华为人间大爱,在此基础上启发广大观众审视自我、思考人生、陶冶情操,在他们心中形成更加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进而形成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换句话说,现实题材影视作品创作需要“立地”,更应该“顶天”,既要接地气,也要提人气、有生气,这才是影视创作应当追求的更高境界。

(摘编自范咏戈、李蕾《创作应观照积极的现实生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