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下面几副对联分别出自哪一部章回体小说?请写出来。
①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②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
③托塔天王梦中显圣,浪里白条水上报冤。
④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举一反三
阅读《集中营的课堂》,完成下列小题

集中营的课堂

    纳粹德国攻占波兰后,牢牢控制着华沙。沙宁是刚来学校的新老师,这一天,她正给孩子们上课,几个纳粹兵骑着摩托来到学校。他们狞笑着看着沙宁,大声地对她说:“嗨,沙宁,跟我们走一趟吧,你还要藏到什么时候?”说完,他们便一拥而上,将沙宁摁到了车上。

    孩子们都被吓哭了,只有谢达快速跑回家,告诉爸爸赛夫,沙宁老师被抓走了。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第二天早上,谢达悄悄来到集中营门口。他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枚手雷,然后大叫着冲向纳粹看守,可弱小的他很快被制伏,投进了集中营。

    谢达很坚强,始终咬定手雷是捡来的,纳粹只好把他关了起来。在这个残酷的地方,纳粹看守每天鞭打他,让他干着与年龄不相符的重活,可他似乎能承受一切,他只想知道,沙宁老师是否还在这里,是否还活着。

    这天早上,谢达被惊醒,几个纳粹将一个全身血肉模糊的女人扔了进来。谢达一看,这不是沙宁老师吗?他突然一阵狂喜,和几位妇女一起把沙宁老师扶到板子上,沙宁伤得太重,一直在昏迷。

    纳粹没有从沙宁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还不想让她死,便给她医治。这一天,沙宁醒来,第一眼便看见了谢达。她有些激动,想问谢达是怎么进来的,可她极度虚弱,说不出话。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

    沙宁成了集中营里的老师,她凭着对课本的记忆教孩子。纳粹没有阻止她,因为他们正在严密监视着她的动向,希望能从沙宁的讲课中找到破绽。另外,沙宁教的这十几个孩子让他们伤透了脑筋,光是每天不停地哭叫便让他们受不了。可沙宁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却很安静。为了让他们安静些,纳粹还假装慈悲地给孩子们买了文具,有笔,有本子。沙宁对谢达非常好,除了给他上课,有时还教他画画……

    这一天,几名想逃跑的战俘又被纳粹抓回来折磨至死,然后再被吊起来,暴露在阳光下……一直以来,纳粹就是这样没有人性,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每每看到这种场景,谢达心中充满了仇恨。

    这一天早上,天还没亮,谢达偷偷地走出房间,悄悄爬向纳粹的油库。可就在他准备点燃火柴时,被纳粹哨兵发现了,一颗罪恶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

    第二天中午,赛夫打通关系,把谢达抱回家。他要给谢达穿上新衣服再下葬,为此,他几度昏厥,并发誓:要为谢达报仇!

    4天后,盟军报纸大幅报道了赛夫送出情报,盟军侦察部队按情报成功偷袭纳粹在波兰贮存毒气弹据点的消息。消息一出,所有人大吃一惊:如果再晚几天,这些毒气就会被运往前线,届时,将会有成千上万的盟军士兵中毒而亡。半个月后,赛夫又引领苏联红军攻克了集中营,沙宁被解救出来,她和赛夫都成了大英雄,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也被披露出来。

    原来,沙宁掌握毒气弹据点的情报后,来到华沙想与塞夫接头,可是不知谁泄了密,她被提前抓走。焦急的塞夫本想自己进集中营和沙宁接头,可他是地下组织的负责人,不能离开,他便想出了让谢达攻击哨兵而进入集中营与沙宁接头的办法。沙宁的情报图一直记在脑海里,她便偷偷地教谢达画画,不久,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地图会画了,该怎样把情报送出去呢?半个月后,这批毒气弹将被运往前线。就在这时,谢达见到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吊在营门外,于是,他便想到了这个慷慨赴死的办法。实施前,他悄悄地把地图画在了衣服里面……他知道,爸爸赛夫肯定会想办法把他抱回家,肯定会给他换套新衣服再埋葬,肯定会发现画在衣服里面的地图……

    谢达消逝在天堂里,但他的惊天壮举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那个集中营的课堂里,上的是这世界上最感人的一课。

(叶嘉儿荐自《情感读本》)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个人的麦田

①我读高三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地方,盛行陪读。我所在的那个班,一半以上的家长都在陪读。而我,似乎是一个孤独的“另类”,因为,整整三年,我的父亲从未到学校来看过我,我虽然并不奢望父亲陪读,可见到那些陪读的父母,心里还是隐隐发酸,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父亲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 , 我并不是孤军作战。

②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调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惊讶地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开始佝偻,满头白发了。

③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④六月,阳光如炽,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要把镰刀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

⑤田间休息,我给父亲端上了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父亲可以在他的麦田纵横驰骋,只是他没能教会我,或者说,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教会我。

⑥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如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那个我帮不上。”

⑦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在这里,镰刀是笔,麦子是墨,麦田是纸,父亲在麦田挥毫泼墨。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⑧阳光烘烤着麦田,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羞愧地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满身滚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而我是其中最大的一株吧。

⑨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 , 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麦田里,父亲在挥汗如雨,我们在各自的麦田里收获着自己的“麦子”。

⑩那年,我考取了一所重点院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栉风沐雨,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有我的麦田,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选自《意林》,作者洛水,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暴水桥头

谈歌

①徐水城西有一暴水河,沿河二十余里,只上游有一桥,桥面极窄,只走一辆车马,常有人失足落水,弄得行人惊惶。

      ②几任县太爷都曾筹划建桥,只是缺银子。

③多年前,“乐仁药堂”老板方树林也曾动议募捐,并自认五百大洋。告示贴出多日,共捐得大洋十几块,徐水人讥讽:“沽名钓誉,若真心造桥,你自家出资便是。”他便冷了心,再不提造桥。这一切,虞世明皆看在眼里。

④虞世明幼时卖菜,经人介绍承包“乐仁药堂”的蔬菜供应。小世明干完活,常痴看方树林写字(城中店铺匾额,多是方树林墨宝),方树林便常指点一二,还送他一些碑帖笔墨。三年后,世明的字竞有了几分气魄。

⑤那年春节将至,城中人来求方树林写春联,他却推说感了风寒,竟把虞世明喊进县城舞墨。于是,城里纷纷贴出了世明的字。世明便抛了卖菜挑子,做了药堂记账伙计。

      ⑥方树林丧妻,只有一女方念桥,年纪与世明相仿。

⑦一日,方树林在喝茶,看世明记账,问:“世明,做我干儿如何?”虞世明笑笑,不搭话,又埋头记账。

      ⑧秋天,方树林采购药材,途中不幸船翻溺亡。

      ⑨好些日子,虞世明总在河岸上呆立,如失魂魄。

⑩一个月后,世明对念桥讲:“师妹,师父走后生意冷落,店里人多开销大,我想告退。”念桥一怔,横一眼世明:“说昏话,走也轮不到你。”世明道:“都是老伙计,怎好让谁走,还是我走。”念桥怒道:“不行。”世明道:“师妹,我去意已决。”

⑪虞世明开了间“写字坊”,挂出“方树林师父传人”的牌子。他一改方树林的规矩,总要同人争得面红耳赤,狠索润资,概不赊账。便是方树林当年故友,他也分文不让。

       ⑫徐水人恼怒:“方老板走了眼,传下这样一个重利寡义之徒。”

⑬某日,念桥来城东办事,顺脚来看世明。世明正写字,念桥喊他,他抬起头来,二人的脸都热了。

      ⑭“师妹也来求字? ”

      ⑮“不知润资多少? ”

      ⑯“师妹近来生意如何?”

      ⑰“还好。”

      ⑱“那么,每字一百元。”

      ⑲“师兄啊,你也委实太狠了些!”

⑳世明淡然一笑:“绝不还价。”念桥冷道:“你岂不知一分利撑死,九分利饿死?”世明面色安然,念桥渐渐青了脸,掉头出来,伸手摘了门前“方树林师父传人”的牌子.摔在地上.洒泪走了。店门口几个围观的街人叹息着散了。世明端坐,目光茫然,纹丝不动。

㉑几年后,一支军阀队伍开进徐水城。军阀人称耿司令,竟也喜舞文弄墨。司令驻下头件事,即派兵把虞世明请来。世明道:“虞某润资高,恐长官不肯出钱。”司令一怔,继而大笑:“不知虞先生开价多少?”

      ㉒世明:“照例,一字一百大洋。”

      ㉓司令:“你黑心要价,不怕我杀你?”

      ㉔世明:“若便宜了长官,他人都要骂虞某势利。”

      ㉕这司令到底不俗,还是出了一千大洋,世明便给他写了一副字。

㉖半年后,念桥嫁给“庆和药堂”陈掌柜。又半年,陈掌柜进货途中遇害。念桥便将两家药堂便合在一处,取名“仁和药堂”。她请过几个书家写匾,都不中意。

㉗这天,世明正在聚英楼闷闷饮茶,抬头一看,念桥正站在他的面前,他怔了一下,手中的茶碗一晃,水溅到桌上。念桥稳稳神,强笑笑:“请虞先生写块匾,不知润资多少?”世明看一眼方念桥,低声道:“听说方老板生意不如往日,虞某不敢开价。”念桥沉了脸:“谅块匾还是写得起!”世明以商量的口吻道:“一字一百大洋如何?”

㉘念桥并不还价。世明换盏热茶,饮过,伏身研墨,竟研得沉重,不似平日潇洒。

㉙只听得墨在砚上吃力地转动。

㉚“仁和药堂”四个字,一气呵成,念桥不禁喊道:“好字!”她掏出银票,放在桌上,捡字便走。世明轻唤:“师妹留步。”念桥款款站定。世明指那银票:“这字算我赠与贵店。”

㉛念桥怔了一下,笑道:“虞先生做的是买卖,怎可如此?”说罢下楼。楼上食客们鸦雀无声。

㉜五日后,县衙贴出文告,要在暴水河上造桥,全部款子,皆为虞世明先生捐奉。一城人呆若木鸡。

㉝念桥看罢,如梦方醒,一时泪流满面,拼力挤出人群,一路跑到世明写字坊,却已是人去楼空。

㉞数月后,河上建起一桥,桥宽可并行四辆马车。桥头立一石碑,碑文为虞世明所书:方树林师父传人虞世明捐建。

同学们想将《暴水桥头》改编为舞台剧,请你一起讨论,并完善下面的改编活动记录单。

《暴水桥头》舞台剧改编活动记录单

编写分幕剧情

第一幕

暴水河河险桥窄,方树林欲募捐建桥,鲜有响应,无奈作罢。

第二幕

虞世明受恩惠入乐仁药堂,后来方树林身遭不测,虞世明痛心。

第三幕

{#blank#}1{#/blank#}

第四幕

军阀耿司令求字,虞世明不让分文。

第五幕

{#blank#}2{#/blank#}

第六幕

虞世明捐资建桥,桥成身退。

帮助导演说戏

小语作为导演,想从人物表演的动作、神态等方面给演员说戏,请你帮他完善第四幕选段中横线处的内容,并阐述理由。

司令 (背手敛起笑)你黑心要价,不怕我杀你?

世明 ({#blank#}3{#/blank#})若便宜了长官,他人都要骂虞某势利。

理由: {#blank#}4{#/blank#}

探讨

剧情

小文:第三幕和第五幕剧情有重复,但也有不同。这样设计有什么意图?我:

{#blank#}5{#/blank#}

设计

 

揣摩角色安排

小文认为没必要安排那么多演戏你阅读研读卡,联系全文,向他说明小说多次呈现围观群众的必要性。{#blank#}6{#/blank#}

研读卡

《范进中举》・邻居

范进中举前,范家无人问津;中举后,邻们一涌而出,范家门庭若市。作者借此道出了人情冷暖,讽了世人附势之丑态,儒林扭曲之根源。《孔乙己》・酒客

酒客们与孔乙己的对话只有五句,说的是他偷书被打的短处,揭的是他屡试不中的伤疤,肆无忌惮,冷漠残酷,且比言更诛心的还有他们的笑声。他们以冷漠与麻木合力完成了对孔乙己的精神虐杀。

 

探究原作之妙

本文作者叙事时,有时“捂住了剧中人物的眼睛,却没有捂住读者的眼睛”。他为何不“捂住读者的眼睛”? 请以方念桥为例谈谈你的理解,并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好处。{#blank#}7{#/blank#}

  
活动二:美文鉴赏;小文准备分享下面这篇优美的散文,请你一起鉴赏。

永远的铃声 
纪效成

①两排青砖瓦房,一个坎坷不平的操场,还有木制的篮球架,对,这就是多年前我读过的小学。小学里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挂在老师办公室门上的铃了。从早晨开始,到日落时分,总有老师用手拽着铃绳,让校园里回荡着悠扬、清脆的铃声。我们像一只只鸟儿飞进飞出,校既像一只巨大的鸟巢,又像一片欢乐的森林。

②三年级时,来了一位姓田的新班主任,二十岁左右。田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我们的一些细小动作都难逃他的法眼。路队违纪,被训了;抄袭作业,罚抄了;值日不到位,罚值一个星期;给同学起绰号,他硬是让我给同学道歉,弄得我很没有面子。

③在我的怂恿下,我们一党准备捉弄他。看到老师办公室的黑板上写着他明天值日,我们的计划终于有了。

④第二天,一切和往常一样,可是到放中学时,迟迟听不到铃声。田老师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到处跑,还时不时听到校长的训斥:“看看你,值班时怎么把铃给弄丢了。”最后,没有办法,校长一个班级一个班级地关照,算是放学了。

⑤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的兴奋劲就别提了。心想,跟我们斗,真是自找苦吃。下午没有铃声的校园肯定很热闹。然而,下午走进校园时,竟然听到了和往常一样悠扬、清脆的铃声。我的心“咯噔”一下,可能出叛徒了,我隐约预感到灾难的来临。

⑥果不其然,校长找到了我。我先是矢口否认,校长微笑着,悠闲得很。见我不肯招供,校长说出了一个姓名,我惊呆了,我被出卖了。我呆若木鸡地站在那儿,神情恍惚。“这样吧,现在就站到旗杆下,反思。”校长似乎下了重大决定似的,“一直站到放晚学!”

⑦我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得站在旗杆下。望着沟壑纵横的木质旗杆和上面飘扬着的红旗,我流泪了。

⑧田老师站在办公室门口,向我这边望了望,用手拽铃绳,“当当——当当——当当”的声音响起,我知道上课了。

⑨不一会儿,田老师来了,他竟然也站在旗杆下,和我一排。我止住了哭,望着他。

⑩“你干的好事。”田老师很生气,“你怨恨老师,可以和我说啊,你却用这种错误的方式来报复。你可知道这叫偷啊!”

他一脸的严肃,见我不吭声,不说了,就和我一起像旗杆一样笔直地站着。

⑫“老师,你走吧,”我哭着说,“我保证不偷了,一定听你的话,好好读书。”

⑬老师依然没有走,说:“我有责任,没有走进你的心里,没有及时发现问题,该罚!”

⑭或许是快要下课了,校长将门上悬挂着的铃摘下来,拿着它走向了我们。

⑮“下课了,我把铃拿着,你敲响它。”校长向我命令道,“铃声是命令,现在你是指挥官。”我只能照办。我怯生生地握住铃绳,按照校长和田老师指导的节奏,“当当当——当当当——”地敲响。听到下课铃声的同学们像鸟儿离开藩篱一样活泼快乐起来了,而我,不经意间成了他们围观的对象。我只好用低头掩饰自己的难堪和愧疚。

⑯田老师说:“校长,这件事我也有责任,我检讨。您看,上课的铃声依然由他敲响,怎样?”校长慎重地点点头,望着我,语重心长地说:“有错就改,善莫大焉。希望这铃声能使你幡然醒悟。”

⑰我不记得是怎样再次敲响这铃声的,也不记得是如何跟着田老师走进教室的。我只记得田老师告诉我,这件事不告诉家长,但前提是在班级里作检讨。

⑱奇怪,从这件事后,我竟然喜欢上了田老师。也是从这件事后,我稍有不轨之念时,耳畔就会不自觉地响起悠扬、清脆的铃声,脑海中就会浮现我流泪敲铃的情景,不轨之念随之消失。我知道,是校长和田老师用这铃声时时警醒我,让我知道做人的道理,走好人生之路。我终于没有辜负他们:我循着这铃声,一直追随着师者的脚步前行。

(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