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第41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集中营的课堂》,完成下列小题

集中营的课堂

    纳粹德国攻占波兰后,牢牢控制着华沙。沙宁是刚来学校的新老师,这一天,她正给孩子们上课,几个纳粹兵骑着摩托来到学校。他们狞笑着看着沙宁,大声地对她说:“嗨,沙宁,跟我们走一趟吧,你还要藏到什么时候?”说完,他们便一拥而上,将沙宁摁到了车上。

    孩子们都被吓哭了,只有谢达快速跑回家,告诉爸爸赛夫,沙宁老师被抓走了。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第二天早上,谢达悄悄来到集中营门口。他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枚手雷,然后大叫着冲向纳粹看守,可弱小的他很快被制伏,投进了集中营。

    谢达很坚强,始终咬定手雷是捡来的,纳粹只好把他关了起来。在这个残酷的地方,纳粹看守每天鞭打他,让他干着与年龄不相符的重活,可他似乎能承受一切,他只想知道,沙宁老师是否还在这里,是否还活着。

    这天早上,谢达被惊醒,几个纳粹将一个全身血肉模糊的女人扔了进来。谢达一看,这不是沙宁老师吗?他突然一阵狂喜,和几位妇女一起把沙宁老师扶到板子上,沙宁伤得太重,一直在昏迷。

    纳粹没有从沙宁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还不想让她死,便给她医治。这一天,沙宁醒来,第一眼便看见了谢达。她有些激动,想问谢达是怎么进来的,可她极度虚弱,说不出话。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

    沙宁成了集中营里的老师,她凭着对课本的记忆教孩子。纳粹没有阻止她,因为他们正在严密监视着她的动向,希望能从沙宁的讲课中找到破绽。另外,沙宁教的这十几个孩子让他们伤透了脑筋,光是每天不停地哭叫便让他们受不了。可沙宁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却很安静。为了让他们安静些,纳粹还假装慈悲地给孩子们买了文具,有笔,有本子。沙宁对谢达非常好,除了给他上课,有时还教他画画……

    这一天,几名想逃跑的战俘又被纳粹抓回来折磨至死,然后再被吊起来,暴露在阳光下……一直以来,纳粹就是这样没有人性,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每每看到这种场景,谢达心中充满了仇恨。

    这一天早上,天还没亮,谢达偷偷地走出房间,悄悄爬向纳粹的油库。可就在他准备点燃火柴时,被纳粹哨兵发现了,一颗罪恶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

    第二天中午,赛夫打通关系,把谢达抱回家。他要给谢达穿上新衣服再下葬,为此,他几度昏厥,并发誓:要为谢达报仇!

    4天后,盟军报纸大幅报道了赛夫送出情报,盟军侦察部队按情报成功偷袭纳粹在波兰贮存毒气弹据点的消息。消息一出,所有人大吃一惊:如果再晚几天,这些毒气就会被运往前线,届时,将会有成千上万的盟军士兵中毒而亡。半个月后,赛夫又引领苏联红军攻克了集中营,沙宁被解救出来,她和赛夫都成了大英雄,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也被披露出来。

    原来,沙宁掌握毒气弹据点的情报后,来到华沙想与塞夫接头,可是不知谁泄了密,她被提前抓走。焦急的塞夫本想自己进集中营和沙宁接头,可他是地下组织的负责人,不能离开,他便想出了让谢达攻击哨兵而进入集中营与沙宁接头的办法。沙宁的情报图一直记在脑海里,她便偷偷地教谢达画画,不久,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地图会画了,该怎样把情报送出去呢?半个月后,这批毒气弹将被运往前线。就在这时,谢达见到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吊在营门外,于是,他便想到了这个慷慨赴死的办法。实施前,他悄悄地把地图画在了衣服里面……他知道,爸爸赛夫肯定会想办法把他抱回家,肯定会给他换套新衣服再埋葬,肯定会发现画在衣服里面的地图……

    谢达消逝在天堂里,但他的惊天壮举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那个集中营的课堂里,上的是这世界上最感人的一课。

(叶嘉儿荐自《情感读本》)

(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地点

情节

主要事件

学校

开端

看见沙宁老师被捕

集中营门口

发展

集中营里面

高潮

(2)、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 , 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②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

(4)、“集中营的课堂”有什么深刻含义?文章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做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012•大庆)阅读《牛津大学的面试很“凶悍”》,完成下列各题

牛津大学的面试很“凶悍”

张达明

    ①儿子在学习上很勤奋,在上初中时就立下宏愿:以后如果上大学,非牛津大学不上!好在上天助了他一臂之力,2011年竟过关斩将一路绿灯,终于收到牛津大学的面试通知。

    ②对儿子进行面试的有三位教授。还未等他坐定,三位教授就异口同声问他:“你为什么要戴手表?难道你手机上没有显示时间的功能吗?”

    ③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儿子先是一愣,随即稳了稳神,脑子也急速运转开来:如果回答戴手表是为了掌握时间,答案肯定错误。因为全球顶级的大学,提问绝不会如此简单!那又该怎样回答呢?

    ④短短一分钟内,儿子就进入了角色侃侃而谈:“在英国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工业革命总是在不断地催生出新的发明。比如,1769年,理乍得•阿克莱特发明了卷轴纺纱机。再比如,塞缪尔•克隆普顿于1779年发明了走锭精纺机,这些无不与时间紧密相连。”他顿了一下,继续讲道:“由此可以推理到人际关系上。我认为,无论在我们中国,还是在英国,守时是人与人交往的最基本契约,一个人如果连起码的时间观念都不具备,说明这个人很有必要提高自我修养,而现代社会自我修养的主要途径,用我们国家的话说主要有三:一是认真学习,提高认识;二是勤于实践,积善成德;三是严格要求,知错就改,做到‘慎独’。”

    ⑤正当儿子还要继续讲“目前世界存在哪些问题对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构成考验”时,却听到三位教授热烈的掌声。其中一位教授说:“这个问题你已经回答得够精彩了,没有必要再深入阐述了。”这就是说,第一关已顺利通过。

    ⑥随后,刚才说话的那位教授端来一杯水,微笑着递给儿子。正当他伸手接杯子的一瞬间,中间那位年轻教授却不知从什么地方拿出一只皮球,趁儿子不备狠狠迎面砸来,不偏不倚正好砸在儿子的头上。好在儿子处变不惊,他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在接过水杯后,又轻轻放在茶几上,再慢腾腾地拾起滚落在脚下的皮球,对三位教授微笑着,趁他们不备,猛力迎面砸了回去,正好砸在刚才那位年轻教授的头上……

    ⑦儿子后来告诉我,他当时这样想,即便你们不录取我也没关系,但不能侮辱我的人格,而那一狠命反击,是让他们明白,中国人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⑧但儿子想错了。

    ⑨当他砸中那位教授的一刹那,三位教授竟同时高兴地大叫道:“回击得好!”顿时让儿子如坠云雾之中。这时,只见那位年老的教授走过来,亲切地拍拍儿子的肩膀说:“孩子,祝贺你,你被录取了!”这话更让儿子不解。

    ⑩教授却这样解释道:“牛津大学所欣赏的,是敢于面对挑衅拍案而起的学生,而不是逆来顺受的无条件服从者。虽然你前面的问题回答得非常精彩,但重要的是在你被球击中的那一刻,你人性的本能在顷刻间暴露无遗,而牛津大学正需要这样的人才。换句话说,如果读牛津的学生不具备强烈的应对能力,即使门门功课都是A,但终究仍是唯唯诺诺的庸才,以后对社会的发展不会有大作为。”

    ⑪事情过后,儿子感慨地对家人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①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敖丹娜、段雪莲)当地时间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以及来自爱尔兰的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来自日本的科学家大村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也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人。

    ②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日中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秘书长乌尔班·伦达尔当天在卡罗琳医学院宣布了获奖结果:“诺贝尔委员会卡罗琳医学院评审委员会今日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半授予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敏,以表彰他们在创新丝虫病疗法方面的贡献;另一半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她在疟疾新疗法方面的贡献。”

    ③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生于1930年,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屠呦呦带领科研组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运用现代科技,发掘中药的活性,创制了具有国际影响的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世界卫生组织也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治疗疟疾的“基本药品”目录。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成员扬·安德森在评价屠呦呦的医学发现时表示:“早在1700年前,关于中药青蒿对治疗高热有效果的理论就已经存在。但是,屠呦呦的贡献在于如何确定青蒿中哪些是有效的,以及如何提取这些有效,这可以说是医药研究创新的范例,这一成果最终通过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实现了此类抗疟新药青蒿素的大规模生产。”

    ④几千年来,寄生虫病一直困扰人类,成为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3位获奖者都在寄生虫疾病疗法上作出了革命性贡献。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成员汉斯·福斯贝格教授表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改善人类健康和减少患者病痛方面意义巨大:“寄生虫疾病长期以来威胁着人类健康,即使在今天,它仍旧困扰着世界上亿万易感染人群。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敏的医学发现为我们抗击淋巴丝虫病和盘尾丝虫病提供了革命性疗法;而屠呦呦的发现为抗击疟疾提供了显著有效的治疗方案。”

    ⑤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主席朱琳·吉拉斯当天也表示,3位获奖者的医学成就和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完全符合诺贝尔奖设立的初衷:“诺贝尔奖的宗旨是表彰那些为人类福祉作出了贡献的人,从这点上来讲,我想他们是很好的例子。这些医学新疗法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有效预防了残疾的产生和传染病的扩散。同时,它们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经济增长。所以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这3位科学家,我想诺贝尔本人也会赞同的。”

    ⑥据了解,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88万美元),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将获得一半奖金,另外两名科学家将共享另一半奖金。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间四月天

钱红莉

    ①小区隔三岔五会有卖东西的人进驻。经过物业同意,在南门附近的空地搭一个棚子,白日卖货,夜间关起门来歇息,长则个把月,短则一周。卖稀奇古怪的牛角梳子、弹弓、痒痒挠;卖锅碗瓢盆、矿泉水、煤气灶;洗衣机、冰箱以旧换新……这些跟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走出家门便可买到,挺受欢迎。

    ②最近,进驻了一对夫妇——代客现场加工蚕丝被。进出间,惹人停下脚步,细细打量。他们带来了无数蚕茧,以及一台神奇的机器。把蚕茧倒入机器,合上盖子,一会儿工夫,囫囵的蚕丝抽出来,白练一般亮眼,湿漉漉的……妻子一匹匹将蚕丝挂上衣架,晾在池塘边的绳子上。春天风大,一匹匹蚕丝徐徐地荡过来荡过去,诗意盎然。

    ③昨日买菜回来,经过他们的棚屋。许是时间尚早,生意寥落,只有几匹蚕丝挂在屋内,丈夫不知去了哪儿,妻子则闲闲坐在池塘边的草地上,一棵一棵,耐心地择一堆蒲公英……她背后是一排柳树,春风微微地吹,万千垂碧悠来荡去。坐在草地上的她,像极一幅静物画,脸上流泻娴雅与安宁。这一幕,让我的心略动一下,有一份感动,隐隐地来。

    ④人在春天里的这份安宁,多值得珍惜啊——这对夫妇自千里之外的外乡来,将孩子丢在老家,就为出门挣点钱,一年的收入就靠这些蚕丝了。生意清淡的时候,也不急,趁便在小区挖点蒲公英,焯焯水,凉拌,便是一道菜。挖蒲公英的时候,顺便赏赏景儿。

    ⑤四月了,小区里的辛夷、桃、梨、海棠、紫荆、晚樱一齐在开花。他们的小屋边,有一棵木瓜海棠、一棵梨树,一树红,一树白,开得新鲜洁净,好看得很。她每天低头絮着一床床蚕丝被,再穿针引线地缝进被套里,颈椎酸了,抬头看看花,低头挖挖蒲公英,也是一种放松,顺便在心里想想乡下的孩子……

    ⑥一个母亲在春天里想念远方的孩子,阳光也变得柔润了

    ⑦这对夫妇纵然漂泊着,有四海为家的动荡,但也可看出来,两人感情深笃,配合默契,从不相互埋怨。中国乡下有许多这样子的夫妇,一起出门闯荡,相互扶持。一年年地辛苦着,但心里是有满足的。生来恬淡,便不贪心。人无贪念,便会减少许多痛苦,不会身陷焦躁不安之中。一贯知足,自闲。

    ⑧如今,在人们的脸上,很难捕捉到那一份遥远的闲适之色,尤其在城市,人们总是匆匆来去,上下班高峰,哪一条路不被堵得水泄不通,脸上普遍流露出焦虑、烦躁,不能有片刻的安宁——匆匆去接孩子,回家烧好晚饭,急迫地吞下,孩子最后一口饭尚在嘴里,便催促着他去到书桌前……做大人的,连散步的空都挤不出,忙东忙西的,转眼夜深,躺倒于床,每一条骨头缝都疼,日复一日,总是陷入孤独无援的精神困厄……

    ⑨在我们小区这对夫妇的脸上,那份“闲”似一只白鸽,久违地飞回来了,即便每天忙碌着,但还是让你感受到一种恬淡安适——他们的目标,也许就是在乡下屋基上起一座三层小楼,将来娶个好媳妇……蚕是辛苦的,一夜无数次喂食桑叶,好不容易把蚕养大,收获了蚕茧,原本可偷懒拿去镇上收购站卖掉的,但为了能卖上好价,就再辛苦一次,勤勉地拉到城里,为人现做蚕丝被。

    ⑩这一阵,进进出出间,看见他们,无比心安。他们相互爱惜着,朴素的感情如微风,吹得旁观者的心上起了涟漪,荡了又荡。春风吹在脸上,有时还有点儿寒意,但,也不碍事的啊,身边有那么多的花开,尤其红叶李,如烟如霞,阳光一直笼着你,有人世的寂静安宁,如此平凡,又如此珍贵。

    ⑪再过几日,他们将所有的蚕丝卖完,便要赶回家乡,重新养蚕,摘不尽的桑叶,喂不够的蚕宝……一年的生计都在这里了。生命就是这样的,一年一年的花开草长,一年一年的平凡日子,急不来,须一日一日地过。

    ⑫人世的安稳,值得珍视。一年年里,春去春回——坐在南窗前,听一听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协》,久违的安宁重新回来。

    ⑬窗外的香樟发了新叶,斑鸠领着一群儿女在学飞,戴胜鸟在枝头跳跃来去,红叶李无声地开着,风来,浅粉的花落了一地……

(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4月,有改动)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牛  魂

刘  平

①六爷使了一辈子牛。

②六爷使牛难得用鞭子,用嘴说,牛很听六爷的话。

③家里就六爷和老伴两个人。本来他们是有个儿子的,在部队。那年部队进天山施工出了场事故,为保护战友,儿子牺牲了。国家给了500元抚恤金,六爷一直搁在箱子里,舍不得动一分。

④没了儿子,六爷对牛的感情似乎就更深了。六爷说,牛通人性呢。

⑤春耕大忙季节,是老牛身上担子最沉重的时候。队里拿不出钱来买头壮牛。从早到晚,老牛都拉着沉重的犁铧在热腾腾的水田里。终于在一个炎热的中午,老牛拼出了全身的力气,但犁铧仍是扎在泥土中一动不动。老牛回头无可奈何地望了六爷一眼,就无力地瘫软了下来。

⑥看着老牛满口满鼻的白色泡沫,听着老牛一口口剧烈地喘着粗气,六爷的心颤了一下……烈日下,还有一大片田等着耕,六爷狠了狠心,慢慢走到老牛身边,用手轻轻拍拍老牛的头,滴下两粒浑浊的老泪,喃喃道:“老伙计呀!难为……你啦!”

⑦老牛望着六爷,像听懂了他的话……

稍事休息,老牛又站起来,拉着沉重的犁铧奋力往前挣扎……

⑨春耕终于完了。老牛却不行了,走路腿都有些打战。眼见老牛不可能再干活了,队长就召集队干部们开会商量,如何处理老牛。六爷不是干部,但他也去开会了。六爷放心不下。队长说:那头牛不能再下田了,喂下去只白费草料,大家看该咋办?

六爷瞪队长一眼,想骂队长昧良心,但嘴唇动了动,终于没骂出来。就那么一动不动蹲在屋角,吧嗒着一卷又粗又长的旱烟,神情痴痴的……

⑪会计说:拉到集上也卖不了几个钱。

⑫出纳说:卖?谁要?地不能耕,磨不能拉。

⑬这时队长说:对!干脆杀了,每个人头分两斤牛肉。

⑭大家就不管六爷了,一致决定把牛杀了分肉。会计说他在屠宰场有熟人,他明儿个一早就去请他来。队长说就这样吧。说了他们就站起身来要走了。

⑮就在这时,六爷忽地站了起来,一字一顿说:“那牛,我买了!”

⑯瞅着六爷铁青的脸,大伙都吃了一惊!说那快死的牛买去做啥?喂不好的。

⑰任队长他们咋劝,六爷就是死着性子要买。最后,大家都没办法,就同意了。队长他们商量了一阵,说:400元吧!

⑱六爷没还价。

⑲六爷回家。老伴扑过去护住箱子,冲六爷说,你疯啦?这钱是儿子的命换来的哩!你疯啦?……六爷瞅着老伴,泪水突然无声地淌了下来,抚住老伴瘦弱的双肩。

⑳见六爷流泪,老伴也跟着流泪。她知道六爷心,那年,老牛病了,他到牛房陪了老牛三天三夜……老伴抹了几把泪水,终于不再阻拦六爷了……

㉑六爷将西头一间杂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将老牛牵了进去。每天早晨到坡上割一筐嫩嫩的露水草回来喂它,还三天两头烧一锅温水给它刷洗身子。家里两升黄豆,六爷几次想磨一顿豆花吃,但终于没有,分几次全炖了倒进老牛槽里。六爷蹲在老牛面前时,就觉得老牛两只大大的眼睛里闪着一种异样的光,似宽慰,又似感激……这时,六爷心里就怔怔的……

㉒当六爷见老牛连白面糊糊也不肯吃了时,心里就禁不住涌起一阵酸楚。

㉓十多天后,老牛死了。六爷清清楚楚地记得,老牛咽气前恋恋地望了他一眼。那一眼,深深地刻在了六爷心里。队长来了,对六爷说,剥皮到集上卖肉吧!还能捡回几个钱。六爷不说什么,狠狠瞪了队长一眼。队长说:“这老头……”就走了。

㉔六爷扛上铁锨,到后院选定个地方,就一锨锨默默地铲土。从上午到黄昏,一个大大的坑终于挖好了。六爷请人将老牛抬去埋了。

㉕第二天一大清早,六爷又到坡上割草。六爷背回来一筐草时,老伴不解地说:“牛都死了,你还割草做啥?”六爷不语,径直走到后院,将那筐嫩嫩的露水草倒在了老牛坟前……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占座

佟雨航

①火车站人潮汹涌,都是行色匆匆、归心似箭赶着回家过年的人。

②过了检票口,我登上列车来到硬座车厢,找到自己的座位号,倚着窗子坐了下来。刚坐定,一个戴着老头帽、满脸皱纹的老汉提着一个蛇皮袋,一屁股在我身边的空座上坐了下来。老汉弯腰把蛇皮袋推进卡座底下,然后冲我笑笑,算是打了招呼。也许是很累了,他一坐下便把头歪靠在椅背上,眯上了眼睛,不一会竟响起了鼾声。

③这时,一个20多岁学生模样的小伙子,推着一个拉杆箱站到了老汉的座位旁。他先看了看座位号,又看了看闭眼睡觉的老汉,嘴唇翕动了几下,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口。他把拉杆箱塞进行李架,便手挟着椅背站在老汉座位旁边不走了。过年车票紧张,我想小伙也许是买了张站票吧。火车上的人越来越多,车厢里很快拥挤起来,空气也变得沉闷了。

④火车慢慢开动了。老汉依然闭着眼睛在呼呼大睡。小伙子站在过道里,身体被挤来挤去的旅客撞得左歪歪右歪歪。我把头转向窗外,看窗外流动的风景。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了,我看了看仍站在座椅旁的小伙子,原本站得笔挺的身子已自然地佝偻起来,他用胳膊肘支撑着椅背,分担着整个身体的重量。

⑤这时,老汉醒了。他揉了揉眼,看了一下四周,见小伙子一脸倦容地趴在座椅上打盹,他站了起来,拍了拍小伙子说:“小伙子,坐下来睡吧。”小伙子一下醒了,他推辞道:“我不累,还是您老坐吧。”老汉笑着说:“我马上就要下车了。其实这个座位也不是我的。我今天有点感冒,脑子昏昏沉沉的,一坐下就睡着了。趁这个座位的主人还没来,你先坐下歇会,站了这么久,肯定累了。”小伙子笑了,开玩笑地说:“大爷,看来这座位是上天特意给您老准备的。您既然病了,就坐到站吧。”

⑥老汉哈哈地笑着,和小伙子快乐地交谈起来。原来,老汉是在外打工给念大学的儿子挣学费的,这会放假了,他赶着回家过年,说儿子也马上要回家了。小伙子则说他是个大学生,学校放假后便在城里找了份临时工做,昨晚单位才放假,他也是赶着回家过年的。

⑦不一会儿,火车到站了,老汉提着蛇皮袋子下了火车。小伙子一屁股坐在了老汉的座位上,用手捶着腰和双腿。得知小伙子要在终点站才下车,我打趣地说:“你真是幸运,站在这老大爷旁边,现在就可以坐下了。要不然一路站到终点站可够你受的。”

⑧小伙子笑了,他拿出一张火车票给我看:“其实,这个座位本来就是我的。”

⑨我惊诧地说:“那你刚才怎么不跟老大爷说呢?”

⑩小伙子收起车票,我发现他眼眶有点湿润。只听他说:“看到老大爷,我就想起了我父亲。为了供我读大学,他也出去打工了,现在也许正在某列火车上往家赶。不知道他现在是站着还是坐着……”

⑪火车呼啸着向前,窗外已在飘雪,我的心却越来越温暖。因为我们离家越来越近了。

选自2024年1月31日《羊城晚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