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家里养着月亮
                                                                                                                                             姜仲华
        ①正在专心上网,突然屏幕漆黑,我陷入无边的黑暗。阳台上传来小女儿的尖叫。停电了。别的楼上都黑洞洞的。我慢慢摸索着找打火机,心想,好好的怎么就停电呢?真烦人!
        ②忽听女儿惊喜地喊:“爸爸,快来!”
        ③我借着外面淡淡的天光走到阳台,问:“怎么啦?”她指指地面,有一个清晰的影子。停电了怎么有影子呢?
        ④我才发现阳台比屋里亮得多,而外头没有灯。疑惑地找,最后,发现天空有一盏极大的灯,明月浩浩地把万里清辉泼向大地,无声无息,气势磅礴而写意,色彩华丽而奢侈。我被这充满神迹的月光镇住了。夜空洗过一样洁净而深邃,发着微光,像黑色绸缎那样柔滑而有质感,使我想伸手触摸。星星只三五个,随意地散落在夜空,相隔很远,似乎在说着我听不到的神秘对话。月亮玉一样白,灿灿地发出光辉,那光辉又有一种恬静、幽雅、亲切,明亮而不刺眼,使我可以正视。我的心慢慢沉静,沉静,融化在月光里,心底渐渐有一种柔软、润湿的东西漫上来。蓦然想起好久没看到月亮了,多久了?记不起。
        ⑤我喃喃自语:久违了,月亮!生活在城市,不知何时忘记了月亮。要不是停电,谁知道月亮正在天上呢?月光下,女儿像罩了一层轻纱一样朦朦胧胧,光与影十分和谐,如童话里的小天使。我蹲下身抱抱她,女儿喊了声“爸爸”,便不说话了。妻子过来,看看我们,抬头看看月亮,大家很默契地不说话。
        ⑥忽然,女儿说:“爸爸,咱家养着月亮呢!”“嗯?”“咱家养着月亮!” 女儿拉拉我的手:“爸爸,看!”
        ⑦她指着窗下的鱼缸,果然,水面浮着一枚小小月儿,酥酥地颤。鱼儿吐的泡泡在月影里绽开一朵朵金色小花,不断长大的花儿,织成一张金光潋滟的网。
        ⑧女儿拍拍小手,说:“爸爸,这月亮是咱家养的吗?”“是,是。”我有些激动。家里养着月亮,这是一句浑然天成的诗啊。
        ⑨家里养着月亮,我是月亮的主人吗?蓦地想起苏轼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这话说得真对。意识到自己可以养月亮,做月亮的主人,使我有了一种憬悟。月亮在我们家里养着,是一笔无法计算的财富,使我知道自己生命的背景除了单位、小城,还有天上明月,浩瀚夜空;我生活的内容除了衣食住行、工作家庭,还有仰望明月,静对星空。是的,我的生活还该有这些内容,我还能做春风、夏花、秋雨、冬雪的主人,可以捡一片落叶收藏秋色,可以抬手扯一朵白云装点心情,可以烹一盏晚霞细品,就像今夜,我静静地温一壶月光轻斟浅酌。月光照着我,我却没有看到月光,实在愧对造化。这盎然的天趣,怎么被孩子发现而大人不知道?是大人只看到眼前的东西了吧。孩子的眼光有时更接近本质。我们三人在月光里静默着。一会儿,女儿双手伸进鱼缸,小心掬起一捧水,欣喜地说:“我捧起月亮啦!”月亮在她手心,鱼缸里依旧有月亮。叮叮咚咚,她手里的月亮落在水面,溅起一颗颗金色的水珠,每个水珠里都闪烁着一枚月亮。
        ⑩我们在月光下无所事事地闲玩,心里飘逸着一种清淡的趣味,有时抬头看看月亮,月亮也有笑意;有时低头看家里养的月亮,月光荡漾,荡到心里。
        ⑪睡觉了,女儿盖好被子,又舍不得鱼缸里的月亮,跑去看了一会儿,回来悄悄地说:爸爸,月亮养得好好的,和鱼儿逗着玩儿呢!我对她说:我们家养着月亮,发财啦!
        ⑫明月自照人,把天上的美无偿地给我们,我们缺的是养月亮的情怀。如果有这样的情怀,平凡岁月,寻常巷陌,也是花香满径。这样想着,我均匀地呼吸着,静静地睡去。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过程。
                          →                         →鱼缸养月亮→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 水面上浮着一枚小小的流金的月儿,酥酥地颤动。
② 月亮养得好好的,和鱼儿逗着玩呢!

(3)、文中除了写“我”的思想变化外,为什么花了很多笔墨来写女儿的言行?请简要分析。

(4)、联系全文,你从作者的这次经历中获得了什么感悟?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集中营的课堂

程  刚

    ①纳粹德国攻占波兰,控制着华沙。沙宁是刚来的老师,正给孩子们上课,几个纳粹兵来到学校,大声地对她说:“沙宁,跟我们走一趟吧,你还要藏到什么时候?”说完,他们便涌上来,将沙宁摁到了车上。

    ②孩子们都吓哭了,只有谢达快速跑回家,告诉爸爸赛夫,沙宁老师被抓走了。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③第二天早上,谢达悄悄地来到集中营门口,他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枚手雷,然后大叫着冲向纳粹看守,他很快被制服,投进了集中营。谢达很坚强,始终咬定手雷是捡来的,纳粹只好把他关起来。看守每天鞭打他,让他干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儿,可他似乎能承受一切,他只想知道,沙宁老师是否还在这里,是否还活着。

    ④这天早上,谢达被惊醒,几个纳粹将一个全身血肉模糊的女人扔了进来,谢达一看,这不是沙宁老师吗?他突然一阵狂喜,和几位妇女一起把沙宁老师扶到板子上,沙宁伤得太重,一直在昏迷。纳粹没有从沙宁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消息,还不想让她死,便给她医治。沙宁醒后,第一眼便看见了谢达。她有些激动,想问谢达怎么进来的。可她极度虚弱说不出话,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

    ⑤沙宁成了集中营里的老师。纳粹严密监视着她的动向,希望能从沙宁的讲课中找到破绽。另外,这十几个孩子让他们伤透了脑筋。沙宁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却很安静。为了让他们安静些,纳粹还假装慈悲地给孩子们买了画笔。沙宁对谢达非常好,除了给他上课,有时还教他画画……

    ⑥这一天,几名想逃跑的战俘又被他们抓回来折磨而死,然后再被吊起来,暴露在阳光下……一直以来,纳粹就是这样没有人性,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每每看到这种场景,谢达心中充满了仇恨。

    ⑦这一天早上,天还没亮,谢达偷偷地走出房间,悄悄爬向纳粹士兵的油库,可就在他准备点燃火柴时,被纳粹哨兵发现,一颗罪恶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第二天中午,赛夫打通了关节,把谢达抱回家。他要给谢达穿上新衣服再埋葬,为此,他几度昏厥。

    ⑧四天后,盟军报纸大幅报道了赛夫送出情报,纳粹在波兰的毒气弹据点纷纷被摧毁的消息。如果再晚几天,这些毒气弹就会被运往前线,将会有成千上万盟军士兵中毒而亡。半个月后,沙宁被解救出来,她和赛夫都成了大英雄,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也被披露出来。

    ⑨原来,沙宁掌握毒气弹据点的情报后,来到华沙想与赛夫接头,因泄密她被捕了。焦急的赛夫本想自己进集中营和沙宁接头,可他是地下组织的负责人,不能离开,便想出了让谢达攻击哨兵而进入集中营与沙宁接头的办法。沙宁的情报图一直记在脑海里,她便偷偷地教谢达画画,不久,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该怎样把情报送出呢?就在这时,谢达见到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吊在营门外,于是,他便想到了这个慷慨赴死的办法,悄悄地把地图画在了衣服里面……他知道,爸爸肯定会想办法把他抱回家,肯定会给他换套新衣服再埋葬,肯定会发现画在衣服里面的地图……

    ⑩谢达消逝在天堂里,但他用稚嫩的肩膀扛出的惊天壮举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那个集中营的课堂里,上的是这世界上最感人的一课。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张秀亚

       ①生长在南国的孩子,你见过雪吗?你爱雪吗?也许曾点缀于你生活篇页上的,只是碧天的春水吧?

       ②在我的故乡,到了冬季,是常常落雪的,纷纷的雪片,为我们装饰出一个银白的庭园,树,像是个受欢迎的远客,枝上桂了雪的花环,闪烁着银白色的欢笑。

       ③我喜欢在落雪的清晓到外面去散步,雪后的大地是温柔而宁静的,一点声息都没有,连那爱聒噪的寒雀都不知躲到哪个檐下寻梦去了。我一边走着,时时回顾我在雪地留下的清晰的脚印,听着雪片在我的脚下微语,我不知道那是抱怨还是欢喜?

       ④有时,我更迎着雪后第一次露面的太阳,攀登附近的小丘山,站在那银色的项巅,等着看雪融的奇景。

       ⑤雪封的山,原像一个耐人思猜的谜语,被一层白色的神秘包裹着,它无言语,它无声息,它不显露一点底蕴,只静静的坐在那里,毫不理会我这个不知趣的访客。但朝阳是有耐性的,它似乎比我更有耐性,它慢慢的在那里守候着,以它的温热,来向雪封的山丘做“煽动性”的说服。不知什么时候,那神秘的山峦“内心”开始起了变化,它发出一阵轻微的碎语,我赶紧低下头,啊,多动人的画面啊,这山丘的无缝银衣,像是两个圣者的长袍,被无数虔诚者的手撕碎了。(他们是每人要珍存起一块碎片来作纪念吧。)同时,那发亮的银绸上面,更像蜿蜒着许多透明、活泼的小蛇,它们在欠伸着轻盈腰身,嬉笑着,婉蜒地向着山坡而去,不多时,山巅乃完全呈显出它土褐色的岩石,同一些枯萎的苹叶、松针,而山脚下是谁在唱歌呢?当然,是那一道由雪水汇成的清亮小溪。我忍不住捧了一掬,那淡蓝的如同自盐湖汲来的雪水,那微凉,一直沁透了我心脾,多可爱的雪啊,谁还记得它翩然而来时,那片轻巧的翅膀呢?

       ⑥有一次,正值雪后,天已睛霁,空气像是水晶般的透明,没有烟氲,没有雾霭,我和一个同学自学校的后门走了出来,走过那道积雪未消的木桥,向古城中的前门走去,将整个的一上午,全消度在那个古色古香,犹保持着我们东方情调的打磨厂——那是古城一些老店铺聚集开设的地方,我们欣赏了不少店铺的招牌,尤其美得悦目的是那一家挑挂在门外的,犹存古风的褪色酒旗,那深杏色的布招子上,还缀着几点细碎欲融的雪花,在风中轻轻的飘扬,看到它,我们似乎读到了一首唐人的小诗。归途,沿着城墙根走回来,一个骆驼商队,正预备出城那黄色的驼峰,衬着雪地,竟像是一闪的斜阳,多少年来,我忘不掉那鲜明的一笔。

       ⑦时候已过午,但我们的游兴未尽,又赶到西直门雇毛驴,到古城外的西山看雪景去。

       ⑧因为雪后天寒,行人出奇的少,好像那一条通向西山的平坦大路,完全属于那一堆堆的积雪和我们两个人了。一路听着驴颈的铜铃,我们多希望看到早梅的影子,但在路边一些人家的墙头,我们只看到墨描一般的梅树杆,“也许我们来得太早了?”相顾有点惘然。

       ⑨小驴子驮着我们颠踬到西山,灰暗的黄昏已在那儿等着我们,赶驴的老头儿嘱告我们最好不要上山了,太晚了赶不回城。我们也怕碰到校门上法国姆姆的那把铜锁。

       ⑩我们只有在驴背上默默地欣赏了一下西山银色的峦影,它像一个沉睡了的巨人,在做着千年的长梦,任由外面的世界有着风霜雨雪的变化。

       ⑪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古城外有名的西山,也是最后一次,那白皑皑的山头,犹如银制的头盔,至今仍常常映现于我的记忆中,伴了那小驴颈上清脆的银铃叮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摘杏

一座山。山像折扇,一半是树,树是乔木:落叶松,杨树,榆树;一半还是树,树是灌木:山杏,大结杏,大扁杏。

山根是折扇的柄。柄上有一户人家。院子很大,有红砖褐瓦的房子;有茅草的亭子,由此,院子里有了旅游的元素;有树,一棵李子,一棵大扁杏。在李子和杏树之间,挂着一张吊床,吊床有鱼鳞似的菱形孔眼,像网,在那里寂寞地摆渡时光。

院子主人霍明在院门口张望。由于焦急,脸上一片土灰色。

一早,他就站在那里了。日上三竿,他依旧站在那里。终于,他把自己的身影站得很渺小了,渺小得快要消遁在脚下,那边,才有了汽车鼠带般的扬尘和暴戾、刺耳的声音。

两辆车子。仿佛呼啸的飞机,飞过院门,戛然侈在茅草亭子的边上。下来一干人。男人女人,皆惊奇地夸赞着,好地方呀,世外桃源呀!霍明提着手,领导们,辛苦了,快,请坐,请喝茶,请吃水果。

茅草亭子的下面。有桌子,桌子摇有主人备好的西瓜、葡萄、樱桃、李子、杏等水果。桌子旁边错落地摆着凳子或椅子,俨然企鹅妈妈领着大大小小的崽子。来人便围坐在桌子旁,让那些企鹅总子屈尊地支撑着他们的屁股

喝过茶,吃过水果,客人说,走,去摘杏!

之前就约好了霍明的这月山要实行旅游开发,而且,山上的杏熟了,要诸位领导来采摘、品安,给谋划一下,提提建议。

但是,客人们太忙了,他们有镇里的,有旅游部门的,有宣传口的,日理万机,抽不开身。这样,等人凑齐了,抽开身了,二十多天过去了!

大家便兴冲冲走到灌木那边的折扇上,摘杏。

山杏已经收过了,荡然无存。仅有大结杏、大扁杏,都是甜核。那种甜,要比清香的杏肉不知好上多少倍。那些橘黄的、红艳的杏肉都在开花儿,甚至腐烂,它们在树上待得实在是太久了,熟大劲儿了,再不采摘,就彻底白瞎了!而且,很多杏子在枝头坚持到最后时刻,不得已纷纷坠落,睡在了大地的怀抱。

尽管如此,客人挑挑拣拣,每人还是摘了十多斤熟透的杏子。杏子玲珑、晶莹、芬芳,诗意地栖居在塑料袋子里,愉悦着客人的话题。

午饭是霍明备好的一只全羊。手把肉、羊杂、羊头肉、羊骨头,应有尽有。

吃饱了,喝足了,酒足饭饱。客人或围着桌子打扑克、聊天,或躺在落寞的吊床上小憩。惬意极了。

看到霍明和家人都吃过饭,有人提议说,饭也吃了,羊也吃了,酒也喝了,杏也摘了。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扯乎呀?

就有人响应,好的,扯乎!

人们正欲上车时,那位躺在吊床上的胖子很慵懒地坐起来,对霍明说,怎么,今年杏子销售行情不好?好;销路特好。

那么,甜核杏不好销售?

不会呀?

那怎么,你家在山上还要保留这么一大片大扁杏呢?这么好的行情,不卖掉,不是白瞎了吗?得多少钱呀?

小溜儿两千多吧。

你看看,你看看。时令都到现在了,初秋了,你们家还要留着一片熟透了的杏子不摘下来卖掉,是不是不会过日子呀?是不是?说着,这位胖子扭头对同行的一位女子说,现在的农民真任性,到手的钱不抓住,还异想天开创办旅游!

霍明嗫嚅地说,不是啊,镇长!这不,前二十天,镇里的小李秘书就来通知,说领导们要来摘木来考察农家乐旅游项目。我想,既然领导们来摘杏,就应该留一片好的、大的,也好让领导们一次摘个尽兴。这样,等领导们摘过了,我们再把剩余的杏子卖掉,什么也不耽误。可是,左等不来,右袋也不来。不是等现在杏子都熟过劲儿,你们才有时间吗?

你看,你看,闹了半天……胖子很难堪地啊啊着。

待客人走得不见影儿了,霍明擦拭着脸上的汗水对老伴儿说,快,告诉孩子,大家一起下手,把那些树上利余的杏子、地上落下的杏子收拾回来。卖不了,晾杏干吧,少暗一点是一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我们的裁缝店

①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冋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②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 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別暖和, 很多个那样的日子, 狂风呼啸, 昏夭暗地, 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 “啪啪啪啪” 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③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 的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凊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晃动, 透明的尾翼和双鰭缓缓在水中, 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④这样, 等他们回过神来, 再谈价钱, 口气往往会软下来许多。

⑤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屋,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肯 照镜子, 你开玩笑地拽着他们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⑥女人们就热闹多了, 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 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 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⑦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 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 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 够不够?”

⑧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 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⑨(A)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⑩“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⑪ “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⑫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⑬(B)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⑭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 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 一有空就来看一看, 试穿一下, 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⑮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 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捏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过去了, 可 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 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 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⑯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料、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 缝垫肩、锁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⑰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⑱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

⑲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 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 将袖口做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 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

⑳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马蹄袖”。

㉑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 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