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巧克力:宠物狗的致命毒药?
      ①在美国,流行一种说法:体型小巧的宠物狗不能吃巧克力,否则就有丧命的危险,哪怕只吃了一丁点。我的朋友养着一条“吉娃娃”,有一次我亲眼见到这条小狗在吃过巧克力后,在房间内疯跑。难道甜美的巧克力真是狗儿的致命毒药?
      ②犬类陪伴着人类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人与狗有着同样的食物偏好。然而对于甜食,虽说人类可以轻松消化,狗儿却不能,人类最爱吃的巧克力对它们还有毒害作用,有时甚至会夺走它们的生命。狗儿食用的巧克力越多、越正宗,它受到的伤害也越大。可能由于抵抗力的原因,大型犬吃一点巧克力不会发生什么大问题,而小型犬的主人就应该特别注意了,不能让你的爱犬食用一丁点儿巧克力。
      ③巧克力由可可豆加工而成,含有多种甲基黄嘌呤的衍生物,咖啡因和可可碱就属于这类物质。这些物质会与细胞表面的某些受体结合,从而阻止动物体内的天然物质与受体结合。服用小剂量的甲基黄嘌呤类物质,狗儿会呕吐、腹泻,而人类却会有一种欣快感。巧克力含有大量的可可碱和少量的咖啡因,如果狗食用过多的巧克力,就会发生肌肉痉挛,甚至休克。服用可可碱和咖啡因后,狗的心跳速率会骤升至平常的两倍以上 , 某些狗还会四处狂奔,就像喝了一大杯浓咖啡。
      ④狗也能消化少量的巧克力,具体能消化多少,则要看它的体型和食用的巧克力种类。无糖烘焙巧克力含有的甲基黄嘌呤的量,是奶油巧克力的6倍以上。据专家透露,对一些小型犬而言,4盎司(约120克)的奶油巧克力就可能是致命剂量。
      ⑤海克特是一位有着16年从业经验的兽医,他说:“虽然不少狗生病,但是真正死于巧克力的,这16年来我只见过1条。巧克力对狗的毒害作用,可能是一种慢性过程。”
       ⑥如果只是吃了少量的巧克力,小狗尚能抵抗,不用劳烦兽医们。倘若吃得又急又多,那就只有逼它吃下活性炭,把巧克力中的甲基黄嘌呤类物质清除掉,避免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尽管巧克力不能在刹那之间夺走小狗们的生命,主人们还是少给自己的爱犬喂食巧克力。

(1)、根据说明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
食用大量巧克力        与细胞表面的某些受体结合,通过消化系统进入     危及生命。

(2)、第③段两处划线句都用了        说明方法,任选一句说说它的作用

(3)、阅读第④段后说说,对于小型犬来说,食用等量的无糖烘焙巧克力和奶油巧克力,哪一种危害更大?为什么?

(4)、请说出第⑤段首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5)、结合选文以及链接材料,说说你对饲养家犬有哪些思考。
链接材料:
①据报道:由于相关管理法规滞后,城市注射过狂犬疫苗的狗很少。而每天 被狗咬伤的人却很多,城市环境也受到污染。养狗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应根据我市目前养犬的实际情况,借鉴北京、上海等地的管理经验,尽快 制定城市犬类管理规定,使犬类管理法制化、规范化。
②抗震救灾中见到这样的情景:要是废墟旁有赶不动的家养狗,说明那下面一定埋着主人。不理睬它,它会不停地叫;掘地救人时,它直盯盯地瞅;等到主人身体露出,狗会冲上去刨地,直到刨得脚掌流血。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回答1-4题。

                                                                                                 扇面书画的形式美感

张伟生

    ①自从扇子成为书画艺术的一个特殊载体以后,它的本体属性得到了大大的拓展,其在艺术语汇情景中得到阐述的过程,进一步奠定了扇子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②如果要追溯扇面书画的源头,恐怕是在三国时代。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曾载有“杨修与太祖(曹操)画扇误点成蝇”的记录,这说明远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文人学士就喜欢在扇面上泼墨作画了。书画与扇子的结合,使得艺术欣赏、收藏日愈成为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精神享受的客观需要。几乎是家喻户晓的王羲之赠老妪卖扇、苏东坡画扇断案等民间故事,就着实证明了这一点。扇面书画的真正兴盛,是在明代以后。明永乐皇帝朱棣极力推崇,在宫中命“待诏”书写扇面,令“画院”画扇,直到成化年间,才在民间广为推行。

    ③扇面书画以其特殊的形制(主要有两种形制:团扇和折扇),显示了迥异于其它书画形制(如条幅、横卷、册页、楹联、尺牍、屏条等)的美感特征,概其要者,突出地反映在其精致小巧、活泼多变上。通常,一件书画作品总是在形制上表现为方或长形,而扇面却以其特殊的圆形、椭圆形、拱形去营造灵巧、活泼、典雅、精致的艺术美感。扇面的天地较小,形态特殊,书画家必须要在构图、布局、排列上别出心裁,因此,精美的书画扇面,往往能给人们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感受,进而产生无尽的遐想。扇面以其正、反两面都可书写的特质,为书法、绘画合璧提供了特殊的载体,时常人们所见“一字一画”式以及格景书画扇面,就是体现了融书画为一体的艺术美感。

    ④从扇面书画创作的技法去欣赏,我们可以感受到,扇面书画的形式美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⑤疏密有致。扇面书法的构图布局十分讲究,尤其是折扇扇面上宽下窄,呈半环形状,又有很多折裥,排列布局决非易事,要使书写的扇面给人以疏朗、典雅的艺术感受,就必须依循虚实有致、实中有虚的原则,也就是说画面不宣布满塞足,要留有一定的空间 , [   甲  ]   。

    ⑥大小适宜。由于扇面的尺幅较小,书写的天地极其有限,因此在扇面书写时,对字体大小的控制要十分经意,内容与形制、整体与局部、正文与落款等都要体现出一种和谐之美,      [乙  ]  

    ⑦轻重得当。扇面上笔墨线条的展示,必须具有整体的感觉,而平衡则是这种感觉的集中体现,特别是在折扇扇面上书写,其空间恰似影视中的宽银幕,前后着墨轻重都要整体把握,头重脚轻或前轻后重,都会影响书写的效果。(有改动)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

    美国加州有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在2003年的冬季大征兵中,被依法选中,即将到最艰苦也最危险的海军陆战队去服役。

    这位年轻人自从获悉自己被海军陆战队选中的消息后,便显得忧心忡忡。

    在加州大学任教的祖父见孙子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便开导他说:“孩子啊,这没什么好担心的。到海军陆战队,你将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留在内勤部门,一个是分配到外勤部门。如果你分配到了内勤部门,就完全用不着去担惊受怕了。”

    年轻人问爷爷:“那要是我被分配到了外勤部门呢?”

    爷爷说:“那同样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留在美国本土,另一个是分配到国外的军事基地。如果你被分配在美国本土,那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年轻人问:“那么,若是被分配到了国外的军事基地呢?”

    爷爷说:“那也还有两个机会,一个是被分配到和平而友善的国家,另一个是被分配到海湾地区。如果把你分配到和平友善的国家,那也是件值得庆幸的好事呀。”

    年轻人问:“爷爷,那要是我不幸被分配到海湾地区呢?”

    爷爷说:“你同样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留在总部,另一个是被派到前线去参加作战。如果你被分配到总部,那又有什么需要担心的呢?”

    年轻人问:“那么,若是我不幸被派往前线参加作战呢?”

    爷爷说:“那你同样还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安全归来,另一个是不幸负伤。如果你能够安全归来,那担心岂不多余?”

    年轻人问:“那我要是不幸负伤了呢?”

    爷爷说:“也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只负了点轻伤,没有任何生命危险;另一个是身受重伤,危及生命。如果只是负了点于生命并无大碍的轻伤,那又何必过分担心呢?”

    年轻人问:“那我要是不幸身负重伤呢?”

    爷爷说:“你同样有两个机会,一个是依然能够保全性命,另一个是完全救治无效。如果尚能保全性命,还担心什么呢?”

    年轻人再问:“那要是完全救治无效怎么办呢?”

    爷爷听后哈哈大笑着说:“那你人都死了,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

    这位爷爷一定是位智者,他已经深深地领悟了人生的真谛。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严明

    几年前,在我都有了孩子之后的一个冬天,我回安徽探家,父亲似乎在不经意间给我讲了下面的故事。

    父亲在蚌埠读师范时,暑假都会回家里干各种辛苦农活。通常在开学前启程的那天早上一定会是这样的场景:父亲收拾好书本行李,与家人一起匆匆吃早饭,然后我的爷爷蹲在墙角抽着旱烟,缓缓从兜里掏出准备好的钱来,交与我父亲,那是他新学期一切所用——学费和生活费。父亲会默默接过钱,收好,拎起行李辞别家人,去邻县坐火车返回学校。

    可偏偏在最后一学年的夏天家中极其困顿,父亲也心知肚明。经历了一个暑假的劳作后, 开学返校的日子还是来到了。一家人吃完早饭后,爷爷蹲在墙角抽烟,父亲开始整理行李, 等待随后的场景出现。可是随后什么也没有发生,爷爷低着头一直抽烟,一言不发。场面在一点点凝固,时间在一拖再拖。父亲知道家中肯定已是实在拿不出一点钱来了,便跑到生产队的田里扒了五个山芋回来,打开棉被包裹进去,再把被子捆扎好,背起出了门。

    父亲说,因为没钱买火车票,他在火车站等来火车后,等列车员关了车门、车欲开出时才扒上车门位置,面朝外,侧背行李,双臂各扣住两侧的立杆死死不放,一路熬到蚌埠。其间途经淮河大桥时,还遭遇铁路工人用水管喷水,他只知道紧闭着眼,死死揽着门杆不放。到了蚌埠站,想沿着铁道走出站的父亲还是被工作人员揪住,带回了值班室。直说没钱买票回学校,车站的人不信。打开行李搜,看到那几个山芋。车站的人一时无语,最后说了三个字“你走吧”。

    真不知道那五个山芋父亲吃了多久,不知道他如何面对那学期的所有问题…… 听完故事,我真有彻骨的悲!

    甚至有些纳闷:父亲跟我讲过那么多故事,这么惨绝的故事为什么不早些拿出来教育我这个浪子呢?竟然还有“保留曲目”。后来细想,之前父亲的故事都是关于应对困难、劝人节俭之类的,听故事的时候我还小,那时日子也并不好过,总觉得我还没有尝到甜的时候你让我忆什么苦呢?所以那些励志故事我是不太能听进去的,只愿想着努力摆脱。

    而这个故事不同,这一则是关于绝望。

    前些年,我自己的所谓“摄影事业”连年徘徊,养家糊口、生存发展这些里里外外的事常令我一片茫然。努力、坚持这些话其实根本无需再用来劝勉我,那是我一直的选项。现实早已教训我,纵然你觉得跟什么事业是天生一对,一直坚持,也未必能一路好走。现实不一定只让人咀嚼苦难,还可能让你吞咽绝望。我们可能会走到一个怎么也过不去的境地,眼睁睁地与绝配走入绝境。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能做的只能是“绝地求生”。艺术本来就在最疼的地方,我们只能心甘情愿感受它、始终信它、一直陪它。

    我觉得这是个好故事,可以作为一个家族史话将来讲给我的孩子听。它制止了我渴望回报的焦急企图,它再一次刷新了我对苦难底限的猜想,清晰了我对困难的预判。真的可以更纯粹,一如父辈赤贫的过去,如我儿时赤条条的奔跑。我不会再怕回忆,只怕记忆不够清晰。终于明白,父亲摊开被褥坦然出示的那几个山芋,与我一样,都是那片土地所出。那里是我们清晰的来路,是父亲可以告诉我的最后的底牌。

现代文阅读

永远盛开在罗布泊的“马兰花”

李清华 高腾

①地处罗布泊大漠深处的新疆马兰,屹立着一座用天山花岗岩砌成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这里安葬着林俊德等为我国核试验事业牺牲奉献的开创者们。

②林俊德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0 部队研究员,是我国核试验爆炸力学领军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长期隐姓埋名、潜心铸造大国重器,扎根新疆罗布泊戈壁大漠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

③“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 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林俊德去世后,被中央军委授予“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称号,是全军挂像英模。

④林俊德,1938年出生,福建永春人。1955年,17岁的他考入浙江大学机械系。由于家境贫穷,大学全是靠党和政府助学金读完的。为此,林俊德常对儿女们说,我能有今天,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培养。做人,一定要懂得感恩,要赤诚报国。

⑤1960年,从浙江大学毕业的林俊德参军人伍,从此隐姓埋名,成为新中国核试验科研队伍中的一员。

⑥1964年10月16日15时,罗布泊一声巨响,蘑菇云腾空而起。林俊德研制的“林氏”压力自记仪,在我国第一颗核爆试验中首战立功。自此,作为功勋装备,它应用于各种高尖端武器试验之中,出现在试验场的各个角落。

⑦ ____他担当10多项国防科研尖端课题研究,一年几乎有300多天都在大漠戈壁、试验场区度过。

⑧ 2012年5月4日,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

⑨ 面对猝不及防的重大变故,林俊德首先想到的是已到关键时刻的国防重大科研项目还未完成。

⑩ 在医院的最后时光里,他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尽快把思考很久、趋于完善的学术思想和技术思路留给后人。

⑪ 5月30日下午5时30分,林俊德要求把办公桌椅搬进病房。这一次,他继续吸着氧气,按着鼠标,强撑着工作到当晚9时45分。

⑫ 5月31日,从早上7时44分到9时55分,林俊德先后9次下床工作。这时他腹胀如鼓,呼吸困难,手颤得握不住鼠标,也渐渐看不清。

⑬ 在笔记本电脑上,林俊德先后整理科研资料1.5G; 3次用加密电话打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 当他感到稍微有点儿精力时,又为一名博士生的毕业论文写下300余字的评语和6条建议;在病房两次召集课题组成员交代后续实验任务。

⑭ 5月31日20时15分,当这个国防科技战士的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候,在场的和早已守候在病房门口的所有医护人员,再也控制不住奔涌的感情,一个个掩面而泣……

⑮ 在生命最后时刻,林俊德只留下一句话:“死后把我埋在马兰。”

⑯“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隐姓埋名人。”这是马兰基地官兵对林俊德的评价。

(新华每日电讯2021年6月8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