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惠来县岐石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美丽的谎言

    ①我至今都记得我的第一位老师说的谎言。

    ②那年夏天,我被母亲领进了校园,迎候我的是一位五十多岁亲切和蔼的女教师。入学考试的内容是从1数到100。我站在校园大操场的阳光下,面对着老师的笑容,脆生生地一口气从1数到了100。老师拍拍我的脑袋,伸手在她的花名册上画了个红五星。我非常仔细地留意着她的这一举动,在心里暗自猜测着那个红五星的含义。

    ③开学了,看着班里四十多个同我一般大的孩子,我固执地想找出与他们的不同来。我心里一直惦着花名册上的那个红五星,终于忍不住了,跑到老师那里问她,是不是我的入学考试第一名才得到了红五星,老师笑着点了点头,当我满怀着希望从校园跑开时,快乐一直在我心里升腾。我是得了第一名的,我一定还可以再得第一名。这种信念一直鼓励着我。直到很多年以后,当我们一群同学聚在一起谈起我们的第一位老师时,大家突然明白每一个人的入学花名册上都有一个红五星,而她几乎对每一个班上的学生都说过:你很棒,你是第一名!

    ④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一些用心说出的谎言是那么美好。这和真实意义上的欺骗绝不相同。因为前者是尊重,是关爱,是惦念,是为了让对方快乐。

    ⑤从我离家来美国,至今已快十年了。在这十年里,我跟母亲说过不少的谎话。刚到这座城市时,包围我的是陌生和孤独,连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都不那么容易。在5个月的时间里,我换过5次住处。那时我还是一个穷学生,担负不起租房的费用,就轮流住在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家里,每天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的眼睛。但每次都是我自己先受不了而被迫转移。拎着一个大箱子,这座城市的东西南北我都住过。每天夜晚最感到无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遥远的家园和母亲的殷殷笑容。但是在每一封给母亲的信里,我都说我住得很好,一切都顺利。并且,用那些写给母亲的文字鼓励自己。之所以这样,惟一的原因是怕母亲知道了担心。而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⑥那一次,母亲在电话里说她一切都好,每天散散步看看电视,连心脏病也多日没犯了。刚放心地挂了电话,就接到朋友的信,说是遇见了我的母亲,她病了,一个人去医院打针。我愣了好久,觉得心里很慌,赶忙往家里拨电话,拨到一半,又停了下来,我质问母亲又有什么用呢。我原本真切地知道她为什么要说谎的!

(1)、结合第④段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有些谎言是美好的?
(2)、第⑤段中“我”为什么每天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的眼睛?
(3)、用原文回答“我”为什么能在美国独自忍受陌生和孤独?
(4)、老师说谎的目的是什么?(含标点15字以内)
(5)、文中都有谁说了哪些美丽的谎言?(要全面考虑,不要遗漏)
举一反三
阅读《示弱,也是一种智慧》,完成小题。
①在自然界,我们看到这样的景象:山谷中,大雪纷飞,雪花落满了雪松的枝丫,当积雪达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往下慢慢弯曲,直到积雪从枝丫上一点一点地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风雪过后,雪松完好无损,而其他的树由于没有这个本领,枝丫早被积雪压断了、摧毁了。
②一堆石子压在草地上,小草压在了下面,小草为了呼吸清新空气,享受温暖的阳光,改变了直长方向,沿着石间的缝隙,弯弯曲曲地探出了头,冲出了乱石的阻隔。
③在重压面前,松树和小草选择了弯曲、选择了变通、选择了示弱,而正是这种选择,使它们生机盎然。
④海滩上有两种不同性格的蓝甲蟹:一种是较凶猛的,从不知躲避危险,与谁都敢开战;一种是温和的,不善于抵抗,遇到敌人,便翻过身子,四脚朝天,任你怎么捣它、踩它,它都不跑不动,一味装死。千百年后人们发现强悍凶猛的蓝甲蟹成了濒危动物而性情温和的蓝甲蟹反而繁衍昌盛遍布世界上许多海滩。生物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强悍的蓝甲蟹一是因为好斗,在相互残杀中死了一半;其次,因为其强悍而不知躲避,被天敌吃掉了一半。而会装死的蓝甲蟹,因为善于保护自己,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⑤我们常用毫不示弱来形容勇敢,但时时处处不示弱的蓝甲蟹却渐渐被自然界淘汰出局。
⑥对于人类来说,面对压力不低头的是有个性的人,而适当地选择示弱、认输、放弃的人则是聪明的人。
⑦瑞典人克洛普以登山为生。1996年春,他骑自行车从瑞典出发,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喜马拉雅山脚下,与其他12名登山者一起登珠峰。但在距离峰顶仅剩下300英尺时,他毅然决定放弃此次登峰,返身下山,那意味着前功尽弃、功败垂成啊。而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在于,他预定返回时间是下午2点,虽然他仅需45分钟就能登顶,但那样他会超过安全返回的时限,无法在夜幕降临前下山。同行的另外12名登山者却无法认同他的明智决定,毅然向上攀登。虽然他们大多数到达了顶峰,但最终错过了安全时间,葬身于暴风雪中,让人扼腕叹息。而克洛普经过对恶劣环境的适应,在第二次征服中轻松地登上了峰顶。如果克洛普也一味地追求执著,不顾一切地去实现目标,那么将与其他同行者遭遇一样的结局。但是他学会了示弱,学会了审时度势,把握全局、以小忍换大谋,最终他攀上了成功之巅。人只有当机立断地放弃那些次要的枝节和不切实际的东西,他的征途才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才会豁然开朗地领悟“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的真谛。
⑧示弱是一种灵性的觉醒,是一种智慧的显现。示弱不是妥协,而是一种理智的忍让。示弱不是倒下,而是为了更好、更坚定地站立。人生是一种艰难的运行,绝不会风平浪静,既要拿得起,也得放得下,才能走得远。所以,做人处世如果适时示弱,有时也能成为赢家。
⑨其实,人生最大的幸运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掌握了不停变通的生存智慧。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垃圾,还是放错地方的“宝贝”?

    (一)   

    ①可回收垃圾原本都是“宝贝”,但如果不加分类地随意填埋在土里,很多都比你“活”得长:尼龙编制的袋子或衣物自然降解需要30-40年时间,易拉罐需要80-100年;至于一些装化妆品的玻璃瓶和啤酒瓶则需要4000年,那时你的子孙都不知过了多少代了。它们被埋在土里占地儿不说,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②在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平均有40%都是在厨房里产生的。家庭主妇和煮夫们每天都得跟发育不良或喷满农药的菜叶、果皮、蛋壳、骨头、果皮、果壳、啃过的玉米棒子等“厨房垃圾”打交道。值得注意的是,“厨房垃圾”并不等同于“厨余垃圾”,上述垃圾中就混入了好几样容易被混淆的“内鬼”。

    (二)   

    ③在厨房,骨头需要分为鸡骨头、鱼骨头、猪肋骨和大棒骨(包括“羊蝎子”),前两类是可以堆肥的厨余垃圾,而猪肋骨和大棒骨除了骨髓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胆固醇和其他有机物,剩下的就是没有营养价值的碳酸钙了,在填埋场,细菌也“啃”不动这些大块的骨头,根本无法进行堆肥。还记得非洲大草原动物上大型动物的尸骨吧,那可是历经风雨依然坚不可摧的见证。和大棒骨一样难以被腐蚀的玉米核、坚果壳和粗大的鸡骨头等应该归为其他垃圾。另外,咖啡渣、茶叶渣(袋泡茶叶除外)、树叶(不能带树枝)也都属于厨余垃圾。当我们将厨余垃圾正确地分离出来,就可以通过堆肥的方式变废为宝。堆肥法是将垃圾堆积在地面或置于某种发酵装置中,利用微生物将垃圾中易降解有机物逐步降解,最终形成稳定的腐殖质,经过一段时间的处理就能成为很好的有机肥料。如果把之前介绍的玻璃、塑料、金属等杂质放“错”到厨余垃圾里,会使肥料的质量降低,甚至形成重金属污染。

④有趣的是,有些口红和唇膏,基料是油脂和蜡,为了防止酸败发臭往往添加了抗氧化剂,所以受到微生物的青睐,是上好的堆肥材料,当然,堆肥前口红的金属管外壳就得拆下来扔进可回收垃圾桶了。还有脱落的头发也不能用作堆肥,它们热值很低,难以回收,只能激发艺术家的灵感,收集制作成模型工艺品,那就是另外一种回收利用了。

    (三)   

    ⑤接着厨余垃圾的回收来说,很多人习惯用塑料袋把垃圾装起来,整袋扔进垃圾桶……请注意,塑料袋不属于厨余垃圾,装厨余垃圾最好使用容易自然降解的废纸,或者将垃圾倒进垃圾桶,装垃圾的袋请转身放进可回收垃圾桶。严格来说,废纸和塑料、玻璃、金属、布料一样属于可回收垃圾,例如报纸、期刊、图书、包装纸、广告纸等,可以方便的回收,碱洗,浆化,脱色再生成干净纸。不过用过的纸巾,无论是擦眼泪、如厕后,还是用作别的什么,由于其水溶性太强,回收成本太高,都只能作为其他垃圾。

    ⑥对于那些可回收的废纸,往往也不能简单地扔进垃圾桶。例如我们常见的像利乐包装这样的装牛奶的纸盒和纸袋,里面残留液体会对垃圾回收造成很大影响,在日本人们通常会把它洗净、晒干、压扁才能作为可回收垃圾。回收后的利乐包装可以做成文具,桌椅和建筑材料等等,用途多多。如果这些包装混着各种牛奶、饮料、油污,增大回收成本、降低利用率不说,简直就是断送了这些“宝贝”重获新生的前程。

    ⑦还有一类我们不太喜欢的“日常用品”再回收过程中也有点繁琐,那就是药品。在德国,过期药品的分类非常严格,纸盒、玻璃瓶等包装可以回收,放入黄色可回收垃圾桶;过期药品捣碎用纸包好放入灰色特殊处理垃圾桶,专门销毁。所以,过期药品属于特殊垃圾,整瓶扔进一个垃圾桶也是一种分类不当。此外,有些垃圾出于卫生方面的原因,也需要格外注意,例如用过的绷带、止血塞、动物粪便、药棉和药棉棉杆、尿布。如果随意丢弃,它们散发到空气中的各种病原生物、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简直就是低等级的定时“生化武器”,可能危害你的健康。

    (四)   

    ⑧说了这么多,虽然听上去有些麻烦,其实都是些举手之劳。垃圾分类并不仅仅是贴在墙上的口号,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改变可以从小事做起,从简单做起。下次,当你手中出现一件需要扔弃的垃圾,多花两秒想想它应该放在哪里,哪怕只是把干的垃圾和“汤汤水水”的垃圾分开,也会有利于变废为宝,同样也是有助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好习惯。

(有删节)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黎明的眼睛
端木蕻良

    三月清晨,把窗子推开,第一片阳光便飞到人们的全身。对着阳光带进来的新鲜空气,任谁都要深吸一口,说:春天来了!

    就这样,春天从窗口走近了我们。

    但是,可不要忘记,不是从有房子那天起,我们就有窗子呢!

    我们的兄弟,爱斯基摩人用冰块建筑的房子,像个白玉的钟罩一般,是没有什么窗子的。过去的鄂伦春兄弟们住的“神仙柱”,因为没有屋顶,到晚上可以看到头上的月亮和星光,也就无需开窗子了。

    最早的人类山顶洞人走下山来,不知住过多少代,才懂得造个窝儿的时候,他们也就会模仿岩洞,把地挖个半截坑,上面在搭上个顶蓬。至于窗子,就谈不上了。

    房墙上开窗子是后来的事。随着窗子的开凿和扩大,人类文明的曙光也随着扩大。

    窗子,自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它就成为了阳光的眼睛,空气的港口,成了自然和社会的纽带。

    随着时光流逝,层楼的加多,窗子也越来越多了。看到高层的建筑,就会惊叹窗子是房屋最鲜明的象征。没有窗子的房子,几乎也就没法把他唤作屋子了。

    有谁未享受过开窗的喜悦呢?打开窗子,突然见到青山闯了进来 , 打开窗子,看到柳色的清新,小燕的飞来……

    窗子开了,用不着打招呼,新的空气就会猛扑进来

    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有风沙飞入屋中。还有,眼睛看不到的微尘,还有很难发觉的细菌,有的是出门拜访,有的是偷偷地混了进来……

    从古到今多少诗人赞美过窗子,多少歌手歌唱过窗子,多少情人的眼睛凝望过窗子……

    窗子的变化,是值得人们考察一番的。小小的窗子,几乎可以说,是文明的眼睛,在今后的日子里,窗子的变化会更加多种多样了。

    窗子的玻璃会随着时钟,自动调和射进室内的光线,窗子会随着明暗变换颜色,窗框上装有循环水,它可以为居室的主人带走很多他发觉不到的天敌,又可送进来他需要而又不易得到的芳香和养分……

    有的窗子不需开合,便能做到通风透光,他还可以把你不愿听到的声音关到外边,但是悦耳的琴声,它是不会阻拦的……

    打开窗子吧!现在窗子就不光是为了迎进阳光、空气,或者远眺青山的青、新柳的绿、燕子飞来的掠影……而是迎接一个新的世纪!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