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惠来县岐石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美丽的谎言

    ①我至今都记得我的第一位老师说的谎言。

    ②那年夏天,我被母亲领进了校园,迎候我的是一位五十多岁亲切和蔼的女教师。入学考试的内容是从1数到100。我站在校园大操场的阳光下,面对着老师的笑容,脆生生地一口气从1数到了100。老师拍拍我的脑袋,伸手在她的花名册上画了个红五星。我非常仔细地留意着她的这一举动,在心里暗自猜测着那个红五星的含义。

    ③开学了,看着班里四十多个同我一般大的孩子,我固执地想找出与他们的不同来。我心里一直惦着花名册上的那个红五星,终于忍不住了,跑到老师那里问她,是不是我的入学考试第一名才得到了红五星,老师笑着点了点头,当我满怀着希望从校园跑开时,快乐一直在我心里升腾。我是得了第一名的,我一定还可以再得第一名。这种信念一直鼓励着我。直到很多年以后,当我们一群同学聚在一起谈起我们的第一位老师时,大家突然明白每一个人的入学花名册上都有一个红五星,而她几乎对每一个班上的学生都说过:你很棒,你是第一名!

    ④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一些用心说出的谎言是那么美好。这和真实意义上的欺骗绝不相同。因为前者是尊重,是关爱,是惦念,是为了让对方快乐。

    ⑤从我离家来美国,至今已快十年了。在这十年里,我跟母亲说过不少的谎话。刚到这座城市时,包围我的是陌生和孤独,连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都不那么容易。在5个月的时间里,我换过5次住处。那时我还是一个穷学生,担负不起租房的费用,就轮流住在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家里,每天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的眼睛。但每次都是我自己先受不了而被迫转移。拎着一个大箱子,这座城市的东西南北我都住过。每天夜晚最感到无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遥远的家园和母亲的殷殷笑容。但是在每一封给母亲的信里,我都说我住得很好,一切都顺利。并且,用那些写给母亲的文字鼓励自己。之所以这样,惟一的原因是怕母亲知道了担心。而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⑥那一次,母亲在电话里说她一切都好,每天散散步看看电视,连心脏病也多日没犯了。刚放心地挂了电话,就接到朋友的信,说是遇见了我的母亲,她病了,一个人去医院打针。我愣了好久,觉得心里很慌,赶忙往家里拨电话,拨到一半,又停了下来,我质问母亲又有什么用呢。我原本真切地知道她为什么要说谎的!

(1)、结合第④段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有些谎言是美好的?
(2)、第⑤段中“我”为什么每天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的眼睛?
(3)、用原文回答“我”为什么能在美国独自忍受陌生和孤独?
(4)、老师说谎的目的是什么?(含标点15字以内)
(5)、文中都有谁说了哪些美丽的谎言?(要全面考虑,不要遗漏)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下午,这个人发现了一些痕迹。那是另外一个人留下的,他不是走,而是爬的。他认为可能是比尔,不过他只是漠不关心地想想罢了。他并没有什么好奇心。事实上,他早已失去了兴致和热情。他已经不再感到痛苦了。他的胃和神经都睡着了。但是内在的生命却逼着他前进。他非常疲倦,然而他的生命却不愿死去。正因为生命不愿死,他才能仍然要吃沼地上的浆果和鲦鱼,喝热水,一直提防着那只病狼。

    他跟着那个挣扎前进的人的痕迹向前走去,不久就走到了尽头——潮湿的苔藓上摊着几根才啃光的骨头,附近还有许多狼的脚印。他发现了一个跟他自己的那个一模一样的厚实的鹿皮口袋,但已经给尖利的牙齿咬破了。他那无力的手已经拿不动这样沉重的袋子了,可是他到底把它提起来了。比尔至死都带着它。哈哈!他可以嘲笑比尔了。他可以活下去,把它带到光辉的海洋里那条船上。他的笑声粗厉可怕,跟乌鸦的怪叫一样,而那只病狼也随着他,一阵阵地惨嗥。突然间,他不笑了。如果这真是比尔的骸骨,他怎么能嘲笑比尔呢;如果这些有红有白,啃得精光的骨头,真是比尔的话?

    他转身走开了。不错,比尔抛弃了他;但是他不愿意拿走那袋金子,也不愿意吮吸比尔的骨头。不过,如果事情掉个头的话,比尔也许会做得出来的,他一面摇摇晃晃地前进,一面暗暗想着这些情形。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一点一横长
明凤英
①我常常想起我的小学老师,达时雨。
②小时候,学写繁体字。碰上笔画多的,达老师就教我们一些顺口溜。“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我的耳朵长,我姓王,我今年十四岁,在一心国小上学。”这是繁体“廳”字,大厅的厅,整整二十五笔。
③“一点一横长,二字下面口四方,两边丝绕绕,鸟儿站中央;“这是‘鸞’字,红鸾星动的‘鸾’。”还有“亡、口、月、贝、凡,”这是“赢”字;输赢的赢……
④我们扯开嗓门喊起来,伸出手指把字写在空气里。一时,教室里像是让我们挂满了“廰”字,叮叮当当作响。达老师假装捂起耳朵,说:“你们声音好大!外面的树叶子,花儿都让你们嚷嚷下来了。”大家咧嘴嘻嘻笑起来。教室外面,隔着走廊,木麻黄红艳艳的花瓣正慢慢落下,落在黄土堆上。
⑤达时雨老师是我三、四年级时候的导师,江苏泗水人,1949年到台湾。那时她大约三十几岁,高高的个子,粗密浓黑的长发。自行车来去,娴雅悠闲,软底平鞋,踏地无声。她把自行车停在教室走廊外面,木麻黄树下面,笑眯眯地、无声地走进教室。她上课非常认真,铆足了力气。下课了,她静静坐在教室里,支着头看木麻黄树,笑眯眯地看我们冲进冲出,疯跑一气。她的苏北口音非常甜蜜温柔,棉花糖一样拖长了:“当心摔跤哦。”
⑥达老师并不是一个棉花糖一样的女人。三年级第一天上课,她开口就告诉我们,做什么要像什么。做小学生,就要好好读书,孝顺父母。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有虚荣心,要有服务的精神。长大了,做有用的人,为国家社会做事。达老师说她在大陆念女子师范学校,校门口挂了一副对联,写的是:想做大官的请出去,要做小姐的别进来。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凛然正色,字字清楚。我们都安静下来,不敢造次。
⑦达老师教我们成语。从“一”开始。一贫如洗、一介布衣、一曝十寒……好像人生真是件严重的大事,处处都是险滩。一不小心,就要万劫不复。
⑧有一次我家急着要用钱。妈妈苦无对策,叨念告诉我,课后的辅导不上了吧,可以省下30块钱寄给外婆。我听了妈妈的话,不作他想,下课背上书包,大踏步高高兴兴回家了。快出校门的时候,却让达老师给叫住:“为什么不上成语课?”我据实以报:“我家钱紧了。我妈说不上了。”达老师只说:“上课去。”我听了,也不作他想,回头进教室。父母辈疲于奔命,只求喂饱一家人的肚子,竟从来没有察觉什么。事后,我妈也像是压根儿忘了让我不上辅导课的事情。只是此后,我就没有再交过辅导费了。
⑨难得糊涂的日子,如急流湍湍,竟也这样舟行千里。大学毕业后我四处奔走,跟达老师断了联系。多年以后,我才又听到更多达老师的事。达老师是从台北的一处高楼纵身跳下,带着她特有的清高和寂静,离开人世的。
⑩我常常想起达老师支着头,静静坐在教室里看木麻黄树的样子。我没有机会告诉她,当年她讲“想当大官的请出去,想当小姐的别进来”的一刻,曾经多么地让我震动。我也没有机会谢谢她把八岁时候的我,领进了学习的畅想和快乐中。
⑪想念她的时刻,我是多么愿意,生出彩翼,振翅飞到琼楼高处,把她从孤单绝望的一刻,奋力拉回。回到那“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的瞬间。
⑫一点,一横长。一撇无垠,到天涯。
(有删改)

说明文阅读。

摩拜单车

       ①摩拜单车,英文名mobike,是由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互联网短途出行解决方案,是无桩借还车模式的智能硬件。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摩拜单车,用可负担的价格来完成一次几公里的市内骑行。2016年4月22日,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召开发布会,正式宣布摩拜单车服务登陆申城。以倡导绿色出行的方式给世界地球日“一份礼物”。

       ②摩拜单车经过专业设计,将全铝车身,防爆轮胎,轴传动等高科技手段集于一体,使其坚固耐用,进而降低维护成本。定制的单车外形在街头有较高的辨识度。

       ③使用摩拜单车智能手机应用,用户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查看单车位置,继而预约并找到该车。通过扫描车身上的二维码开锁即可开始骑行。到达目的地后,在街边任意画白线区域内手动锁车完成归还手续。

       ④与传统的城市单车租赁系统相比,摩拜单车摒弃了固定的车桩,不需要刷卡,不需要定点借还。允许用户将单车随意停放在路边任何有政府画线的停放区域,用户只需将单车合上车锁,即可离去。车身锁内集成了嵌入式芯片,GPS模块和SIM卡,便于摩拜监控自行车在路上的具体位置。

       ⑤车身专为共享单车重新设计,使用防爆轮胎、无链条的轴传动,全铝不锈车身,整个单车可达到五年高频次使用条件下无需人工维护的标准。经过设计的单车外观,时尚醒目,方便人们找车的同时,也是城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⑥为了让人人都有单车可骑,摩拜单车定价为每小时1元人民币。鼓励人们回归单车这种低碳的,占地面积小的出行方式,缓解交通压力,保护环境。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摩拜单车们的意义还不止于“共享自行车”,这甚至可是说是目前能够看到的未来出行的样子,也是交通行业常常谈到的“三化”。也就是说,未来出行的场景,像极了目前摩拜单车们展现的样子:自助力或电助力,总之要环保;共享化,人人可用,随时随地可用;智能化,使用效率高并且标准化数据化。另外,摩拜单车等也能看作是未来城市出行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具体场景来说也不难想见:在未来的出行场景中,人们先通过公共交通或无人车解决长距离出行,再通过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作为3公里以内的短距离出行的补充。

(摘选自“百度百科”,有改编)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争吵的雅俗

陈鲁民

    ①人是群体动物,有事没事老爱往一起凑,臧否人事也喜欢见仁见智,议论纷纷,一旦意见不合,免不了争争吵吵。争吵有雅俗之分,可见水准风骨,有文野之别,可见时势风气。

    ②在俄罗斯某咖啡馆里,两个老友发生激烈争吵。一个教师,是诗歌的忠实拥趸;一个商人,坚决捍卫散文的重要地位。两个人为诗歌还是散文重要吵得不亦乐乎,后来大打出手。无独有偶,去年9月,两个俄罗斯工人在一起讨论哲学,当谈到他们共同的偶像——德国哲学家康德时,因意见不同而翻脸。

    ③这年头常见的是,球迷为球队输赢而争论甚至打斗,粉丝为哪个明星更漂亮而争执动武,酒徒为谁喝得多喝得少而吵闹,恋人为争风吃醋而大动干戈,可没想到,居然还会有人为那些虚头巴脑的诗歌、散文而玩命,为哲学、康德而较真,听起来真如同天方夜谭。但不可否认,恰恰是这样的争吵能使人感到一些欣慰。毕竟,在物欲横流、发财高于一切的当下,还有人在仰望天空,捍卫精神财富,关注那些不挣钱的东西。

    ④其实,我们也曾有过这样的时期,或者说有过这样的小气候。抗战时期,西南联大虽然条件异常艰苦,但师生们学习钻研的劲头一点也不差,学术氛围也十分浓郁。据作家汪曾祺回忆,在昆明的小茶馆里,饿着肚子的大学生在争论李白、杜甫谁更伟大,豪放派与婉约派谁的艺术价值谁更高,四大名著的优劣得失,每每争得热火朝天,脸红脖子粗。

    ⑤不光是学生争,老师也不消停。废名与熊十力皆为北大知名教授,两人常在一起讨论学问,争吵也是常事。一日废名到熊十力处与其探讨佛学,生发异见,争论不休,忽而静止,原来二人已扭打在一处。不一会儿,废名气哄哄地走出,但至次日,乃见废名又来,与熊十力在讨论别的问题。

    ⑥近几十年,改革开放,人们似乎早已放弃那些“荒唐无聊”的争论,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国家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不过,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对滞后也慢慢显现出来,金钱至上的影响日渐蔓延。过于“务实”的风气,使我们被世人视为“物质主义”至上的国度。2013年末,法国市场调查公司发布了一项名为“全球物质主义、理财和家庭态度”的调查,在20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人对于物质的热衷程度远高于其他国家,位居榜首。

    ⑦当年,丘吉尔曾说过:“我宁愿失去印度,也不愿失去莎士比亚。”60多年后,撒切尔在谈到中国时则很自负地说过:“一个只会输出电视机的国度算不上伟大,一个能输出文化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强国。”如果把这当成对我们的提醒,认真盘查一下文化短板,在重视物质建设的同时,对文化建设投入更多的关心,将会是十分有益的。

    ⑧倘若有一天,我们在高铁上听到有人在争论诗歌与散文的重要性,在酒吧里听到有人在探讨哲学与康德的意义,那就是文化复兴的令人鼓舞的信号。

(选自《杂文月刊》,略有改动)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今天你“刷手”了吗?

李玮贞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对于生活便捷性的需求越来越高。在上海的地铁站内,即将出现掌静脉识别智能闸机,只需要将手轻松一刷,就能实现无卡消费。

    今天我们要说的“刷手”,不是刷指纹,而是刷掌静脉。

    掌静脉识别技术是静脉识别技术的一种,它的识别过程首先是通过静脉识别仪取得个人的掌静脉分布图,然后运用先进的滤波、图像二值化、细化手段等提取特征值,将静脉的数字图像和特征值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在进行静脉比对时,实时采取静脉图,提取特征值,与存储在主机中的静脉特征值进行比对和匹配,从而对个人进行身份鉴定。

    掌静脉识别技术在2006年被纳入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一环后,因其保密性更好、可靠性更高、使用更便捷等优点,逐渐被人们应用到技术防范系统中。比如,目前在日本各家银行的ATM设备上,掌静脉识别系统已经成为基本配备。掌静脉识别技术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应用也逐渐多元化,从基本的门禁系统到与RFID(无线射频识别)结合的智能型监控,甚至也已经可以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整合。

    我们人体的手掌静脉隐藏在表皮之下,在可见光下无法拍摄,只能在近红外光下拍摄得到。掌静脉的结构复杂,很难被复制,具有稳定性、唯一性的特点,是一种可用作身份鉴别的生物特征。另外,掌静脉拍摄时需要将手掌伸平,而人手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半握拳状态,因此很难窃取拍摄掌静脉的图像。这些使得掌静脉成为一种安全性很好的生物特征。

    用掌静脉进行身份认证时,获取的是手掌内部的静脉图像特征,而不是手掌表面的图像特征。因此,不存在任何由于手掌表面的损伤、磨损、干燥或太湿等带来的识别障碍,保证了它可以在任何场合使用。

    另外,用掌静脉进行身份认证时,非活体的手掌是得不到静脉图像特征的,这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特工电影中,经常看到特工将别人手指切掉,从而通过指纹识别系统的场景,这种做法在掌静脉识别系统中是不会成功的。

    掌静脉识别技术的应用之一是地铁。在地铁内使用掌静脉识别智能闸机的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注册阶段,乘客手掌将放置到采集口,采集与预处理模块程序开始采集和预处理掌静脉图像。然后将用户的模板特征存储到现有的掌静脉特征数据库中;二是识别阶段,待识别用户将手掌放置到采集口,用户通过软键盘在文本框中输入用户ID,点击确认按钮实现用户的身份验证。

    当乘客出站时,在检票口也不需要刷卡或是投币,只需要将手掌放在掌静脉识别智能闸机上,对掌静脉进行识别,确认身份后,就可以出站。这样便捷的产品,随着它在交通行业的运用,将避免乘车过程中出现的诸多意外情况导致的时间耗费,有利于打造大交通时代。

    掌静脉识别技术还可以应用到医疗卡中,作为身份认证的手段。使用掌静脉识别系统后,患者去医院就医,提供身份证明,录入掌静脉,便会出现患者的就医状态和医疗情况,病人在就医付费过程中不再需要排队,利用掌静脉识别技术在网上支付即可。掌静脉录入后,医生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到患者情况,更不会出现拿错病例的现象。医生开出药方后,直接输入系统中,患者取药或住院时,扫描掌静脉便可直接付费。

    掌静脉技术还能与虚拟现实技术(VR)结合。将来掌静脉识别技术进入地铁后,乘客在乘坐地铁时,可以利用VR观看到地铁站周边建筑的3D场景。能够使乘客决定接下来是逛商场还是去景点旅游。

    现今,我们身处智慧城市的时代,便利生活、安全生活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不远的将来人们可以购物“刷手”、地铁购票“刷手”、打卡“刷手”,甚至,下班回家时随手一刷就能打开家门,不必费心找钥匙,自然也不用担心忘带钥匙了。

(选自《科学画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回望钱学森

①一次,是在中科院一位朋友的办公室。我去时,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这一套手稿,分两卷,五百多页,是从钱学森早期的手稿中遴选出来的。我拿过来翻了翻,与其说是手稿,不如说是艺术品。无论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 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 长短有度,中规中矩。钱学森的手稿令我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而想 到他的唯美人格。如是我闻: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 累积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时,他自我感觉是:“不满意! ”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 一口气。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 ”,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 科学上没有最后! ”

②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几句老实话。回顾学生时代,钱学森明白无误地告诉人 们:“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是八十多分;我考取上海交大,并不是第 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一等,而是二等。”八十多分,第三名,二等,这哪 里像公众心 目中的天才学子?然而,事实就是事实,钱学森没有避讳,倒是轮到世人惊讶, 因为他们 已习惯了把大师的从前和卓越、优异画等号。

③钱学森的天才是不容置疑的。麻省理工的学子对他佩服不已。有一回,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 道十分冗长的算式,有个学生问了另一个与此题目无关但也十分困难的问题,钱学森起初不予理会,继 续在黑板上写算式。“光是能在脑袋中装进那么多东西,就已经够惊人了。”一位叫作哈维格的学生回忆, “但是更令我们惊叹的是,他转过身来,把另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解答出来!他怎么能够一边 在黑板上计算一个冗长算式,而同时又解决另一同样繁复的问题,真是令我大感不解!”

④天才绝对出自勤奋。钱学森在加州理工的一位校友回忆:“一个假日的一大早,我在学校赶功课, 以为整栋楼里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把留声机开得特别响。 乐曲进入高潮时,有人猛力敲我的墙壁。原 来我打扰到钱学森了。后来他送我最新论文,算是对曾经向我大吼大叫聊表歉意。”

⑤关于归国后的钱学森,这里补充一个细节。你注意过钱学森的履历表吗?他先担任国防部五院 院长,然后改任副院长。这事不合常规,怎么官越做越小,难道犯了什么错误?不是的。原来,钱学 森出任院长时,只有 45 岁,年富力强,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光。但是院长这职务是一把手,什么都得管。 钱学森不想把精力耗费在这些琐事上,就主动打报告,辞去院长职务,降为副院长。这种胸怀与情操, 很少有人能与之匹敌。

⑥钱学森有着十分粗犷而任性的另一面。他当年的学生们回忆,他上课总要迟到几分钟,正当大 家猜测他今天是否会缺席时,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开了,直到用细小 而工整的字迹填满所有的黑板为止。有一次,一个学生举手说:“第二面黑板上的第三个方程式,我看 不懂。”钱学森不予理睬。另一个学生忍不住问:“ 怎么,你不回答他的问题吗? ”钱学森硬邦邦地说: “他只是在叙述一个事实,不是提出问题。”又有一次,一个学生问钱学森:“你刚才提供的方法是否万 无一失? ”钱学森冷冷地瞪了他一眼,说:“只有笨蛋才需要万无一失的方法。”期末考试,钱学森出 的题目极难,全班差不多都吃了零蛋。学生有意见,找上级的教授告状。钱学森对此回答:“我又不是 教幼儿园!这是研究所!”

⑦还有更加不近人情的描述:钱学森在校园中是个神秘人物。除了上课,教师和学生都只偶尔在古 根海姆大楼跟他擦肩而过。他总是把自己关在研究室里,学生跑去请教问题,他随便一句“看来没问 题嘛 ”,就把他们打发走。有时他完全封闭自己,不论谁去敲门,哪怕是事先约好的,他也会大吼一声: “滚开! ”

⑧以上细节,恐怕都是真实的。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外充满个性色彩。这样的大师也更加令人喜爱。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