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爱因斯坦与原子弹》同步练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阿尔贝特·爱因斯坦

霍金

    爱因斯坦和核弹政治的瓜葛是众所周知的,他签署了那封著名的致富克林·罗斯福总统的信,说服美国认真考虑他的想法,并且他在战后从事阻止核战争的各项努力。但是,这些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家被拖入政界的孤立行动。事实上,爱因斯坦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踌躇于政治和方程之间。”

    爱因斯坦最早从事政治活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他在柏林当教授。由于目睹草菅人命而不胜厌恶,他卷入了反战示威。他拥护国内反抗以及公开鼓励人民拒绝征兵。因而不讨他的同事们喜欢。后来,在二战时他又致力于调解和改善国际关系。这也不得人心,而且他的政治态度很快使他难以访问美国,甚至连讲学都有困难。

    爱因斯坦第二个伟大的事业是犹太复国主义。虽然他在血统上是犹太人,但他拒绝《圣经》上关于上帝的说法。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和其间,越发看清反犹太主义,这导致他逐渐和犹太团体相认同,而后成为一个直言不讳的犹太复国主义的拥护者。再度不受欢迎也未能阻止他发表自己的主张。他的理论一发表就受到攻击,甚至成立了一个反爱因斯坦的组织。有一个人被定罪为教唆他人去谋杀爱因斯坦(只罚了6美金)。但爱因斯坦是冷静的。当一本书以题为《100个反爱因斯坦的作家》出版时,他反驳道:“如果真是我错了的话,那么一个人反对我就足够了!”

     1933年,希特勒上台了,爱因斯坦正在美国,他宣布了不再回德国。后来的纳粹义勇军抄查了他的房子,并没收了他的银行账号。一家柏林报纸的头条写道:“来自爱斯坦的好消息——他不回来了。”面对纳粹的威胁,爱因斯坦放弃了和平主义,终于忧虑到德国科学家会制造核弹,因而建议美国应该发展自己的核弹。但是,即使是第一枚原子弹爆炸之前,他就曾经公开警告过核战争的危险,并提议对核武器进行国际控制。

    贯穿爱因斯坦一生,他致力于和平的努力可能成效甚微——肯定只说服了很少的朋友。然而,他对犹太复国主义事业的口头支持在1952年被及时承认,其时他被推荐为以色列的总统。但他谢绝了。他说他认为自己在政治上太天真。可是,也许其真正的原因却并非如此,再次引用他自己的话:“方程对我而言更重要些,因为政治是为当前,而一个方程却是一种永恒的东西。”

(1)、爱因斯坦对制造核弹的态度是矛盾的,为什么有这种态度?这说明了什么?

(2)、冷战过去了,但核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爱因斯坦在阻止核武器方面作了哪些工作?说明他是怎样一个科学家?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从海啸大劫难看疟疾
       2004年12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的公共卫生专家警告说,如果不采取措施,传染性疾病可能使此次印度洋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成倍增加。世界卫生组织的发言人格雷戈里·哈特尔把灾区需要重点预防的传染病归纳为两类:一类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主要是霍乱和伤寒;另一类是由于蚊虫叮咬而传播的,主要包括疟疾和登革热。
        国际紧急医疗援救组织卫生干事琳达·杜尔对此分析说,海啸退潮之后遗留下来的水滩将很快成为携带疟原虫的蚊子的孽生地,而灾民居住在露天环境或者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很容易受到这些蚊子的叮咬,所以疟疾和登革热将是下一步传染病预防所面临的更大的难题。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唐林华介绍,疟疾的分布遍及全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纬60°和南纬45°之间的地带都有疟疾发生。
        实际上,疟疾历来都是全球流行最广泛和最严重的寄生虫病,迄今每年仍有大约200万人死于该病,其中对儿童危害最大——每30秒钟世界上就有一个儿童因患疟疾而丧生。除了此次遭遇海啸劫难的东南亚和印度次大陆以外,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和南太平洋岛国地区都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疟疾流行区。我国北纬25°以南地区也是疟疾流行区,其中云南边境和海南山林地带是历史上疟疾流行最严重的地区。
        不仅如此,疟疾甚至成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除了历史上许多因疟疾暴发而造成重大军事行动失败的记载以外,还有学者考证,疟疾曾对罗马帝国的衰落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疟疾肆虐的漫长历史表明,作为侵害人类健康的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疟疾是相当顽固的,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1955年,世界卫生大会曾乐观地把原来的“疟疾控制规划”改为“疟疾消灭规划”,但其后全球疟疾流行状况表明,这一规划全面受挫。于是在1978年的第31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又正式通过了把“疟疾消灭规划”改回为“疟疾控制规划”的决议。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疟原虫在不断的变化中千方百计对抗药物对它的抑制,以至于疟原虫的抗药性问题至今未能完全解决,抗疟药的研制成为人类与疟原虫斗争的一场马拉松式的竞赛。实际上目前中国的疟疾防治工作遵循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实行分类指导、科学防治、综合治理的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为世界所公认。
        令人忧虑的是,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厄尔尼诺现象增强所引起的温度和降雨的变化,势必会影响疟疾原有的分布格局。根据大气环流模型的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3~50C,疟疾的发病人数在热带地区将增加2倍,而温带地区更会增加10倍以上。至于像此次印度洋大海啸这样的自然灾害,更是引起疟疾大流行的突发危险因素,让人感到措手不及。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节)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海子爷与老雪狼

郭雪波

    ①漠北。苦寒之地,有一大泽,老百姓管它叫天海子。天海子西畔一隅,扎着一座地窖子,里边住着海子爷。

    ②可以这么说,天海子周边百里就剩海子爷这么一位两条腿的活物了。当初大迁徙,儿孙们跪着求他,一块儿走了吧。海子爷晃脑袋说,不。儿子说,这儿已没法活人了。海子爷说,我有法活,开春儿我就往海子边儿撒草籽儿插树条子。儿子没辙,留足过冬食物抹着泪一步三回头地走了。可没有熬到过年,一场沙尘暴就把他的房子卷翻了,老汉便挨着天海子挖了一个地窖子穴居起来,就如一只老狼苦守着这片被弃的土地。

    ③天海子边崖下有一洞穴,洞口上遮着沙蓬子。海子爷每天那经过都要吹吹口哨。那丛沙蓬子下便有了动静,若有若无的两点绿光十分微弱地在那里闪动。海子爷的嘴角呈现出微笑,心说:老伙计,还活着,活着就好。

    ④如往常一般,海子爷到天海子冰面,就往冰窟的深水放鱼钩鱼线。等着鱼儿咬钩。今天的头条鱼,半个时辰之后才上钩。海子爷从钩上取下那条鱼往身侧土筐里扔,习惯地回头望了望,想到不远处蹲着的老雪狼,兀自笑了。每当扔头条鱼时,他都会这样。

    ⑤那是三年前的事。当他把头条鱼扔进身侧土筐里,转瞬,鱼就被一只老狼叼走了。那老狼一瘸一瘸的,跑起路来歪歪扭扭,海子爷很快就追上了。他惊诧了:这老雪狼竟是他多年前的“冤家对头”——当年被人们围剿后逃脱的那只母狼。海子爷还清晰地记得,它和一只公狼被大伙围剿到天海子边,公狼为保护它而掉进天海子的那一刹那,它惨烈的嚎叫。想到这,海子爷盯视片刻,挥挥手说,你走吧!老雪狼低垂的雪色长尾冲海子爷摇了摇,咬着鱼蹒跚而去。海子爷一直目送着它回到天海子边沙崖下的那个洞穴,他终于相信了母狼一直守着天海子的传说。

    ⑥想到这些,海子爷便心生感叹。在冰天雪地的海子边,也只有他偏不肯逃离这片故土,还守在这里了。这些年,他们仿佛就成了一对彼此熟悉的伴儿守在这片荒漠。

    ⑦海子爷每天钓完鱼,路过老雪狼的岩洞,总要从筐里拣出一条鱼,扔过去。老雪狼待他走远,便从那丛沙蓬子后走出来,找到那条鱼,冲着海子爷的背影呜呜嚎两声,便转回穴内。今天也不例外。

    ⑧当日夜里,北风刮得紧。天海子边传来老雪狼的哀嚎。一早醒来,想到老雪狼昨夜的哀嚎,他放心不下要去看看。到了洞口,海子爷依旧吹起口哨,似有似无的绿点过了好久才出现,他松下心来。

    ⑨他下到天海子的冰面,凿了两个冰窟把鱼线放下去。可等了半天鱼就是不咬钩,海子爷冻得坐不住了,装备收线回家。突然,鱼线哧溜溜往水里窜,海子爷大喊一声“好大的鱼!”他拼命拽住线不松手。大鱼拼命地往水下逃窜。他猛地一个趔趄,便被那根鱼线倒拽进了冰窟里。海子爷从水下挣扎着冒出头,攀住冰窟边沿,攀爬,滑落,他的四肢开始变得僵直、麻木,海子爷有些无望了。突然,他的衣袖被什么紧紧地拽住了,抬头一看,竟是那只老雪狼。此时,老雪狼一双昏花模糊的老眼冒出很强的绿光,低着头,弓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

    ⑩“谢谢你,老伙计!”海子爷冻紫的嘴巴张了张。

    ⑪唿儿——唿儿。老雪狼的喉咙里滚动有声,显然催促着海子爷赶紧使劲爬。可他麻木的四肢已经不太听使唤。老雪狼恼怒起来。呜呜低吼着,咆哮着,又拉又拽。老雪狼不走,也不松口,只一个姿势,低着头,弓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慢慢地,它的身体变得僵硬,它的尖嘴自咬上海子爷的袖子就没有松开过。姿势也没有改变过。渐渐地,它的身躯连着海子爷一起被冻硬冻僵,纹丝不动了。

    ⑫海子爷和老雪狼就成为一对连体的活标本,仿佛是一对冰雕矗立在天海子空旷的冰面上,成为天海子的一部分,守护着这片天和地。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怀念叶圣陶先生

肖复兴

    ①一次偶然的机遇,能够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②小时候,捏着可怜巴巴的一角七分钱,踮着脚尖从家门口对面的邮局里买来一本《少年文艺》时,我开始迷上文学。我渐渐沉浸在我国现代文学之中。鲁迅、冰心、叶圣陶、许地山……一位位相继闯入我的心中。他们的作品令我爱不释手。冥冥幻想里,我像今天的青少年朋友一样,想入非非地想像着他们的模样、为人及性格。但是,我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结识他们当中的一位,并且能够聆听他的教诲。二十余年弹指飞去,当他白发如银时,我竟如他一样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他起的作用举足轻重。

    ③他就是叶圣陶先生。

    ④一九六三年,我正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一张画像》,是写教我平面几何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教课很有趣,为人也很有趣,致使这篇作文写得也自以为很有趣。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这篇作文竟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自然,我挺高兴。一天,语文老师拿来厚厚一个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眼睛,有些莫名其妙。“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先生修改得相当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⑤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二十篇作文。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楞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继而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

    ⑥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即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地方修改得很多,倒装句改得很多,长句子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也规范多了。而“书皮”改成了“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创作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⑦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那时,我才15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鸟儿抖着翅膀。那是只有那种年龄的孩子才会拥有的心思。

    ⑧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

    ⑨我感到很意外。因为我一直觉得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一定是深居简出,凡人不见的。见这样的作家如同国家元首一样难哩。现在叶圣陶先生居然要见见我这样一个初中学生,这自然成了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⑩那天,天气很好。下午,我来到东四北大街一条并不宽敞却很安静的胡同。叶老先生的孙女叶小沫在先门口迎接了我。院子是典型的四合院,小巧而典雅。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似乎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⑪叶小沫引我到客厅,叶老先生已在门口等候了。见了我,他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落座之后,他用浓重的苏州口音问了问我的年龄,笑着讲了句:“你和小沫同龄呀!”那样随便、和蔼,作家头顶上神秘的光环消失了,我的拘束感也随之消失了。越是大作家越平易近人,原来,他就如一位平常的老爷爷一样,让人感到亲切。

    ⑫想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和指南之类。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期望。

    ⑬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所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所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致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落日的余晖悄悄染红了窗棂。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那时候,我刚刚读过叶老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爬山虎》,便问:“那篇《爬山虎》是不是就写的它们呀?”他笑着点点头:“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说着,他眯起眼睛,若有所思地望望窗外那爬山虎。

    ⑭我应该庆幸,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大作家,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对于一个孩子平等真诚又宽厚期待的谈话,让我十五岁的那个夏天富有了生命和活力。我仿佛觉得那个夏天变长了,总有回味的嚼头。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地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⑮在我的眼中,那一片爬山虎永远都那么绿着。

(选自《肖复兴散文》,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