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衢州市六校联谊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文言文阅读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 , 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 , 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清河张君梦得:张君梦得,张梦得,字怀民,苏轼友人。②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蓬、瓮,名词作状语。③苏辙先世为赵郡栾城(今河北赵县)人。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得平地     ②余兄子瞻之曰

③不以谪为     ④穷耳目之以自适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连 山 绝 壑 长 林 古 木 振 之 以 清 风 照 之 以 明 月

(3)、文言中的许多虚词,有着丰富的意义和不同的作用。联系选文,与选句中划线字作用相符是(    )

选句: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A、提示思路,转换内容。 B、开启话题,引出下文。 C、表达语气,突显情感。
(4)、在苏辙眼中,“快哉亭”里的张梦得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选文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感恩与善良

    ①感恩正在成为我们越来越热衷的话题。时常有各种媒体在呼吁人们要懂得感恩。我倒觉得呼吁感恩,不如呼唤善良。善良比感恩更能给人以真正的温暖。

    ②感恩首先需要有“施恩”者,没有了“施恩”,感恩便失去了目标。感恩于是让人觉得有些狭隘。我们常说,乌鸦反哺是一种感恩。且不说这是一种本能,即便它真出于理性,则它的感恩也不会惠及到所有的乌鸦,更不会惠及到其它生命。因此,一般情况下,感恩,只是一种报答。武松大闹快活林,收拾了蒋门神,就是对施恩的“施恩”的报答。当年,荆轲捡块瓦片投青蛙,燕丹立刻捧上金丸;荆轲说千里马肝美,燕丹立刻杀马取肝以奉;荆轲说艺妓的手美,燕丹立刻剁下美人的手送给他,这一系列的“施恩”,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荆轲报答——去刺秦王。这样的施者与报者,忒歹毒和混账了。

    ③因此,过分强调感恩,会让人以为,可以冷漠地对待无恩于自己的人。而这就是感恩与善良的区别。善良会将“施恩”变成一种责任,而不自认为是美德。善良可以从感恩开始,但绝不会止于感恩。

    ④近年,我们常常为发生在青岛的故事感动。先是,一位署名“微尘”的成功女性,多次为公益事业捐款,以至引起青岛市民争相效仿,使“微尘”成了青岛无价的公益品牌。之后有出租车司机拾到乘客遗落的巨额珠宝和现金,这位生活并不富裕的司机,不但归还了财物,而且拒绝了任何物质的答谢。乘客只好将黄丝带系在他的出租车上,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于是又引起青岛市民争相效仿,使得满城飘扬着充满祝福的黄丝带。又之后,一对在青岛打工的外地夫妻,为了给患血液病的小女儿挣钱治病,摆了一个充气的蹦蹦床。不想一阵风掀翻了蹦蹦床,砸伤路人。但当伤者得知这对小夫妻的生活现状时,不但未向他们索赔,反倒发动周围的人为他们募捐。再之后,我们又看到一位青岛摄影爱好者拍摄的一组照片,反映的是在突降的大雨中,两位青年人给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奶奶送雨伞的动人情景。这些事,有的很大,有的很小。但所有“施恩”者,都未将这当成“恩”,当然,他们也不会等待着别人的感恩。这便是如水的善良,润物而不思回报。这一连串的故事,让人们看到的是青岛这座城市的善良。一座善良的城市是不需要感恩的,更不需要呼吁感恩。如果有感恩,那就是激发起更多的善良,从而更多的给予。因为,善良,是一种悲悯,是对生命的怜惜,是大境界。

    ⑤我们喜欢说,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那他还会爱别人吗?其实,爱父母要比爱不相关的人容易得多。如果一个人能将自己的爱给予世间所有的生命,他还会吝啬于自己的父母吗?这应该也算感恩与善良的区别吧。

(选自《杂文选刊》)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不落别处

    ①在盛夏的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他土头土脸,相貌丑陋,怪怪地穿一件很厚的褪了色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破旧的毛衣。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②他很少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我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③如果是中午,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面前,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④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而睡。

    ⑤我观察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从他的相貌看来,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的街头,连最炽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⑥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⑦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奖券使我感到心安(A)。

    ⑧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和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红塑料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和他并不相配。

    ⑨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料套,由于手的笨拙,做这个简单的动作也十分艰难。

    ⑩“不用装套子了。”我说。

    ⑪“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有空缺的几颗牙,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⑫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⑬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解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B)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⑭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⑮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纯净的善意,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发酸。

    ⑯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⑰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品质,它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

    ⑱“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它美丽地落下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爸爸爸

①陈小海原来不姓陈,他姓孙,叫孙小海。

②这天,孙小海放了学就朝派出所跑去。他在教导员跟前停下来,喘着粗气说,我要找陈留夏叔叔。

③教导员抬头看了一眼铅灰色的天空,盯着孙小海的眼睛说,小海你看,这风还没有歇,浪又那么大,已经停航了。就算陈留夏休完假了,这会儿也回不来。你找他做什么?是不是又跟街上的人打架了?

④孙小海听了没回答,拧着眉头,学着教导员的样子抬头看天,然后风一样地跑远了。

⑤第二天傍晚,孙小海又来到派出所门口。教导员告诉他,陈留夏回来了,可他现在不在所里。孙小海问,那他去哪儿了?

⑥教导员说,他啊,背个工作包,拎了肉,说是要去看郑老太。

⑦孙小海听了,转身就往郑老太家跑。郑老太独居在半山腰上,通往她家的石阶路歪歪扭扭的,很不好走。等他满头大汗地跑进郑老太家时,看到郑老太系着围裙在厨房里炖肉。孙小海问,陈留夏叔叔呢?郑老太笑呵呵地说,刚走,他到后山头的李老头家帮着修家具去了。

⑧孙小海听了一跺脚,转身朝后山头跑去。后山头的五节芒齐腰深,叶子锋利的边缘拉伤了孙小海的手。孙小海把手放到嘴巴上吮吸,一双脚还是不停地跑啊跑。

⑨到了李老头家,李老头正坐在一把修过的椅子上,美滋滋地喝着烧酒。孙小海问,陈留夏叔叔呢?李老头说,刚走,他去郑小满家里给她家生病的孩子喂药去了。

⑩孙小海咬咬牙,又穿过一片小树林,路边青绿色的苍耳挂到他的衣服上,缠进他的头发里。孙小海远远地看到,郑小满正在给儿子大壮按着肩膀。大壮有精神疾病,又不肯吃药,只有民警来了,他才肯吃药。孙小海上气不接下气地问,陈留夏叔叔呢?郑小满说,陈警官啊,刚刚回所里去了。

⑪孙小海累得说不出话了,他绝望得差点哭出声来。天已经完全黑了,海岛像一只黑黢黢的怪物,大半个身体都潜伏在潮湿的海水里

⑫孙小海拖着书包,十分沮丧地走在树林里,一双双闪着荧光的小眼睛在黑暗中窥视着他。孙小海又累又怕,跌了一跤,两个膝盖重重地磕进泥土里,他大哭起来。

⑬迷迷糊糊间,孙小海听到有人在喊他的名字。他振作了精神,努力撑开眼皮,一束笔直的光柱照了过来。是陈留夏叔叔!陈留夏摸摸孙小海的头,说,可算找到你了,你奶奶都快急疯了!

⑭孙小海是被陈留夏背回家的,孙小海一路沉默着趴在陈留夏的背上。他记起第一次认识陈留夏也是在一个夏夜里,他在大街上打架,一个人与好几个人对打,被巡逻的陈留夏带到了派出所。后来,孙小海在办公椅上睡着了,醒来的时候,面前有一碗热面。孙小海吃得泪流满面,但他固执地认为,是那碗面太烫的缘故。陈留夏问,以后还打架吗?孙小海说,不打了。

⑮陈留夏说,有本事好好读书。孙小海说,我一定好好读书。陈留夏说,有本事考清华北大。孙小海说。不,我要考警校!

⑯孙小海到家了,拉住陈留夏的衣角不肯放。陈留夏蹲下身子说,听说你在找我?孙小海说,老师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要拍一张和爸爸的合影。我没有爸爸,你能和我拍张照片吗?陈留夏听了,愣了一下说,好啊。那天,陈留夏帮孙小海理好衣服,理好头发,和他头挨着头,对着手机微笑着拍了照片

⑰就这样,孙小海有了一个警察爸爸。陈留夏和所里的民警带着米和油,轮流上门探望他们祖孙俩,陈留夏还会监督孙小海做功课,孙小海也从捣蛋大王变成了三好学生。

⑱五年后,陈留夏从所里调走了,他离开了海岛,孙小海常常一个人来到海边向远处眺望。陈留夏在信里鼓励孙小海好好学习,孙小海把陈爸爸的信读了一遍又一遍。

⑲派出所来家里走访的民警换了好几个,孙小海也在慢慢长大。

⑳那年夏天,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孙小海,决定按照信封上的地址去看望陈留夏。他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一个陌生的女人接待了他。她是陈留夏的妻子薛小蓓。薛小蓓告诉孙小海,陈留夏得了渐冻症。那天,孙小海看到了坐在轮椅里的陈留夏,软得像一根面条。孙小海抱起陈留夏,给他擦身子、剪指甲。陈留夏被抱起来的时候,头垂在孙小海的肩膀上,孙小海的嘴就在他的耳边。陈留夏清晰地听到孙小海说道,爸爸爸,我考上警校了。从这一天起,孙小海改名为陈小海了。

㉑四年后的一天,陈小海接到了薛小蓓的电话,她告诉陈小海,陈留夏走了。

㉒这时候的陈小海像当年的陈留夏一样,穿梭在树林山间,给孤寡老人送菜送肉,帮村民修理家电,给生病的孩子喂药……做完了这些,陈小海一个人来到海边,久久地凝望着远方。他轻轻地叫了一声,爸。他又叫,爸爸。后来,他对着大海喊道,爸爸爸,爸爸爸……一直喊到嗓子沙哑。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23 年第 10 期)

学校宣传部准备把这篇文章拍成一部微电影,拍摄前需要先做好准备工作。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小题。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①日本作家和田秀树,写过很多畅销书,导演过电影,还是一名精神科医师。他经常应邀四处演讲,帮人们解答精神方面的困惑。

②有次演讲时,他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演讲了十几分钟,他突然停下,回到后台穿上外套,又回到台上来。他问观众:“请回忆一下,我刚才演讲,穿了什么图案的衬衫呢?”大部分观众被问蒙了,因为没注意到;有一两个自信满满地说出了答案,但跟真实的情况一点儿都不搭边。比如,有人说他刚才打了蓝色领带,而真实的情况是,他根本没有打领带。

③很多时候,我们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才是这个小小世界的中心——在家庭、在单位、在大街上……肯定有许多人注意着自己,观察着自己的一举一动,而自己的一言一行也在影响着其他的人。其实完全可以放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世界,大家都在自顾不暇地忙着自己的事,除非有必要,否则很少有人去专门关注别人。

④你看,就连和田秀树这个颇有光芒的、站在众人目光焦点中的名人,观众也对他有所忽略——大家来听他演讲,是各取所需,而不是来研究他本人的。

⑤我们生活中的多数人,都是以路人甲的姿态出现;而你,并不是他们关注的中心。你的出现,别人会欢迎;你的消失,没人会在意。单位里无论缺了谁,都会照常向前运行;世界无论缺少谁,第二天太阳还是会照常升起。

⑥所以,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你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⑦我们不是世界上最靓的珍珠,不是世界上最无瑕的璞玉。我们只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的角色……或许在某个舞台上,你是演出的主角,是瞩目的明星;但当五彩的灯光熄灭,你还得回归自己的生活。永远活在狂热的虚幻里,是自恋的,也是愚昧的。在一个农民眼里,你远不及他的庄稼重要;在一个牧羊人眼里,你远不如他的一群羊重要;在为人父母的眼里,你远不如他们的子女重要。

⑧世界离了你,依然转动,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⑨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你会错过很多真正重要的事。因为太在乎别人对待你的态度和眼光,结果束缚了自己,失去了本来的状态和节奏。当你明白你不是世界的中心,会发现,你已把自己放入众人中间,心自然会沉下来。

⑩我们的确有那么一段时间,是小小家庭的中心、亲人眼里的中心,我们一哭一闹,就会有人过来呵哄爱抚,可那是婴幼儿时期。是的,我们也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会被外界评价、判断,这时候你应该有自知之明。外界只是在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不可避免地带着他们的过去、他们的现在给予他们的认知和偏见。而你就是你,你不要靠别人的眼光和看法来证明自己。

⑪有欠缺、有不足,那是正常的。谁是完美的神呢?读过《了不起的盖茨比》,第一需要明白的就是:“即使尽了全力,即使有了全部的运气,即使做到最好,你还是得不到你想要的一切。”因为世界不是围绕你来旋转的。

⑫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⑬所以,平静地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好,也接受自己的不好。这样,你才会走出思维怪圈,更加理性地去看清事物的本质。

⑭我们是社会动物,每个人都无法独活。我们的烦恼,大部分来自于人际关系;很多幸福美好,也来自于人际关系。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大系统的一分子,但不是世界的中心。我们只能通过与他人沟通协作、互帮互助,通过不断为生活、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才能成功解决人生系列问题和挑战,从而过上幸福的生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