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贵州省铜仁板场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不落别处

    ①在盛夏的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他土头土脸,相貌丑陋,怪怪地穿一件很厚的褪了色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破旧的毛衣。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②他很少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我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③如果是中午,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面前,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④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而睡。

    ⑤我观察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从他的相貌看来,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的街头,连最炽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⑥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⑦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奖券使我感到心安(A)。

    ⑧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和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红塑料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和他并不相配。

    ⑨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料套,由于手的笨拙,做这个简单的动作也十分艰难。

    ⑩“不用装套子了。”我说。

    ⑪“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有空缺的几颗牙,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⑫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⑬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解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B)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⑭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⑮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纯净的善意,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发酸。

    ⑯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⑰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品质,它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

    ⑱“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它美丽地落下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本文语言意蕴丰富,让人回味无穷。请结合语境,对选文中(A)、(B)两处的划线词语分别加以品析。
(3)、文中两次出现“一券在手,希望无穷”,分别说说它们不同的含义。
(4)、若将文章题目“不落别处”改为“卖奖券的老人”好不好?请阐述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寂寞红柳

山谷

    ①车一过托克逊,就进入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除脚下一条黑色的柏油路,两旁和天尽头都是浩瀚无际的黄沙,近处是黄褐色的块状戈壁,稍远处是连绵起伏的沙丘,弥漫着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一片死寂。汽车朝瀚海深处驶去,临近塔里木河流域,蓦地钻出一株两株、一丛两丛胡杨树,枯槁的树干和顶端的新绿,在荒漠中挺出一片片绿阴,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瞪大双眼仔细观察,还见匍匐在沙丘的地表上有一层翠绿,车渐渐驶近,方辨识出那是一丛丛蓬勃的细柳一般的植物,中间蓬勃起嫩紫的新红,像姑娘脸上刚刚洇开来的胭脂痕。

    ②同行的新疆朋友告诉我们,这是红柳。

    ③端详这在大荒野中也不失昂扬的一分笑意,禁不住怦然心动,一股热流在胸中回荡,久久难以释怀。这一份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散漫同时不失美好的生命,兀地让人想起刑场上的视死如归,想起身处绝境之中的从容镇定,想起蛮荒之远的处变不惊,也让人联想起壮汉胸前素手的抚摸,想起干涸心田清泉的滋润……

    ④我不知道有无关于红柳的民间传说,如果依我猜想,她该是侠肠柔骨的女子宁死不屈的灵魂的再现。她要在这天地之间,留下她的凄情哀婉,她的绝唱,在甩下一串潇洒和浪漫后,昂起头嫣然一笑,毅然决然地走向天涯,走向大漠深处。她依旧年年岁岁开花,在蓝天旷野中,在无人注目欣赏的孤城绝域,以自己的一腔柔情照耀天地,将微笑将柔情留存在天地方圆之间。

    ⑤我看见了红柳的妩媚,那一抹于深绿丛中散发出来的美丽,粉紫的细细的叶子,衬出柳枝的翠绿和旷野的落寞,那一份顽强、专注,让每一个多看她两眼的人生出无限的爱怜和敬意。她把她惊人的美丽和执著、倔强,留在天地之间,宁愿与大漠瀚海相伴,也不在繁嚣的江南内地水草丰茂之处留连,那儿有着太多是非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拉拉扯扯,有太多的勾心斗角和朋比为奸,只是为了占有一丁点的蝇头微利,一丁点的风光名头,从而搅得内心不得安宁。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心灵的安静使人更为高贵和脱俗的了。红柳安心在这寂寞之中。

    ⑥这荒漠瀚海,可是红柳们的天地啊,她的微笑,她的爽朗,她的高傲,是天地之间的另一种颜色和性格。

(选自《扬子晚报》)

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迎着风,一顶草帽

①一顶金黄的草帽,是爸爸刚从集市上买来的,还带着干燥的草香。

②小时候的我,总喜欢在夏天枕着父亲的草帽酣眠,尤其是在夜晚,露天的打麦场上,一边看守麦子,一边和家人聊天。望着满天眨眼的星光,一盏茶功夫,我就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天光大亮,口水溢湿了爸爸的草帽,抖一抖,像荷叶上的水珠。

③在我的印象里,父亲的草帽里总有淡淡的麦香,那是收获的气息。

④白天,一场活忙下来,那草帽,就属于我了。我把它连同叔叔的那一顶扣在一起,“砰——哐哐,砰——哐哐……”两顶草帽,像乐器中的铙儿一样碰在一起,草帽相撞哪里会有声音?那声音,是农场上闲下来的父亲的杰作。父亲,成了我童年记忆里最优秀的配乐大师!

⑤“砰——哐哐”,爸爸黝黑的脸膛上盛放着璀璨的笑容,那笑起来的皱纹,分明就是夏天成熟的麦浪,一波又一波,伴随着两顶碰在一起的草帽,爸爸的脸上浪花浮动。在我童年的印象里,清楚地记得,父亲帮我“配乐”时手舞足蹈的样子,那舞蹈,像极了蒙古的摔跤。也只有爸爸才会把舞蹈跳得那样夸张,仿佛爸爸一跳起这种舞蹈,就从来没有疲惫过,直到我拿草帽的手酸了,他才停下来擦汗

⑥记得有一两次,我也抢过毛巾给爸爸擦过汗。当时的爸爸突然变得好安静,高兴地让我擦。不知为什么,每次还都闭上眼睛,可能是也想起了他的童年吧,要不然,为什么每当爸爸睁开眼睛,总会眼眶湿润呢?

⑦爸爸的草帽,不止能在夏天发挥作用。春天时,爸爸先用两片细长的竹篾撑在帽肚里,然后,随便在帽檐上系上一根长长的布条,再绑上一条长线,一顶草帽做成的风筝就这样飞上天了!那时候,我总会说,爸爸真是个发明家!

⑧光阴荏苒,记不得这样的场景过了多少个年头。现在,我定居城市,父母依然留在乡下。前几天,母亲从乡下打来电话说:“你们要一个孩子吧,你爸爸整天念叨着重操旧业呢!”我的眼泪簌簌地流下来,我明白“重操旧业”的意思。

⑨脑海里重现多年前的场景:一样热闹的打麦场,一样的旷野,一顶草帽,迎着风!

小说阅读

土桥镇上的魔术师

①那天夜晚,我们整个土桥镇的人统统都失眠了。已快深夜十二点了,但我们毫无睡意。是啊,对我们这群十一二岁的小屁孩来说,刚才发生的一切太神奇了,简直像一个个充满神迹的梦!那只会做算术题的山羊,那些钻火圈的老虎、狮子……当然了,还有那个像是无所不能的魔术师!

②马戏团是那天中午来到我们镇的。不过,早在三四天前,我们就看见了贴满大街小巷的演出海报。更早之前,我们就听到了马戏团要来我们土桥镇的消息。那天中午,一辆大卡车开进了我们土桥镇,车上下来一群人。男人们穿着西服,打着领带;女人们戴着叮当作响的大耳环,穿着花花绿绿的连衣裙。他们操着悦耳动听的外乡口音,走在我们土桥镇窄窄的街道里。我们第一次感觉到,我们祖辈居住的这座尘土弥漫的北方小镇,实在是太寒酸、太土气、太落伍了!

③太阳刚一偏西,马戏团演出的大帐篷就在镇子外面的空地上搭起了。我们看见了关在铁笼里的狮子、老虎。一只脖颈上纷披着长长的鬃毛、威风凛凛的雄狮,在铁笼里卧着,突然朝我们龇着锋利的牙齿,凶狠地嘶吼了一声。我们一个个吓得魂飞魄散,但不久我们又心满意足地笑了。我们眼巴巴地看着,我们心里痒痒的,我们恨不得天马上就黑。

④那天傍晚,夜幕刚刚落下来,马戏团演出的大帐篷就被我们镇上的人围得水泄不通。我们手里攥着软磨硬泡从父母那里要来的皱巴巴的五块钱,从人缝中挤进去,终于买到门票进了帐篷。帐篷内,用长木板一级级搭成的观众席上早坐满了人。我们又在人缝中挤了半天,终于找到一个位置,可以站在木板上将目光越过前面一个个头顶,看见帐篷深处铺着红地毯的椭圆形舞台。一阵铃声响过后,演出开始了。

⑤我们从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样不可思议的人。魔术师头戴一顶礼帽,拎着根手杖,白衬衣上一袭黑色燕尾服衬托出他挺拔颀长的身材。他脱帽弯腰向人们问好,彬彬有礼得像一位绅士!他举起手杖,说一声“变”,我们看见他从衣兜里掏出块丝帕噗地吹口气 , 丝帕就变成了一朵娇艳的玫瑰花然后魔术师又掏出块丝帕 , 又噗地吹口气 , 丝帕变成了一只扑棱着翅膀的白鸽子。

⑥终于,令我们激动万分的时刻到来了——有人推过一只大铁箱,一位身材窈窕的金发女郎被魔术师锁进了铁箱,只在箱外露出她的头和一双脚。魔术师举起一把寒光闪闪的长剑,咔嚓一声将箱子一下劈成了两半!我们的心快要跳到嗓子眼儿了,我们听见观众席上的人异口同声地尖叫了一声。但令我们惊异的是,那位金发女郎并没有死,她的头在一只箱子外晃动着,向人们微笑致意,她的一双脚正在另一只箱子外左右摆动。

⑦“魔术师会分身术!”

⑧“不!他一定会巫术!”

……

⑨我们禁不住一个个像反刍的老牛一样圆鼓着眼睛,高声大嗓、唾沫星四溅地争论着。

⑩第二天天一亮,我们起床后顾不得洗把脸,就一个个往镇子外面马戏团搭帐篷的地方跑。马戏团的人好像刚起来,懒洋洋地在帐篷外嬉笑着、打闹着。不远处,有个矮胖的女人在用炉子做饭,碗筷瓢盆就摆在她身边的土地上,锅盖上落满了苍蝇。看样子饭快熟了,但那从锅盖下飘出的饭香味,远远盖不住远处铁笼里的狮子、老虎所散发出的一股股气势汹汹的腥臭味。后来,我们看见了魔术师。他像被人施了魔术一样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穿着皱巴巴的衬衣,眼窝深陷,头发蓬乱。他走到炉子前伸手揭开锅盖,捏了块肉片丢进嘴里边咀嚼边叱骂着。我们看着这一切,心里酸酸的,我们忽然想哭。

⑾那天中午,任凭马戏团帐篷外的大喇叭声嘶力竭地不停吆喝,我们坐在屋子里,身子动都没动。到了夜晚,据说马戏团帐篷里的观众席上,只稀稀拉拉坐了几个上了年纪的人。

⑿第三天一早,在我们还沉湎在香甜的睡梦中时,一辆大卡车载着魔术师和马戏团离开了我们土桥镇。

⒀许多年后,我们终于明白,魔术师和马戏团与其说是自己离开的,不如说是被我们“赶”走的。因为,我们无法相信,那些在我们的想象里高贵、无所不能的人,居然像我们一样,那么普通;居然像我们一样,那样卑微、寒碜而艰辛地活着!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题

行走太行之巅

廖奔

①暑气炎蒸。看太行,走上党,下车伊始,便觉清风送爽,沁凉入心。

②上党地处太行之巅。令我倍感惊奇的是,在这长治城的西北侧,竟然有一个二十四平方公里的偌大湖泊,面积为四个杭州西湖那么大,碧波荡漾、天光回映;还有一片六十平方公里的偌大湿地,竟然也类似于杭州西溪湿地的景色,苇荡密布、港汉纵横。这就是漳泽湖和它的湖滨湿地。这里已成为长治之肺,成为今天市民休闲养生的最佳去处。

③坐船在湖上徜徉,水色粼粼,天光荡漾,犹如飘荡在江南水乡。远眺水面辽阔,烟波浩渺。穿过一片密不透风的碧绿芦苇荡,来到更加葱翠欲滴的荷叶丛。小船经过处,惊起的野鸭、红嘴鸥在眼前交飞互掠。一处浅湾处许是鱼多,数十只白琵鹭、苍鹭伫立待食,船行的涟漪扰过,它们纹丝不动。一只巨大的黑鹳飞过,羽翅张开,轻轻一扇就滑过了水面。

④湖畔风光旖旎,杂树生辉,丛花绚烂,林荫成道。不时有市民、游客擦肩而过,悄言谈论着长治今夕的巨大变化,笑声飘进我的耳廓。

⑤汽车沿着太行山间的山脉膊隙宛转开进,驰入壶关县的太行大峡谷之间,来到了危峰突兀、气势雄浑的八泉峡。

⑥接近八泉峡的路途中,两旁山崖已经截然不同,由郁郁葱葱的斜面山体变成了一道道岩石裸露、竖直挺立的石壁。每拐过一个弯道,即横过一道直墙,斧劈刀削似的,撑天绝地,挺拔万仞。平视瞠目,仰观落帽,引出车内的一片惊呼之声。

⑦地缝底处山泉汇聚、河流奔涌,一座大坝拦起十几公里长的水库。在大坝处乘船上溯,水平如镜,水色清冽,暑气顿消。船在镜中无声滑行,刺破一道碧波,甩开两列白涛。水道弯曲,船前时而撞来一面巨壁,又或敞开一道天堑,惹得船上游客咋舌叹羡不止。

⑧弃舟登岸,沿溪边的阶梯栈道前行。身侧绝壁千仞,溪中湍流奔涌。前径时而巉岩压路,人需低头躬行,时而壁挂飞瀑,身沾点点水沫。行走其中,如历仙境。

⑨缆车起点站到了。排队进入吊挂车厢,人身忽觉腾空而起,朝着一道绝壁峰顶的豁口滑去,心悬一线。缆车一悠,滑过了豁口,又坠向前方深壑。惊呼声未止,身体重新向上抬升。

⑩站在万山之巅,俯瞰巍巍太行。呼吸着天风,吞吐着霞霓,天好像伸手即可触及,更有感觉:“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⑪汽车盘山升降,临崖面壑,随路颠簸,千回万转,停止在黎城县的黄崖洞山城前。沿着山豁罅隙走进去,隙宽丈许,两侧是峭壁千丈,前方有一条上行天然廊道蜿蜒。隙底观天,只见到湛蓝曲折的一线。前行不久,当面横出一堵二十米高的绝壁,阻断了廊道。绝壁上挂着飞泻的瀑布,年复一年把瀑底冲成了凹槽。今天的木栈道已经从旁侧绝壁上开出路来,当你喘息着攀上绝壁顶端,才发现来到了另外一重天地,空间豁然开朗,有山有水有树有花,一圈石壁连峰环绕,围住一个洞天秘境。怪不得当年的艰苦岁月里,八路军在这里秘密建起一座兵工厂,成为抗战时期我军的武器基地。

⑫凌空回望,绝壁上仅剩一个曲折狭小的罅口,其上方的陡峭崖顶上,竟然石砌着一个单兵掩体。1941年11月11日,日军进攻黄崖洞,年仅十七岁的八路军小战士崔振芳就守在那里几天几夜,投下数枚手榴弹,炸死炸伤几十个敌人,最后壮烈牺牲。

⑬守卫罅口的是八路军特务团,战士们面对四倍于己的敌军,用着没有膛线的步枪,每人只有几颗子弹,凭着天险阻敌八天八夜,最终粉碎了日军妄想摧毁我兵工厂的企图。

⑭肃立于峭壁顶端,望着这山河壮举,我眼中的热泪夺眶而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