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4 繁星人教(部编版)

阅读理解。

夏夜繁星(节选)

罗  兰

    从前有一种小楷笔,浅黄的竹管上,贴着细致的红纸标签,上面写着“一天星斗(换  焕)文章”。

    真是绝佳的诗句!不知那些文雅的中国前辈是何处得来的灵感,“一天星斗”确实是文章的前奏。

    ( )没有那(署 暑)气全消、凉风渐起的夏夜,人们( )不会有那么多机会细数那满天的繁星,去为它们编故事、写神话了。

    夏天的夜色来得迟。黄昏拖着长长的裙裾,舒舒展展地踱步,把一天的(署  暑)气细心地收敛,然后才慢慢地隐去。

    星星不等黄昏(退  褪)尽,就开始在淡灰的天空中一个一个地出现。起初,你会说,上面只出了一个星。但你立刻看见不远还有一个,而且另一边还有一个。不止一个,而是三个。不止三个,而是很多个。

    星星就是这么喜欢调笑的小精灵,闪着亮眼,躲在你明明看不见的地方,却打赌说它早就在那里,是你没有看见。使你不服气,(辩  辨)说它一定刚刚并没有在那里。它却只是对你顽皮地眨眼,不由你不对自己的注意力开始怀疑。

    要说也是,我们对细碎的东西常常不会给予准确的注意,何况是星,那么一大把的被造物者任意一撤。它们除了平面上的,还有从深深远远的地方透过来的。在夏夜数过繁星的人都早已发现,天不是一张幕,它是一片广远的、深不可测的空间,那空间里,布满着星群。

(1)、从文章括号中选择正确的字。
(2)、下列对“一天星斗焕文章”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天星斗都成为文章的点缀。 B、表示文章写得好。 C、文章就像满天的星斗那样光亮、鲜明。 D、形容一个人的文章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3)、在文中空白括号中填写关联词,并用关联词造句:
(4)、文章第六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要用这种修辞手法来描写星星?
(5)、展开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写一下星卒。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放飞蜻蜓

    一天午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

    “吃露水。”一个男孩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孩子们点点头。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叉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翠贞用征询的目光看着小伙伴们,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现代文阅读

天马

    1983年,我国旅游局确定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

    这个图形标记的形象是根据东汉时期的一件青铜雕塑工艺品描绘的。1969年,这件文物珍品在甘肃武威出土,立刻震惊全国.轰动世界。它是我国古代造型艺术和冶炼、铸造技术的结晶,是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

    天马体态轻盈,神形兼备,_____从正面、侧面哪个角度去看,_____极为生动健美。天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自由奔放.动诈协调,_____使人感受到力量,_____激发人们的想象。

    最令人惊叹的是,马的一只后腿,正踏在一只龙雀的背上.龙雀是整个艺术品的一部分,又是马的底座,从而使凌空的天马能巧妙地保持平衡,解决了主体形象的支撑问题。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马身上没有辔头、鞍镫、缰绳,头上却有一丝迎风飘动的璎珞,尾巴末梢还打了一个结。这种细微的艺术处理,有着浓厚的中国特色和风格。

    开始人们称这件古代艺术品为“青铜奔马”,也有叫“马踏飞燕”的。“马踏飞燕”的称呼既形象又优雅,曾被普遍采用。但后来发现,马足踏的_____燕子,_____龙雀。龙雀是传说中的神鸟,也叫飞廉。古书上有“明帝至长安,迎取飞廉并铜马”的记载。我们不敢肯定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极为珍贵的。龙雀是风神,飞行疾速,马却踏着它,赛过它,这是匹神马了。

    用这件中外驰名的古代艺术品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是颇有象征意义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欣赏,是一种善良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间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________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________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

    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两岁丧母,七岁丧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长大的。为了走出生命路途中的泥泞,作者刚跨出校门便去高加索部队当兵。屠格涅夫听闻后更是倾注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他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________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________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他本来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并无当作家的妄念。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焰,让他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他一发不可收拾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在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就没有想过做正当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

课外阅读。

村槐(节选)

    我思乡的心,便被村槐那广阔的浓荫所拥抱了

清明时分,我和小伙伴就缠着祖父缚秋千。他找出犁上的套绳,携我们到槐树下。起先把套绳挽成一团儿,牵住一头;然后侧身用胳膊划一个有力的弧线,绳团便高高飞向横着的树股,最后,打了结,绑了一截棍儿,就可以荡飞了。开始,我上秋千还有点儿怯,祖父就一前一后地推着秋千。念叨着《送马马》的山歌。渐渐,我。可以一屈一伸,自个儿荡得很高了。树干也以同样的节奏,上下忽闪着,嫩绿的叶片泛着春阳,像无数欢乐的眼睛。

傍晚枝枝梢梢,暴岀了淡黄的槐米,米粒似的浮荡着繁星的海。清苦味的芬芳,简直使整个故乡都沉浸在春夜的微醺之中,清晨,被风摇落的花瓣,在场院里软柔柔地铺了一层。我和小伙伴们,赤脚欢跑在这花的暖床上,追逐着,打着滚,直裏一身槐香。又把花瓣用手掬在一起,积成一座座小的香山;或者学着祖父在山地里点种,把花瓣一撮撮种下,希冀故乡有一个美丽如花的丰年。

    槐树周身是药材,春采其花,秋采其果,索得一点读书的费用。那么灰暗、粗糙的树皮,那么大的树冠,慷慨地赐予我和小伙伴们多少花和果!

    几年之后重返故乡。祖父已经去世,而我这长孙又没能送葬,总觉愧疚不已。在我眼前,儿时缚过秋千的树干似在抖动了,绿叶间又似乎垂满了圆筒状的荚果。抬眼望去,村槐又苍老了几许,它那遒劲地露出地面的根须,深深扎入故乡的土地。由此,我想到了祖父那双青筋暴鼓的茧手,线深深插入泥土,紧紧攥着泥土的动作,是那么执着而有力,显示着生命的经久。

    曾伴我长大的槐树,也一定知道我的思恋,也在想念着它的游子呢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