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第一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返校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读书与快乐

常小仙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这天,一位著名的网红用戏谑的方式介绍了“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很幽默地应了读书的景。说真的,不要一提读书,大家条件反射就是“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其实,能够抛弃功利心,读书本是一件快乐的事。

    ②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董卿也曾说过:“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这些名人都把读书当成了一种愉悦的活动。

    ③纳兰性德有一句诗:“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个“赌书泼茶”讲的就是一件读书的乐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才女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夫妇二人都是金石爱好者,那时居家贫俭,每每需要把衣服典卖了,才能买些碑文、水果回家。但他们并不感到辛苦,吃着水果,展玩买回来的碑文法帖,自己觉得已然是神仙眷侣。他们日常有个消遣,那就是吃过饭后,烹杯热茶,夫妇相对而坐,指着满室的书籍和史册,互相拷问某个典故出自何书、几卷、几页,谁能答对,谁先喝茶。李清照博闻强识,说中就举杯大笑,每每把茶泼洒在怀中不得饮,这就是“赌书泼茶”的典故。那段清贫的岁月,因为有书相伴,而芳香四溢。正由于他们爱读书、趣读书,生活才变得丰富生动。

    ④以读书为乐的人,通常都是读书得法之人。好读书,因而会读书;会读书,因而更好读书。年轻的诸葛亮还没有出山之时,就在读书充电的方法上,显露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来,他奉行的是“观其大略”。“观其大略”的准确含义,就是注意观察和吸收书籍当中的重点和精华。此处的“大”是重大的大,也就是书中的重点;而“略”是战略的略,也就是书中的精华。正是由于诸葛亮重视知识的广博胜于精深,他才选择“观其大略”,最终成为一个足不出户就知天下事的智慧达人。大文豪苏轼曾发明“八面受敌”读书法,把研究内容分为八个方面,每读一遍书,只集中精力攻破一个方面的问题,以求把书读精读透。欧阳修读书“计字日诵”,他统计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经典的总字数,规定每日熟读300字,细水长流,终于把40多万字的书全部背完。汉代学者董遇提倡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这种方法类似于现在的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效果也很好。

    ⑤也听说过一个读书的狠招:学英语,背字典,背一页撕一页,如果心疼书,就好好用心记,一次记牢。明代学者张溥也用过类似的方法,每读完一篇新文章,就工工整整抄在纸上,高声朗诵一遍,就把纸扔到火炉里烧掉,然后再抄写,再朗读,再烧掉。如此反复七遍,直到彻底理解、背熟为止,他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七录斋”。

    ⑥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把书读进脑子里,读进心里,就是成功。

    ⑦真正会读书的人,善于心领神会,能够触类旁通。既不一味执着,也不在字面上纠结;既能读出趣味,也能收获颇丰。当你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读书的快乐自然随之而来。

(选自《青年文摘》2017年11期,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从下面A和B中选出最适合第③段的论据。

A武亦姝平时就喜爱背诵古诗文,享受着诵读的美感和乐趣。在《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她凭借着丰富的诗词积累和“把比赛看成非常好玩的游戏”的心态,过关斩将,一举夺魁,尽显王者风范。

B邴原是三国时代魏国的著名学者。他小小年纪变成了孤儿,家境清苦没钱上学,蹲在学馆外的窗下哭泣,先生深受感动,破例让他免费就读。他矢志读书,刻苦求学,终于成为一方名家。

(4)、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还有哪种成功的读书方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享受读书

    ①读书,是人类用来不断进化自己的一种高明伟大的方式。

    ②读书可以医愚。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个人都是通过后天学习,不断增长知识、启发智慧、陶冶情操,才逐渐聪明起来。我生长在农村,家境贫穷,发奋读书是为了改变终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存环境。那时真有种“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精神,萤窗雪

案、旰食宵衣,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平静的生活里我仍然不改读书习惯,并且越来越钟情于读书。后来又爱好读书画作品,并与书画家们谈书说画,从中收获不小。好书如同良师,有了这样的良师,人生的道路就会走得踏实、稳健得多。

    ③读书可以净化心灵。周国平先生曾说过:“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这种可悲的黑洞,最可行的办法就是读书,关注内心世界,充实精神生活。读历史,读哲学,能悟出很多人生的道理,透视眼前迷雾,走出人生黑洞,踏上铺满阳光与鲜花的道路,迎接人生的春天。读书,可以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谋求自我精神充实和心灵健康。当我们怀着一颗被汉赋唐诗宋词浸润过、被孔子苏格拉底的哲学洗礼过的心灵走进社会时,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

    ④读书让人快乐。读书可以在心中给自己留一块默默耕耘的圣地:读书是一种乐趣无穷、美不胜收的享受。读书决不能成为一项任务或为了装饰门面,这样会成为负担和包袱:只有为修炼自己的灵魂而读书时,才能体会到那种真正超凡脱俗妙不可言的快乐。手捧着充满哲理与智慧的书籍,常常会感受到某种巨大的思想震撼力。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读前人的哲学著作,如同获得黑夜中行走的勇气和力量。读书,能改变我们孤独、灰色的人生状态,消除生活中的困惑、思想的衰老,对待挫折才不会怨天尤人。大师们充满激情和智慧的言语、超脱的情怀、可贵的品质,都会使我们对待生活时变得开阔、乐观、旷达,能真正让我们的生命鲜活灵动起来,永远追求那种充满激情的人生境界。

    ⑤读书可以拓宽人生境界。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是不懈学习、慎独自律的结果,是在不断学习中反省自己、提升自己的结果。思想境界高的人,不会计较小事,不会计较名利。“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读书,能提升我们的气质和品位,能拓宽视野和境界。“胸藏万卷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用读书指导生活,用实践深化读书,这样的读书才最有用。在读书和反思的同时进行总结,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人生境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营养。读书加

以思索,能使自己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自己。“晓晓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有学问的人,会把自己看得低一点,他们知道山外有山,明白能者如云。这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让人成功的思想境界。

    ⑥“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事业还是读书。”我的书房一直挂着这副对联,以此来勉励自己,教育儿子。对于我来说,读书已成一种习惯,一种享受。读一首唐诗宋词,如饮一杯陈年佳酿;读一本哲理美文,如品一顿丰盛大餐。如此美味,何乐而不为?苏东坡说:

“书到今生读已迟”;郁达夫说:“诗书误我半生闻达。”闻达不可乞求,诗书不可不读。学习无止境,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才能超脱世事纷争,人生就会有所收获。无论迈入怎样的年华,我将一直享受读书的快乐!

(作者:黄新民  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待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待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呆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选自《人民日报》本文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给心造个窗子

    ①去长沙陪护住院的老父,整天听着病房里的嘈杂声,闻着浓浓的药水味,加上陪护床面积太小,几乎每晚都睡不好,心情便有些灰蒙蒙的。一天上午,外地的姐夫来换班,我利用这闲下来的时光与新认识的朋友李永光游览了医院对岸一个名为“西湖文化园”的地方。这里有碧波荡漾的人工湖,湖岸边有替游泳的人遮风挡雨的金黄的稻草伞,有红艳得像玫瑰的腊梅,有造型别致的各式亭台,水中则有树木密布的岛屿与妩媚的睡莲,这一切都笼罩在迷蒙小雨中,真的诗意极了。我压抑已久的心不禁鲜活起来。生活多么好啊,虽然有时会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总会在另一些地方遇见一些让人高兴的事情,就像现在这一片妩媚至极的景色。我庆幸自己走到了对岸,我知道这一次“行走”等于给自己的心造了一扇小小的快乐的窗子。

    ②一个熟人字写得不错,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瞧谁都不顺眼。某年,他偶尔在北京看了一个书法展,回来之后变得谦逊平和了,对圈子里的人也更多地是寻找人家的优点。这位朋友也给自己造了个窗子,窗子的名字叫视野。

    ③在中国杰出的科学家里,我最喜欢袁隆平先生,原因之一是袁先生与一般的学者不同,他懂得给自己的心造一个淡泊名利的窗子。袁先生从年轻的时候开始研究杂交水稻,人到中年取得重大突破,于是什么样的荣誉都来了,有关部门想请他担任湖南省农科院院长,农科院是个很大的事业单位,正厅级的院长有着相当的权力,但袁隆平没有同意,他喜欢呆在田间地头与实验室里。后来,他的超级杂交稻突破千斤大关。

    ④一个人在一个生活圈子里呆久了,难免会变得呆滞、狂妄、庸俗、势利,给自己的心造一个窗子,让你的灵魂吹吹风、晒晒阳光、听听鸟鸣、望望流水,这绝对是一件于生命有益的事。不同的人需要造的窗子也会有所不同:对于忧郁的人,他的窗子是快乐;对于狂妄的人,他的窗子是谦逊;对于有资格享受大名的人,他的窗子是清醒;对于富人,他的窗子是慈悲……无论是什么样的窗子只要于我们的长远行走有益,它就值得我们认真呵护。

    ⑤造有形的窗子需要凿掉一些物质的砖石,造无形的心灵之窗则需要凿掉一些固执的砖石。固执与坚守不同。坚守是对良知、正义与其他有价值的东西的坚持,而固执则是对错误的思路、行为的死不悔改。一个喜欢钻牛角尖的人、一个心中只有自己的人、一个看重即时利益的人,是不可能懂得给自己的灵魂造窗子的。

    ⑥在封闭的心面前,智慧也是造窗的材料。人活在世界上,有两个问题必须始终明明白白:一是你的生命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二是你可以通过怎样的路径去获得这些东西。不知前者,你不会清楚自己的心灵需要窗子;不知后者,你也许永远只能梦中望窗。智慧不只是天赋的聪明,许多时候,它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敏感、对世事的变通。

    ⑦给心造个窗子,你的心最终才会成为人生的窗子。

阅读议论性文章,可以深化我们对风度的认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论风度

①风度不止是男性的专利。试想,一个漫天飞雪的日子,一妙龄少女,袭一身红裙,飘然而过,众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要风度不要温度者矣!”那么,风度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②《辞海》里是这样说的:风度指一个人良好的谈吐、举止、仪容、姿态。譬如有绅士风度、大将风度、宰相风度、伟人风度、学者风度等。近义词还有风范(气度,韵致);风局(风范,器宇);风表(风范仪表);风节(气度情操)等等。

③风度,其实就是一种美。美,首先征服的是人的双眼,然后才是人的心灵;而风度,必须首先征服人的心灵,然后才去征服人的眼睛。但是,眼睛有时候会欺骗自己,而心却不会。所以,美是一种幼稚的风度,而风度则是一种成熟的美、一种深刻的美、一种恒久的美。在我看来,风度是一个人内在美的一种外化,是一个人外在美的一种升华。风度的本质,是外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

④所以,美丽动人是一种风度,英俊潇洒是一种风度,卓尔不群是一种风度,平易近人是一种风度,机智灵活是一种风度,勇敢顽强是一种风度,谈吐不俗是一种风度,笑看红尘是一种风度……

⑤世界上任何美的事物都有规律性,人的风度气质美也有规律性。因此,风度可以通过自我完善来获得。

⑥首先,要仪容整洁。举止端庄,衣着得体,待人谦恭,彬彬有礼,这是有风度的起码内容。从传统意义上说,这种风度一般是属于比较有钱有地位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的,所以被推崇为绅士风度。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可见,在某种意义上,风度与财富是有一定关系的。但是,这并不能证明财富与风度是一种“正比例”关系,比如社会现在有钱人是越来越多了,但有绅士风度的人却不多见,别看有些有钱人西装革履,一身名牌,但他们言语粗俗、举止野蛮,给人的感觉反而比随地吐痰的乞丐更没有风度。

⑦其次,要学识渊博。风度的背后,往往要靠知识才华来支撑,否则就是虚有其表。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是一种风度,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是一种风度。学识渊博不仅可以提高个人修养,更重要的是能够弥补人的生理不足。拿破仑身材矮小,但依然可以做欧洲雄师;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虽然是三个瘸子,但足以让希特勒自杀,法西斯埋葬。相反,生得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纵然一副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⑧第三,要临危不乱。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且胜不骄、败不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将风度。三国诸葛亮的空城计和草船借箭、东晋谢安的淝水大战。这是何等的睿智与镇定啊!

⑨最后,要襟怀宽广。一个自私、狭隘、充满嫉妒的人是无法与风度二字相提并论的。我们读过《白雪公主》的故事,在那里,天下第二的美人——恶毒的王后,没有风度。同样,____。禁烟英雄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也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有这样的襟怀,这样的风度。

⑩仪容整洁、学识渊博、临危不乱、襟怀宽广,也许,这还不是风度的全部,但我觉得,任何一个人,如果能够从这几个方面反复锻炼,严格要求,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风度翩翩的人!

(选自中财论坛,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