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19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适应性检测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换糖

刘国芳

    孩子跟着母亲去外婆家,路有点儿远,坐了一上午的车。才到不久,孩子就听到外面丁丁当当的声音。孩子走出来,看见一个人挑着一副担子,那丁丁当当的声音,就是这个挑担子的人敲出来的。孩子不知道这个人在做什么,就跟在后面。

    见孩子跟着,挑担子的人就说:“拿东西来换糖。”

    挑担子的人又说:“废铜烂铁、旧书旧报、牙膏皮都可以换糖。”

    孩子知道了,这是个换糖的人。孩子住在大城市里,没人换糖或者说没见过换糖的,现在听说牙膏皮也可以换糖,孩子就来劲儿了,孩子掉头就跑了回去。

    孩子出来时,手里拿着一个牙膏皮。

    随后,孩子得到很小的一块糖。

    把糖放进嘴里,孩子觉得津甜津甜。

    孩子吃着糖回家时,母亲很惊讶,说:“你吃的什么?”

    孩子说:“糖。”

    母亲说:“哪来的?”

    孩子说:“牙膏皮换的。”

    母亲听了,更惊讶,说:“那么脏的东西,能吃?”

    孩子的外婆也在边上,说:“那是麦芽糖,怎么不能吃?”

    第二天,孩子又听到丁丁当当的声音,孩子知道换糖的来了,又跟在后面。

    换糖的人见孩子跟着他,就说:“拿东西来换糖。”

    换糖的人又说:“废铜烂铁、旧书旧报、牙膏皮都可以换糖。”

    孩子又跑回家,这回,孩子找了一块烂铁来。

    孩子又得到一小块糖,放进嘴里,孩子觉得很甜很甜。

    孩子后来听到丁丁当当的声音,就会从家里找东西出来。好多次好多次以后,孩子就觉得家里再找不出什么东西来。没有东西换糖,孩子只能跟在后面。换糖的人见孩子跟着,就说:“拿东西来换糖。”

    换糖的人又说:“废铜烂铁、旧书旧报、牙膏皮都可以换糖。”

    孩子说:“没东西了。”

    孩子说着,仍跟在后面。

    孩子的母亲,这天看见孩子跟着换糖的,便把孩子拉了回来,说:“回去,不怕换糖的把你换了糖呀?”

    孩子嘟嘟嘴。

    天天都有换糖的人到村里来,孩子也天天听得到丁丁当当的声音。这天,换糖人又来了,孩子仍像以前一样,又跟着。

    换糖的人出村了,孩子仍跟着。

    换糖人见孩子还跟着,就说:“你还跟着我做什么?”

    孩子笑笑。

    换糖人说:“你再跟就不认识回家的路了。”

    孩子仍笑。

    换糖人见孩子不肯走,就放下担子,敲了一小块糖给孩子。

    孩子吃着糖,不跟了。

    换糖人走了,不见了。

    孩子这时转身想回家,但忽然,又听到丁丁当当的声音从另一边传来。孩子一听到这声音就来劲儿了,寻着声音过去,跟在后面。

    换糖人看孩子跟着,也说:“拿东西来换糖。”

    孩子说:“没东西了。”

    说罢,孩子仍跟着。

    天不早了。

    孩子这时离村远了,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但跟在换糖人后面,孩子一点儿也不害怕。天黑后,换糖人发现孩子还跟在后面,换糖人大吃一惊,说:“你怎么还跟在后面呀?

    孩子笑笑。

    换糖人说:“现在天黑了,你住哪儿呀?”

    孩子说:“我外婆家住邓坊村。”

    换糖人说:“十多里,你怎么回去呀?”

    孩子没回答,仍笑。

    这天,是换糖人把孩子送回村的。一到村里,孩子就认识路了,孩子跑回家去。但到家后,孩子没看到一个人,外婆还有母亲,一个人都不见。孩子就害怕了,哇一声哭了起来。

    在孩子哭着时,孩子的外婆和母亲回来了。见了孩子,她们一把搂着,带着哭腔说:“你回来了呀,我们以为换糖的把你换了糖哩。”

(选自《湛江文艺》2018年第11期)

(1)、阅读小说要注意把握情节。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金:小说以“换糖”为题,文中的孩子分别用什么东西来换糖呢?

小语:我知道,孩子先用“①”来换糖,再找了“②”来换糖。

小文:是的,小说中明确写了孩子两次“换糖”的事情,后来,孩子没有东西换了,但换糖人还是③

(2)、联系上下文,揣摩相关句子,完成下列问题。

①小东要在课堂上朗读下面这段话,请你指导他如何有感情地朗读,并简要说明理由。

换糖人大吃一惊,说:“你怎么还跟在后面呀?”

孩子笑笑。

②文中6次出现了“仍”字,请结合文意,分析这个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结合小说的故事情节,说一说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4)、读了这篇小说,小金、小东、小语因小说主旨产生了分歧。你赞成谁的看法呢?请作出选择,并结合小说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阐述理由。

小金:我觉得这篇小说在歌颂真善美。

小东:我觉得这篇小说反映的其实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小语:我觉得这篇小说折射出了中国社会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间情分

    下着梅雨的季节,令人心浮动,生活烦躁起来。尤其是上下课时,捧抱着大叠讲义,站立在潮湿的街头,看着呼啸如流水奔涌的大小车辆,却拦不住一辆计程车,那份狼狈,无由地令人沮丧。

    也是在这样绵绵密密、雨势不绝的午后,匆忙的赶赴学校。搭车之前,先寻觅一家书店,复印若干讲义给学生,因为时间的紧迫,我几乎是跑进去的,迅速将原稿递交从未谋面的女店员。

    那女孩有一双细白的手掌,铺好原稿,发动机器,她先复印了两张尺寸较小的,然后将两张复印稿并排成一大张。抬起头,她微笑着说:“这样不必复印八十张,只要复印四十张就够了。好不好?”

    我诧异地看着她继续工作,在复印机一阵又一阵的光亮闪动里,也诧异地看着她的美丽。原本,她长的五官平凡无奇,然而,此刻当我的心灵完全沉浸在这样宁谧的气氛中,她不再是个平凡的女孩。

    我看着她仔细地把每一张纸整齐裁开、叠好,装进袋子,连同原稿还给我。付出双倍劳动,却只换来一半的酬劳,她主动做了,还显得格外光彩。

    离开的时候,我的脚步缓慢了些。焦躁的感觉,全消散在一位陌生人善意的温柔中。并且发现,即使行走在雨里,也可以是一种自在心情。

    第二次去澎湖,不再有亢奋的热烈情绪,反而能在阳光、海洋以外,见到更多的更好的东西。

    望安岛上任意放牧的牛群;刚从海中捞起的白色珊瑚,用指甲轻划,会发出“铮”的声响。夏日渡海,从望安岛到将军屿,一个距离现代文明更远的地方。有些废弃的房屋,仍保留着传统建筑风格,只是屋瓦和窗棂都绿草盈眼了。岛上看不见什么人,可以清晰听见鞋底与水泥地的摩擦声,这是一个隔绝的世界呢!

    转过一丛丛怒放的天人菊,在某个不起眼的墙角,我被一样事物惊住了——一部蓝色的公用电话。

    不过是一部公用电话,市区里多得几乎感觉不到;然而,当我想到当初设置计划,渡海前来装置、架接海底电缆……那么复杂庞大的工程,只为了让一个人传递他的平安或者思念,忍不住要为这样妥帖的心意而动容了。

    一个月的大陆探亲之旅,到了后期已如残兵败将,恨不能丢盔弃甲。大城市的火车站规模不小,从下车的月台到出口,上上下下攀爬许多阶梯,那些大小箱子早超过我们的负荷能力了。

    那一次,在南方的城市,车站阶梯上,我们一步也挣不动,只好停下来喘息。一个年轻男子从我们身边走过,像其他旅客一样,而不同的是他注视着我们,并且也停下来。

    “我来吧!”

    他温和地说着,用卷起衣袖的手臂提起大箱子,一直送到顶端。我们感激地向他道谢,他只笑一笑,很快地隐遁在人群中。

    身着白色衬衫的背影,笑容像学生般纯净,是我在那次旅行中最美的印象了。

    现代人因为寂寞的缘故,特别热衷于“谈”情“说”爱;然而又因为吝啬的缘故多构筑在薄弱的基础上。

    有时候,承受陌生人的好意,也忍不住自问,我曾经替不相干的旁人做过什么事?

    人与世界的诸多联系,其实常常是与陌生人的交接,而对于这些人,无欲无求,反而能够表现出真正的善意。

    每一次照面,如芰(jì)荷映水,都是最珍贵而美丽的人间情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儿子的创意

毕淑敏

       有一天,儿子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

       他说:“咦,你为什么不表态?难道不觉得我很勇敢吗?”

       我说:“是啊是啊,很勇敢。可世上有些事并不单是勇敢就够用。比如这件事吧,还得有钱。”

       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举办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说着,把一本海外刊物递给我。

       我看也不看地说:“关于宗教,你懂得多少?关于建筑,你懂得多少?金牌银牌从来都只有一块,多么激烈的争夺。你还是好好做功课吧。”

       他毫不气馁地说:“可是我有创意啊,比如这个博物馆里可以点燃藏香,给人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比如这个博物馆里可以卖斋饭,让参观的人色香味立体地感受宗教。比如……”

       我打断他说:“别比如了,人家征的是建筑创意,要像悉尼的贝壳状大歌剧院,有独特的风格。我记得你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还侈谈什么建筑!”

       十几岁的儿子好脾气,不理睬我的挖苦,自语道:“在地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

       我说:“噢,那不成了地下宫殿?”

       儿子不理我,遐想着说:“博物馆和大地粗糙的岩石泥土间要留有空隙,再用透明的建筑材料砌成外墙,这样参观的人们时时刻刻会感到土地的存在,产生一种神秘感。从底下向阳光明媚的地面攀升,会有人的自豪感。地面部分设计成螺旋状的飞梯,象征着人类将向宇宙探索……”他在空中比划了一个上大下小的图形。

       我不客气地打断他:“挖到地下那么深的地方,会有矿泉水涌出来。你想过没有?再说什么样的建筑材料,可以长久地保持你所要求的透明度?还有你设计的飞梯,空中的螺旋状,多危险!还有……”

       儿子摆摆手说:“妈妈,您说的问题都是问题。不过那是工程师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关我的创意。妈妈,您知道什么是创意吗?那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啊!”

       我叹了一口气说:“好了,随你瞎想好了。不过我要提醒你一句,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了。”

       儿子在电脑上完成了他的创意。

       很长时间过去了,在我们几乎将这件事淡忘的时候,儿子收到了一个那家征文举办部门寄来的、写着他的名字并称他为“先生”的大信封。我们拆开信,里面是一张请柬,邀请儿子到海外参加发奖仪式。儿子苦恼地说:“现在赶去也来不及了,再说他们也没说清我是不是获奖者。”

       当我们把这件事完全忘记的时候,接到了征文举办部门的第二封信。信中说,我的儿子没能去参加那天隆重的发奖仪式,他们深感遗憾。儿子得了创意银牌奖,奖牌及奖金他们设法转来。

       儿子放学回来,还没摘书包,我就把信给他。他看了一眼,然后淡淡地说:“银牌啊?我想我是该得金牌的,一定是他们觉得我年岁小,一个人到日本去不方便,商量一下就说,算了,给他个银牌吧。”

       我瞠目结舌。停了一会儿才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到日本去呢?”

       他立刻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说:“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

(2004年北京市中考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叫醒耳朵

    他是一个年轻的画家,但他很孤独,因为他是一个贫困潦倒无人赏识的画家。几次求职,堪萨斯城只让他平添了几许失望和颓废。

    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替教堂作画。虽然报酬极低,他又无力租用画室,但他仍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似的,全力以赴不敢_________________。

    当时,他借用了一间废弃的车库作为临时办公室,可事情并没有如他期望的那样,命运没有出现一丝转机。微薄的报酬入不敷出,他如一只困兽,在昏暗发霉的车库里等待命运的_______________。

    有一段时间,他甚至听到了死神的脚步声。他熄了灯,陷入了空虚与无望的黑暗中。周围静得可怕,又似乎吵闹不休,他失眠了,夜夜失眠,手中的画笔也断然搁下了,没了灵感,没了生机。

    更令他心烦的是,每次熄灯后,一只老鼠就吱吱地叫个不停。他想拉开灯赶走那只讨厌的家伙,但疲倦的身心让他干什么都没劲,所以他只好听之任之了。反正是失眠,他就去听老鼠的叫声,他甚至能听到它在自己床边的跳跃声。渐渐地,他听到了一种美妙的音乐,如一个精灵在这个无人知道的午夜与自己默默相伴。

    他悲天悯人的情怀放纵着那只小老鼠。不只在夜里,白天它偶尔也会大摇大摆地从他的脚下走过。他没吓唬它,它便得意忘形地在不远处做着各种动作,表演着精彩的杂技。小老鼠使他的工作室有了生机。它成了他的朋友,他则成了它的观众,彼此相依为命。小老鼠也心安理得地分享着他的面包。到最后,它竟大胆地爬上他的画板,并在上面有节奏地跳跃。他默默地享受着一种难以言传的情意。

    不久,年轻的画家离开了堪萨斯城,被介绍到好莱坞去制作一部以动物为主的卡通片。这是他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机会,他听到了理想的大门“吱”的一声开了一条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是坎坷的,他的作品被一一否决,他再度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他开始怀疑自己真的没有作画的__________,而且一文不值。

    那是一个与平常一样漫漫的长夜,他突然听到一声“吱吱”,那是老鼠的叫声。这刻,灵光一现,他拉开了灯,支起画架,画出一只老鼠的轮廓。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动物卡通形象——米老鼠就这样诞生了。

    这位年轻的画家就是后来_________世界的美国人沃尔特·迪斯尼。

    原来,灵感只青睐那些愿意倾听的耳朵。如果不是这样,谁会想到,曾经在那间充满汽油味的车库里生活过的老鼠会成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卡通影片的祖宗;谁又会想到所有迷惘与失败的声音在耳朵和心头纠缠过的迪斯尼会名噪全球!

    当命运迈着嘈杂的脚步,当不幸一路呼啸着向我们奔来,我们除了默默承受,也不能忘记给自己留一只清醒的耳朵:即使,黑夜已来临,所有的梦想都沉睡,你也不应该忘记把耳朵叫醒。

    ——把耳朵叫醒,然后,倾听世界。相信,总有一个声音属于成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济南之春

(简墨)

地气一动,人们就开始常说一句话了:济南春脖子短。

哦,惊蛰了,开始了——是谁,失手打翻了一杯隔夜的茶?某些不明所以的东西到来,白色的烟团包围了四野,各处弥漫着蠢动的腥涩。早晨一睁开眼睛,就见空地上无端多了些湿漉漉的印子,小小地凸起着,像鱼儿吐的小泡泡,这儿一团,那儿一簇——是蚯蚓活动筋骨的痕迹。然后,迎春和连翘不知道谁仿效谁,模样差不多,争着挑出了黄灯笼。然后,很多很多的爱和力量苏醒了,整个大地,寂静中充满响动。

城内城外的小山们就不用说了,积攒了一冬的绿啊,这时说什么也憋不住,一股脑儿全都倾倒在山坡上,没有了疆域。浆果、灌木、蕨类,草木你推我搡,绞出了汁子,连石头也被这绿泡软了,就要兴致勃勃他开出花来。而满城的柳,那是满城的绿啊,如烟似雾,没边没沿地蒸腾、洇染开来。到小阳春,柳絮都飞起来了,柳树的心都飞起来了,它们捉对儿,成球、成团,追逐嬉闹,如同一群白衫少年——它们飞奔在半空里,不肯再回到凡间。这时候,你被柳絮烦恼着,也欢喜着,走在柳絮里,像走在梦里,一切都不真实起来。

就这样,随着雨一次次的返回,大地寒气散尽,变得整个儿香喷喷的,遍地花开。在街上走着,会生出一种小醉的感觉,精力集中不起来,脑子也有点蒙。花都开得发酵了,像给大地吃上了一种什么药。这种日子,在屋子里根本呆不住——你会一整天一整天,泡在户外,舍不得回家。

这叫你的眼睛和鼻子也闲不住。因为自从迎春和连翘开了门,花朵们的拜访就从来没断过﹣﹣黄花朵还真是一种急性子的颜色啊,率领着颜色家族众姊妹,用百米赛的爆发力,一刻也不停地前进。她们的洁净叫人简直想一朵一朵、一瓣一瓣展开,在上面书写诗篇。她们又多有耐力啊,所谓开到荼縻,也还是向前奔着﹣﹣春至而梅、而樱、而海棠;春深则桃、则李、则丁香;即便春去,还蜀葵,还茑萝、还蔷薇……花朵开了又开,开了又开,将身体里的呼号都给喊了出去。那些大都有着草字头、木字边姓氏的小号们,一百万一千万支地演奏香气。

与香气结伴而来的,是一群群的蜂子和鸟儿﹣﹣鸟儿用不同的语言对歌,在枝头跳来跳去,从早到晚都能听见它们的歌唱。头角黑黑、遍身黄嫩的蜂子,腿子肥嘟嘟的,金粉闪耀,裙摆被阳光照透。

在这个季节的尾巴上,济南大大小小的池塘湖泊里,莲叶平水冒出,小小的叶子,羞涩地抿着嘴唇,打个哈欠就长成了半大小伙儿。他们舒展开来,平铺下身子,躺在水水的软床上,恨天恨地地等待起来。其实,不必着急,到不了小夏天,白腰雨燕低低地掠过水面的时候,他们这些“绿衣人”所盼望的伴侣﹣﹣“粉衣人”,就来到身边了,垂着眼睛,红着面孔。在花下,人们的说话声也温柔起来;过了恋爱年龄的人,又想恋爱一次。

而对着莲微笑的人、出神的人,也一样,都是有福之人。

阅读

芭蕉和父亲

潘云贵

       ①小时候,我吃过芭蕉。

②芭蕉不同于香蕉,果皮青涩时是不能吃的,需要在白花花的米缸内挖出一个坑,将芭蕉埋入,再用白米覆盖,堆了一层又一层,像藏起一个又一个苦涩的秘密。过了三四天,芭蕉就有些熟了,若是嘴馋,也能尝尝了,虽仍有些涩味,但舌尖多半品到的已是甜了。

③那时常和我抢芭蕉吃的是父亲。父亲吃芭蕉的速度非常快,只见他喉咙一滚,一根芭蕉顿时不见踪影。接着,父亲眼瞅着我面前余下的芭蕉,我立即用手护住。父亲便学着《西游记》中猪八戒偷吃人参果时说的话,跟我说:“刚刚吞得急,忘了是什么味道了,再吃一根,好吗?”我吸着嘴巴,不理他。他又央求,我便扯下一根最小的给他。

④父亲耍赖皮,故意一把夺走我手里所有的芭蕉,我哇哇大哭起来。母亲听到哭声,急忙进屋,将父亲责骂一通,父亲像小孩一般挨着批评,顺道递了个眼神过来,示意都是我害的。我擦干泪花被他逗笑了。

⑤父亲那时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爸爸,却仍像个男孩,少年心性还未泯灭。

⑥再长大些,我们家如一艘搁浅的船,泊于生活的泥沼,父亲似乎一夜之间成熟起来。村里众多石匠都失业了,父亲也是其中一个。在那个微凉的黄昏里,他一直蹲在家门口,鸽群盘旋,他没忍住哭了出来,直到见我们放学回来,随即擦掉泪花,站了起来。那天过后,父亲脸上的笑容,像一条条的鱼被日子渐渐捕光。

⑦为了减轻负担,身体瘦弱的母亲开始到街上摆摊卖食杂,整日起早贪黑,面容愈发憔悴,而父亲也因暂时找不到工作,便跟着母亲一道早出晚归做这小本生意,搁浅的船暂时又驶进了生活的海洋。

    ⑧高考那年,我的情绪反复无常,整个人像一匹陷入荒漠找不到方向的骆驼。深夜,我埋头于无止境的作业里,窗外的枷布被敲击得噗噗直响,我的情绪糟糕透顶。如将自己囚禁于笼中,那种压抑感使我挣扎起来,奔到阳台上淋着大雨,似乎才舒服些。

父亲见状,如一只老鹰扑过来,将我护在他的翅膀下。用那双布满茧子、粗糙的手帮我擦眼泪,说:“有爸爸在,坚强点儿,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现实境况将人逼至死角,我束手无策,幸好有父亲在,给我温暖和力量,使我足以在那年六月一一还击。

    ⑩在之后的人生路上,我渐渐离开父亲,独自奔波。时常被这世界欺凌,碰过壁,受过伤,只能一个人熬过四季的诸多时辰。

⑪读大学时,让我难以忍受的是室友们经常玩闹到深夜和每晚此起彼伏的呼噜声,这如山压在我胸口,想到拖着行李箱离开家那天,在心里对自己说的话:“19岁了,不许再依赖父母,必须一个人去面对这个世界!”不久后,我搬出了学校寝室,一个人来回折腾,处理好所有事情。在简陋的出租屋里,我将一株绿梦摆放好后,看着屋内的布置和镜子中的自己,感慨万分。

⑫工作后,有天带着学生们外出采风,却在陌生的城市迷路了。无助的我一抬头就看到高楼如巨人般屹立在面前,心里想着:所有的过往都已回不去了,多希望父亲能来拉我一下……那个夜里,支撑我带着学生们匆匆赶往返程车站的,是想到父亲身上对他的孩子的爱与责任感。我看着学生们的瞳孔里那一道自己的身影,像望见了父亲曾经的样子。

⑬回忆起幼时被放入米缸的芭蕉,为了成熟,进入黑暗,经过温度的起伏、压力的考验,最终抵达我们舌尖。它们用最后的香甜表达着对自己这一路成长的感谢。

⑭一想到这世间所有的草木都在岁月的园中瓜熟蒂落,总觉得父亲会站在某一棵芭蕉树下,等我前来,把这些在风雨中长好的果实一一放到我手里。

⑮现在,他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跟我抢夺这些芭蕉,也不会再把我弄哭,而是认真挑出表皮已显金黄的几根芭蕉给我,并轻轻说道:“吃吧。”

父亲嘴角微微上扬,笑容里种满了阳光和风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