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宁波市七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3月联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间情分

    下着梅雨的季节,令人心浮动,生活烦躁起来。尤其是上下课时,捧抱着大叠讲义,站立在潮湿的街头,看着呼啸如流水奔涌的大小车辆,却拦不住一辆计程车,那份狼狈,无由地令人沮丧。

    也是在这样绵绵密密、雨势不绝的午后,匆忙的赶赴学校。搭车之前,先寻觅一家书店,复印若干讲义给学生,因为时间的紧迫,我几乎是跑进去的,迅速将原稿递交从未谋面的女店员。

    那女孩有一双细白的手掌,铺好原稿,发动机器,她先复印了两张尺寸较小的,然后将两张复印稿并排成一大张。抬起头,她微笑着说:“这样不必复印八十张,只要复印四十张就够了。好不好?”

    我诧异地看着她继续工作,在复印机一阵又一阵的光亮闪动里,也诧异地看着她的美丽。原本,她长的五官平凡无奇,然而,此刻当我的心灵完全沉浸在这样宁谧的气氛中,她不再是个平凡的女孩。

    我看着她仔细地把每一张纸整齐裁开、叠好,装进袋子,连同原稿还给我。付出双倍劳动,却只换来一半的酬劳,她主动做了,还显得格外光彩。

    离开的时候,我的脚步缓慢了些。焦躁的感觉,全消散在一位陌生人善意的温柔中。并且发现,即使行走在雨里,也可以是一种自在心情。

    第二次去澎湖,不再有亢奋的热烈情绪,反而能在阳光、海洋以外,见到更多的更好的东西。

    望安岛上任意放牧的牛群;刚从海中捞起的白色珊瑚,用指甲轻划,会发出“铮”的声响。夏日渡海,从望安岛到将军屿,一个距离现代文明更远的地方。有些废弃的房屋,仍保留着传统建筑风格,只是屋瓦和窗棂都绿草盈眼了。岛上看不见什么人,可以清晰听见鞋底与水泥地的摩擦声,这是一个隔绝的世界呢!

    转过一丛丛怒放的天人菊,在某个不起眼的墙角,我被一样事物惊住了——一部蓝色的公用电话。

    不过是一部公用电话,市区里多得几乎感觉不到;然而,当我想到当初设置计划,渡海前来装置、架接海底电缆……那么复杂庞大的工程,只为了让一个人传递他的平安或者思念,忍不住要为这样妥帖的心意而动容了。

    一个月的大陆探亲之旅,到了后期已如残兵败将,恨不能丢盔弃甲。大城市的火车站规模不小,从下车的月台到出口,上上下下攀爬许多阶梯,那些大小箱子早超过我们的负荷能力了。

    那一次,在南方的城市,车站阶梯上,我们一步也挣不动,只好停下来喘息。一个年轻男子从我们身边走过,像其他旅客一样,而不同的是他注视着我们,并且也停下来。

    “我来吧!”

    他温和地说着,用卷起衣袖的手臂提起大箱子,一直送到顶端。我们感激地向他道谢,他只笑一笑,很快地隐遁在人群中。

    身着白色衬衫的背影,笑容像学生般纯净,是我在那次旅行中最美的印象了。

    现代人因为寂寞的缘故,特别热衷于“谈”情“说”爱;然而又因为吝啬的缘故多构筑在薄弱的基础上。

    有时候,承受陌生人的好意,也忍不住自问,我曾经替不相干的旁人做过什么事?

    人与世界的诸多联系,其实常常是与陌生人的交接,而对于这些人,无欲无求,反而能够表现出真正的善意。

    每一次照面,如芰(jì)荷映水,都是最珍贵而美丽的人间情分。

(1)、本文一共讲述了三件事,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2)、我为什么诧异?为什么那女孩“五官平凡”,我却觉得她“美丽”而且“不平凡”?

(3)、为什么离开复印店的时候,“我”的脚步放慢了?(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4)、从作者对车站帮我拿行李的男子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这位男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天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音乐巨人贝多芬》(节选)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视了一会:“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枝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着:“我们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您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
    “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断写下笔记。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永无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
      贝多芬还向他的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出席指挥音乐会……
  贝多芬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枕月而眠

张儒学

    ①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在乡下枕月而眠。

    ②那是一个多么惬意而美丽的夜晚,乡村的夜静静的,明净的月光照在静寂的田野上,我却十分悠闲地躺在父亲承包的鱼塘边的小屋里,看着布满星星的天空,枕着落在水里的月亮,心中却情不自禁地吟咏着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③那是夏天的一个周末,我回到乡下老家看望父亲。尽管乡下树木密集、空气清新,但火辣辣的太阳似乎要把一切都烤焦似的。乡下人除了早晚上坡干点必要的农活外,多半都呆在家里,或者在院前的竹林下乘凉,都尽力去寻找最凉爽的地方呆上一时半会,合合眼打个盹,也是乘凉的一种方式,更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④我的父亲乘凉的最好去处是他承包的那个鱼塘,因为要喂养和照看鱼塘里的鱼,父亲就在鱼塘边搭起一个简陋的棚子,棚子是用竹子编的,父亲还用稀泥巴在外面涂了一层,这样就冬暖夏凉。冬天把门关上,里面升上一个炉子,不管外面下起多大的雪,里面也一样的暖暖的;夏天只要把门打开,凉凉的风就轻轻地吹拂着小屋,里面凉悠悠的就是天然的“避暑山庄”。棚子里虽然只能放下一张床和几个小凳子,但在这空旷的田野上,在这宽宽的鱼塘边,在这清清的水面上,别有一番风味。

    ⑤也许我早就知道父亲鱼塘边的小屋冬暖夏凉,我一到老家就直往父亲的鱼塘跑去,只见父亲的小屋里正坐着几个人在高兴地聊着天。他们见我回来了,就赶忙叫我进去坐,他们仍天南地北地聊着,我却在屋里坐着乘凉,也许是我在城里吹惯了空调,回到乡下尽管手中的扇子扇个不停,还是感觉到很热,全身都被汗水浸透,可来到这小屋里,一会就感觉到凉悠悠的。

    ⑥不一会,那几个跟父亲聊天的人走了,父亲就与我聊起天来。在这清清的鱼塘边,时不时有鱼儿游出水面,在清澈透明的水里游来游去,时不时弄出“叮叮咚咚”水声,父亲看着顽皮的鱼,高兴地说:“这些鱼,多可爱,我看见它们就像看见你们小时候一样,多高兴多快乐呀!”我说:“听说你这鱼塘承包期快满了,还承包么?”父亲说:“当然要承包,只要在这鱼塘边一坐,心中就有一种快乐和踏实的感觉哟!”我似乎明白了父亲的心情,虽然我们都劝父亲不要再承包这鱼塘,因母亲常年在城里帮着做生意的弟弟带孩子,也想叫父亲去城里享享福,可他总以有鱼塘走不开为由一再拒绝。

    ⑦晚上,父亲说我怕热就在鱼塘边的小屋里睡,他回家去睡,我高兴地接受了父亲的这一安排。这是一个多么静寂而美丽的夜,当人们在唤回未到家的鸡鸭之后,月亮便渐渐地沿着那山顶升起,虽然农家小院的灯火通明,但还是挡不住这月光的明净,那皎洁的月光照在那片静静的田野上,好一幅山村田园美景。我走出小屋,站在鱼塘边,看着月光映照下的水面,如身临仙境一般。

    ⑧夜已经很深了,我不知是因为这山村的静寂而沉思,还是因为月光下的山村夜色而陶醉,却无法入眠。尽管我躺在这凉爽的小屋里,但眼前却是被月光点缀的鱼塘美景,我透过这一片清清的水面,看见落在水里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更明更大更亮。我想起了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我再低头一看,落在水中的月亮就慢慢在向我靠近,此时,月亮似乎就在我枕下……

(《郑州日报》2010年8月25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夏日池塘

羊白

炊烟是村庄的头发, 池塘是村庄的眼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依水而居是先民传下来的智慧,但河流总是有限的,洪水也有它狂暴的一面。 于是便有了池塘,像驯服的牛羊一样,俯卧在村庄一旁。

池塘是一面天然的镜子。 上映鸟雀流云、天光月影,侧收庄稼房舍、牲畜人迹。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老先生虽然是在讲读书的道理,但依然有丰盈的画面感,一派田园美景,清新怡人。

池塘是口大水缸。每到夏天,池塘的水位便会涨高许多。池塘里不养鱼,但有野生的小鱼。池塘里不种莲藕, 但有野生的菱角。孩子们不等它们成熟便采来玩,女孩子们还会把它们挂在脖子上当装饰。

由于水的滋养,池塘边的植被分外茂盛,除了各种水草,还有柳树、榆树、洋槐等,都是野生的,斜逸而出,就像是池塘的睫毛。

夏日里,我们一帮孩子跑得出汗了,就三秒钟脱光衣服,跳进池塘里游泳、 捉迷藏、打水仗。在水里疯够了,我们会很享受地在岸边的树荫里乘凉,打扑克 牌, 或是兴致勃勃地讨论曾看过的电影里的人物,区分谁是好人还是坏人,谁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池塘里除了有鱼有虾,还有各种水虫、水鸟。我们最喜欢的是翠鸟,觉得它 很神秘。为了能看到它捕鱼的全过程,我们通常采用守株待兔的笨办法,偷偷躲 在树后或伏在草丛里, 等待着它的到来, 然后目不转睛地观察它的一举一动。为 此,我们的身上总是少不了蚊虫叮咬的痕迹,可我们依然兴致勃勃,满不在乎。

生活的艰苦,丝毫也不能夺取孩子们玩耍的天性。有时池塘边的草丛里会出现蛇,这让我们觉得很刺激,便找来竹竿用各种方 法去逗蛇。池塘里的蛇大多是草蛇,没有毒,因此我们并不害怕。当蛇被激怒竖 起头的一刹那,我们会尖叫着后退,然后是有惊无险的稀里哗啦的笑。彼此对峙 一会儿,蛇不是钻进了草丛就是游进了池塘, 而我们则坐下来煞有介事地展开讨论,讨论蛇和蛇毒、高山、大海、远方、城市等一些缥缈的话题。后来我长大了,外出求学,家乡的池塘便渐渐远离了我的视线。如今,每到炎炎夏日, 烦闷难耐的时刻,我便会站在城市的阳台上,手摇蒲扇,眺望远方。我的心里就有了一口晃动的大水缸,有了一面清凉光亮的镜子。

(选自《西安日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绝墨

谈歌

民国三年冬月,保定下了第一场大雪。“飞云酒楼”老板侯洪志让伙计去请城内几位丹青高手,来酒楼品酒论画。

②十几个丹青高手先后踏雪赶来,众人就在楼上饮酒论画。洪志乘兴涂抹出几枝梅花,众人齐声喝彩。洪志得意,唱了一段二黄原板,高亢响亮。一曲唱罢,楼下有人喝彩。洪志探头一看,是个黄脸汉子,就请他上楼叙话。

③黄脸汉子朝洪志一拱手:“老板果然好唱家,可否乘兴再唱一曲?”洪志笑道:“侯某今日就为客官助兴。”就又唱了一段西皮。黄脸汉子击掌赞叹,走到桌案前,捉起笔,饱蘸了墨,就在纸上涂抹了一张画。洪志和众人不觉屏住了气,就见汉子笔墨雄浑,气势磅礴,一幅“高山流水图”跃然纸上。汉子掷笔拱手:“侯老板,今日就以此画相赠吧。”洪志苦笑道:“侯某做了多年井蛙。今日得遇大手笔,方知天外有天。明日,我就关闭酒楼,专意丹青。”

④第二天,“飞云酒楼”果然改了字号,挂出“洪志画坊”牌匾。洪志从此终日躲在楼内作画,如此过了两年,“洪志画坊”在保定画坛声名大噪。

⑤那天,洪志正在作画,忽听有人哈哈大笑:“侯老板果然长进。”正是当年那个黄脸汉子。洪志起身拱手:“请多指教。”汉子四壁看看,失笑道:“侯老板果然生意人。”洪志一怔:“此话怎讲?”

⑥汉子哈哈笑道:“我看到四壁皆是浓浓的商贾气。”洪志就白了脸,木在了那里。汉子笑:“不日我也开一画坊,还请侯老板多多照应。”说罢,唱一个喏,转身走了。过了几天,洪志画坊对面,果然开了一座画坊,字号“山月画店”。门前一副对联:笔贵丹心一寸,墨崇碧血千秋。

⑦起初两店不分高下。后来,洪志的生意就淡下来,眼睁睁看着汉子那边的生意火爆起来那汉子似乎成心与洪志作梗。洪志画梅,他便也画梅。洪志画花鸟,他便也画花鸟……洪志开始还忍让,到后来就找到那汉子店中。

⑧洪志恶笑道:“你逼得我无路可走,就不怕我杀了你?”汉子笑道:“自古作丹青者,都是斯文中人,侯老板怎会用屠夫手段?侯老板心灵聪慧,一味争强斗狠,笔下自然呆滞,难脱俗气。”侯洪志一愣,脸就红了。

⑨汉子道:“善画者,以山为居,以云为所,仗笔走天涯。积一世心血,积劳,积思,积墨,积石成山,积情为画。意到物我两忘,忘喜忘忧忘梦忘醒,忘乎忘耶,不忘犹忘。”洪志朗声而笑,拱手道:“多谢指教。”

⑩那一日,来了一客商,自言河南画贩,姓李。张口要买洪志“梅花图”,讲好要十种梅花姿态。并说只要画得好,每张按一百大洋收购。当场放下五百定金,洪志点头应下,写了收据,洪志至此闭门谢客,画了两个月。姓李的客商前来取画,细细看过,微微皱眉道:“怒我直言,侯老板是认真用了心力,只是仍旧呆滞了些,少了灵气。”

⑪洪志冷笑一声:“但请指教。”李客商从怀中取出一张画来,竟是一张红梅图。画中大雪纷飞,梅花争奇斗妍,一朵朵迎风欲动。两下比较,洪志那些梅花确有些呆傻了。洪志脸涨红了,朝客商拱手道:“此画让我大开眼界,若兄台再宽限两月,十张画我可重新画过。”

⑫李客商道:“只要画得精湛,再等两月,并无妨碍。”

⑬转眼两月过去,十张梅花图画毕,却不见李客商来取货。这一天,洪志听到有人叩门,竟是那个黄脸汉子:“听说侯老板近来笔下功夫精进,也让我一开眼界。”

⑭汉子四壁观看,笑道:“今日与侯老板切磋画艺,该弄些酒菜才对。”洪志怔了怔,便到楼上搬下酒菜。汉子坐下独饮。洪志笑道:“你不怕侯某酒中下毒?”"汉子笑道:“你四壁画中已全无杀气,莫再饶舌,一同坐下饮上几杯。”二人就埋头吃酒。汉子自斟自饮,渐渐面色潮红,饮尽最后一杯,一张口,一口血喷出来。洪志惊了脸:“先生怎么了?”

⑮汉子惨笑:“我将不久人世,日后不会再逼你了。今日来是要看看你那十张梅花图画得样了?”洪志一时呆住。汉子掏出一张纸来,洪志定睛看去,正是给李客商的收据。洪志顿泪如泉涌:“洪志浅薄愚味,误解了先生一番苦心。”汉子笑道:“侯老板莫做女儿态,请拿纸笔来。”

洪志忙送上笔墨,将宣纸铺上桌案,一旁垂手侍立。汉子起身站定,拈过笔来,就在砚中饱蘸了,却落笔。目光迷离,悲喜全无。侯洪志刚要说什么,汉子张口,一口血就喷在了洁白的宣纸上,只见红红的暴浸开来。汉子大笑一声,伏身在案,笔走龙蛇。就着那血,勾一幅梅花斗寒图。洪志看得眼呆,失声叫一句:“先生就是……”汉子似用尽了全身的气力,软软坐下,脸似纸白。

⑰洪志猛地跪倒:“请收洪志为徒。”汉子笑笑:“你我早已师徒一场,你画梅花,便要化为梅。所谓出神入化,才可纵横无忌。”洪志怔怔的,听得如痴如梦。汉子仰天笑道:“幸甚至哉!惟笔在握,守拙不移,痴心不易,梅花香自苦寒来!”笑罢,起身,出门。

⑱第二天,“山月画店”就关了张,汉子不知去向。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