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云南省玉溪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甲)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乙)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所选的两个文段的说明对象分别是。这两个说明对象从结构上看最大的特点分别是
(2)、甲文引用了张嘉贞和张鷟的赞语,所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甲文说明赵州桥的四个特点时,是按照从的逻辑顺序来介绍的。甲文的中心句是
(4)、乙文中划线字“约”、“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

中国人与茶

钱歌川

    ①茶是中国人发现的一种饮料,与中国文化同具悠久的历史。懂得喝茶的艺术,又能辨别茶的好坏的,当然以中国人为第一。

    ②远在四五千年前,“神农氏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又传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这是喝茶对人的好处,也是最古的记录。茶最早产于蜀地,到了三国时代,喝茶的风气已经更加普遍了。

    ③到了唐代,茶博士陆羽撰写了《茶经》一书,茶的焙制及烹饮的方法,才得到完善的注释,使世人更懂得喝茶的艺术了,这是最早的关于茶的专门著作。喝茶的风气,在这时达到了流行的顶点,不仅人人喝茶,家家都要喝茶,在贸易繁盛地带或通行大道上设有茶座,自不待言, 乡间墟集草市, 都有茶座的开设。这时的茶座,是单纯卖茶的地方,没有其他复杂的饮料,更没有点心之类可吃的。

    ④但是到了宋代,茶座又称茶坊,所卖的茶,五光十色,除纯茶外,又有酸梅汤、姜茶、和合汤、宽煎叶儿茶等等。《水浒传》中记述北宋时的茶坊,又有不少花样,例如王婆在清河县城紫石街开设的茶坊,在茶内还放得有白松子或胡桃肉。此外,又有甜的杏仁茶,咸的牛肉茶,随客人的嗜好而供应。

    ⑤南宋时设在临安的茶坊,又称茶肆,比王婆的茶坊又大异其趣。

    ⑥在中国,茶是民间最普通的饮料,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但有些地方,因天时地利的特惠,以及品种的优异,所以产品特别有名,驰誉遐迩。据陆经所载,原有五种不同的名称,如早采的叫茶,晚撷的叫茗。但后来茶产愈来愈多,只得个别另立名目,以资分辨。如以采取时间而得名的有雨前茶、白露茶等;以产地而得名的有浙江的龙井茶、福建的武夷茶、安徽的六安茶、云南的普洱茶、湖南的君山茶、台湾的冻顶茶等;以象征事实或吉祥文字而得名的有碧螺春、铁观音等;以色泽而得名的有绿茶、红茶、白毛尖茶等;以香气而得名的有香片茶、茉莉花茶、菊花茶等;以味道而得名的有甘露茶、苦茶等。至于团茶、沱茶、砖茶、块茶、梗片等,便是以制出后的形式而得名的。

    ⑦当春季茶树发芽时,即由茶树上采摘嫩叶,叶的尖端即称为尖,或名叫枪,分有五等。采摘时多用小刀或剪刀,但妇女用指甲采的更为名贵。至于在秋季采的,就统称为秋茶,或白露茶,也可索性地叫它做老茶,品级远不如春茶了。

    ⑧茶叶采摘后,马上就得进行焙制。制法不外晒干,揉团,摊开,焙烘几个阶段。制绿茶时必须先用高温把叶中的酵素杀死,以阻止它发酵,所以绿茶又称不发酵茶,可以保持茶叶天然翠绿的色泽。至于红茶的制法,是把从茶树上取来的青叶,略为晒干,加以揉捻,使茶叶中的细胞破裂,挤出液汁,然后放着让它发酵。发酵时茶叶的绿叶素破坏了,出现红色,加以烘烤,便成红茶。在中国的安徽祁门,便是著名出产红茶的地方。

    ⑨茶叶之所以芬香,是因为它含有芳香油的缘故。芳香油很香,但容易挥发,红茶在发酵后,经过长时间的烘烤,芳香油大部分都消失了,没有绿茶芳香,事属当然,无须多辩。如珠茶、贡熙茶、蟹目茶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可见茶的种类繁多了。

(文章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

    ①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人们的生活: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低下头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②事实上,当下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低头族”:他们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

    ③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人离不开手机。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就已经开始显现了。

    ④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睛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

    ⑤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⑥因专注于手机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43%。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

    ⑦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的负面影响。2012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⑧有媒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一再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一)

【新闻聚焦】

某快递公司被查涉嫌违规运送“宠物盲盒”,所邮寄的动物被查时大多已奄奄一息。 此事引发热议,“盲盒”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发展前景】

盲盒的崛起主要得益于二次元文化的蓬勃发展和潮流玩具群体的快速增长,95后群体正推动小众盲盒成为主流消费趋势。据快营销研究院发现,过去四年95后群体由4000万规模扩大至9000万,呈现2倍规模扩大,并成为新经济消费者的主流。

(二)

“简单来说,盲盒就是在买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只能买完拆开后才能‘一睹芳容’的盒子。”北京市某律师事务所的张主任直言。

在这些盲盒品牌中,泡泡玛特(POP MART)无疑是最火热的一个。以下是泡泡玛特官方提供的用户数据:

“盲盒之所以火爆离不开它的产品设计以及玩法本身的深谙人性。”张主任说,首先利用玩家的猎奇心态和赌徒心理;其次按季度推出新系列,产品设计有套路;第三,打造情感承载物,是当代年轻人的解压方式;第四,年轻人新兴社交货币,潮玩会友;第五,测评视频,玩家直呼过瘾;最后,花式玩法,线上获得同样体验。

在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法律系的副主任郑某看来,不确定的刺激会加强重复决策,让人上瘾。正是因为充满了不确定性,盲盒才能加强人们对购买盲盒结果的预期心理以及可能会获得的惊喜感。

盲盒炒作到几十倍的价格针对的主要是其他某些特殊款式,这种炒作行为虽然并不违法,但是否真的有那么高的价值却要打个问号。这种人为炒作起来的高价存在泡沫,如果以此为投资工具,可能风险会比较大。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某说。

(三)

赵某认为,盲盒的兴起是一些商家炒作和营销的结果。之所以营销成功,是因为商家利用了人性中的某些弱点。 消费者对这种炒作应有理性的认识。

张主任说,在市场中,有一些利用标的商品进行投机交易的“炒家”。 大多数情况下,最终盲盒的暴涨只能对以投机获利为目的的交易者有利,而单纯的消费者会损失惨重,得不偿失。 因为盲盒并不是特定物或者稀缺、限量级的物品,这时一些不甘心于被“炒家”操纵的普通消费者也可能会因价格上涨带来的暴富诱惑而加入“炒家”行列。

“盲盒的价值多由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决定,这意味着如果此类市场被投机、炒作的心态绑架,以至于炒作者越来越多,纯粹的消费者越来越少,其市场价格便会在盈利的预期下不断推高,形成纯粹由观念堆砌出来的泡沫。这种泡沫一旦因为某些预期外的原因破裂,其后果很可能是灾难性的。”张主任说。

“不过,目前还比较难认定盲盒是否违法,从法律角度进行规范可能比较困难。”赵某直言。

郑某认为,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盲盒市场亟须规范。首先,市场监管部门应规范盲盒的经营秩序,对交易不透明的经营行为、虚假广告和产品质量问题及时查处;其次,互联网运营商应对每一款上线盲盒加强审核,防止其包含低级内容;同时应对未成年人及其家长加强教育,使其知晓购买的风险。

阅读《保护海洋,治理微塑料污染》一文,完成小题。

保护海洋,治理微塑料污染

刘诗瑶

①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多次大洋和极地科考活动,科研工作者在海洋中均检测出了微塑料。相比大型塑料,这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肉眼往往难以辨别,它们更加隐蔽,不易清理,具有很大的潜在危害。

②海洋微塑料到底从何而来?调查研究发现,一部分海洋微塑料由大型塑料碎化而来,另一部分来自流入大海的原料,如树脂颗粒、个人护理品和清洁剂中的塑料磨砂等。事实上,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极地,从海洋表层到大洋深处,全球海域都出现了微塑料。海洋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③华东师范大学施华宏教授介绍,比较大的塑料被鲸鱼等大型海洋动物误食,造成的往往。是机械损伤;而微塑料过于细小,再加上本身含有增塑剂等添加剂,还能吸附环境里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毒性,进入海洋生物体后,有可能给体内器官造成更大伤害。

④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的严峻性还在于微塑料的数量不断增长。有些塑料经过几百年才会完全降解,原有积累下来的大型塑料还在经历着侵蚀、风化、迁移、破碎至微小的过程,新的塑料又在源源不断地产生。新旧叠加,海洋微塑料的总量令人担忧。

⑤我国是塑料生产大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相关环保问题。在治理海洋微塑料污染方面,我国始终积极推进无害化处理的进程,努力从源头治理,减少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环境。与近年来国际同类调查结果相比,我国近海表层水体微塑料含量处于中低水平。在海洋部门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主动参与到清洁海滩的活动中。随着微塑料知识的普及,相信会有更多人加入到保护海洋的行列。

⑥可见,加强对海洋微塑料污染的防治,要在塑料产生的源头和去向方面下功夫,例如,尽量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加强对微塑料的拦截和降解处理等。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还要不断提高公众对微塑料污染的认识水平,共同呵护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它所包括的口头文学及其语言载体、传统表演艺术、民俗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知识与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及其相应的活动场所等,既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委体现,又是中华民族身份和中华文化主权的有力象征。

②桂剧俗称桂戏或桂班戏,广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流行于广西桂林市柳州市、贺州市、河池市一带及梧州市部分官话地区,波及湖南南部地区与广东西北隅。桂剧历史比较悠久,大约发端于明代中叶。明末清初昆腔流播到广西,后高腔和弋阳腔又相继传入,几种声腔相互融合形成桂剧。

③桂剧剧目数量丰富,有“大小本杂八百出”之说,《打金枝》《烤火下山》《断桥会》《抢伞》《穆桂英》《闹严府》《合凤裙》《李逵夺鱼》《泗水拿刚》《排风演棍》《刘青提》《盗甲》等都是其.中的代表性剧目。桂剧汲取祁剧、京剧、昆曲等剧种的声腔和表演艺术,唱做念舞并重,以唱功细腻、做工传神著称。其声腔音乐属板腔体,以弹腔为主,兼唱高腔、昆腔、吹腔及杂腔小调。弹腔分南路和北路两大系,北路高亢雄壮,南路委婉低沉,其反调形式“阴皮”和“背弓”也都自体系。桂剧用桂林方言演唱,声调优美,抑扬有致。

④桂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生行又分生、末、外、山、威几种,旦行又占、贴、夫四种,净行则分净、副净、末净三种,丑行只分丑和小丑两种。另有一些跑龙套的角色统称为“杂”。桂剧无摇旦专行,摇旦角色常由副净、丑、夫等行演员兼演,表演诙谐幽默。随着清末“三小戏”的兴盛,桂剧旦行又逐渐细分为正旦、闽门旦、背心旦等。桂剧侧重做工,常常武戏文唱,表演质朴细腻,委婉动人,注重以富于生活气息的艺术手法塑造人物。

⑤扎根于民间的桂剧融汇了广西特有的风土民情和人文特点,逐步形成了细腻婉约、灵秀生动、刚柔并济、富有乡土气息的风格特色和贴近生活的质朴简约之美。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桂剧已陷入濒危境地,传统流失,人才断档,剧目和技艺失传,民间演出举步维艰,桂剧原有的艺术特色在此过程中正日渐淡化,需要采取措施,及时发掘抢救保护桂剧,使这-濒临消亡的古老剧种重新焕发生命力。

【材料二】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曾娜提出加强珍贵文物保护、加强非遗传承和保护、大力扩内需促消费等建议。

曾娜认为,传承和弘扬“非遗”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但由于“非遗”项目数量众多,项目所在地分布较广,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保护机制欠缺、资金不足,“非遗”项目“老龄化”严重,后继无人,传承和发扬遇到困难。为此,她建议,在企业层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发挥资源优势,对“非遗”项目的展现形式进行创新和包装,使其重新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在网络世界,要大力推进“互联网+非遗”,大力推广“云游非遗影像展”、非遗音乐节、国风直播音乐会、“指尖上的非遗”等主题和模式,全方位展示非遗的魅力;在校园层面,积极推动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与当地大专院校、高中、初中、小学合作,让更多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非遗”走进校园,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的同时,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认识“非遗”,增加“非遗”项目传承人发掘与培养的梁道。

(刊载于2023年3月7日)

【材料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