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8年中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

    ①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人们的生活: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低下头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②事实上,当下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低头族”:他们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

    ③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人离不开手机。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就已经开始显现了。

    ④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睛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

    ⑤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⑥因专注于手机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43%。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

    ⑦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的负面影响。2012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⑧有媒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一再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

(1)、选文第③段划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例子 B、分类别 C、打比方 D、列数据
(2)、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间说明顺序 B、空间说明顺序 C、逻辑说明顺序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由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写起,是为了表明手机带给人类的负面影响,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不但会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伤害,而且还会对人们的精神世界造成影响。 C、本文从多个角度说明了手机给人类带来的害处,揭示了高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负面效应。 D、“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中的“几乎”不能删掉。“几乎”一词表限制,若删去,句子意思就变成了人们离开屏幕就完全无法生存。“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第二代生物燃料——草油
①现在,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石油过分依赖,会让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及环境安全遭受威胁。但文明不能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我们必须找到新的能源来保障世界运输系统的顺利运转。以非粮原料或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转化的液态燃料——纤维素生物燃料有利于环境安全,技术可行性强,近期内最有希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②生物燃料可以用植物或植物制品为原材料。目前,第一代生物燃料以可食用作物为原料,主要包括玉米、大豆(美国)、甘蔗(巴西)。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是最简单可行的,因为把这些可食用作物转化为燃料的技术是现成的。然而,第一代生物燃料并非长久之计,原因很简单:没有足够的耕地能够满足发达国家10%的液态燃油原料需求。
③第二代生物燃料主要以纤维素质材料为原料,如富含纤维素、生长迅速的草本植物,可转化为草油的原料有很多,从木材废料(锯木屑、木质建筑残片)到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小麦茎秆),再到“能源作物”[生长迅速、纤维含量高、专门种植用作草油原料的草本和木本植物]。这些原料作物耕作成本低、量大,更关键的是,这些作物的种植生产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生产。大多数能源作物能够在不能用作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快速生长。还有一些能够在被废水或者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并净化土壤,如生长周期较短的灌木柳树。
④纤维素类植物生物质(指某一系统中全部或特定的生物总量)丰富,能够可持续地收获,来制造生物燃料。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的研究显示,在不减少作为人类食物、动物饲料及出口生物质份额的前提下,美国每年能够生产13亿吨(干重)生物质。如此大量的生物质每年至少能够产生1,000亿加仑(约3,790亿升)草油,大约相当于每年美国汽油、柴油消耗总量的一半。放眼全球,每年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量能够转化的生物燃料相当于340亿~1,600亿桶原油,已经超过了目前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纤维素类生物质能够转化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
⑤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也许很快就要到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绚烂冰窗花儿

路来森

      冰窗花儿,有一种孤峭、绚烂的美。好多年来,我的内心都是这样认为的。

      深冬季节,北方的天气特别的寒冷。常常是,室外冰天雪地,寒风凛冽,积雪盈门。空中,飞鸟敛迹;街上,行人稀少。偶或有一条狗从大街上走过,雪地上便留下离离的印痕,给人一种破碎般的感觉。室内,乡下人,则大多生起炉火,天气越冷,炉火越旺,老屋里涌动着暖烘烘的热流。室内室外,巨大的温差,就会在窗玻璃上生成多姿的冰窗花儿。

      记得小的时候,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窝在被窝里,支颐,仰首看窗玻璃上的冰花儿。那种梦幻般的痴迷,至今让人神往。冰窗花儿,因了温度的高低的不同,形态各异。冰层厚的地方,堆积着,层叠着,绵延起伏,巍然耸立,崚嶒峭拔。既有沉实阔大的厚重,又呈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多变;冰层薄的地方,图案更是异彩纷呈。有的情状如树,枝枝杈杈,伸展着,纷披着,一树银白;有的形态似                                    。若是一只冰鸟,恰好落在了冰树的枝头,那就是一种至美了。人,面对着这种大自然的天成之作,只好喟然兴叹,啧啧称赏。更多的冰窗花儿,你很难说出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形状,但它的错落有致,它的丰富多彩,却更能引发你的联想,丰富着你深冬里的精神世界。

      但不管是什么形状的冰窗花儿,它们都有一种共有的特性:晶莹剔透、洁白明亮。每一朵花,都是一种圣洁的开放。彼时,我常常望着这种晶莹、洁白出神,在凝视中,感受那种洁净清冷的凉意。这是一种透骨而干净的凉意,这种凉意,让人想到那种冰清玉洁的美。

      冰窗花儿的美,还在于它变幻、靓丽的色彩。太阳出来了,冬日的太阳,淡淡的,以一种柔弱的姿态,照射到冰窗花儿上。冰窗花儿的莹白,开始放射出七彩的缤纷。最初,只是一种明亮,渐渐地,不同的色彩从冰花上散射出来。其实,冰窗花儿就是一种单纯的白,也正是这种“单纯”,才有了它的包容:容日光七色于白色之中。在这一点上,冰窗花儿,便有了哲理的意义。

      太阳的光线越来越热,冰窗花儿开始融化,在窗玻璃上纵横流淌,把曾经的辉煌,变成了一道道流淌的记忆。记下了自己的晶莹剔透,记下了自己曾经的绚丽和多姿。

      它是否也在告诉人们:生命虽然短暂,但只要美丽过了,辉煌过了,并且以一种纯洁无瑕的姿态。即可无怨无悔了。

(选自《初中生》2013年第4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

    ①最近,一篇关于英国女王向塑料宣战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据说白金汉宫等王室房产内将禁用抛弃式塑料吸管和塑料瓶。这一新闻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海洋塑料污染问题的关切。

    ②塑料垃圾是海洋不能承受之重。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000万—200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随时间的流逝破碎成不计其数的微塑料存在于水体中,能够存在数百年时间。

    ③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如今,微塑料的分布区域已遍及地球各个角落,从近岸河区域到大洋,从赤道海域到南北极,从海洋的表层到大洋的超深渊带,人类都发现了它的踪迹。根据来源,微塑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生微塑料,其成品就是微塑料粒,例如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及塑料微珠在运输过程中泄露进入环境;另一类是次生微塑料,也就是体积较大的塑料垃圾进入自然环境后,经光照、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碎片化形成的微塑料。

    ④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当作饵料而误食。这是由于其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生物处于相同的尺寸范围,而且表面可以附着微生物和其它海洋生物。在食物网的流动过程中,对生物产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危害。例如,无法被消化也不容易排出体外的微塑料,在海洋生物的消化道中长期累积,会使生物产生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亡;微塑料自身的化学毒性以及从环境中吸附的化学毒物,可能会对摄食的生物产生直接伤害,并且可能在食物链中的各个水平生物体内富集。

    ⑤微塑料还可能造成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在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小船,相对于漂浮的藻类和其它生物残骸等自然基质,它的性质更加稳定,能搭载附着在表面的微生物随洋流旅行,其中包含的部分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⑥现在,荷兰、澳大利亚和美国都有人发明了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对塑料垃圾有很好的收集效果,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投入运行后的管理,包括收集的塑料垃圾如何进一步处理、分类、利用等。如果主要靠公益,没有政府资金支持,推广就很困难。

    ⑦面对现在海洋塑料污染和微塑料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完善与塑料污染管控相关的法律,建立良好的废弃塑料回收循环利用机制;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消费习惯,减少废弃塑料垃圾的产生。例如,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塑料袋、塑料吸管、塑料餐具等的使用,尽量使用耐用品;减少对塑料瓶装饮用水的消费,外出携带水杯;对被过度包装的产品说“不”,提倡简约的生活方式;在购置美妆、个人护理类用品时,阅读产品成分标签,不购买含有塑料微珠的产品等。让我们共同向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宣战!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13日,有删改)

链接:

科学家已经在许多食品中发现了微塑料。有研究表明,平均每只海洋生物胎贝中含有1.8个微塑料粒,每公斤食盐中含有1--10个,每瓶啤酒中甚至含有上百个。微塑料对人有危害要考虑剂量。东海每立方的海水中只含有几个甚至不到一个微塑料粒,虽然微塑料可以通过水产品等进入人类食物链,但其对人类健康是否造成危害还未被科学证实。

(选自《南方日报》2018年5月17日,有删改)

阅读

垃圾分拣,交给人工智能

王宝会  周涛

①将更先进的技术和算法搭栽进机器,使其根据一定的规则或标准自动将物品或数据分类、归类或排序,这就是智能分拣。垃圾智能分拣系统包括智慧分拣机器人、智慧垃圾分类箱等。它们协同工作,共同为垃圾“导航”。

不知疲倦的垃圾分拣机器人

鱼鳞、鱼骨头是湿垃圾,蛤蜊壳、湿纸巾是干垃圾,没完的奶茶需要把吸管、纸杯、珍珠、奶茶分别倒入不同的垃圾桶……面对五花八门的垃圾,想要准确找到它们的“家”,并不容易。这时,一个个小“瓦力”(电影《机器人总动员》中地球上最后一个垃圾处理机器人)来到我们身边。

③垃圾分拣机器人的“大脑”是人工智能。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方法的帮助下,它们通过前端的内置视觉系统,能够像人一样对垃圾进行识别、分析和判断,精细、高效地完成分拣任务,实现垃圾分类自动化处理。它们还可以通过共同搭载的云端“大脑”,与“同事”相互学习,各地机器人之间就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据共享和远程智能提升的。

丢垃圾也能得数据

④智慧垃圾分类箱上也配置了特殊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当我们把垃圾投进分类箱时,它便开始工作了。分类箱会自动扫描垃圾的特征,并将数据传输到智慧垃圾分类管理系统平台。

⑤将获得的垃圾分类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政府和相关管理者便获得了决策参考。通过数据分析,管理者可以了解不同类型垃圾的投放量、回收量和再利用率,从而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垃圾分类管理政策和措施,指导、优化垃圾分类工作。不仅如此,智慧垃圾分类箱还有自动称重、自动积分和自动提现等功能,当居民投放垃圾后,系统会根据预设的积分方案给予投放人员相应的积分奖励,激励大家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更高效,更准确,更聪明

⑥相比于传统的人工分拣,智能分拣能大大提高垃圾的处理效率、回收率和再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能避免分类错误,确保垃圾被正确归类,为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提供有力支持,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⑦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分拣技术将不断升级优化,通过引入更先进的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算法,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它的识别准确性和处理效率。智能分拣技术不仅适用于垃圾分类领域,还可以在其他领域得到应用。倒如,在物流行业中,它可以用于分类、分拣包裹和货物,以提高物流处理效率。

④未来,智能分拣技术会与垃圾回收技术相结合,以形成更完整的垃圾处理体系。从垃圾分类到可回收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环节,都将有人工智能的身影。随着智能分拣技术的推广应用,智慧垃圾分类站将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智能化和高效化将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23.09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班级开展“魅力广州·幸福广州”主题学习活动,小铁收集了一些材料。

材料一:

小小“任嚣城”变为国家中心城市

    把古时0.05平方公里的任嚣城,置于今天7434平方公里的广州来看,狭小得不值一提,正是从这里拉开序幕。

    公元前214年,秦朝在岭南设南海郡,南海郡尉任嚣在此筑城,位置在现仓边路、越华路、中山四路、北京路一带,这弹丸之地开启了广州2200多年的建城史。6年后,赵佗立南越国,兴建南越国宫署。此后两千多年间,历代官衙、署衙都建于此,这在世界城市史极为罕见。

    宋代修筑了子城、东城和西城,史称“宋三城”,珠江沿岸形成了沿江商业区,明代永嘉朱亮祖扩广州城,并在越秀山上修筑了镇海楼。清代中叶以后,当时的珠江百舸争流,江畔西式建筑林立。

 1921年,广州在中国首度设市。改革开放后,广州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今天,古老的白云山、越秀山层峦叠翠,与珠江新域的现代高楼遥相呼应,在这山水环抱的诗意生态里,无数弄潮儿汇聚于此。

(摘编白《云山珠水广州城,循图溯源两千载》)

材料二:

    据广州市统计局数据,2023年,广州常住人口为1882.7万,户籍人口1056.6万,也就是说,每两个广州常住人口中,就有一个“新广州人”,其中又有近半数来自广东省外。广州已多次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幸福感”或许是市民对一座城市最大的肯定与褒奖,它往往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新移民”在这座城市不仅能找到发展的机会,更能得到接纳和尊重。根据中国社科院社会心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超大城市认同感调查报告》,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武汉七大城市中广州接纳度排名第一。这座城市以人为本的气度和敢为人先的劲头从来不曾褪淡。2023年福布斯中国发布中国消费活力城市排行榜,紧随北京、上海,较去年排名上升一位。强大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接全球的枢纽网络、开放包容的商住环境,正是这样的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人文性格,积淀出这座城近3万亿元的经济体量和全国商贸中心城市的厚重底蕴。

(摘编自《广州日报》)

材料三: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前三季度,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769.84亿元,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2023年前三季度广州市经济运行简况(部分)

统计项目外贸进出口总值金融业实现增长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外贸出口总值外贸进口总值
数值(亿元)4863.53290.12134.708237.54392.67%
同比增长18.5%-5.7%7.7%6.4%4.4%

(摘编自广州市统计局网站)

材料四:

 2024年国庆长假期间,广州消费市场整体呈现加速复苏态势,各大商圈人流显著提升——10月1日至6日,天河路商圈、北京路、长隆万博等多个重点商圈的客流量均同比增长超10%,甚至有商圈客流同比增速达26.9%, 再展“流量之城”的实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作为千年商都,广州的流量密码依旧引人注目。

(摘编自《3万亿之城广州再造流量密码》)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无人机,有前途

刘诗瑶

①在旅游景区、影视拍摄基地或是重大新闻现场,我们经常能看到无人机在空中忙碌地穿梭。那么到底什么是无人机呢?

②“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或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和间歇地自主操作的不载人飞机。我们熟悉的无人机,通常指的是携带载荷飞行的无人机机身,完全意义上的无人机指的是由无人机平台、任务载荷、起降系统、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操作手等组成的“无人机系统”。

常见的无人机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固定翼,顾名思义就是翅膀形状固定,靠压强差提供升力;第二种是直升机,特点是靠一个或两个主旋翼提供升力;第三种是多旋翼,就是具有四个或者更多多旋翼的直升机。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具有不同的优势。固定翼机飞行速度快,覆盖面积大,抗风能力强,比较适合全管段巡航、通信巡航、航拍等工作。直升机飞行速度慢,比较适合短距离巡航、高清摄影和对地目标监控与跟踪,还可以定点悬停,在各种情况下均可起降。

④无人机具有成本低、零伤亡、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可以代替传统的有人驾驶飞机执行“3D”的任务——即“Dull”(枯燥)、“Dirty”(脏)、“Dangerous”(危险)的任务。无人机用途广泛,因此被业界宠爱有加。军事上,可用于侦察监视、对地攻击、通信中继、靶标模拟等,是“得力好伙伴”;民用上,可用于科学研究、气象观测、货物配送等,是“百变小能手”。

⑤无人机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我国约有150家无人机生产企业,产品达1000多种,基于对我国市场的乐观预判,到202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元。其中军用无人机市场约占7%,民用无人机市场约占93%。

⑥无人机毕竟是机器,其可靠性还取决于系统复杂程度和外部使用环境,无人机系统中任意设备的故障都将影响任务执行,无人机使用的任意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影响飞行安全,这需要制造商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