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孟建平】单元测试卷 小语六上 单元自主检测卷(十三)

阅读提升。

____

①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刷爆网络! 除了太空知识,还有三名航天员为国出征的故事。其中,有这四个关键词要讲给孩子们听……

②好奇心是一种探索动机,进取动力,是一种向未知和未来世界挑战的精神。 宇宙浩瀚无垠,总让人充满好奇。学生们对太空和神舟,产生了许多疑问:“王亚平阿姨,你们在空间站里空气怎么样?”“如果你们在太空上吹蜡烛,火苗会不会都飘到衣服上?”……“天宫课堂”的天地间互动对青少年培养崇尚科学、探索太空奥秘的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好奇心是人类的天赋,要让孩子们保持好奇和探索的精神!

③其实,在航天人的童年里,都有一个“航天梦”,可能是摘颗星星一起玩耍,可能是去月亮上面看看,还可能是寻找外星人……航天员景海鹏曾说:“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一个梦想实现了,必须有下一个梦想,否则人就会垮掉。”我们的教育,要让孩子敢于做梦,帮助孩子勇于追梦,我们要告诉孩子世界上有许多可能性,并且要一步步获得所需要的工具和知识。即使遇到挫折,也要有重新站起来的气势,为梦想吃苦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④“航天员选拔就像是沙里淘金,千挑万选;而航天员训练则是千锤百炼,百炼成钢。”国家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曾这样形容。所谓的一飞冲天、鲜花簇拥、万人欢呼,在航天员的职业生涯中,是那么微不足道。从2010年5月加入航天员大队,到执行“神十”任务,1800多个日子,王亚平没有一天休息日,没有任何娱乐,没在十二点前关掉书桌上的台灯。梦想的种子要想萌芽开花,离不开汗水的浇灌。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人生如攀登,要有毅力坚持到底,收获最美的风景。

⑤航天员平安归来,同时也离不开无数在背后默默为祖国航天事业奉献的航天人。请让孩子认识到团结的力量,我们的身后,始终有强大的祖国。 中国的航天人,几乎是从0起步,一点一点探索。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1970年,将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 1999年,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飞天。2008年,“神舟七号”带三名航天员飞天,翟志刚顺利完成首次出舱活动。2021年6月,三名航天员来到了我们中国的空间站——天宫。这一步步“天路”,背后都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

⑥这一路,成千上万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拼命狂奔,跌倒过,伤痛过,纠结过,狂喜过。多不容易,才铸成了今天的成就。请把这些故事讲给孩子,让航天精神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指明灯。致敬伟大的航天员,致敬每一位中国航天人!

(选自人民教育,有改动)

(1)、选文开头提到的关键词,代表了作者的观点。请在②~⑤自然段中,借助关键句,找出它们:、梦想、
(2)、请根据短文中描述航天员的所言所行,选择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景海鹏的话告诉我们,梦想是前进的目标,不能轻易放弃。 B、航天员选拔像沙里淘金,千挑万选,稍加训练便能执行任务。 C、文中提到的航天员代表有王亚平、景海鹏、杨利伟和翟志刚。
(3)、第⑤自然段描述了航天人的功绩,请你用写感受的形式完成批注。
(4)、读了短文,你觉得下列最合适做题目的一项是(   )
A、“天宫课堂”的四个关键词 B、航天员的四个关键词 C、航天精神的四个关键词
(5)、“天宫课堂”开讲了。如果你是航天员,或者是地面的航天人,还或者是科学老师,此时此刻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展开合理想象,写下心中所想。

我是一名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超音速歼(jiān)击机突然加速爬升的时候,由于惯性的作用,飞行员身体中的大量血液会从心脏流向双脚,使脑子产生缺血现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从长颈鹿的身体构造得到启发。

    长颈鹿的脖子很长,脑子与心脏的距离大约是3米,要使血液能输送到头上,血压相对要高,大约是人体的两倍。这样高的血压为什么不会使长颈鹿患脑溢血而死亡呢?原来这与长颈鹿身体的结构有关。首先,长颈鹿血管周围的肌肉非常发达,能压缩血管,控制血流量;同时长颈鹿腿部及全身的皮肤和筋膜绷得很紧,利于下肢的血液向上回流。所以即使长鹿低头唱水时,血液也不会一股脑地涌向头部。

科学家由此受到启示,在训练宇航员时,设置一种特殊器械,让宇航员利用这种器械每天锻炼几个小时,以防止宇航员血管周围肌肉退化;在宇宙飞船升空时,科学家根据长颈鹿利用绷紧的皮肤可控制血管压力的原理,研制了飞行服——“抗荷服”。抗荷服上安有充气装置,随着飞船速度的增高,抗荷服可以充入一定量的气体,从而对血管产生一定的压力,使宇航员的血压保持正常。同时,宇航员腹部以下部位是套入抽去空气的密封装置中的,这样可以减小宇航员腿部的血压,利于身体上部的血液向下肢输送,就此而言,人类发明的抗荷服比长颈鹿的厚皮更高明了一步。

课外阅读。

科学认识海啸

    任何灾难对人类来说,兴许是最好的老师。大灾之后必有大识,A从海啸灾难中科学地认识海啸,对提高防御海啸是十分有益的。

    海啸,古已有之。B中国对于海啸灾害的文献记载始于公元前,当时称之为“海溢”“海立”,形象地描述了海啸灾害降临时大海满溢、波浪立起成海墙的情景。唐代诗人杜甫在《朝献太清宫赋》中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描述了天空乌云密布,海水立将起来、猛扑过来的态势,说明中国人对海啸早有所知。

    海啸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它是由于地震、海底火山喷发或风暴而引起的海面巨大涨落。“海啸”一词是常受海啸侵扰的日本人首先用的,英文海啸“Tsunami”一词是由日文音译而来。海啸的成因有三类:一是由气象变化引起,诸如强大的低气压通过时产生的海面异常升高,称为“风暴潮”;二是由地质变化引起,如地震、火山、海底断层、滑坡都能造成,称“地震海啸”,就像印度洋发生的海啸;三是由核爆炸、人工地震等引起。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进行了持续多年的核爆炸试验,曾经诱发了海啸。

但是,也不是任何海洋地质的突变都会导致海啸的发生。据统计,每15000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只有100次会酿成海啸。通常海啸的产生受震源条件、震源水深、震源深度和震级大小控制。震级大于里氏6.5级、震源深度在25千米以内的地震会产生海啸,震级在里氏7.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40千米以内,会形成灾难性海啸,如印度洋发生的地震海啸。

课外阅读。

田鼠

田鼠离不开田,只要有田,吃喝不愁。田鼠像挖掘机一样,走到哪里挖到哪里。它们最喜欢在地下通道、树根、岩石下面的縫隙中做窝。这些地方有个共同特点:地势高,防水淹,既隐藏又凉爽。

把房子建在这里再理想不过了。装修方面,田鼠可是大动了一番脑筋:里面呢,要有卧室、餐厅、卫生间,还要有一个仓库,反正要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建成后的田鼠别墅是这样的:大房套小房。小房挨大房,洞洞相连,功能各异。它们是这样干的:先掏一个大约1米深的立洞,再平掏一个2米左右的主洞,洞口斜通地面,作为运土通道,另有三到四个分洞。

盖好房子后,如果心情好就出去溜达溜达,找点儿点心吃。田鼠的点心很多,各种谷物粮食、瓜子、水果,反正人爱吃什么,它就爱吃什么。如果心情不爽,它会在晚上出去兜风,观察观察哪块地里的粮食长得好,做个记号备用。

田鼠住在这样的大别墅里,日子过得相当有规律:夏天忙着怀孕、产息、分宾。这时候地里的庄稼还没成熟,青黄不接,窝里的口粮越吃越少,有时为了节约粮食,田鼠会故意少吃或不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实在饿急眼了,它们就偷果子,管它是熟还是生。

秋天到了,所有的作物都沉甸甸地挂在枝头。田鼠见到这样的景象,异常兴奋。它们召全体成员开会,然后组成偷粮小分队,分头行动,为漫长的冬天储备粮食。

如果秋天去挖田鼠洞,能从里面挖出许多好东西。这些小毛贼,一个月下来,能偷五六十斤粮食。你以为田鼠偷这么多粮食,是为了冬眠不是的,它可不冬眠,即使满天飘大雪,它们仍然会出洞活动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用风洞“捕风捉影”

①风洞是现代空气动力学研究和试验中使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它是 一种管道状的试验设备,可以人工控制风量与风速,用于测量空气流经物 体时所产生的气动效应。它不但在航空航天业中起重要作用,还可以用于 设计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甚至可以模拟测试舰船在水流中的状况、测 量高层建筑和大型桥梁的风压、控制火灾、规划城市等。

②为什么风洞的适用对象这样广泛呢?因为在空气中运动的物体都会 涉及空气动力问题,而静止的物体由于风的作用,会产生空气动力问题。当这些问题对物体产生较大影响时,就必须做风洞试验。

③风洞试验的优点有很多。首先,它符合科学。依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风洞测试的数据适用于试验对象在真实状态下的相关情况。比如,设计师在设计飞行器时,可以参考在飞行器不动而空气动的状态下风洞试验的数据。其次,它成本低。比如美国在设计建造第一代航天飞机时,历经约十万小时的风洞试验,如果在大气层中进行相关实验,成本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再次,它可控性强。因为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所以科学家可以根 据试验对象确定风洞空间的大小、风速的快慢,可以模拟试验对象在高温、低温等状态下的化学反应,可以利用烟幕和激光灯来模拟气流等。最后,它可重复性高。科学家能在试验中准确测试并记录相关数据,然后利用这些数据调整试验的环境和步骤。风洞便于开展科学试验,就像摄影棚便于影视剧拍摄一样,难怪它颇受科学家的重视。

④怎样进行风洞试验呢?以飞行器为例,首先,将飞行器的缩尺模型 或实物放置于风洞中,使其保持静止状态;然后,人工制造气流,模拟实际飞行时飞行器的各种情况;接着,利用高灵敏仪器测试飞行器各部位的受力情况,记录其表面与周围空气的流动状况;最后,科学家根据试验结果为飞行器的设计与制造给出建议,或者调整相关数据进一步测试。

⑤冬奥会上有些竞速类运动员也会使用风洞进行训练。在这些项目中,毫秒之差决定胜负,只有保持空气阻力最小的动作,才能领先于对手,所以需要借助特制的风洞确定比赛时的最佳姿势与动作。2020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与航天部门合作,建成了两个体育风洞。体育风洞不但具备安全性和人性化特点,而且可以拍摄、存储画面,记录运动员的姿势、重心变化等数据,为训练提供参考。

⑥唐代诗人王勃说风“来去固无迹,动息如有情”,但在科学家眼中,“ 风来去不再无踪迹,动息依然如有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