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海南省儋州市西庆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如图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在燃烧匙内盛足量的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钟罩内,并塞紧瓶塞,待燃烧停止后冷却至室温,试回答:

(1)、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填“雾”或“烟”),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2)、实验过程中钟罩内水面逐渐
(3)、在此实验中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原因是
举一反三

科学探究和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1装置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进行探究,并基于证据进行推理分析。

Ⅰ.氧气是参与“氧循环”的重要物质。

(1)图1装置,若实验过程中发现烧杯中的导管口出现气泡,则最终测得的数据会{#blank#}1{#/blank#}(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图2实验中,小组成员利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内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从以上数据分析,最终集气瓶中的氧气没有消耗完的依据是{#blank#}2{#/blank#}。

(2)图3为空气成分示意图,物质A的名称是{#blank#}3{#/blank#}。

Ⅱ.用镁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某同学进行图4所示实验时发现,产物中有少许黄色固体。

【探究目的】探究淡黄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什么物质反应产生的?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点燃的镁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固体(Mg3N2);

③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成氨气;

④氨气分子不停地运动,溶于水后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氮化镁

【实验过程与结论】

(3)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blank#}4{#/blank#}

{#blank#}5{#/blank#}

黄色固体为氮化镁

写出图4中镁与氮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blank#}6{#/blank#}。

【反思交流】

(4)进行图4所示实验时,在确保规范操作的前提下,该同学所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 , 原因可能是{#blank#}7{#/blank#}。

空气中含有多少氧气呢?学习小组开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活动。

【史料研究】二百多年前,化学家拉瓦锡利用汞能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原理,采用图1装置测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1)冷却到室温后,曲颈瓶内液态汞表面产生红色粉末,玻璃钟罩内的现象是{#blank#}1{#/blank#}(填“液面上升”或“液面下降”)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blank#}2{#/blank#}。

【设计与实验】设计并利用图2装置测空气里氧气含量

(2)主要步骤如下,正确的顺序为{#blank#}3{#/blank#}(填序号)。

①弹簧夹夹紧胶皮管②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③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④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

(3)实验结束,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的化学符号是{#blank#}4{#/blank#}。

(4)小组同学用甲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结束时观察到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小于集气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可能的原因是{#blank#}5{#/blank#}(多选,填序号)。

①红磷量不足;②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的操作过于缓慢;③旋紧橡皮塞后发现橡胶管上弹簧夹未夹紧;④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优化与实验】同学们想要改进装置经讨论后,分别取足量红磷采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记录并处理数据分别如图4、图5。

(5)图4中氧气含量从20.08%下降到8.05%,发生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blank#}6{#/blank#}。

(6)图5中BC段压强增大的主要原因是{#blank#}7{#/blank#};图3中水的作用{#blank#}8{#/blank#}。

【反思与交流】

(7)实验中汞、五氧化二磷有毒,对环境“不友好”。结合实验原理和药品弊端可选择的替代药品有{#blank#}9{#/blank#}(供选择的药品有:木炭、硫、铁丝、铜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