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同步练习
为了解决环境因素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保存有关食物,某兴趣小组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金属活动性强弱:Al > Cu
【设计并实施实验】小组内的3位同学分别做了下述实验:
实验 | 现象 | |
甲 | 将铝片直接放入到稀CuCl2溶液中 | 一段时间后才出现了预期的实验现象 |
乙 | 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放入稀CuCl2溶液(与甲实验浓度相同)中 | 十几秒内即观察到明显现象。 |
丙 | 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放入稀CuSO4溶液中 | 在与乙相同的时间内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
【查阅资料】
常温下镁粉能与水发生置换反应,且放热。
【进行实验】
同学们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模拟实验:分别取不同成分的固体粉末放入甲中,通过分液漏斗向其中均加入8mL水,读取甲中所得固液混合物的最高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时的室温为22.8℃)
实验序号 | A | B | C | D | E | F |
固体成分 | Mg | Fe | Mg+Fe | Mg+NaCl | Fe+NaCl | Mg+Fe+NaCl |
乙中现象 | 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 | ______ | 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 | 较多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 | 无肥皂泡 | 大量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 |
混合物温度 | 23.1℃ | 22.8℃ | 23.1℃ | 24.2℃ | 22.8℃ | 27.2℃ |
【解释与结论】
三个小组均可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记录收集10mL氧气的时间,实验室可供选择的试剂有:2.5%、5%、10%三种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红砖粉末、氧化铜、红砖粉末。
A组: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取5mL10%过氧化氢溶液,三次实验分别加入0.5g二氧化锰、红砖粉末、氧化铜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试剂 | 二氧化锰 | 红砖粉末 | 氧化铜 |
t/s | 10 | 60 | 20 |
由此可出结论:二氧化锰、氧化铜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红砖粉末无催化作用,某同学对该结论提出疑问,认为还应补充对比实验,操作为{#blank#}1{#/blank#},得到实验结果:长时间(大于100s),收集到很少量气体。
更正结论:红砖粉末{#blank#}2{#/blank#}(填“有”或“无”)催化作用,三者中{#blank#}3{#/blank#}催化效率最高。
B组: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甲同学:取10mL5%过氧化氢溶液,加入0.5g二氧化锰为催化剂,记录时间t1。
乙同学:取10mL2.5%过氧化氢溶液,加入0.5g氧化铜为催化剂,记录时间t2。
得到实验结果:t1{#blank#}4{#/blank#}t2(填“>”或“=”或“<”)。
结论: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丙同学:对实验设计提出疑问,并补充实验{#blank#}5{#/blank#},记录时间t3 , 且t1<t3<t2。
更正结论为:当{#blank#}6{#/blank#}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C组:探究{#blank#}7{#/blank#}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取10mL5%过氧化氢溶液和0.5g氧化铜为催化剂进行实验,两次实验分别将试管置于冰水浴和50℃热水浴记录时间t4、t5 , 且t4>t5 .
结论:当反应物浓度和催化剂相同时,{#blank#}8{#/blank#}。
综上所述:探究发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blank#}9{#/blank#}。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