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题精练-01 动力学与能量综合问题-备考2025年高考物理题型突破讲练

修改时间:2025-02-13 浏览次数:2 类型:二轮复习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动力学专项

  • 1. 如图,初速度为v0的滑块从粗糙程度相同且足够长的斜面顶端滑下,直至速度为零。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x、v、a分别表示滑块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时间,则下列图像最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  )

    A . B . C . D .
  • 2. 如图所示,电动遥控小车放在水平长木板上面,当它在长木板上水平向左加速运动时,长木板保持静止,此时(  )

    A . 小车只受重力、支持力作用 B . 木板对小车的作用力方向水平向左 C . 木板对小车的作用力大于小车对木板的作用力 D . 木板对小车的作用力与小车对木板的作用力大小一定相等
  • 3. 如图,倾角为的斜面与水平面相连,有一质量的物块,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后恰好停在水平面上的C点,已知ABBC。物块与各接触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且不计物块在B点的能量损失。g。求:

    (1) 物块与接触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 若从A点开始对物体施加竖直向下的恒力作用,到达斜面底端时立即撤去F , 求物块运动的总时间;
    (3) 若改变(2)中竖直向下恒力F的大小,求物块运动的最短时间。
  • 4. 如图甲是风洞示意图,风洞可以人工产生可控制的气流,用以模拟飞行器或物体周围气体的流动。在某次风洞飞行表演中,质量为50kg的表演者静卧于出风口,打开气流控制开关,表演者与风力作用的正对面积不变,所受风力大小F=0.05v2(采用国际单位制),v为风速。控制v可以改变表演者的上升高度h,其v2与h的变化规律如乙图所示,g取10m/s2。表演者上升10m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表演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0.02m/s2 B . 表演者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C . 表演者上升5m时获得最大速度 D . 表演者的加速度大小不变
  • 5. 如图所示,倾角为的斜面体ABC固定,质量为m的滑块a由斜面体上的A点以的初速度沿斜面体下滑,质量为m、长为的长木板b放在水平面上,左端与斜面体的

    底端C点平滑衔接,长木板的上表面与斜面体的底端相平齐已知 , 滑块aABBC以及长木板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 长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重力加速度 , 假设滑块a经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不变,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 滑块a滑上长木板时的速度大小;
    (2) 整个过程中长木板b的位移.

二、运动学专项

  • 6. 我国高铁技术全球领先,乘高铁极大节省了出行时间。假设两火车站W和G间的铁路里程为1080 km,W和G之间还均匀分布了4个车站。列车从W站始发,经停4站后到达终点站G。设普通列车的最高速度为108 km/h,高铁列车的最高速度为324 km/h。若普通列车和高铁列车在进站和出站过程中,加速度大小均为0.5 m/s2 , 其余行驶时间内保持各自的最高速度匀速运动,两种列车在每个车站停车时间相同,则从W到G乘高铁列车出行比乘普通列车节省的时间为( )
    A . 6小时25分钟 B . 6小时30分钟 C . 6小时35分钟 D . 6小时40分钟
  • 7. 不久前,万众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已圆满落幕。如图,在高山滑雪训练中,运动员从斜坡上A点由静止匀加速下滑,到最底端B后,在水平面做匀减速最后停止在C点。已知。忽略运动员在B点的速度损失,则运动员在段和BC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

    A . B . C . D .
  • 8. 某新能源汽车公司为检测新型汽车的性能,在平直公路上做实验。设运动时间为t,位移为x,电脑绘制出汽车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则由图像可知(   )

    A . 该车处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状态 B . 该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C . 该车的初速度为0 D . 该车前2秒内位移是30m
  • 9. 一质量为m=20g的烟花弹获得E=9J动能后,从地面竖直升空。当烟花弹上升的速度为零时,弹中火药爆炸将烟花弹炸为质量相等的两部分,两部分获得的动能之和也为E=9J,且均沿竖直方向运动。爆炸时间极短,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m/s2 , 不计空气阻力和火药的质量。求:
    (1) 烟花弹从地面开始上升到弹中火药爆炸所经过的时间;
    (2) 爆炸后烟花弹向上运动的部分距地面的最大高度。
  • 10.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设计了一款能够与人协作、共同完成冰壶比赛的机器人。当机器人与冰壶之间的距离保持在8m之内时,机器人可以实时追踪冰壶的运动信息。如图甲所示,在某次投掷练习中机器人夹取冰壶,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之后释放冰壶,二者均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冰壶准确命中目标,二者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 图像如图乙所示。此次投掷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冰壶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B . 9s末,冰壶的速度大小为5.75m/s C . 7s末,冰壶、机器人二者间距为7m D . 机器人能够一直准确获取冰壶的运动信息
  • 11.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

    (1) 可判断出固定重锤的是纸带的端(填左右)

    (2) 该同学经正确操作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取连续的六个点,测得h1、h2、h3、h4、h5.若打点的频率为f,则打E点时速度为vE=

    (3) 若分别计算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数值,并在坐标系中画出v2与h的关系图线,如图丙所示,则重力加速度 g=m/s2

    (4) 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9.8m/s2 , 你认为该同学存在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三、功和能专项

  • 12. 如图所示,物体N静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Q和N用轻质弹簧拴接,Q压在弹簧上,物体P和Q通过定滑轮用轻质细绳相连。开始时用手托住P,轻绳刚好被拉直而不张紧。已知Q和N的质量相等,P的质量是N质量的2倍,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一切摩擦。现由静止释放物体P,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由静止释放P的瞬间,Q的加速度大小为 B . N刚要离开地面时,P的动能达到最大 C . 从释放P到N刚要离开地面的过程,Q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D . 从释放P到N刚要离开地面的过程,P和Q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 13.  如图,一带正电小球甲固定在光滑绝缘斜面上,另一带正电小球乙在斜面上由静止释放。以释放点为原点,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建立x轴。在乙沿x轴加速下滑过程中,其动能和机械能E随位置x变化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4. 质量相同的两物体处于同一高度,A沿固定在地面上的光滑斜面下滑,B自由下落,最后到达同一水平面,则(  )

    A . 重力对A物体做的功大于重力对B物体做的功 B . 重力的平均功率相同 C . 到达水平面时重力的瞬时功率PA<PB D . 到达水平面时两物体的动能相同,速度相同
  • 15. 如图,光滑小球a、b的质量均为m,a、b均可视为质点,a、b用刚性轻杆连接,竖直地紧靠光滑墙壁放置,轻杆长为l,b位于光滑水平地面上,a、b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现对b施加轻微扰动,使b开始沿水平面向右做直线运动,直到a着地的过程中,则(   )

    A . a落地前会离开竖直墙壁 B . a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 C . b的速度最大时,a离地面的高度为 D . a开始下滑至着地过程中,轻杆对b做功为
  • 16.

    如图,A、B、C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m,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B、C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两端与木块接触而不固连.将弹簧压紧到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B和C紧连,使弹簧不能伸展,以至于B、C可视为一个整体.现A以初速度v0沿B、C的连线方向朝B运动,与B相碰并粘合在一起.以后细线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C与A、B分离.已知离开弹簧后C的速度恰好为v0 . 求弹簧释放的势能.

四、连接体的机械能守恒问题

  • 17. 如图所示,一条轻绳跨过定滑轮,绳的两端各系一个小球A和B,已知A球的质量为 , 用手托住B球,当轻绳刚好被拉紧时,B球离地面的高度是 , A球静止于地面。释放B球,B球通过轻绳带动A球上升,A球上升至时速度恰为零,A、两球可视为质点,不计定滑轮的质量及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则从释放B球到A球达到最高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球的质量为 B . A、B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 . B球刚落地时,速度大小为 D . 轻绳对A球的拉力做的功为
  • 18. 我国科技创新规划提出要加强“深海”领域的探测和研究。如图是某大学科研小组在深海探测结束后,利用牵引汽车将探测器从海面起吊上岸的示意图,若不计滑轮摩擦和牵引绳质量。在牵引汽车以速率 v匀速向右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探测器处于超重状态 B . 探测器上升的速率大于 v C . 牵引绳拉力等于探测器重力 D . 牵引绳拉力做的功等于探测器重力势能的增加量
  • 19.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穿过竖直杆,与一自然长度为L轻质弹性绳相连。弹性绳跨过M处的光滑小滑轮,右端固定在N点,OMN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且。从O点静止释放小球,小球可以到达最低点P , 其中。已知小球与竖直杆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 , 弹性绳劲度系数为k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势能x为形变量),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 空气阻力不计。求:

    (1) 小球从O点释放时的加速度大小a
    (2) 小球从O点运动到P点过程中弹性绳做的功W
    (3) 若O点下方有一Q点且 , 则小球第一次经过Q点时的动能
  • 20.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倾角θ=30°,另一边与地面垂直,斜面顶点有一光滑定滑轮,物块A和B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并跨过定滑轮,轻绳与斜面平行,A的质量为m,开始时两物块均静止于距地面高度为H处,B与定滑轮之间的距离足够大,现将A、B位置互换并静止释放,重力加速度为g,求:

    (1) B物块的质量;
    (2) 交换位置释放后,B着地的速度大小.
  • 21. 如图,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一根长为l的轻杆相连,竖直放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也为m的小球C挨着小球B放置在地面上。微微扰动轻杆使小球A向左倾倒,小球B、C在同一竖直面内向右运动。当杆与地面有一定夹角时小球B和C分离,已知C球的最大速度为v,小球A落地后不反弹,重力加速度为g,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球B,C分离前,A,B两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逐渐减小 B . 球B,C分离时,球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C . 从开始到A球落地的过程中,杆对球B做的功为 D . 小球A落地时的动能为

五、破鼎提升

  • 22. 一辆货车和一辆小轿车以相同的速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运动,货车在小轿车前方处。货车遇紧急情况突然刹车,小轿车司机经1.5s的反应时间开始刹车,两车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两车未相撞,则从时刻到停止运动,货车和小轿车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B . 货车和小轿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C . 若两车未相撞,则时两车的速度相同 D . 若两车刚好不相撞,则
  • 23. 如图所示,甲、乙两倾斜传送带以相同的速率ν逆时针运动,两传送带粗糙程度不同,但长度、倾角均相同。将一物体分别从两传送带顶端的A点无初速度释放,物体在甲传送带上B点和乙传送带中部C点速度都恰好达到v,且以速度v运动到乙传送带B点。则在物体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在甲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比乙短 B . 重力的平均功率相等 C . 到达B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不相等 D . 两传送带对物体做的功相等
  • 24.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劲度系数为、原长为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点,另一端与质量为的物块(视为质点)相连,物块静置在斜面上的A点时,弹簧正好处于水平状态。现使物块获得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物块经过点运动到点,已知OB与斜面垂直,OC沿竖直方向,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O、C两点间的距离为 B . 物块从A点运动到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增大 C . 物块在点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 D . 物块在点时的动能比在A点时的动能大
  • 25. 机场利用传送带将行李送入飞机货舱。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 转轴间距。传送带静止,工作人员将一件小包裹(可视为质点)放在传送带的最下端,然后传动带以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2s后保持匀速,当包裹通过传送带后工作人员发现包裹在传送带上留下一段痕迹。已知小包裹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 取重力加速度。则痕迹的长度为(  )

    A . 1.2m B . 2.95m C . 3.95m D . 7m

六、直击高考

  • 26.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甲、乙两同学,分别坐在水平放置的轻木板上,木板通过一根原长为l的轻质弹性绳连接,连接点等高且间距为。两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均为μ,弹性绳劲度系数为k,被拉伸时弹性势能(x为绳的伸长量)。现用水平力F缓慢拉动乙所坐木板,直至甲所坐木板刚要离开原位置,此过程中两人与所坐木板保持相对静止,k保持不变,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F所做的功等于( )

    A . B . C . D .
  • 27. 长为l的高速列车在平直轨道上正常行驶,速率为 ,要通过前方一长为L的隧道,当列车的任一部分处于隧道内时,列车速率都不允许超过 。已知列车加速和减速时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和 ,则列车从减速开始至回到正常行驶速率 所用时间至少为(    )
    A . B . C . D .
  • 28. 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粗糙斜面从底端上滑,到达最高点B后返回到底端。利用频闪仪分别对上滑和下滑过程进行拍摄,频闪照片示意图如图所示。与图乙中相比,图甲中滑块(  )

    A . 受到的合力较小 B . 经过A点的动能较小 C . AB之间的运动时间较短 D . AB之间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较小
  • 29. 如图所示,光滑斜坡上,可视为质点的甲、乙两个相同滑块,分别从H、H高度同时由静止开始下滑。斜坡与水平面在O处平滑相接,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乙在水平面上追上甲时发生弹性碰撞,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 甲在斜坡上运动时与乙相对静止 B . 碰撞后瞬间甲的速度等于碰撞前瞬间乙的速度 C . 乙的运动时间与  无关 D . 甲最终停止位置与  处相距 
  • 30.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置一质量为M、长为L的木块,质量为m的子弹水平射入木块。设子弹在木块内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不变,其大小f与射入初速度大小成正比,即(k为已知常数)。改变子弹的初速度大小 , 若木块获得的速度最大,则(  )

    A . 子弹的初速度大小为 B . 子弹在木块中运动的时间为 C . 木块和子弹损失的总动能为 D . 木块在加速过程中运动的距离为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