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基础巩固)

修改时间:2021-04-07 浏览次数:107 类型:同步测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在相同的温度下,声音在下列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
    A . 空气、水、铜 B . 铜、空气、水 C . 水、铜、空气 D . 铜、水、空气
  • 2.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有液体可以作为声源 B .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
  • 3. 下列物体中,属于声源的是(    )
    A . 教室里通电的电铃 B . 音乐教室里的钢琴 C . 放在实验桌上的音叉 D . 静止的树叶
  • 4. 如图所示,A 为信号源,B 为接收器,AB 之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 A 分别发射出超声波、紫外线、可见光和无线电波信号时,接收器 B 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

    A . 超声波 B . 紫外线 C . 可见光 D . 无线电波
  • 5. 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智能机器人Troika可以用简单语言与人交流。关于机器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 . 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 机器人的声音与运动员的声音音色不同 D . 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km/s
  • 6. 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中写到“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句诗说明了声音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最终被鱼感知的(      )
    A . 空气 B . C . 空气和水 D . 钓鱼竿和钓鱼线
  • 7. 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A . 大象的“声音”交流 B . 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C . 蝙蝠的“回声”定位 D . 站在天坛中央说话,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 8. 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 B . 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 C . 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D .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 9. 小孩用嘴吹气球,由于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
    A . 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 . 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 C . 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 D . 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响声
  • 10.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 C .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D .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 11. 在敲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 . 钟声的回音 B . 大钟还在振动 C . 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 . 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 12.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 .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 .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 .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 13. 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了个小洞,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制成一个土电话,对其通话过程的合理说法为(   )
    A . 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 B . 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 C . 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 D . 声音既在空气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
  • 14. 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有一道辨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哪一种乐器演奏的。”这主要考查歌手对乐器的鉴别能力,是依据乐器的(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声速
  • 15. 元旦联欢晚会上,学校笛子合奏队的一曲笛子合奏《春江花月夜》让同学们听到如痴如醉(如图)。小明不禁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么婉转动听的笛声是怎样发出的呢( )

    A . 笛子本身(竹管)振动发声 B . 笛子中空气柱的振动发声 C . 演奏者的嘴唇振动发出声音 D . 以上说法都不对
  • 16. 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 ( )
    A . 扬声器发声时泡沫粒跳动 B . 音叉发声时溅起水花 C . 抽出空气铃声减弱 D . 大钟发声时球被弹起
  •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 . 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 .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二、填空题

  • 18. 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 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Hz,人的听觉范围在Hz到Hz之间,人类(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种昆虫翅膀振动的声音。
  • 19. 白居易有诗词写到:“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人们是通过声音的识别出“琵琶声”的。“琵琶声”是靠弦的产生的。
  • 20.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有诗云“潮来溅雪俗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十分确切的描绘了潮来潮往的壮观景象。大潮产生的声音是由潮水的产生的,大潮声是通过传到人耳的。
  • 21. 不同的动物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同,例如蝙蝠可以通过来定位(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响尾蛇通过来感知猎物的方位(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 22.                             
    (1) 学习科学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如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是 340m/s”。从描述中反思,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有关;
    (2) 现代城市主要街道上都会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如图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上面的数据单位是“分贝”,某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如图,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 23. 电视节目《非遗公开课》上口技表演者模仿各种鸟鸣声,他主要是模仿各种鸟声的,表演者的声音通过传人现场观众的耳朵。
  • 24. 人的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米/秒,合千米/小时。光在沿直线传播的。
  • 25. 如图所示是央视“是真的吗”某期节目画面:把塑料桶底钻一个圆孔,用厚塑料膜蒙住桶口,圆孔正对几米远处叠放的纸杯,拍打塑料膜,在听到拍打声的同时,会看到纸杯纷纷落下。听到的声音是物体产生的,纸杯被击落的现象说明声可以传 递

  • 26. 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  (填“快”或“慢”);真空中的光速为 
  • 27. 声音是由发声体 产生的,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减弱噪声.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介质传播,15℃空气中的声速是
  • 28. 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填“大”或“小”);真空中的光速为米/秒。

  • 29. 中考前夕,为了不打扰小明学习,姥姥看电视时调小了音量,这是在减弱噪声的。调小音量也减小了声音的

三、解答题

  • 30. 1912年,“泰坦尼克号”首次出航即触冰山沉没,这件事震惊了世界.探测航道上的冰山,请你说一说用声学方法探测冰山的道理。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