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试卷(二)

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原谅

尤今

    ①上海的一家餐馆里,负责为我们上菜的那位女侍,年轻得像是树枝上的一片嫩叶,她捧上蒸鱼时,盘子倾斜,鱼汁泼洒在我搁于椅子上的皮包上!我本能地跳了起来。阴霾的脸,变成欲雨的天。这皮包,是我的心头大爱。

    ②可是,我还没有发作,我女儿便以旋风般的速度站了起来,快步走到女侍身旁,露出了极端温柔的笑脸,拍了拍她的肩膀,说:“不碍事,没关系。”女侍手足无措地看着我的皮包,嗫嚅地说:“我,我去拿布来抹……”万万没想到,女儿居然说道:“没事,回家洗洗就干净了。你去做工吧,真的,没关系的,不必放在心上。”女儿的口气是那么的柔和,倒好似做错事的人是她。女侍原本绷得像石头一般的脸,慢慢地放松了,她细声细气地说了声“对不起”,便低着头走开了。

    ③我瞪着女儿,觉得自己像一只气球,气装得过满,要爆炸,却又爆不了,不免辛苦。女儿平静地看着我,在餐馆明亮的灯火下,我清清楚楚地看到,她大大的眸子里,竟然镀着一层薄薄的泪光。

    ④当天晚上,返回旅馆之后,母女俩齐齐躺在床上,她这才亮出了葫芦里所卖的药。

    ⑤留学伦敦的三年,为了训练她的独立性,在大学的假期里,我们不让她回家,要她自行策划背包旅行,也希望她在英国试试兼职打工的滋味儿。活泼外向的女儿,在家里十指不沾水,粗工细活都轮不到她,然而,来到人生地不熟的英国,却选择当女侍来体验生活。

    ⑥第一天上工,便闯祸了。她被分配到厨房去清洗酒杯,那些透亮细致的高脚玻璃杯,一只只薄如蝉翼。女儿战战兢兢,好不容易将那一大堆好似一辈子也洗不完的酒杯洗干净了。正松了一口气时,没有想到身子一歪,一个踉跄,撞倒了杯子,杯子应声倒地,“哐啷、哐啷,哐啷、哐啷”连续不断的一串串清脆响声过后,酒杯全化成了地上闪闪烁烁的玻璃碎片。

    ⑦“妈妈,那一刻,我真有堕入地狱的感觉。”女儿的声音,还残存着些许惊悸,“可是,您知道领班有什么反应吗?她不慌不忙地走了过来,搂住了我,说:‘亲爱的,你没事吧?’接着,又转过头去吩咐其他员工:‘赶快把碎片打扫干净吧!’对我,她连一字半句责备的话都没有!”

    ⑧又有一次,女儿在倒酒时,不小心把葡萄酒倒在顾客乳白色的连衣裙上,原以为顾客会大发雷霆,没想到她反而倒过来安慰似的说:“没关系,酒渍嘛,不难洗。”说着,站起来,轻轻拍拍她的肩膀,便静悄悄地走进了洗手间,不张扬,更不叫嚣,把眼前这只惊弓之鸟安抚成梁上的小燕子。

    ⑨女儿的声音,充满了感情:“妈妈,既然别人能原谅我的过失,您就把其他犯错的人当成是您的女儿,原谅她们吧!”此刻,在异乡异国的夜里,我眼眶全湿。(有改动)

(1)、根据提示,写出“我”的情感变化历程。
(2)、第①段中,当鱼汁泼洒在皮包上时,“我本能地跳了起来”,联系下文,简要分析这样写的目的。
(3)、体会第③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4)、具体说说文章结尾“我”留下的是怎样的泪水。
举一反三
名胜楹联藏机趣,山水云月醉乾坤

山水云月一沙鸥

田宗伟

       ①在幽默机趣的对句中抒发性灵、体悟人生,是典型中国文人的特殊生命情调。这是楹联不同于一般名胜联语,或是寄兴托志,或是咏事抒怀,总要表达一种内在情绪。它往往只是借助对联这种形式,以山水云月为依托,含蓄曲折地表达某种意兴或感受,同时也展现出智力上的灵巧和聪慧,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②在昆明昙华寺院子里两殿门上各有一块匾,前匾是“听鸟说甚”,后匾是“问花笑谁”。两匾相对,正好组成一副绝妙的对联。寥寥八字,机趣洋溢,禅味深长。河北作家雪泥在欣赏此联时说:“仅于艺术而言,窃以为,(A)穿行于红尘,能够停下来,听鸟说甚,问花笑谁,为初窥艺术之门境;(B)处山水间,听鸟说甚,问花笑谁,在艺术的道路上苦苦追寻,深得艺术之精髓,为第二境界;(C)在千山鸟飞,万花盛开的时候,能够把“听鸟说甚,问花笑谁”改为诘问句,不执著于物象,飘然而过,才是艺术最高境界。

       ③“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此为杭州西湖孤山竹素园一联,为清人吴恒所题。寥寥十字,山水之清幽雅致与联家之精神意趣无不毕现。此联最有味者乃在“读”“谈”二字。谈天,本为人事难及鸟也;读月,于人少有而况鱼乎?然虽近荒唐,细思则殊为有趣,似是作者在代鱼“读月”,代鸟“谈天”,又似水清月现鱼真可读之,山静无声鸟真可谈天。此乃奇趣,反常合道,妙不可言。

       ④“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此联挂于扬州廋西湖小金山月观亭内“月观”匾额之下,为清人郑燮所书。小金山乃瘦西湖中一小岛,岛上东端之“月观亭”系清初所建,坐西朝东,四面皆为格扇,推窗赏月,天上水中两月同收,实乃赏月佳处。“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新奇空灵,机趣洋溢。寥寥十字,两幅画面:                                                                                                                           。如此凝练概括又如此生动新奇,实非大手笔难出此语。

       ⑤“无怪倏尔而秦,倏尔而汉,到此地小坐片时,便成旦暮;看来何必有洞,何必有花,与诸君清谈半晌,即是神仙。”此联见与吴恭亨《对联话》,“小坐片时便是旦暮”,几近桃花源人之“不知有汉”;“清谈半晌即是神仙”,仿佛人人皆可为神仙矣。吴恭亨言此联机趣洋溢,有化堆垛为烟云之妙,洵不诬也。

       ⑥这类楹联非关情感,非关寓意,只关乎生命情调,于物我同化,神超理得中显示了中国文人生命中那种自然纯净的精神世界。山水云月一沙鸥——在这类对联中,作者是自由愉快的,从不带任何沾滞。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我的父亲母亲

夏芳

       ①有人说没有见过一辈子不吵架的夫妻。我见过。父亲母亲,一辈子没有吵架。

       ②父亲长母亲六岁,巧的是父母的生日竟是同一天。

       ③打记事起,常见爱好京剧的父亲把一些票友带回家。母亲每每笑脸相迎,端茶倒水伺候。

       ④那班男男女女有拉弦的、敲鼓的、打锣的,有唱花脸小生的、花旦青衣的、老生老旦的……有时一乐和就是一个下午,父亲还会热情留人吃晚饭。

       ⑤这边母亲似乎早就知道要吃饭,已擀好面条。但母亲通常一边擀面条一边小声唠叨:“好歹有个星期天,让你爸弄的乱七八糟,连个清静也没有。”

       ⑥曲终人散,父亲是陪人喝过酒的,脸红扑扑的,酒后的父亲愈和蔼可亲。母亲开始数落,大致是父亲不体谅她的辛苦,油瓶倒了也不扶,家里家外都是她操持云云。她经常这样威胁父亲:“你再领着些狐朋狗友回来闹腾,我就掀桌子,回娘家,倒地方给你!”

       ⑦父亲只是“嘿嘿”笑着,还会夸母亲今天的菜炒得好,面条擀得匀细。母亲的埋怨渐渐平息下来。

       ⑧母亲那时候每天要到生产队出工,父亲已是当地受人尊敬的中学校长。父亲体恤母亲体力不济,星期天和假期常替母亲出工。母亲在家也不会闲着,父亲若说:“让你歇息你比出工还劳累,生就的劳碌命。”母亲会一边嘴里抱怨着“我嫁到你们家没有过一天好日子”,一边手中忙着家务。

       ⑨父亲退休的时候身体不好,有胃病、气管炎、胸膜炎、颈椎病等等。母亲一心一意照料回家的父亲,那些疾病居然一点点离开了父亲。而母亲,老来患上了冠心病、高血压,曾经高挑的身材一年年下来,渐渐虚胖起来。

       ⑩我在城里买房后,父母每年都会来城里到我的家中住几个月。父亲每天早晨六点钟准时起床,给自己和母亲每人冲一碗蜂蜜水或豆奶喝下,然后带着母亲到公园晨练。有个下雪天,母亲看天气不好没有起来,父亲依然要出去。我怕路滑,阻拦。父亲说:“你妈那么胖,得的那些病都是缠人的。她哪天中风、偏瘫什么的,我得有个好身体伺候她啊。”顿时,我怔住了。

       ⑪父亲七十三岁那年春天,患胆管癌,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一向病恹恹的母亲在父亲病后,每日拖着虚胖的身子,忙忙碌碌围着父亲转。父亲有时被病痛折磨得烦躁,冲母亲发脾气,母亲笑笑:“看你爸,老了长能耐了。”好像父亲发脾气也是宠爱她的另一种方式似的。

       ⑫父亲坚忍地活着,病后撑了两年又二个月,平静地走了。母亲没有大哭,她有条不紊地教给我们如何按着风俗送父亲。只是,母亲的双眼空洞着,让人不忍对视。

       ⑬我常和母亲通电话,母亲说着说着就会说起父亲,于是哭泣。母亲每每都是怨父亲,祥林嫂般地重复这几句:“你爸说话不算数,他说一辈子有他我就不会受半点委屈,他说要等着我不能动弹的时候照顾我,他说他要和我一起过一百岁的生日……”

       ⑭忽然间我泪眼模糊,心头跳出几个挥之不去的字——爱可以怨。想起父亲母亲。

(原载2007年3月16日《参考消息》)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担当的力量

    ①和父亲聊到他小时候干农活的经历:农忙时,需要帮父母挑担子,最开始20斤的担子都压得喘不过气来。后来慢慢适应了,30斤、40斤、50斤,只是肩上的茧越来越厚了。他说,自己多挑一点,爹娘少干一点。简短平实的话,却令人回味。当父辈们十几岁时,他们就有了用稚嫩的肩膀替父母扛起家庭重任的担当。那么,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

    ②而这种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呢?

    ③担当的力量源自于爱。A是什么给了花木兰放弃采桑织布的生活,选择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的勇气?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孝心。B是什么给了鲁迅不惧威胁利诱,像钢刀一样的笔锋刺向敌人心脏的骨气?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使命感。C是什么给了焦裕禄忍受病痛的折磨,为兰考艰苦奋战治理“三害”的坚守?是“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拳拳报国之志。他们对家庭、民族、国家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迎难而上、百折不屈、公而忘私、积极奉献,以担当的精神挺起整个民族的脊梁。他们这些人,一直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④担当的力量源自于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教师的担当是坚守三尺讲台默默耕耘,春蚕到死丝方尽;军人的担当是手握钢枪保家卫国,一腔热血沃疆土;党员干部的担当是危难面前那一声“共产党员跟我往前冲”的呐喊,是“四有”书记谷文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是时代楷模燕振昌“克勤克俭,忠诚敬业,勤勉热心,求真务实”的真心。作为一名年轻的学生,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神圣使命,笃行学习报国之志,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⑤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传承。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弘扬。将会形成激励我们年青一代的不竭的动力源泉。担当,是融入中华民族文明血脉中共同的精神信仰,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到“一片丹心图报国”的于谦。这些民族之魂把千钧重担扛在肩上,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力支撑。

    ⑥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担当,就是要传承祖辈父辈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不惧牺牲的精神与品格,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在刻苦学习和勇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以渊博的学识、宽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积极作为,在新时代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

(选自2018年4月24日《人民日报》,作者孔子文涵,有改动)

现代文阅读

只要有爱,就是无价

    ①刚到北京,天空中飘着小雪,一阵风刮来,让人感到丝丝凉意。北京的朋友知道我喜欢吃火锅,特地带我去一家城西的老店,红灯笼,黄木板,每一桌上都有一口热腾腾的铜锅,锅子的烟囱高耸,烟囱的盖子大开,烧滚的锅子热气滚滚,弥漫在整个屋子。

    ②朋友点了一个大号的酸菜白肉锅,加了几盘羊肉,一些牛肉卷饼,然后把菜单推到我的面前,叫我点一些菜。我点了几个菜,特别点了爆炒黄鳝和韭黄炒鳝。跑堂的过来,看了菜单,好意地探询:“先生,您点了两道鳝鱼呢!”

    ③“对了,我喜欢吃鳝鱼!”

    ④北京厨子炒的鳝鱼果然美味,香、脆、鲜美,骨头也剔得干净,没有一点渣子。

    ⑤ “老师怎么爱吃鳝鱼的呢?”北京的朋友问。

    ⑥我沉思了一下,就在水汽淋漓的火锅店里,简单地说起一段往事。

    ⑦小时候,我家门前的“亭仔脚”(就是屋檐下)摆了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鳝鱼面。摊子黄昏才开张,正是我放学返家的时间,远远地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我凑到摊子前面,盯着油汪汪、黄灿灿的炒鳝鱼,使劲儿地吸了几口诱人的香气,咽下口水,然后我便低着头,绕过巷子,回到家里。

    ⑧为什么要低着头呢?因为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们根本吃不起。不要说炒鳝鱼,连鳝鱼面也吃不起,我们家兄弟姊妹就有十八个,一人吃一碗面,恐怕是一星期的饭钱了。我们从来不要求妈妈买来吃,妈妈非常了解我们的心理,于是她经常向卖鳝鱼的人央求,拜托他们杀了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妈妈深信鳝鱼的骨头充满钙质,还有各种维生素,对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有帮助。

    ⑨每天晚上,妈妈总会从鳝鱼摊提回一大袋的骨头,洗也不洗地丢到大锅熬煮。

    ⑩为什么洗也不洗?因为,妈妈说鳝鱼骨头上还带着鲜血,那是最为滋补的,洗净多么可惜!

    ⑪熬过两三个小时,鳝鱼骨头几乎在锅中化去,汤水成咖啡色,水面上浮着油花,这时,妈妈会撒一把葱花,关火。

    ⑫鳝骨汤熬好时,夜已经深了。妈妈把我们叫到灶间,一人一碗汤,再配上她在另一家面包店要来的面包皮,在锅里炙热了,变成香味扑鼻的饼干。我们细细地咀嚼面包皮,配着清甜香浓的鱼骨汤,深深感觉到生活的幸福。虽然吃不起鳝鱼与面包,但是鳝鱼与面包是有钱就吃得到的,鳝鱼骨和面包皮却是只有深爱我们的妈妈才做得出来。

    ⑬只要卖鳝鱼的来摆摊,我们一定会喝鳝鱼骨汤,奇特的是,我从来没有喝腻过,而且一直觉得这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⑭妈妈担心我们会吃腻,有时会在汤里加点竹笋,或下点蛋花;有时会用豆腐红烧,或与萝卜同卤……虽然用的都是普通的食材,却充满了美味的魔术。

    ⑮最神奇的,算是炸鳝鱼骨了。鳝鱼骨本来是歪曲扭动的,下了油锅时突然被拉直了,一条一条就像薯条一样,起锅时撒一些胡椒、盐,香、酥、脆,真是美味极了。我吃了好几年的鳝鱼骨头,一直到我去外地念书,偶尔回到乡下,喝到妈妈亲手熬的汤,总是觉得美味如昔,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妈妈把深情与爱熬入了那平凡的汤中,使我们身强体健,在普遍营养不良的乡下孩子中,我们总是气色红润,精神饱满。

     ⑯“也许是小时候吃不到鳝鱼,长大之后只要到馆子吃饭,看到有卖鳝鱼,总会点两道来吃,一边吃就会一边怀念起那一段艰苦的岁月。”我对北京的朋友说。

    ⑰大家听得入神,纷纷夹起鳝鱼,细细咀嚼。当然,有故事加味,鳝鱼也变得别有滋味了。

    ⑱吃完火锅,我漫步在北京街头,此时雪花漫天飞舞,我回想着妈妈熬制的鳝鱼骨汤的味道,感到我们的生命正是那些看似微贱的东西,累积出一些无价的意义,使我们感到丰盈。

    ⑲谁能告诉我鳝鱼骨头一斤多少钱?面包皮一袋多少钱?市场里捡来的青菜一斤多少钱?

    ⑳只要有爱,就是无价的。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

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①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②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③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黃,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④我对油菜花再熟悉不过了。在我的故乡,油菜花随处可见,田间、路边、河坡上……经常能看见这种极其普通的花儿。小吋候,每天放学后,爸爸骑着自行车接我回家,路边的一侧是一条小河,河坡上开满了油菜花。爸爸每次骑到这里时,就会停下来,沿着河坡往下走,采上一朵油菜花,然后递给我。回到家中,我们将采来的这朵油菜花插在装了水的瓶子里,屋子立刻就靓丽了不少。记忆里,童年的每个春天,眼前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灿烂盛开,家中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美丽装扮。

    ⑤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因为在我心中,大概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于家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朴实平凡的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⑥即便你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油菜花,亲身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紫瓦的房前屋后…这些,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⑦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故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汪曾祺小说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一一他(他)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

    ⑧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

[凝视亲情](15分)

父亲的背影

李娟

①在江边的小路上遇见一位老人,穿灰色的上衣,黑裤子,脚上穿灰色的运动鞋,微微驼着的背,步履缓慢地走着。满头花白的头发,他走路的背影,多像我的父亲。我加快了步伐,不一会儿就超越了他,我回头去细细打量他,不,他不是我的父亲,他怎么会是父亲?

②此生,我再也见不到父亲的背影。

③那一晚,梦见了父亲,他穿着一件白村衣,骑着一辆自行车,车上带着我和妹妹,驰骋在宽的路上,【甲】路旁是一排排挺拔的白杨树,在风里“哗啦啦”地唱着歌。春天的风吹过故乡的原野,麦苗青青,桃花遍野……·

④梦醒时,月明人静,秋虫低吟,想着梦里他高大的背影,戴着一副黑色眼镜温和的笑容,想着我隔着碧海云天的父亲,永远不再回来的父亲,忍不住泪水潸然。

⑤暮年的父亲在患病之后,走路越发慢了,平衡能力很差,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医生要求他多练习走路。我时常陪他在江畔的小路上散步。有时着他的手,他的手宽大温暖,手背上有了几预老年斑。我们在水边散步,说话,父亲那时常常微笑着,没有病中的愁容。记起小时候,父亲牵着我的手去商店,给我买美味的糖果,带去影院看电影。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不是父亲带我去公园玩耍,而是他一次次带我去西安碑林欣赏书法,我们徜徉在古树参天的千年庭院里,行走在一块块虎踞龙蟠石碑之间,我从父亲的诉说里,知道一位位书法的名学:柳公权、主数之,怀来、于右任……因为,我从六岁开始在父流的陪伴下开始习字,潜意识里,他要将我培养成一个秀外慧中的淑女。

    ⑥忧然记得,父亲第一次教我习字,是在故乡小院里,    【乙】合欢树花满枝極,仿佛落满了天上的云霞。树下,一张小桌上铺好笔墨纸砚,六岁的我,正襟危坐,一只小手慎重地握着毛笔,临柳公权《玄秘塔碑》。【A】他温暖有力的大手扭着我的小平,一笔一划,一一,我神屏,一丝不苟,仿佛在书自己一生的命运。

⑦他说:习字如做人,心正则笔正,笔正则字正。习字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和静气,写字不得潦草,不能慌张,更不能肆意涂抹,提笔时气息不能断,要一气呵成,落笔无悔。

⑧如今回想父亲的话,仿佛不是在解读书法,而是在解读人生。

⑨小时候练习书法的经历,在我成年之后渐渐显现出来,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了我日后的写作。记得我刚写作不久,每每在报刊发表了作,父亲是低着花白的头,耐心细致地阅读。【B】他常常微笑:“你这样好好写,慢慢写,你的文字净、温暖,以后能选生书”如今。父亲说的话都应脸了,我的散文几十次入选中学生辅导书籍,多次入选中学生高考和中考语文试卷。买冥之中,仿佛一切都是父亲安排好的。我用父亲握着的那只手写作,给各大报刊写稿,不知不觉我成了终身写字的女子,从懵懂天真的童年到人生的中年。

⑩我新渐明白,习字如练功,比的是内力而不是外力,写作也是如此,只有内心有静气,安于寂寞的人,文字里才有了沉稳大气,端正开阔,洁净坚韧,有了格局和气象。

⑪在浮躁的尘世间,任何一种安静从容的书写,都是生命的修行吧,

⑫三个月之后,父亲走了。

⑬读作家龙应台的《日送》:我们只是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的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彩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小路旁的夹行桃花满枝極,红烁的花朵掩映在碧绿的叶子下,水气泱泱。

⑭黄昏时候,暮色四合,草木散发着淡然的气息,虫鸣如流水,江风清凉,夏日的暑气渐渐散去。湛蓝的夜空升起一新月,江心里也泊一弯新月。暮色苍茫时分,我看见父亲缓缓走在江边的小路上,浅灰色的上衣,黑色的长裤,他慢慢走着。

⑮我看着他,看着他渐行渐远,渐行渐远,再也看不见,泪水模糊了双眼。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