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试卷(一)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 , 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卿等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注】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九重:深宫之内。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结合语境,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必先其心志(痛苦) B、乱其所为(违背) C、犹割以啖腹(大腿) D、若耽滋味(喜欢,特别爱好)
(2)、下列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管夷吾举士        然后知生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犹割股啖腹        河曲智叟亡 C、曾益所不能        如土石何 D、故卿等为朕耳目    已而细柳军
(3)、下面是对两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开头先列举事例,采用了层层推理的方法。 B、【甲】文认为担任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 C、【甲】文是从正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D、【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首先要抚恤百姓。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②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5)、【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

       水益涩 , 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 , 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