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
材料一:
时期 |
人物 |
游历及成就 |
时期 |
人物 |
游历及成就 |
春秋 |
|
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他思想的核心是①________。 |
西汉 |
|
张骞出使西域,到达了很多国家,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
②________ |
|
玄奘西游天竺,研习佛法,并将沿途的风土人情等情况介绍到中国 |
明朝 |
|
郑和七下西洋,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意义是③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二:英国海滨旅游最初局限于贵族和上流社会人士。工业革命后,随着收入的增加,资产阶级人士也开始参与其中。生产力的提高和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使资本家不得不增加工人的工资井给予他们帯薪假日,1840年以后,铁路的修建使交通费用降低,工人也开始到海滨旅游。海滨旅游在英国逐渐蔚然成风。
——摘编自马婕妤《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体闲生活》
材料三: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只有少数人能享受到旅游的乐趣,1984年中国人均出游仅有0.2次,到2015年超过3次,次年则达到37次。除休闲娱乐外,开视野、陶冶性情、学习知识也成为旅游者的追求,旅游己是人们提升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夏杰长、徐金海《中国旅游业改基开放40年:回顷与展望》
材料四:历年世界旅游日的主题口号(部分)
序号 |
年份 |
口号 |
① |
2001年 |
旅游业:为和平和不同文明之间对话服务的工具 |
② |
2003年 |
旅游业:一种消除贫困、创造就业与社会和谐的驱动力 |
③ |
2008年 |
旅游: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
④ |
2011年 |
旅游——连接不同文化的纽带 |
⑤ |
2013年 |
旅游与水:保护我们共同的未来 |
⑥ |
2016年 |
旅游促使发展,旅游促进扶贫,旅游促进和平 |
要求:仿照示例,完成表格。
序号 |
时代课题 |
① |
世界和平 |
② |
序号 |
时代课题1 |
序号 |
时代课题2 |
|
经济发展 |
|
|
|
|
主题 |
|
任 务 与 探 究 | 【任务一:读图知史】 ①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对比教材中的《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图》与 《丝绸之路图》,归纳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
【任务二:史料实证】 由于丝绸之路跨度如此之广,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为其沿 途安全提供保障,它就无法长期存在。汉王朝以其强大的国力,当之无 愧成为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保护者,并为这条道路的畅通与繁荣提供最坚 实的保障。 ——纪录片《中国通史》 ②请写出可以佐证画线部分内容的相关史实。 | |
【任务三:论从史出】 ![]() | |
③综合上述材料,在“横线”处补全主题,并说明你的理由。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