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门,门,门
谭谈
送走了不知第几批客人,谢宏志制教授再次背起行装,准备出门。
他刚则走到门边,还没有伸手去开门,门就被人敲响了。
门开了。门口,毕恭毕敬地站立着一个穿民警制服的中年人。他仰头看看副教授,谦恭地笑了笑,很礼貌地问道:“这是谢主任家吗?”
“对,对。”
中年人悬着的心落下来了。自己这两天在报批户口的报表堆里翻出的救命菩萨,终于找到了。看来,儿子这回升大学,有门了。
总不能就这样对着客人站在门口说话吧,副教授不得不再次放下背起又放下、放下又背起的行装,谦和地道:“请屋里坐。”
“您就是……”
“我老谢。”
“您就是谢大救授,谢大主任啊!我真是有幸,有幸啊!”
“你……”
“我是公安局户籍科的。”
客人的目光,在屋里扫视着,似乎在寻找什么。副教授想,客人该看到自己刚放下的行装,客人该早就发现自己正有事要出门。心里着急,嘴上却又道:
“有事情,请说,没关系的!””
“您夫人呢?”客问。
“上班去了。”主答。
“您母亲呢?”
来客这话一出口,副教授不由得奇异地看了对方一眼,一时没有作答。
客人在沙发上坐下了。接着,很谨慎地又颇激昂地抨击起当今的时弊来。
“唉,现今这‘公文旅行’,这机关的办事效率,真是害死人啰!你看,您三年前为老母亲申报户口的报告,左转右转,直到最近才到我手里。我看了报告,完全符合条件嘛,早就该解决嘛!像您这样有贡献的中年知识分子,尤其应该……”
“请喝茶。”制教授给客人递过来一杯热腾腾的香片茶。
“谢谢。”客人欠起身,双手接茶,“谢主任,是这样,办户口,有那么一些条条框框。我特意来,是想见见您母亲,看她身体如何,看是不是符合…….当然啰,这些框框条条,也是由人去掌握的!”
“她不在……”
“回老家去了?”
副教授举目望着窗外,一时无话。
“那没关系,就算我已经看到了她老人家就是。”
“你……还有事吗?”
“你们系,可是全国有名的啰!最近又被评为全国教育战线的红旗单位,你不知道,高考的许多考生,都希望进你们这样的名牌系深造啊!比如我那儿子,想要进你们系都快想疯了!”
“他成绩如何?总分多少?”副教授顺口问道。
“五百一十九。”
“不错呀。”
“上是上了重点大学的分数线,可你们学校要求更高呀!我不知道……”
“他叫什么名字?在哪个考区?考卷号码是多少?”
这时,副教授由刚才的心不在焉,变得神情专注了。穿民警制服的中年人,认真地把儿子的姓名、考卷号码、所在考区,一一报告了副教授。副教授则扭开钢笔,打开笔记本详细地把这些记下了。
“还有事吗?”写罢,副教授看了看表,忍不住再次询问对方。
“没、没了。过几天,我就把老人家的事办、办好。”客人恭维得有点口吃了。“很抱歉。那就请……我不能再待下去了,要去赶九点四十八分的火车。”
“好,我这就走,这就走。主任,你准备去哪呀?”
“招生。”
“您亲自出马?那、那太好了。”
副教授又焦急地看看手腕上的表,担心误了车。他顾不得客人了,匆匆背起行装,大步跨出门去。这位不知给他带来烦恼还是欢乐的客人,被他远远甩到了后面。客人则面有欣慰之色,一直微笑着目送副教授远去的背影。
一个星期以后,这位穿民警制服的中年人,又出现在刚刚招生回来的副教授的门口。自己的儿子终于被这所名牌大学的名牌系录取了。这自然是担任系主任的谢副教授起了作用。他很感激,特意登门将他在收到儿子的录取通知后亲笔批的,这位副教授三年前为其母亲申报的户口送来。这一次,副教授刚一开门,还未说声“请进”客人便一边往屋里走,一边兴奋地道:
“谢主任,这一次,真是太感谢您了。这是老人家的户口。”
副教授跟在客人后面进了屋。这时突然站住,摆了摆手:
“谢谢了!我母亲去年就去世了。”
“……”
副教授迈着沉重疲惫的步子,不觉返身从屋里走到门口。
(选自《人民文学》198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