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宜昌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无味之味

李锐

    ①曾见过齐白石一幅斗方:一棵肥硕的白菜配两枚鲜红辣椒,题曰:“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识白菜为菜之王,何也?”白石大师勤奋一生,不失农家本色,深知白菜性格,才写得出这样深切的颂辞。

    ②对于这个称赞,天下白菜确也当之无愧。白菜即菘。《本草》曰:“菘性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除不择时地,易于生长之外,比一般蔬菜,白菜还易于高产,便于保存,“盖易具而可常享也”(苏轼《菜羹赋》)。然而齐白石的称颂,当有另一层深意。

    ③人们大体都有这样的经验,不论什么佳肴美味,不要说天天吃,就是连续多餐,也会腻的。如果吃得过分,反是“腐肠之药”。白菜却百吃不厌,更不要说“腐肠”了。这是什么缘故呢?

    ④仔细一想,其故大概就在一个“淡”字。同水一样,白菜的性格是淡的,也即是“有自然之味”(《菜羹赋》)。清淡,自然之味,可说是蔬菜的通性。惟有白菜之淡,淡得更纯正,更接近水性之淡。提到淡,总不免想起“淡而无味”的解释,至少是味道很薄。可是,这正是白菜最值得宝贵的性格。古人说,“大味必淡”。这是指“淡”本身没有什么至极或特殊之味,而是一切味的本原。“淡者水之本原也,故曰天一生水,五味之始,以淡为本。”(《管子·水地》)这种本味,可以同一切味相谋、相济,而不相侵、相扰;它平淡无奇,不自命不凡;它平易近人,不巧言令色;正像“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⑤至于五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究竟以何者为上?何者能算“大味”呢?恐怕访遍神州,也得不到一个完满的答案。江浙人做菜喜欢放糖;湖南、四川人要辣;城里人口轻,乡下人口重;苦瓜则只有南方几省熟悉;看来只有酸,天南地北,男女老少,都爱吃一点,然而绝不能多吃,否则就会倒牙。因此很显然,五味之病,就在厚重,即至极、过分;“五味令人口爽(伤)”(《老子》),它的优点也就是它的缺点,反而不如淡薄无味而能持久不厌了。

    ⑥这就是白菜的辩证法:淡薄才会_______,无味才会_______,清淡、自然、平常才会淡而不厌,久而不倦。

⑦古人很懂得“淡”的道理:“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惟其淡如水,故无不相调。孔子这话的开首,还有这样三句话:“君子不以辞尽人。故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这就是说,要“听其言,观其行”,天下有道,行胜于言,德厚为先,自然百业兴旺,蒸蒸日上;天下无道,言胜于行,虚辞绞绕,自然礼崩乐坏,江河日下。历史总是无情的:花言巧语,哗众取宠,弄权玩术,文过饰非,虽能高论惑人,愚弄一时,但终究是不能长久的。

(1)、请问古人为什么又称白菜为“菘”?
(2)、请问“白菜之淡”有什么特点?
(3)、我们常说的“五味”是指哪五味?请将其填充到第⑤自然段的横线上。
(4)、白菜的辩证法是什么?请在第⑥自然段横线上各填一个合适的词语。
(5)、积累链接:请默写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后两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答题。     

                                                                                                            冬虫夏草
        ①不是什么幼虫都能成为冬虫夏草菌的寄生体。
        ②小虫活动的天空是如此高阔,土地是如此辽远,小虫更是如此之多,何以冬虫夏草菌偏要选择蝙蝠蛾幼虫作为寄生体呢?选菜青虫就不行吗?——其形象并不怎么高雅,但毕竟还是虫,还能够化蝶,翩翩然上下,亦虚亦实,恍兮惚兮,饶有诗意的。蝙蝠蛾幼虫作为冬虫夏草茵的“培养体”,是被宠幸还是命运的安排?
        ③也不是任何真菌都能生长在蝙蝠蛾幼虫的身体里。
       ④我们比较熟悉的真菌如蘑菇、霉菌,还有酵母菌等,谁也不会想到要深入如此逼仄、窄小的“虫体环境”。冬虫夏草菌寄生于蝙蝠蛾幼虫体内,也不一定是出于什么冤家路窄。我想,一开始也可能只是一种偶然事件,只是这种偶然多了,才逐渐养成一种习惯,最后形成如此特定的自然选择。
       ⑤寒冬是萌生冬虫夏草的季节。雪野洁白,四野寂静,千山鸟飞绝,野渡雪自白。这样的日子,蝙蝠蛾幼虫只能躲藏在寒冷的泥土里,随着体质的下降,冬虫夏草菌终于强行钻入它的身体,吸取体内的营养,在体内萌发菌丝体。经过隆冬到初夏漫长的日子,可怜的幼虫终于被“吃”得只剩下一袭皮,皮中全是密密实实的菌丝体(菌核)。入盛夏,菌核茁壮成长,不久,便从“虫”嘴巴那头伸出一根中间肥两头略尖、表面上生着一些小球体、里面隐藏着不少冬虫夏草后代(子囊孢子)的棒子。这棒子窜出泥土以后,怎么看都像夏天的草叶。
        ⑥也不是任何地方都能生长冬虫夏草。
       ⑦江南烟雨,天潮潮地湿湿,不适合冬虫夏草的生长。岭南天气,风热温湿,也不适合冬虫夏草的生长。根据科学考察,冬虫夏草只适合生长在我国四川、西藏、云南、贵州、青海、甘肃一带森林草甸或草坪上。想来,这真使经济至上的尘世短了不少冬虫夏草的产量。
       ⑧成为冬虫夏草绝不是菌的美德,而是菌的鸠占鹊巢,菌的侵略行径,菌的霸权主义;是冬天开始的弱肉强食,冬天里的强盗作为,生物界的罪恶逻辑。菌将自己的幸福生活乃至未来建筑在其他生物的死亡之上,谁能想像得出虫的死亡过程有多痛苦?   
       ⑨世上不是有“披着羊皮的狼”吗?我以为冬虫夏草不折不扣就是“披着虫皮的狼”。友人从西藏归来,带给我一小包冬虫夏草,说是世界上最好的冬虫夏草,因为是从生态环境最好的西藏出产的。我想,迄今为止人类的所谓生态学观念,本质上仍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对于蝙蝠蛾幼虫来说,即便生活在西藏那样的土地上,生态环境也未必能说是好。
        ⑩冬虫夏草使菌的身价得了道升了天。冬虫夏草入药,性温味甘,极具补肺益肾功能。优质的冬虫夏草,药店已售数万余元一斤。
        ⑩在地球村,新的冬虫夏草依然在产生……
                                                                                                                                                                               (选文有删改)

阅读说明文,回答问题。
                                                                                              舌尖上的军队
      ①曾几何时,一档名为《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在央视热播,笔者就来说说舌尖上的军队。
      ②二战中,美军士兵对装备的午餐肉罐头深恶痛绝,他们甚至编出很多段子来调侃这种罐头。然而,在战时的英国,午餐肉罐头被当地百姓当作圣诞菜肴享用。这种落差就是国力的体现。
      ③越战之后,美国淘汰了老旧的马口铁罐头包装口粮。硬质罐头的重量、硬度影响了携带的便捷性。随着分子技术的发展,美国开始采用一种被称为软罐头的包装技术。采用软包装不仅拥有和马口铁罐头同样的保质期,还便于携带和空投。包装废物在战时也易于被掩埋或者带走。在执行秘密任务时,也不会因为碰撞而发出声响。
      ④最早使用软罐头技术的是美军特种部队。他们经常需要在越南丛林中执行超过十天的远距离巡逻或者偷袭任务,携带传统的硬质罐头非常不便。美军后勤部门拿出用于医疗包装的高分子材料包食物给士兵吃。美国一直用最新的科技来推动军队的饮食进步,并将其视为战斗力的一部分。
      ⑤除了软罐头之外,营养支持技术也是来自于美国军方。营养支持本是医学专门技术。上世纪50年代,美军开始研究此项医学技术,通过给士兵注射营养液便可以维持生存,而且达到无损健康、保持精力旺盛的效果。美国军方打算送宇航员上太空,不进食则无需考虑宇航员的排便问题。最后这个实验失败了,因为即便什么都不吃仍然会有排便,人体的胆汁需要通过排泄系统排出。这种技术被用于治疗消化道出现问题的重症病人。中国就有因为癌症需要切除整个肠道和胃部的病人一直靠营养液维持生存,甚至结婚生子并存活。军队餐饮科技的进步实际上可以推动民用商业领域的进步。
      ⑥上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配发新型单兵口粮。这是一种可以自热并且携带安全的前线口粮。为了避免口味单调,美军开发出二十多种不同的菜品,甚至为回教徒和素食主义者开发出专用的口粮。
      ⑦我军有无类似的军用口粮呢?
      ⑧我军后勤部门一直在研发各种军用食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压缩饼干。压缩饼干可被视为炒面的升级版,当初制造压缩饼干是希望方便携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压缩饼干的口感和营养也有所改善。有很多人认为,压缩饼干是一种泡过之后可以变得很大的食品,这并不是制造者的目的。压缩饼干的单位热量也谈不上很高,至少与同等质量的肉类比没有什么优势。整体而言,这是一种不算先进的单兵口粮。
      ⑨中国真正具有技术含量的军用食品是脱水米饭,最早发明脱水米饭的是旧日本军队。中国改良了日本的技术,只要加入少量热水,脱水米饭就可以食用,口感也接近一般的米饭。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效仿美国研制了类似的单兵自热食品,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十多种不同的改良型号,适用于各个军兵种。
      ⑩一个国家的军队是否强大,不完全在于拥有多少飞机坦克航母,而吃饭的水平往往能体现其后勤能力。对军用食品的研制开发,是军队建设今后不断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治疗“语言癌”

    ①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

    ②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达,已然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积弊已久。当触摸手机屏幕点赞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就在这一片雾霾中渐渐生成。

    ③也许有人认为,“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笔者并不以为然,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语言癌”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加上电视、网络的不良影响,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台湾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观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咱们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病态中文”在现实生活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俯拾即是。比如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④在“语言癌”话题引发广泛共鸣后,台湾有关部门纷纷亮出应对方策,比如在会考中适时出一些“语言癌”的辨正题,引导教学,提升语文表达能力;比如在未来修订语文领域课纲时,将提升表达能力列为重要项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讨论、上台讲话,等等。这些从青少年抓起的举措无疑是可喜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全社会要形成说“雅语”的“雅风”,一要精准,二要生动,三要雅致,人人以此要求自己,并蔚然成风。毕竟,对语言影响最大的,是社会文化,它不但存在于媒体之中,还存在于人际之间,无孔不入,深入肌理。

    ⑤打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流行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及时将它融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遏止,让它们在“雅语雅风”面前式微。唯有如此,“语言癌”才会逐步治愈。(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当今世界,光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军事、工农业生产等领域,其中光学技术成果在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农业技术发展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光解油烟——让生命远离伤害

    在现代家庭生活中,厨房油烟具有不容忽视的危害性。为了减少油烟污染,人们发明了抽油烟机,但它仅能收集部分油烟,不能降解有害油烟成分,而且清洗抽油烟机的清洗液排入下水道,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光解油烟净化器的问世则改变了这种局面。净化器以特制灯管发出的高能紫外线把油烟分子降解为微小的油脂分子,这些油脂分子一部分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一部分与氧反应形成微量固态粉末,它们一并被风带走,从而达到清除油脂的目的。此外,高能紫外线还能把异味分子降解为没有气味的物质,也可以杀灭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因此可以高效去除油烟中的异味和杀死细菌。净化器具有的①、②和杀菌的作用,大大降低了油烟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③——让室内空气更清新

    净化室内空气的方法很多,其中光触媒空气净化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光触媒实际就是光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其表面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光触媒主要成分为一种纳米级的二氧化钛活性材料。这种活性材料喷涂于墙面之后可形成一层薄膜,通过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发生光催化作用,从而产生活性氧和氢氧基,对空气的有害气体进行降解,并能分解微生物释放出来的毒素,同时还具备除臭、抗污、防霉、自净等功能。光触媒空气净化法最终的反应产物为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无害物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在净化过程中光触媒本身也不会发生变化和损耗,因此具有持续作用的优势。

    光学防虫——让农作物免受虫害

    为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业生产环节要减少或不用化学农药,因此需要大力推广物理杀虫技术。灯光诱虫技术是成本最低、用工最少、副作用最小、效果最好的物理防治方法。它利用生物的趋光性诱集并消灭害虫。不同种类的昆虫对不同波段光谱的敏感性不同,如黄光对蚜虫具有较强的诱集力,紫外光对数百种害虫有较强的诱集力。实验证明,在安装了这种新型光源装置的卷心菜种植区内,卷心菜的受害率仅为1/7;而在未安装的种植区内,几乎100%的卷心菜都受到了害虫的侵害。

    植物生长灯——④

    阳光对于植物的意义,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实现的。植物对光的喜好是有选择性的,特殊波段的光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科研人员据此研发了特殊的植物生长灯,用人工方法模拟对植物有促进作用的最佳光谱,增加对植物的照射,促进其生长,从而提高其产量和品质。他们用农用钠灯为草莓施“光学肥料”,延长了大棚草莓的光合作用时间,缩短了生长周期,提高了30%左右的产量,同时增加了草莓的甜度,改善了草莓的色泽。使用绿色高效的“光肥”,是生态农业的一项新举措。

    光学技术不仅用于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它的应用领域还会更加广泛。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同样的纬度,我国为何更冷?

唐 淼

①现在的冬天越来越暖和了,但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地区比较起来,我国的冬天仍然是最寒冷的。

②冬季,东北地区平均气温低至-20℃,其中最冷的地区,非漠河莫属。英国西海岸利物浦和我国漠河纬度基本相同,可是利物浦即使在冬季,每天清晨最低气温大都在0℃以上,港口也终年不冻,跟我国杭州、长沙温度相似,而漠河同时期气温竟然低至-30.9℃!

③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所以温度越低。莫斯科位于北纬55度到56度,1月平均气温为-9.3℃,而我国沈阳位于北纬41度48分,纬度比莫斯科低得多,1月平均气温却是-11.5℃。

④北方地区是如此,那么南方地区呢?古巴首都哈瓦那与我国广州市的纬度相似,而且两地都是冬季不下雪、四季常开花。但哈瓦那基本全年都是夏天,最强寒潮来临时也都还有9℃.而广州1月平均气温比哈瓦那低了8℃左右,且还有2.8天的有霜期,最低气温可以下降到0℃。

⑤以此看来,我国冬季确实比世界同纬度上其他国家要寒冷。

⑥事实上,在同样的纬度上,世界各地的温度往往不尽相同。把全球纬圈上各点的温度加以平均,叫作纬圈平均温度。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大约要低14℃~18℃;黄河中下游偏低10℃~14℃;长江以南偏低8℃;就连华南沿海地区也偏低5℃左右。

⑦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较低呢?

⑧这一“祸首”就是频频南下的寒潮。冷空气最早大都来自北冰洋,然后经过西伯利亚得到加强。西伯利亚高原不但纬度高,而且海拔高,地处大陆内部,获得热量少,散热快,成为北半球寒冷中心。这里的盆地地形使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冬季,地面散热快,又处于周围山坡的环绕之中,冷气流沿着山坡下沉至盆地底部,使盆地底部更加寒冷。在高空西北气流的引导下,寒潮就会大爆发,并不断积累入侵我国。

⑨寒潮来临时究竟有多强,对我国影响有多大呢?以上海为例,百年来曾经有两次大的寒潮来袭。第一次是1908年的4月,24日气温还高达31.6℃,人们纷纷身着短袖出行,第二天,经过冷空气的“洗礼”,气温居然下降到7.7℃.后来,温度降至6℃,在短短的两天中,人们经历了从夏季到冬季的转换。

⑩第二次是1961年1月,21日气温为19.9℃,傍晚冷空气来袭,第二天气温降到10.1℃,第三天寒潮势头强劲,最低温降至-2.1℃,24日早晨,气温再创新低,达到-10.6℃。

⑪寒潮来临往往引发多种严重的气象灾害。可以说它对工农业生产和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很大,对农业、牧业、交通、电力甚至人们的健康都有一定影响。

(选自《北京日报》2017年2月9日)

现代文阅读

奇妙的唾液

①唾液,俗称口水、口涎,它是口腔内各种腺体所分泌的黏稠状液体,是由遍布口腔黏膜深处的许多大大小小的唾液腺分泌出来的。大的唾液腺有三对: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的有唇腺、舌腺、颊腺、腭腺等。唾液腺虽小,却是个很勤快的器官,一个成年人,一昼夜间可以分泌出唾液1000-1500毫升。我国古代养生学家称唾液为“玉泉”“甘露”“金浆”,唾液实际上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

②唾液的作用很多,我们的口腔里假如没有唾液,那么咽不下食物是不必说的,就是我们的嘴巴恐怕也张不开。因为我们的舌头之所以能在口腔里“运转自如”,完全是因为有唾液在里面起“润滑油”的作用。而这种“润滑油”一旦失去的话,舌头就会和上颚腭或者下腭的表皮粘在一起,于是我们口腔内的一整套“机械”也就只好"束之高阁”了。

③唾液可以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和异物,保持口腔的清洁。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所以口腔里的伤口往往比其他地方好得快。拔牙或牙龈手术后很少发生感染,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的能力,可阻止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美国科学家发现,唾液中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特质--唾液生长因子,它能显著地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并可以止血,还能保持皮肤的弹性。

④近年来,医学家们发现唾液对食物污染带来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日本生物化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有很多免疫球蛋白,对食物中的异常蛋白质有极高的凝聚力,可增强人体的防卫功能。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对强烈致癌的黄曲霉素、苯并芘、亚硝胺有很好的解毒作用。也就是说,唾液相当于一种天然防癌剂,具有令致癌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功能。它们将发霉食物中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与唾液混合,再作用于动物体内细胞,结果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此后,又发现唾液具有灭活亚硝酸盐等多种致癌物质的作用。唾液的这种灭毒作用,在于它能消除致癌物所产生的超氧自由基。目前认为,癌肿、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脏病、衰老等的发生,均与超氧自由基有关。

⑤古代中医说:“白玉齿边有玉泉(唾液),涓涓育我度长年。"意思是说,常咽唾液可以健康长寿。医学专家发现,唾液中确实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激素,这种激素是由三大唾液腺之一的腮腺分泌的,被称为“腮腺激素"。它之所以能使人年轻,是因为它能强化肌肉、血管、结缔组织、骨骼及软骨、牙齿的活力,尤其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和结缔组织的活力,____腮腺激素充盈,血管和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作用____会加强,皮肤的弹性就会得到保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