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8年中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样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的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出来。
(2)、请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3)、请按照要求品析下面的句子。

①“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②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4)、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
                                                                                       大脑可以永葆青春
                                                                                                  冬 雪
        如同所有的人体器官一样,大脑也会随着人的衰老而变老。但是,一些新的研究却证明大脑比身体所有的器官衰老得更慢,更能永葆青春。
        大脑的生命期分为三部分:发育期、成熟期和老龄期。所有人的大脑在出生之前到30岁左右都属于大脑的发育期。第二个季节是大脑的成熟期,大致可以确认为是30岁以后到老年期。到了老年,则是大脑的老龄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一部分大脑组织会缩小,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也会变得稀疏,脑槽也会变得明显,流入大脑的血液有所减少,大脑的供氧量也会降低。它们构成了大脑衰退的生理基础,但是大脑的功能有时是可以与结构相分离的。
  生活中,有些人直到晚年才达到思维的顶峰并取得许多创造性的成就。控制论之父诺伯特·维纳曾说过:“数学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年轻人的游戏。”但是,他的经历却推翻了自己的论断。他在54岁时出版了《控制论》,70岁第二部重要著作《上帝与有生命的假人》问世。如今,指导复杂系统基本原理的科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维纳的观念,这些观念是在维纳的晚年才形成的。很多人在老年时尽管会有认知能力的下降,但是仍然可以多种方式来保持认知能力。
  这源自于大脑产生和拥有的智慧,以及能力和技能可以抵御衰老或大脑神经疾病带来的认知功能的衰退,其中最根本的力量来自于大脑的模式识别功能。模式识别是指有机体将新的对象或问题识别为已熟知的对象或问题的能力。人们在生活中的种种行为都体现了大脑的模式识别功能,即人的行动首先是由大脑的模式识别来认知事物和物体,然后用以前的经验来完成特定的动作和任务。
         例如,清晨起来,你会看到熟悉的牙刷、牙膏等。但是如果没有视觉联合皮质,你就不会识别它们是什么东西。视觉联合皮质受损的人会产生视觉物体失认症。接着你会去拿牙刷刷牙。这也有赖于复杂的神经系统的运作,因为仅仅知道是什么物体是不够的,还要知道怎么用它。
        所有这些智慧都需要大脑的模式识别来开启并取出来使用。所以,当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他的大脑也随之而衰老,但是,经年累月的生活和工作使许多智慧积累贮存在大脑中,并且可以通过模式识别来调取和使用,就可能完成正常的工作,甚至创造出优异的成果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奇 迹
       ①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
       ②那晚,文把窗外的月光望了一夜。
       ③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
       ④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算啦!回家帮我吧!”
       ⑤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
       ⑥那年,家里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刚埋了奶奶,娘又病了;家里贷款买的那头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两个弟弟还在上小学。家里就一个劳力了。
       ⑦这天晚上,文听了一夜的蛐蛐叫。
      ⑧第二天天刚亮,文就去找爷爷。文知道爹是个大孝子,爷爷的话,爹句句听。爷爷很疼文,立马去找爹。爹听了爷爷的话,气呼呼地说:“叫他复读,你能挣回钱来?”一句话问得爷爷不吱声儿了。
      ⑨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赵伯。赵伯和爹在堂屋里谈了半天,叹着气摇着头走了。
     ⑩文咬咬牙,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中学找当教师的姑父。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
      ⑪半下午,文用自行车把姑父捎回家,姑父的脸晒得通红,文浑身出汗了,像刚从河里爬出来一样。
      ⑫姑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帚的爹身边:“叫娃复读吧!”
      ⑬爹硬硬地说:“家里没钱!”
      ⑭姑父说:“我供他!”
     ⑮爹白了他一眼,说:“你供他一年,他考不上,还要读,你供吗?”
     ⑯姑父坚决地说:“供!”
     ⑰爹连珠炮似的说:“还考不上你供吗?考上了你供吗?”
     ⑱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
    ⑲文真想冲上去,给爹两脚,可他不敢。文也是个孝子呀。
     ⑳文默默地走到家后面的窖背上,靠着一棵柏树,无力地软了下去。文的脑幕上闪现出一双双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脆生生的上课铃声。    

(21)这时候不知哪儿的广播里传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歌声。歌声里,文流下了伤心的泪:我的脚下哪有路?我的脚下明明是崖呀!
(22)不知过了多久,文听到谁在叫他。这声音多么熟悉而亲切呵!文把头倔强地扭过去。爹走上来,和蔼地说:“娃,咱回!”文硬硬地答:“我不!”爹问:“你要咋?”文大声说:“你不叫我复读,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死掉算啦!”
(23)文想用这话激怒爹,让爹狠狠地打他一顿,这样,他心里也许好受些。谁知,听了他的话,爹的眼睛却湿了,他一下子把文拉起来,拉进他的怀里,激动地说:“爹答应你!”
(24)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
(25)爹说:“你找爷爷,找你赵伯,找你姑父,你把爹给感动啦!冲着这股牛劲,还怕考不上大学?爹就是把腰挣弯,也要供娃复读!”
(26)“爹!”文大叫一声,把爹抱住,热泪如泉涌。
(27)文复习了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28)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这时,事情往往会出现转机,甚至产生奇迹, 不是吗?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

网络精神还是网络精神病

王梦影

      ①互联网精神或许是这个时代被谈论最多的概念了,关键词有开放、丰富、共享、互联互通……然而,网络强化了我们最好的一面,也放大了我们不那么好的一面。那些难以摆脱的弱点和习惯,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互联网精神带来的互联网精神病。

      ②最常见的精神病之一是开启强迫症。先“ mark”后看——我们经常这样告诉自己。很多时候,我们遇到了觉得不错的技术教程或是文化科普,点下“收藏”或是“转发”,就心满意足地离去,仿佛任务已经完成了一般,再也没有如约地“后看”。据Udacity在线教育平台2013年的统计,注册学员只有10%完成全部的课程,5%能够通过常规考试。

      ③一方面,我们始终保持着信息贫瘠时代的习惯,深挖洞广积粮。另一方面,信息的丰富和迅速可能促成了漫不经心的处理信息习惯。我们守着无数扇可以引发改变的门,误以为这就是拥有,可是一扇扇推开后,却并未好好地走完一段旅程。

      ④开启强迫症还有一个并发症,网络路痴。一个低调却极受欢迎名为“维基百科循环(Wiki-loop)”的办公室小游戏,就建立在这类病患的痛苦之上。为文件起草或者是项目调研,游戏者点开了“白垩纪”这个百科词条,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点击相关词条。由“恐龙”跳到相关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一下午的时间过去了,游戏者恍然意识到了,自己已经津津有味地盯着纽约某家甜甜圈店的页面5分钟了,但完全不记得怎么来到这个页面的。当然,更恐怖的是,该写的文档页面仍是一片空白。

      ⑤同样患者众多的还有表演病。被热议过的症状有“你在网上这么孝顺,你妈妈知道吗?”母亲节里长篇叙述爱与感恩,抒情对象却看不到——她已经因为频繁的心灵鸡汤刷屏或是严格的熬夜监督被孩子拉黑了。其他的病情还包括意义不明的自拍照附带的正能量发言;再也没翻过页的书本照片,配上一杯咖啡是最好不过了;闺蜜几分钟亲亲热热的合照后沉默不语的半小时,各自对着手机上传修过的图片,发表对友谊的感慨;而那些曾经惨淡不堪的时光,在大段缅怀里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光彩。

      ⑥对于表演病患者来说,所说故事里的主角并不重要,一切衷肠都是为看不见的观众而诉。这种病症与开启强迫症一样,在一个丰富而开放的世界里,遭遇了对自己的迷失。

                                                                                                                                                                            (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青蒿素

       2015年10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享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那么,什么是青蒿素呢?

       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

       青蒿素主要用于间日疟、恶性疟的症状控制,以及耐氯喹虫株的治疗,也可用以治疗凶险型恶性疟,如脑型、黄疸型等。亦可用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盘状红斑狼疮。

       青蒿素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提示青蒿素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干扰表膜——线粒体的功能。可能是青蒿素作用于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

       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挥发油成分主要采用水蒸汽蒸馏提取,减压蒸馏分离,其工艺为:投料—加水—蒸馏—冷却—油水分离—精油;非挥发性成分主要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柱层析及重结晶分离,基本工艺为:干燥—破碎—浸泡、萃取(反复进行)—浓缩提取液—粗品—精制。

       青蒿素的合成路线有半合成路线和全合成路线:从青蒿酸为原料出发,经过五步反应得到青蒿素,总得率约为35~50%。

       第一步:青蒿酸在重氮甲烷/碘甲烷/酸催化下与甲醇反应,再在氯化镍存在的条件下,被硼氢化钠选择性还原得到二氢青蒿酸甲酯;第二步:二氢青蒿酸甲酯在四氢呋喃或乙醚溶液中用氢化铝锂还原成青蒿醇;第三步:青蒿醇在甲醇/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溶液中被臭氧氧化后得到过氧化物,抽干后再在二甲苯中用对甲苯磺酸处理得到环状烯醚;第四步:环状烯醚溶解于溶剂中,在光敏剂玫瑰红/亚甲基蓝/竹红菌素等存在下进行光氧化合生成二氧四环中间体,再用酸处理得到脱羧青蒿素;第五步:脱羧青蒿素在四氧化钌氧化体系或铬酸类氧化剂的作用下氧化得到青蒿素。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

赵畅

       ①朱光潜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即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就必须自己来做,并成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此时”,指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和以后去做;“此地”,是说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不可等到有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时再去做。做一哪嘴纲,读书更应这样。

       ②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且须贯穿一生一世的事。

       ③或许,有人会说,读书不是看病、救火,不必着急,慢慢来就行。殊不知,正因为读书在有些人看来,是一件可待可推、可有可无的事,故而总是被忽视被抛弃。其实,一个人真要等到抽出一段空闲时间再来静心读书,那只是不想读书的借口而已。其实,③真正的读书总是忙中偷闲进行的,真正的读书必抓住眼前、当下,而绝不拖到明天、后天。古人读书有“马上、枕上、厕上”之说,既说明读书是一件紧要的事,也说明读书的时间只要挤一挤,总会有的,每个人都要学会分秒必争、日积月累。电影导演谢晋从小热爱读书,自此养成每天必读书的习惯。哪怕工作到深夜,睡前一定要看上一会儿书,否则便睡不踏实。去国外访问,他最爱逛书店买书、读书。而春节回老家浙江上虞,他更是闭门谢客,奢侈地读书。勤奋读书,令他的导演生涯充满激情,充盈智慧。最近,读报看到一则消息,说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会生气”的书。如果你不看它,它就会发脾气,书上的字迹两个月后自动消失。这是由阿根廷一家出版商出版的一本文学选集。它通过特殊的墨水印制好后用塑料袋密封包装,拆封后二至四个月内,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就开始逐渐消退,最后变成空白。这本“不能等的书”也是在提醒每个人:书,要抓紧时间读,而不能束之高阁。

       ④环境好一点,或许读书的效果会更好些。但这并非必要条件,何况,人也可以适应环境。1940年9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难怪丘吉尔说:“伦敦就像一头史前时期的巨兽,能够忍受可怕的创痛,虽然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也照样能生活和活动。”不囿于时间、地点、环境,伦敦人热爱读书,该是德国法西斯难以摧毁他们的心灵的重要原因,也该是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重要原因。是啊,对如饥似渴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差,实在不是决定因素。清朝重臣曾国藩的一番话说得再明白不过的了:“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所以,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坏,无关紧要。

       ⑤读书,理应是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事实上,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里,读书的多寡依然是多数人对生活质量的评判标准和人生境界的衡量尺度。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就从“此身此时此地”开始吧!

(选自2013年1月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