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区2018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中国天眼”发现多颗新脉冲星
【A】4100光年,1.6万光年。坐落在贵州群山之中的“中国天眼”,刚一“睁眼”就“看见”了离地球如此遥远的2颗脉冲星。
【B】不久前,地球上有一位“x先生”,在放眼宇宙整整一年后,很精准地“瞄准”了银河系里几千甚至上万光年外的两位“女士”,这也是她们首次为世人所知。这两位“女士”,是两颗脉冲星。发现她们的“x先生”,是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简称FAST)。
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经过一年紧张调试,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并确认了多颗新发现脉冲星。
脉冲星家族首次有了“中国星”
此次发布会上公布了2颗脉冲星的具体信息,编号分别为J1859—0131(又名FPl一FAST pulsar#1)和J1931一01(又名FP2)。前者自转周期为1.83秒,距离地球约1.6万光年;后者自转周期为0.59秒,距离地球约4100光年。2颗脉冲星分别由“中国天眼”于今年8月22日、25日在南天银道面通过漂移扫描发现,并在9月份获国际认证。
这只是“中国天眼”的部分发现。“天眼”工程副总工程师李菂(dì)介绍,“天眼”调试进展超过预期,目前已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6颗通过国际认证。
这是我国的天文设备第一次发现脉冲星,实现了该领域“零的突破”。自1967年英国女博士乔瑟琳 贝尔发现工人类历史上第一颗脉冲星以来,过去的50年里,人类发现的脉冲星家族至少有2700个成员了。
“恒星老去,就会膨胀,变成红巨是,而后死亡。死亡后的恒星有很多种状态,比如: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像太阳这么大的恒星,死亡后会变成白矮星;而质量是太阳10倍左右的,死亡后会变成中子星,也就是脉冲星。”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的一位科学家解释说。
脉冲星自转速度很快、自转周期精确,是宇宙中最精准的时钟。脉冲星会发射一断一续的周期性脉冲信号,这一特殊“本领”,让脉冲星在计时、引力波探测、广义相对论检验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紫金山天文台科学家说,脉冲星具有在地面实验室无法实现的极端物理性质,对它们进行研究,有望得到许多重大物理学问题的答案。譬如,脉冲星准确的时钟信号为引力波探测、航天器导航等重大科学及技术应用提供了理想工具。
告慰“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贵州省平塘县名为大窝凼(dàng)的喀斯特洼地之中,躺着一口口径500米的“大锅”,其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足球场大小。这便是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
“天眼”的最初构想来自已故天文学家南仁东。从1994年提出设想,到2016年正式启用,22年间,南仁东和他的团队全力推动着这个世界级项目。遗憾的是,南仁东于今年9月15日辞世。这次公布新发现两颗脉冲星,是对南仁东的告慰。
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天眼”工程副经理彭勃说,国外同类大型射电望远镜建成后一般需要3年至5年的调试阶段,而“天眼”调试了一年就获得了初步成果。
李菂说,漂移扫描方式在脉冲星搜索上很少被运用,但调试期间只能用这种方式。结果令人振奋,每次扫描都能获得一到两个高质量的脉冲星候选体。
“中国天眼”还会寻找外星人
科学家们认为,脉冲星的发现开启了中国射电波段大科学装置系统产生原创发现的激越时代,有望开启中国射电天文学10年至20年“黄金期”。
中外科学家都期待“天眼”的发现从量变转为质变。“天眼”如果能第一个捕获河外星系脉冲星,将具有开创性意义。李菂和他的研究小组已经在为观测河外星系脉冲星做技术上的准备,最早于明年初会进行尝试。
李菂表示,未来,“天眼”有望发现更多毫秒脉冲星,对脉冲星计时阵探测引力波作出贡献。
对于观测范围可达已知宇宙边缘的“天眼”来说,发现脉冲星只是使命之一,未来,它还将在中性氢观测、谱线观测、寻找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等方面大放异彩。
“中国天眼”甚至还能“监听”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发出的无线电波。澳大利亚科学及工业研究院Parkes望远镜科学主管乔治霍布斯说,Parkes望远镜目前有20%的时间分配给了“寻找外星人”, 但仍一无所获;“中国天眼”看得更远,说不定将来会有令人振奋的消息。
(选自《现代快报》)
【材料一】
你好,我是人工智能
①人类你好,欢迎进入人工智能世界!
②你一定看过电影《变形金刚》吧,主角擎天柱和大黄蜂都是来自赛伯坦星球的钢铁战 士,他们是保护人类的超级英雄,维护着宇宙和平。
③你有没有像我一样,希望在生活中也能见到这种神通广大的机器人呢?其实形状各异、 功能多样的机器人早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如扫地机器人、擦玻璃机器人等,它们都用到了一 种大名鼎鼎的技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 A I)。
④什么是人工智能呢?顾名思义,它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智能,而非自然界产生的。再 具体一点,人工智能就是一门让机器像人一样感知和思考的技术。
⑤1956 年,七位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数学家、经济学家在美国的达特茅斯学院开了 一次为期 2 个月的学术会议,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 ”这一概念,会议后的十多年是人工智 能研究的第一个黄金时期。然而由于人工智能的基础——计算机技术遭遇了瓶颈,计算机的 运算速度和内存容量有限,因此人工智能研究陷入了低谷。
⑥1980 年至 1987 年,人工智能研究进入了第二个繁荣期。从 1987 年开始,由于基础 物理学、材料学和计算机科学不够成熟,人工智能的研究再次陷入低谷。直到 1993 年,人 工智能才迎来了它的第三个快速发展时期。
⑦2016 年和 2017 年,机器人“ 阿尔法狗 ”(AlphaGo)先后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李世 石和柯洁,人工智能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中国也认识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性,2017 年,国务 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把人工智能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
⑧现在人工智能离我们越来越近,与之相关的产品出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 有机会接触到人工智能,如能跟你对话、给你讲故事的“Siri ”和“小爱同学 ”,又如近日 大火的 CtatGPT 聊天机器人。事实上,CtatGPT 走红后,引发了新一轮 A I 技术热潮。但除 了自娱自乐,不少人试图利用 A I 牟利,甚至做出违背伦理、触犯法律的事情。如何让 A I 在不伤害人类的前提下,有利于人类和社会发展,正在成为新的课题。
(选自《人人都能懂的人工智能》,有删改》
【材料二】
2018-2022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观展人数统计表
年份 | 会展形式 | 观展人数(人次) |
2018 | 现场展览 | 约 17 万 |
2019 | 现场展览 | 约 24 万 |
2020 | 网络会展 | 突破 1.15 亿 |
2021 | 网络会展 | 突破 3.83 亿 |
2022 | 网络会展 | 突破 6.38 亿 |
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是由国家有关部门和上海市共同打造的国际高端合作交流平台。
【材料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