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侯晶晶:轮椅上“走”出精彩人生

侯冠宇

    她是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博士","中国十大女杰"之一。她还登上过第十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领奖台。面对诸多荣誉,侯晶晶更习惯将自己定位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我只是个普通人,做了分内的事,荣誉是很偶然的。”

    侯晶晶,1975年出生于安徽省当涂县。因为从小迷恋读书写字,4岁就被父母送进小学。让大家惊讶的是,在第一次单元测试中,她就得了双百分。很快,侯晶晶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11岁那年,这个活泼的小女孩因为一次误诊,从此失去了行动能力,瘫痪在床,不得不告别校园。侯晶晶坦言自己当时也曾很低落、绝望,但家人的爱给了她极大的支持。父母从不在她面前叹息流泪,总是乐观地告诉她不要放弃希望。远方的姑父姑妈长年与她通信,鼓励她自学成才。

病床上的侯晶晶拿起书本开始在家自学。在长达10年的自学历程里,每一步她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坐在专用沙发上看书,时间久了下肢会血流不畅而浮肿,每隔一两个小时候晶晶就必须把腿方直,让 按摩一会儿。最难熬的还是冬季,由于下肢没有知觉,晚上睡觉时,她的腿经常被放在被褥里的热水袋烫的血肉模糊,几乎每次都要到第二年春天才能蜕痂。

    1994年,侯晶晶第一次坐在轮椅上进入自学考试的考场,这几乎也是她8年来第一次出门,当时的情景让她至今难忘。虽然既激动又紧张,但基础英语3个小时的考试她只用了1个多小时就自信地交卷了,大学语文也考得非常顺利。最终,侯晶晶的基础英语获得了马鞍山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认识侯晶晶的人都评价她“意志如钢”,她则淡淡地说:“认准一个正确的价值方向,化为点滴行动,坚持不懈,我只是在努力这样做。”在侯晶晶的人生道路上,她就是以这样的态度一直坚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的。

    1998年,侯晶晶以外语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为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结束了10年的自学生涯,她开始了最大限度地挑战体能与耐力的学校生活。由于控制不了上厕所的时间,又无法用一般的公共设施,每次离开宿舍去听课,她都提前几小时禁水。即便如此,她也总是背着一个大书包,里面装着用来方便的器具。

    毕业的那一年,侯晶晶又以专业方向第一名的成绩跨专业考上了南京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的博士。为了完成关于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的博士论文,她硬是啃下了13本诺丁斯的英文原版著作,其中有12本著作在国内还没有中文版。侯晶晶还设计了两种调查问卷,坐着轮椅深入各师范院校、中小学、幼儿园,观察调研关怀教育在中国学校的开展状况。博导朱小蔓教授评价说,侯晶晶的调查发现和结论对关怀教育在中国教育界的运用有着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如今,侯晶晶终于圆了小时候的“教师梦”,成为南京师大的一名教师。尽管“走”上讲台的时间并不长,但她很快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已经连续两个学期被评为该校“最受欢迎的老师”。

    现在侯晶晶的生活,仍然是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主,她一直以一种从容冷静的态度对待种种荣誉;“人生似波浪起伏,有波峰波谷。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应该尽量沉下心来做点事情,不要迷失方向。”

(选自《中国青年报》)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则新闻的标题非常耐人寻味,“坐”在轮椅上却能“走”,将看似不合理的内容放在一起,含意深远,也更吸引读者。 B、侯晶晶因误诊瘫痪在床,失去了行动能力,但她从不灰心、绝望,在家人和亲戚的鼓励下,走上了自学成才的道路。 C、侯晶晶认准一个正确的价值方向后,就会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努力奋斗,所以她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事业有成。 D、侯晶晶在挫折面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荣誉面前,也能保持从容冷静的态度。这一点十分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
(2)、文章第1段属于新闻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3)、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侯晶晶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哪些?

(4)、侯晶晶身残志坚,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迪?试联系实际谈谈你自己的感想。

举一反三
阅读《说和做》选段,回答问题。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1)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2)。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路,在没路的地方

    有个喜爱摄影的朋友,他镜头下的摄影作品总是那么与众不同,他的视角总是那么的令人击节称奇。面对他的一叠叠获奖证书和一尊尊艺术摄影大赛的奖杯,作为他的朋友,我们讨论过好多次有人说,是他的相机好。有人说,是他的艺术功力深。也有人说,是他的运气好,那么十几个风景名胜区,还不整天都是游人如蚁?但有的人运气不好,要么去晚了,或者是去早了,总之与自己所需要的景物总是失之交臂,就像登泰山看日出,有的人去了,但偏偏赶上了阴雨天,有的人去了,却恰恰遇上了大雾天。但我们这位朋友总是运气好,他要拍摄蓝天,就有片片白云;他要拍摄秋色,就有树树红叶……”

    我们羡慕地说:“拍摄照片,你相机好,运气也好,所以你的摄影作品好。”他听了,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拍摄作品,跟运气有什么关系呢?好吧”,他神秘一笑,“下次外出拍摄,我带你们一块去。”

    不久,我们果然就有了一次共同外出游历的机会。在那里,我们一群人生怕错过了一个风景点,七嘴八舌地纷纷向导游小姐询问如何才能平安、快捷、全方位地游览每一个风景点。但那位搞摄影的朋友却对这一切漠不关心,根本不怎么理睬那些导游小姐们,只是和一群坐在景区山脚下的本地山民们套近乎,和他们兴致勃勃地谈笑,对着巍峨起伏的大山指指画画,当我们前呼后拥地跟着景区的导游就要登山时,他笑着跑过来了,高兴地举着一张画满点点线线的纸说:“想拍摄最美照片的可以跟我走!”

    我们都诧异地说:“怎么能跟你走?那些最美的地方不是一个一个的风景点吗?不去风景点,哪里才能拍摄到最美的风光照片呢?”

    他笑了说:“大家都去的地方,哪能拍出与众不同的照片呢?最好的风景,就在那些人迹罕至处啊!”有人低声嘀咕着问他:“你要去的地方有路吗?”

    “路?”他朗声大笑说,“有路的地方我从来不去!”

    “你要去的地方危险吗?”又有人嘀咕着问他说。他笑了说:“当然危险了,不危险怎么能有出人意料的风景呢?”大家都不说话了,只是静静地望着他。他仿佛突然想起一件什么事情来,迈步走到我的面前,然后把挂在他脖子上的数码相机取下来挂到我的脖子上,把我那台老掉牙的相机挂到他的胸前挥了挥手说:“朋友们,看我们谁能拍摄到最美的作品!”然后就一个人攀巨石,劈荆棘,离开我们和导游走了。

    两天后,在景区山脚下的宾馆里,当我们每个人都亮出自己的摄影作品时,我们都被他作品中的那种峻奇、壮美和恢弘惊呆了,连这个景区的所有导游和经理都难以置信:自己的景区难道还有如此秀美的风光?

    在大家的一片惊奇和啧啧称赞里,朋友轻描淡写地说:“熟悉的地方没景色,最美的风景,往往都在路远远不能抵达的地方。”

    我听了,心里豁然一亮,是阿,熟悉的地方没景色,在人生的旅游图上,有多少人是敢于跳出人生的固定路线,而给自己的人生另辟蹊径的?我们都是循着前人的脚印走,看前人欣赏过的一个个人生景色,如何能让自己的生命活出与众不同的况味呢?

    要使我们人生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景,就必须让自己的生命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旅程。人生常常是这样!

(选自《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作者:李雪峰)

现代文阅读

紫藤萝瀑布(节选)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籐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幡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非文学类作品阅读

“最好的偶像,就在当下”主题阅读

材料一:

①我们正在经历的当下,是日新月异的时代,是深刻变革的中国,而年轻一代是最直接的感知者,他们擅长在当今社会发掘闪光的偶像,并赋予崇拜行为全新的含义。人类群星闪耀古今,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偶像就在当下。

②谁是你的偶像?

③岁月流转,掠过满天星斗。从董存瑞、雷锋,到钱学森、陈景润……偶像的更迭,映射着时代的变迁,也不断改写着“偶像”的内核外延。

④有研究表明,当前青少年对偶像的崇拜,已从“仰望”向“共生”改变。某青年媒体人说:“不少‘90后’青年也会为白方礼、丛飞等‘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流下热泪,在面对这些偶像人物时,我们不再采取匍匐膜拜的姿态,而是用他们的精神引导日常生活。”

⑤不久前,“硬核医生”张文宏成了“网红”。这位金句频出的医生具备镇定人心的才能,受到年轻人的喜爱。“90后”学生文文在朋友圈接连转发了3条张文宏的公开演讲视频,称自己已是张医生的“迷妹”:“简直字字珠玑,字字钻进我心里!”

⑥“张文宏是我想成为的那种医生。他专业素养高,不讲虚话空话,为患病者和更多的人作实际贡献,这是医生职业精神最动人的地方。”今年大二的医学专业学生高强说,同学们反复观看张文宏关于传染病防控的系列演讲,学习知识,也在重温报考医学专业的初衷。

⑦中央团校教授吴庆评价,新时代青年的偶像观呈现出价值多样和内涵提升的双重趋势。价值多样是指当前青年的崇拜对象已不集中在少数类型几个人物身上;内涵提升是指随着精神文明的不断丰富,年轻一代的英雄观正走向成熟。

⑧袁隆平、屠呦呦、黄旭华、于敏、孙家栋、张富清、李延年……2019年9月,“共和国勋章”颁发后,这些闪亮的名字频频出现在社交媒体,年轻的粉丝群体将追星对象指向了他们——共和国最闪亮的星。他们引领着无数科研工作者冲在一线拓荒、甘为人梯奉献,铸就了中国的今时今日,也激励着青年人紧随榜样的步伐,在强国征程中不断筑梦圆梦。

材料二:

①有这样一个人,我们好像与他只有一面之缘,在课本上,在饭桌上,在人间里。而往后他将永存于我们心里,当风吹麦浪,就是他灵魂的回响。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与世长辞。袁老一生都在致力于杂交水稻种植研究,始终把中国人民吃得饱、世界人民吃得饱挂在心上,念在口中,虽然袁老现离我们而去,但是留下了无比珍贵的时代“稻穗”。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在悲痛之余应接过袁老手中的时代“稻穗”,坚定袁老为民之心、保持袁老勤勉之态、凝聚袁老奋斗之力,在新时代成长之路上共筑“禾下乘凉梦”。

②接好时代“稻穗”,应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袁老为了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自始至终致力于杂交水稻种植研究,哪怕自己耄耋之年,身体抱恙,仍坚持不懈地在稻田里研究,在那片稻苗上夜以继日地观察,在袁老这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下,我们的饭碗始终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作为青年一代,不得不感慨袁老伟大,我们要共勉,要深思,要学习,更要坚定袁老为民之心。

③接好时代“稻穗”,应有“百折不挠乘风破浪”的拼搏精神。世上没有一件事是容易的,成功来自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拼搏汗水。袁老在研究的初期阶段,为了获得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水稻,整整花了6年时间,在前前后后共检查了1个常规水稻品种的11000多个稻穗后,才终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可想而知,这期间工作压力之大、任务之艰。作为新时代青年工作者,我们要懂得沉得下心、经得起挫折、耐得住寂寞、忍得了辛苦,敢于拼搏,时刻保持袁老勤勉之态。

④接好时代“稻穗”,应有“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的淡泊精神。纵观当下许多“流量红人”,为了富贵名利,不惜花费重金、放下底线、浪费资源等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我们的袁老,有人给他身价评1008个亿,他却一笑置之;有人讲他是湖南首富,他却说是首富,是精神首富。是啊,袁老一辈子甘于躬耕田野,淡泊名利,身上穿的是35元的普通衬衣,吃的是简单的粗粮,做的是不要钱的平民运动,这就是我们的国之脊梁、水稻之父。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在敬仰之余更应当见贤思齐,始终不忘初心,凝聚袁老奋斗之力,为新时代之国家振兴添一抹青春色彩。

⑤巨星陨落,其风长存,吾辈定当以之为榜样,奋发图强,共筑华夏“禾下乘凉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