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步练习

本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属于新闻中的“消息”,新闻体裁中还有“通讯”,如《“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它们异同点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中国人对龙的崇拜由来已久,从浓厚的原始宗教特征到如今的心愿寄托,龙崇拜至今仍以灵物崇拜的形式维续存在,并且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作为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民间信仰,龙崇拜对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至今难以磨灭。

②人们之所以崇拜龙是因为在中国民间信仰里,龙是掌管雨水的神,它可以让天下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可以让土地干旱如铁,让江河泛滥成灾。另外在政治领域,历代帝王为了巩固统治,把龙作为自身的象征,使之成为一种合法的、并能为全体臣民接受的朝拜对象。由于古代人们没有摆脱神的桎梏,没有与自然界抗争的能力,所以龙崇拜带有迷信的色彩。而当今社会,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再是蒙昧状态,对龙的认识也就不局限于恐惧、崇拜、敬而远之等方面。

③龙崇拜为人类留下了一种能够用于表现自身某种特定意志或者某些特殊要求的假托之物。所以龙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载体和情感纽带,不但凝聚了日益分散流动的民族人心,而且为现代分布格局下的中华民族找到新的心灵寄托和精神皈依。虽然图腾观念逐渐消失,但对于龙的崇敬之情,并没有减弱,而是在新的条件下被赋予新的含义,有了新的发展——龙文化有助于重塑中国民族振兴腾飞的新形象。

(摘选自《汉字文化》2022年06期,有删改)

材料二:

①在古代民间传说中,故宫坐落在龙脉节点上,皇帝作为天子,吃穿住用行都离不开龙。

②皇帝的衣服有很多种,其图案、装饰有很多样式,我们统称为“龙袍”。明清皇帝龙袍的正面龙特征比较明显,明代匠人模仿正面人像的表现手法,创造了正面龙纹。这种龙纹双目与观者对视,须发均飞扬起来,张口作怒吼状,展现了庄严与威慑力。清代正面龙纹下额长过上预,比较像“地包天”,更显凝重苍老。

③在皇家世界里,各种器物都离不开龙,皇帝皇后的皇冠凤冠、皇帝的椅子、玉玺与装玉玺的盒子、瓷器、漆器、兵器,甚至烛台、痰盂都离不开龙。

④太和殿最初名为奉天殿,后改为皇极殿,殿顶天花正中雕有盘龙口衔宝珠俯首下视,寓意皇帝受命于天。殿内正偏后设须弥座式木基座,该座椅背上缠绕9条金龙,椅背正中有1条金龙昂首踞立,底座呈“须弥座”,上雕二龙戏珠。据统计,太和殿内外龙纹、龙雕等各种形式的龙有14000条左右。

(摘选自《国家人文历史》2024年1月)

材料三:

①以龙命名寄寓吉庆祥瑞愿望。江西赣州兴国有两处因龙得名的地方,古龙岗镇便是因圩后山冈似龙、传说有神虎跨龙而过得名,谐音古龙岗;鼎龙乡因圩背三座似龙影的小山,形成“三足鼎立”形态,从此改称鼎龙圩。

②流经井冈山龙市镇的龙江河相传系深山龙王喷出涎水形成,龙王常循水现身于一片石头河床上,故此地被称为龙头。龙头渐成周边地区集市贸易之地,砻匠将生产的砻床到龙头出售,生意非常兴旺,因而有了君市之称。民国时期,砻床交易渐渐消失,于是当地以龙江为历史载体,改称龙市。

③以龙命名,反映了中国人独有的精神世界,是人们文化心理和对所处自然环境特别是地形地貌认知的结果。

(摘选自《信息日报》2024年2月4日)

【注】①砻匠:专门制作和修理砻的工匠。砻,lóng,农具名,用于破谷取米。之后的砻床是指砻谷的工具。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各题。

班级开展“科学家精神”专题学习活动,小文整理了如下材料,并进行了分享。

材料一:

2023年7月24日,中国科协、教育部印发《“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行动旨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增强科学探索好奇心,真正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成为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者、传播者、践行者。

2023年8月18日,记者采访了参与“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的院士,了解到自2002年12月起,活动已在全国开展科普讲座2000余场次。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把科普讲座比作“播种”,他说:“我们是在给孩子们播撇科学种子,激发他们的兴趣,推动他们去探寻。”

2024年5月14日至5月17日,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为广州中小学校·送来43场科普盛宴。据悉,此类“院士专家校园行”已成为广州中小学生科学教育品牌项目,今年计划举办百场活动。

(整理自《光明日报》《广州日报》等报刊)

材料二: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记录了19世纪以前236位中国籍科学家,其学科分布情况如下表:

学科地理学工程技术化学农学生物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医学合计
一门30 21 19 5 18 12 27 41 4 59 236
多门12 7 18 4 2 9 10 13 4 2 81

[注]“多门”所在一行的数字是指对两门及以上学科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人数、即除了对该门学科有贡献之外还对其他学科有贡献的科学家人数。

数据显示,中国古代科学家中,对两门及以上学科有贡献的科学家人数达到81人。如陶弘景在医药学、化学甚至天文、地理等领域都取得较大成就,张衡的成就涉及天文学、地震学、机械技术、数学乃至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这说明,我国古代科学家往往学识广博,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富有创新精神。

(整理自《中国古代科学家整体状况统计研究》等)

材料三:

“邓稼先在‘抢时间’完成人生最后一件大事——他要和于敏联名上书中央,建议加快我国核试验进程。”……许鹿希至今记得,病床上的邓稼先手握密封的信件,对她说:“这份建议书比你我的命都重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对与数学家周毓麟院士的书信来往记忆深刻——周毓麟不仅对杜祥琬寄给他的论文内容给予非常具体的指导,还在来信中提出“另起一行的数学公式是否该退两格”的问题。“这位比我大十几岁的老先生对我的影响很深。”杜祥琬说。

袁隆平在写给母亲的书信《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中说:“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段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

(整理自《光明日报》)

材料四:

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优秀基因,“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经世致用”“兼收并蓄”,在历史上和当今时代都发挥了独特作用,是孕育科学家精神的沃土。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与统一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干事创业的使命感、责任感与紧迫感,破解发展难题,勇攀科技高峰,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重大成果,也孕育形成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整理自《党建》《人民日报》等报刊)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

汉服之美,点燃文化自信

中国汉服有许多别称,如华服、汉衣冠、华夏衣裳,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与发展,汉服早已成为东方服饰文化的典型代表。随着时代发展,汉服很难成为大众的日常服装,但因其蕴含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材料一:

从总体上看,汉服形式主要遵循两大形制,一种为上下分体制:上身为衣,下身为裳,如冕服、襦裙等;另一种为衣裳连制:上衣下裳合二为一,如深衣、袍等。汉服除了形式特点鲜明外,还蕴含着中华文化独有的精神内涵,如“上衣下裳”体现了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交领右衽”体现了中国古代以右为尊的思想观念;“中缝垂带”“宽袍大袖”等体现出中国人正直和谐的思想观念。因此,汉服不仅仅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是中华文明精神的体现。

(整理自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及相关资料)

材料二:

(图片来自网络)

材料三:

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民族服饰,一部汉服史等于半部中华文化史。汉服诸多特点,都可以在二十四史、经史子集里找到依据,说明其是根据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创新变化的。

 朝代思想文化汉服变化特点

朝代

思想文化

汉服变化特点

汉朝时期

儒家思想为正统,兼收西域民族文化

以深衣为服饰主流,服饰质料乃至图文融入多民族的文化服饰的种类和式样更加丰富。

魏晋时期

独立人格和自觉精神得到发展

追求繁华、奢丽的风格,宽衣博带是这时期的流行服饰。衣式为大袖翩翩,饰带层叠,表现出飘然若仙的风格。

唐朝时期

多元文化共存

兼容并蓄,广采博收,出现了大袖衫、圆领澜衫、翻领对襟等多种装款。服饰图案也趋于丰满、华美。

宋朝时期

推行“程朱理学”禁锢人性

延续唐朝的款式特点,但变得简洁质朴。女装更是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

明朝时期

重塑汉族礼仪

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去除元朝服制,全面恢复汉族服饰特点是宽大简洁,后期出现使用钮扣代替带结等新款式。

(整理自曹革蕾的《各朝代文化特点与汉服形制的关系》)

材料四: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汉服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音乐舞蹈、品茗茶道等方面,都是最能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服饰。近年来,随着“汉服热”不断升温,越来越多青少年开始关注汉服,喜欢汉服。汉服文化能逐渐突破圈层,部分得益于汉服爱好者的不懈推广。他们会参与一些汉服讲座、汉服游园等活动,向公众介绍推广汉服文化。此外,大众媒体和互联网蓬勃发展,也成为汉服推广的有利工具。贴吧、论坛发展到抖音等视频软件,让汉服进一步走进大众的视野。汉服甚至火到海外,成为西方年轻人追捧的新时尚。据观察, TikTok(抖音国际版)上仅标注为“汉服”话题的短视频观看总量就已经突破了3亿次。

汉服何以愈受欢迎?“汉服最吸引我的地方肯定就是其中包含的中国文化。”汉服爱好者王一帆说,接触汉服后,她对戏曲、古画等传统文化也产生了兴趣,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穿上汉服总有一种难以言表的穿越之感,仿佛在心中对话古今。”同是汉服爱好者的关嘉美说。汉服在面料、剪裁、色彩等方面都表达着传统文化的形意之美,而汉服对身材的包容性,体现了中华文化兼容并包的特质,对当代服装设计也有借鉴意义。

“服饰是生活美学的展示载体,也是流行文化的承载主体。汉服再次受到热捧,更是一种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承载。”宁夏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冯蛟分析称。

(整理自中国新闻网《汉服“出圈”:于传统文化中发现美》)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