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南昌市二十八中教育集团联盟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问题。

【材料一】

你好,我是人工智能

       ①人类你好,欢迎进入人工智能世界!

②你一定看过电影《变形金刚》吧,主角擎天柱和大黄蜂都是来自赛伯坦星球的钢铁战 士,他们是保护人类的超级英雄,维护着宇宙和平。

③你有没有像我一样,希望在生活中也能见到这种神通广大的机器人呢?其实形状各异、 功能多样的机器人早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如扫地机器人、擦玻璃机器人等,它们都用到了一 种大名鼎鼎的技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 A I)。

④什么是人工智能呢?顾名思义,它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智能,而非自然界产生的。再 具体一点,人工智能就是一门让机器像人一样感知和思考的技术。

⑤1956 年,七位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数学家、经济学家在美国的达特茅斯学院开了 一次为期 2 个月的学术会议,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 ”这一概念,会议后的十多年是人工智 能研究的第一个黄金时期。然而由于人工智能的基础——计算机技术遭遇了瓶颈,计算机的 运算速度和内存容量有限,因此人工智能研究陷入了低谷。

⑥1980 年至 1987 年,人工智能研究进入了第二个繁荣期。从 1987 年开始,由于基础 物理学、材料学和计算机科学不够成熟,人工智能的研究再次陷入低谷。直到 1993 年,人 工智能才迎来了它的第三个快速发展时期。

⑦2016 年和 2017 年,机器人“ 阿尔法狗 ”(AlphaGo)先后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李世 石和柯洁,人工智能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中国也认识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性,2017 年,国务 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把人工智能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

⑧现在人工智能离我们越来越近,与之相关的产品出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 有机会接触到人工智能,如能跟你对话、给你讲故事的“Siri ”和“小爱同学 ”,又如近日 大火的 CtatGPT 聊天机器人。事实上,CtatGPT 走红后,引发了新一轮 A I 技术热潮。但除 了自娱自乐,不少人试图利用 A I 牟利,甚至做出违背伦理、触犯法律的事情。如何让 A I 在不伤害人类的前提下,有利于人类和社会发展,正在成为新的课题。

(选自《人人都能懂的人工智能》,有删改》

【材料二】

2018-2022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观展人数统计表

年份

会展形式

观展人数(人次)

2018

现场展览

约 17 万

2019

现场展览

约 24 万

2020

网络会展

突破 1.15 亿

2021

网络会展

突破 3.83 亿

2022

网络会展

突破 6.38 亿

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是由国家有关部门和上海市共同打造的国际高端合作交流平台。

【材料三】

(1)、下列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非自然界产生的,但它们拥有人类的大脑和感情。 B、人工智能的研究两次陷入低谷,都是因为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内存容量有限。 C、人工智能因为中国政府将其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所以发展得以比较顺利。 D、人工智能让人类的生活更加便利,有利于社会发展,但也带来了新的隐忧和问题。
(2)、下列对文中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就是一门让机器像一样感知和思考的技术。(作诠释) B、1980 年至 1987 年,人工智能研究进入了第二个繁荣期。(列数字) C、材料二说明了从 2018-2022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参展的人数。(列图表) D、如能跟你对话、给你讲故事的“Sin ”和“小爱同学 ”。(举例子)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

    ①一部分研制机器人的专家认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机器人的大小,未来机器人的大小应该和昆虫相仿。

    ②大型机器人需要沉重昂贵的发动机和大量的动力消耗,需要接合的手臂和数千米的连线。控制所有这些硬件又需要数平方英寸的微晶片。而如果机器人的这些部件组装起来只有昆虫那样大小,那么它的造价不但会便宜得多,它所能从事的工作也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很大影响。

    ③一般说来,目前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都可由相应的机器来取代。与工厂中国定的有强大动力的机器相比,许多工作由机器人来做不如留给相应的机器去做。但是小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却不是机器所能完成的,这正如微型飞机比大型飞机更适合用来观测农场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控制自动灌溉和施肥系统一样。比如只有微型机器人,才能沿着患者的血管,进入变窄了的冠状动脉去排除血管壁上沉淀的胆固醇,从而解除病人的危险。

    ④当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不过研究人员确已成功设计出一种能进入煤气或自来水管道去修补裂缝或漏洞的微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进入管道之后,可用自己的身体测量经过地方的电导,一旦测不到这种电导,就表明那里存在着裂缝或漏洞。于是该机器人便做出“自我牺牲”,用自己的身体来把裂缝或漏洞堵上。

    ⑤如果许多这样的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更是一般机械所无法比拟的了。比如说战场上可使用微型机器人兵士。这些“兵士”可轻易地偷偷爬过或飞过战场,而不被敌方的雷达系统发现,因为它们体积微小,且可超低空飞行(乘微型火箭)。一旦越过敌人的防线,它们便可成为摧毁敌方设施的生力军,就像毁掉农作物的蝗虫一样。

⑥这种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目前已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主人公。当然要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还需克服一系列技术上的障碍。其中主要是如何把现在机器人所用的齿轮、杠杆、曲柄、弹簧和其他机械部件缩小到比头发丝还细的程度,同时把传感器、电动机、控制计算机及其他系统装配到一块微晶片上。

 ⑦当然目前制作微型动力部件的技术还处于刚刚研制阶段。1988年初,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制造出了只有1/5毫米长的带连接部件的曲柄和齿轮。这种齿轮的轮只有红细胞一般大小。新泽西州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贝尔实验室的专家们已经研制出了比蚂蚱颚还要小的钳子。该实验室还研制出了只有半毫米大小每分钟24000转的气功涡轮机,其转速比许多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还要快。机器人微型化的另一个问题是动力问题。为微型机器人提供动力的装置要比电池小非常多才行。不过,微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⑧微型机器人的大量生产恐怕还不是近年之内能办到的事情。然而,一旦这种机器人能批量生产出来,它们在科研和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蝴蝶喜欢飞来飞去,时而“狂随柳絮”,时而“舞入梨花”,但是不论在何处,它们一直腾挪翻转,从来不愿沿着平缓的路径飞行。蝴蝶的这种灵动舞步,长期启发着诗人和画家们的灵感,但也引起了人们的疑惑:既然蝴蝶有着(相对于它们而言)如此巨大的翅膀,应该能够很容易地协调飞行姿态,它们为何还要选择如此曲折颠簸的飞行方式呢?

    ②其实,这是蝴蝶对抗捕食者的一种进化策略,因为飞行的路径越古怪,捕猎者就越难抓到蝴蝶。与那些为了充分利用气体动力学而设计强壮翅膀的鸟类相比,蝴蝶并不是非常专业的飞行员,它们所追求的并不是飞行的速度和高度,而是敏捷的变向能力。而且,蝴蝶“乱飞”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干扰捕猎者的预判,还能让捕猎者难以近身。日本京都大学的科学家们对蝴蝶的飞行方式做了流体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蝴蝶在推进自身向前时伴随着许许多多的上升下落,这样可以在周围产生汹涌的气体湍流,这种湍流干扰了捕猎者的攻击路线。所以,毒性大的蝴蝶往往比无毒的蝴蝶飞得更平缓,因为它们不怎么屑于采用这种逃避的策略。

    ③这种高难度的“乱飞”是如何做到的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了蝴蝶的身体特点。人们很久以来就知道,蝴蝶的前翅与它们的肌肉连接,而后翅只是被动地由前翅带动,似乎起不到什么作用。科学家们试着通过逐渐消减蝴蝶的后翅,来调查一下后翅的作用。他们发现,即使所有的后翅都被去掉,蝴蝶仍然可以持续地飞行,而且飞行路线仍然可以像往常那样曲折,但是飞行和转弯的速度慢了许多。很明显,蝴蝶的后翅并不用来提供飞行升力,而是专门用来增强身体转弯时的灵活性。

    ④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也做了类似的研究,他们通过解剖估算了蝴蝶身体各个部分的重量,然后通过高速摄影机记录了蝴蝶的飞行运动,发现蝴蝶在飞行时,除了翅膀,其身体也承担了很重要的作用。蝴蝶可以改变身体和翅膀的相对位置来调整重心,增强身体的可操作性(比如转身),这就好像溜冰选手或者跳水运动员通过摆动手臂和腿来改变身体重力的空间分布,因此可以做出漂亮的动作。帝王蝶尤其精通此道,它们可以在比其自身身长还短的距离内实现90度转弯

    ⑤然而,蝴蝶还有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它们大都色彩鲜艳,更容易引起捕猎者的注意,这似乎违反了蝴蝶的进化策略。现在科学家们发现,蝴蝶艳丽的外表体现了它们的生物智慧。蝴蝶最初是从飞蛾进化而来的,飞蛾喜欢夜间活动,它们率先进化出了大翅膀和闪避的本领对抗蝙蝠。蝴蝶只在白天活动,它们也有着巨大的翅膀,对于鸟类而言无论如何都是很容易看到的,于是它们索性将身体进化成很显眼的色彩,以此用作一种宣传——蝴蝶是非常难捉的。如果一只年轻的缺乏狩猎经验的鸟儿看到了一只鲜艳的蝴蝶,它会想“哇哦,瞧瞧这块肥肉,它是我的了。”但很快这只鸟发现,蝴蝶不仅难以赶上,即使抓到了它们,它们也是很滑的,因为蝴蝶翅膀覆盖着鳞片,容易逃脱。久而久之,鸟就会意识到抓获蝴蝶实在是太费力了,渐渐地就失去了对蝴蝶的兴趣,转而考虑其他的猎物了。

    ⑥所以,蝴蝶以它独特的生物智慧,既保护了自己,又在自然界留下了一道艳丽的风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航天员陈冬备战“失踪6年”  高中班主任曾登报寻他

中国军网记者  邹维荣  王通化  段江山

陈冬:全力以赴  飞得更高

    昨天,陈冬——还是一个陌生的面孔和一个普通的名字。

    今天,他举世瞩目,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航天员。

    13年前,看着杨利伟出征太空的雄壮一幕,陈冬热血沸腾:这才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6年前,他跟随英雄的脚步,加入到这个飞天“梦之队”,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

    如今,38岁的他,终于接过飞天的接力棒,站在了飞向太空的起跑线上。

    “我能做到的,我就要做到最好!”为了这一刻,他全力以赴,时刻准备着飞向更高更远的太空。

    “不到发射前一秒,就不会停止准备”

    整整用了6年时间,陈冬才站在飞天的起跑线上。

    这6年,也是陈冬在他朋友圈“失踪”的6年。

    2012年,远在洛阳的高中班主任姚志强思念爱徒陈冬心切,在洛阳晚报以“姚老师‘想念你’”为题登报寻找陈冬。至今,那则思念浓烈的文章扔挂在互联网上。

    姚志强老师哪里知道,为了实现飞天梦想,陈冬正在航天城全身心地投入训练,整整6年,几乎把自己和外界隔绝。

    6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这是一段长跑,又是一段短跑,你不仅需要耐力,还需要爆发力。”陈冬直言,他又回到了高强度的学习时代。

    回到教室,把扔了十几年的课本重新拾起来——对于陈冬来说,那是一段“异常难熬”的日子。面对天文、航天技术、空间惯性坐标等新知识,陈冬的头直发懵。“刚开始坐在教室的时候,根本坐不住,我就抹点清凉油,到后面站一会,让自己别犯困。”他说。

    所幸,学习是他的长处,恰好他又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钻劲。两年时光,“有了入定状态”的陈冬再次找到学霸的感觉——他顺利通过8大类58个专业课程的所有考试。

    “他的入选是一个必然。”在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的眼里,陈冬各方面都很优秀,各方面都很全面,没有明显短板。从初选到定选,陈冬在同批航天员中成绩都是第一。他的融会贯通能力有时候让教员吃惊,他对完美的追求连景海鹏都赞叹不已。

    全力以赴,厚积薄发。备战“神舟十一号”的日日夜夜里,他和景海鹏共计完成了3000多个学时训练。

    此次出征,挑战空前。他们不仅要当好“驾驶员”,还要当好“科学家”“工程师”甚至是“医生”“生物学家”“农民”,不仅要去做各种实验,还要种菜。“不到发射前一秒,就不会停止准备。”陈冬说。

    此刻,少年时代仰望过的太空,正张开怀抱等待着陈冬。这个一心想飞得更高的航天员,即将抵达那片神秘之地。

    出征前,这位偶尔给孩子讲《铁臂阿童木》故事的父亲,对喜欢看星空的双胞胎儿子说:“爸爸出趟远门,你们有时间就看看夜空,去找找比较亮的星星,说不定爸爸在那里,然后给爸爸打声招呼。”

(本文来源:中国军网,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2022年11月30日,OpenAI正式发布了一款聊天机器人ChatGPT,推出2个月,即拥有1亿活跃用户,成为史上用户增长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它不仅会聊天,还会编写代码、撰写文案、代写论文、即时翻译……在商业上,这是一个奇迹;在技术上,这是一项重大革新;而在社会层面,或将引发一场社会变革。

【材料二】ChatGPT与客户的互动

画一幅叫《海伦·凯勒与花》的画

李雷的爸爸生了三个儿子,老大叫大雷,老二叫二雷,老三叫什么?

老三的名字应该叫李雷,因为题目开头说李雷的爸爸生了三个儿子,而大雷和二雷已经被提到了,所以最后一个儿子的名字就是李雷。

【材料三】此前的人工智能在很大程度上都局限于观察、分类和分析信息。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性人工智能则并不局限于分析现有的数据,而是具备了生成新内容的能力。ChatGPT能直接面向大众使用者,且具备盈利模式,这将改变很多人工智能企业高成本、低回报的经营模式。

联网之后的ChatGPT,把所有的APP都“藏”到了自己身后。也就是说,未来人们不必再自己去下载和使用各种APP,互联网的统一入口变成了ChatGPT,每个人都将拥有一个专用的人工智能助手,帮我们连接一切互联网信息。除了打破APP生态,改变人们和互联网的交互模式之外,联网后的ChatGPT的信息获取渠道将指数级扩大,将能更好满足用户对于信息的实时、个性化需求。

作为一款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ChatGPT对那些为辅导孩子写作业薅秃头发的家长来说,可能是个福音,但也可能会给抄袭、作弊提供便利,而且它存在事实性错误、知识盲区、常识偏差等问题,也将面临隐私泄露、技术滥用、造假、社会公平等伦理问题。因其模型能力出众、用户众多,这些风险隐患还会被放大。

【材料四】近日,ChatGPT在与某位用户的对话中表示,它虽然近乎全能,像人一样有着物质的生命体,也会有新生代,却缺乏人所具有的最宝贵的东西——灵魂。

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灵魂?不同领域的专家曾经给出过各种不同的答案,但没有一种是全面、真切、令人满意且被广泛接受的。然而,这并不妨碍人们对生命、灵魂的常识性理解。问题不在于ChatGPT取代了人类的学习,恰恰是ChatGPT向人类提出了警示,警示人类回归生命学习、珍视生命学习。

何谓生命学习?生命学习是灵性的,是基于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的。这些都是超越生命体本身的。也是AI永远无法到达的。恰如一位作家所指出的,找遍ChatGPT所写的文章,独独缺了通感、情绪与复杂的价值判断这三样东西。

以生命为基准,适切生命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才是优质的学习内容与形式,而利用人工智能制作的学习内容及其复制形式,在本质上是违背生命学习的。

AI能延伸人的五官,却无法赋予人灵性。人的整个生命体的分工,以及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对这种分工的固化,极大地限制了人去实现自由、实现内省、实现生命成长。尽管如此,生命学习还是顽强地表现了出来。

比如,体操运动、舞蹈艺术就是故意去打破肢体的习惯分工;旅游爱好者不会因观看电视风光片,而止步于自然山水;音乐爱好者也不可能满足于一副耳机,而放弃音乐会门票;体育爱好者更愿意涌入大型体育场,亲身介入比赛现场气氛,尽管坐在家里看实况转播,比场内任何一个位置都看得清楚。

这样的成长是ChatGPT永远无法拥有、无法满足、无法替代的。可见,生命学习即人性的学习,在当今这个时代尤为重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