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2017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之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首先从解决农民入手,变余粮无偿征集为市场买卖……允许市场的存在,要利用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来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准备条件。

材料二: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材料三:我们感激罗斯福,因为他找到一个最温和而且代价最小的来解决现代社会秩序的方案。

材料四:“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

(1)、材料一是对苏俄哪一项政策的描述?
(2)、材料二中当时的西方世界为何对苏联“极大兴趣”并“纷纷前往苏联取经”?“它行得通”中的“它”在苏联后来演变成哪一种模式?
(3)、材料三是对哪一事件的评价?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4)、1991年中国出现一场关于姓资还是姓社问题的争论。有人认为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就是走资本主义,姓资不姓社。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举一反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