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大数据”是时下IT行业最火热的词汇之一。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日常工作中,人们对经济的了解,往往也需要借助于对数据图表的分析。读取以下一些图表数据,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后某时期“主要工业生产指标”(电力、钢材制成品、钢、生铁)图1

料二:1958﹣1960年我国钢铁产量及与上年同比增长率  全民“大炼钢”的“小高炉”图2


钢铁产量

同比增长率

1958年

800万吨

50%

1959年

1387万吨

40%

1960年

1866万吨

50%

材料三: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材料四:1991一1993年台商在江苏投资情况 图3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这些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数据能否真实反映当时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水平,请说出你的理由。

(3)、材料三中除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都有增长、收入增长大于消费增长外,还有什么明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央决策层面分析导致材料四变化的政策与思想因素分别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 1953 年起,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把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采取了加工订货和公私合营的方式。……1953﹣1957 年工业生产平均 每年的增长速度,我国是 18%(英国是 4.1%,美国是 2.8%).中国用 5 年实现钢产量增长 400 万吨左右(英国用了 24 年,美国用了 15 年)。1957 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 1952年增 长 42.8%;全国农民平均收入比 1952 年增加近 30%。

材料二: 八大二次会议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 20 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争取 7 年赶上英国,再加 8 年 或者 10 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原来的农业合作社只有数十户,最多一二百户,而人民公社则一般都在 4000 户以上,还有 1 万户的。在人民公社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公社所有,废除一切私有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并带来严重后果。

──以上材料均引自孙健《中华人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济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 1978 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请回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