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文综试卷
史实
结论
A
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
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人工取火
B
前256年,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灵渠
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成为“天府之国”
C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 为政》
反映了老子道家学派实行德政的治国思想
D
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
材料一:
材料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材料三: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关、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其学说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日)岛南戈吉朗《诸子百家》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二:如图所示
——图片来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材料一 孔子推广私人教学,在实践中,破除了等级、地域和种族的界限,接收贾人、贱人和农家的子弟入学。他在教学中坚持对不同对象施以不同的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培养各具专长的人才。为了教学的需要,孔子还收集、整理、编订了《诗》《书》《礼》《乐》《易》等作为教材。
——自朱绍侯、齐游、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孟子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推行道德教化,让老百姓过上富足生活。韩非子则认为“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因此提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摘编自崔永东《中西法律文化比较》
材料三 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此伏彼起的各种学术思想,几乎都渊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都受到诸子之学的深远影响。
——摘编自颜世安《从“稷下学官”看战国百家争鸣》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