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建中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结

古禾

    ①中国结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它的最大特点是工艺精巧,整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线编织而成,千缠万绕,环环相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②中国人的情“结”源远流长。在原始社会,中华民族的祖先“结绳记事”,大结大事,小结小事,不同形状记载不同事情。正如《周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这可以说是中国结的滥觞。由此可见,绳结还肩负过记载历史的文化功能。

    ③绳结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应用相当广泛,那时的衣服没有拉链,只能以衣带打结,人们用绳结盘曲成“S”形装饰在腰间,古人身上常常佩挂印鉴,所以流传下来的汉印都带有印纽。南北朝梁武帝(464-549)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的诗,绮带编成连环往复的同心结,用来表达相爱的情愫,寓意“永结同心”。明清(1368-1911)时期,中国结发展到鼎盛,如清代服饰上的大襟盘扣。盘扣凝结着人的温度、感情以及机器、电子永远无法替代的手工朴拙和巧妙。另外,“结”还呈现在荷包、香囊、玉佩、梳子、发簪等传统配饰中,古代建筑如屋檐、门窗上,生活用具如桌椅、木箱上。

    ④中国结不仅造型完美,应用广泛,而且形态、颜色都蕴含着强烈的传统文化气息。中国结在历史的传承中,融合了佛教“盘长纹”的特点,环绕盘曲的图案,上下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相连,看似有一种祥云之气,线绳的变化和不同结饰的排列组合,变幻出藻井纹、双钱纹、喜字纹、琵琶结、吉祥结、蝙蝠结等不一而足的形态。而一根线绳无论如何千变万化,都同根同源,这又体现出“万法归一”的古老哲学思想。

    ⑤“结”字有牢固的意思。在汉语里,“结”字呼朋引伴,许多有凝结力的词语都跑来广结良缘,如团结一致、结伴而行、结拜兄弟、结识朋友、结成联盟等等。男女之间的婚姻大事,也均以“结”表达,如结亲、结婚、结合等。“结发夫妻”,也来源于古人的洞房花烛夜,男女双方各剪一缕头发相结,寄寓夫妻同心永恒之愿。六朝诗人庚信描述过“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的动人场景。唐代诗人晁采在《子夜歌》中精写道:“侬既剪云鬓,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这就是结发的真实写照。

    ⑥在中国古代文艺作品中,“结”往往象征忧愁而善感的心灵,寄托某些婉约而幽微的情结。汉诗中说:“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诗中以“结缘不解”比喻“如胶似漆”的亲密。宋代词人张先曾写过:“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人类的情感多么丰富多彩,结就多么异彩纷呈。

    ⑦中国结在现代生活中也如鱼得水,在大型会展或寻常百姓家中,壁挂中国结,是常见的装饰;很多现代饰品如戒指、耳坠、手链等,因为加入了中国结的元素,更增加了古典和雅致。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标志—— 奥运五环色组成五角星,相互环扣,可谓“中国结”的变体。2014年11月10日在北京怀柔举办的APEC会议,不仅在会议现场装饰了很多中国结,用于礼仪等服务的16套服装,也采用了盘扣、领花等中国设计,透露出中国服饰的优美。

    ⑧现代人对中国结的情结,更彰显出它的生命力。传统文化散发的典雅从容的永恒情结,就像一颗种子,一直都埋在中国人的心里。

(选自《月读》,有删改。

(1)、请阅读选文④〜⑥段,简要说说中国结蕴含了哪些传统文化气息。

①中国结既融合了佛教“盘长纹”的特点.有祥云之气,又体现出“万法归一”的古老哲学思想。

(2)、选文第⑦段的画线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
(3)、本文说明语言最大的特点是生动,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并加以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在克隆鲫鱼出现之前,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在1960年和1962年,先后用非洲一种有爪的蟾蜍(非洲爪蟾)进行过克隆实验。试验方式是先用紫外线照射爪蟾卵细胞,破坏其中的核,然后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A)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经过(B)照料,这些换核卵中终于有一部分长出了活蹦乱跳的爪蟾。这种爪蟾也不是经过精细胞和卵细胞相结合产生的,所以也是克隆爪蟾。
        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率先从灰色小鼠的胚胎中取出细胞核,用这个核取代黑色小鼠受精卵细胞核。实际上,这个黑色小鼠的受精卵在精细胞核刚进入卵细胞后,就把精细胞核连同卵细胞的核一起除去。灰鼠胚胎细胞的核移入黑色小鼠的去核受精卵后,在试管里人工培养了四天,然后再把它植入白色小鼠的子宫内。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提起台风,人们总是谈虎色变、望而生畏,没有人会对这个“海上暴徒”心存好感。然而,凡事都有两重性,台风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灾害,但是,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其能量相当于400颗2000吨级氢弹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所到之处,摧枯拉朽。这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多,因此气候也最为炎热,特别是在夏季。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2003年7月,正是台风“伊布都”的出现,结束了我国江南大部分地区持续40℃左右的高温天气。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气候越来越炎热,地表干旱更加严重。寒带地区正好相反,如果没有台风调节将会更冷。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

低碳的误区

    ①现在我们大多有个共识,要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策略是“低碳发展”。我们天天在说“低碳”,要投资低碳项目、采用低碳技术,最重要的是确定这一项目或技术是否真为“低碳”。

    ②以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线为例,它就很难说是否是低碳技术。整个太阳能发电的产业链,它的运作过程如何呢?首先把沙子经过矿热炉,由化生产出工业硅,然后再得到晶片,这个过程需要电力的投入,属于原料生产阶段。随后把电池组件运到一个地方安装起来,建成太阳能发电站,这是设备生产阶段最后到了发电阶段,就是运行这个电站发出电。

    ③这样一个过程,真正发电之前的工作都是消耗能源的排放产业,只有到了最后一步才有可能做到低碳。而前面工业硅的生产属于高耗能行业,它的产值能耗一般来说是高于当地的平均值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线不是一个低碳产业。如果排除工业硅的生产,只提光伏电池的组装,可能降低碳排放,但是整个过程都需要电,耗电量非常大。

    ④再来看看我们比较熟悉、目前国家也在大力扶持的纯电动汽车。它的简单使用过程大家都知道,先发电,然后通过电网把电输到充电站。最近也有新型纯电动汽车可以直接在家充电,但是无论哪种形式,都是要充电后才能上路。上路后,纯电动汽车的优势显现了出来,就是行驶过程中零排放。

    ⑤与传统的汽油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就是把汽车移动性的分散排放转化为电厂静态的集中排放。比起汽油汽车在大街上边行驶边排气,纯电动汽车的排气自然要容易控制得多。但是是否因此就能判定它属于低碳技术呢?

    ⑥要判断这一点,其实就是要了解纯电动汽车的供电问题。如果电力全部来自于无碳或者低碳电源发出的电,它的每千瓦小时的电量排放非常低,那么毫无疑问纯电动汽车有利于降低排放,是低碳技术。但是从我国现有技术及以煤为主的发电燃料结构来看,情况并非如此。我们做过分析,得到的答案是目前我国纯电动汽车发电端的排放,实际上高于汽油汽车。

    ⑦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低碳减排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节电就是间接低碳减排。有些低碳项目从理论上看无排放,但是消耗电力,属于间接排放。同时,有时候直观判断一个项目是否低碳可能会产生一些误判,比如某些低碳园区的发展,消耗的能源反而更多。所以确定一个项目是否低碳要从整个产业链来看,这是个很复杂的过程。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文,回答以下各题。 

①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②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③北京的物候记录, 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④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⑤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着,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⑥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 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⑦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⑧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 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当下青年人在交往中流行探索人格:“你是i人还是e人?”意思是你的人格特质是属于内倾性(i)还是外倾性(e)?那么,(甲)____  ?

      ②它来自一种测量人格的工具——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简称MBTI。这是由心理学家布里格斯母女研发的。

      ③心理学家荣格曾把每种人格特质描述为对立倾向之间的平衡,最有名的对立倾向就是外倾性和内倾性。外倾性是指将注意力指向外部,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在人群中感到兴奋、精力充沛;而内倾性是专注于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独处的时候感到自在。

      ④布里格斯母女以荣格的理论为基础,划分出注意力方向、认知方式、判断方式、生活方式等四个维度,每个维度还有两个方向,以此衍生出16种不同倾向的人格模式。

      ⑤很多年轻人在接受MBTI测试之后,会问:“(乙)____?”

      ⑥其实,不同人格类型并没有好和坏之分,只是显示了不同。如果理解和接受自己与别人不同,也就能够用不同的视角理解别人。

      ⑦例如,在很多文化中,外倾者更受欢迎,内倾者更害羞、不善交际。但内倾者比外倾者更清楚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两者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很多作家、科学家都是内倾型,而销售岗位更适合外倾型的人。

      ⑧(丙)____?首先是先天的。心理学家发现,个性气质的差异有可能是由大脑中的化学物质的平衡来决定的。一项关于羞怯的研究发现,新生儿出生第1天对刺激的反应程度就已经有差异了。大部分婴儿在面对新刺激时比较平静,但有10%的婴儿非常拘谨,另外有10%的婴儿显得比较大胆。11年后再次测试,他们还是表现出相同的气质。

      ⑨先天性的人格倾向只是一个影响因素,后天的文化环境以及自己的认知同样有影响。例如,亚裔美国人有60%的成年人认为自己是羞怯的,但犹太裔美国人中,这一比例只有25%。这就是文化影响的结果。“鞭策多于鼓励”等文化理念使华裔儿童更倾向保守、低调,而犹太裔更接受任务失败的儿童,鼓励儿童竭尽全力地向外探索。

      ⑩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的人格就像雪花一样,是独一无二的,姑且就把“i人还是e人”当成社交娱乐,不必奉为圭臬①。相信自己,无论具有什么样的特质,都能找到适合发挥自己特质的环境,都拥有人生的无限可能性。

【注释】①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

活动三【共享阅读】阅读同学们为本次校园读书节活动准备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面对琳琅满目的书架,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书籍并不容易。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建议,帮助您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一、明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如果您对历史感兴趣,那么选择一本历史类的书籍可能会更加令您愉悦。如果您希望提升职场技能,那么选择一本商业类书籍可能会更加有帮助。

二、____。在选择书籍时,可以借助专业推荐和书评来了解书籍的质量和内容。可以关注公众号、博客、论坛等平台,寻找一些具有优秀口碑的书籍推荐。

三、____。作者的背景和专业性对于选择书籍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您希望了解某个领域的知识,可以选择那些在该领域有专业背景的作者所写的书籍。他们对于该领域的理解和分析更加深入、准确,能够给您提供更有价值的知识和观点。

四、关注阅读简介和目录。简介通常会介绍书籍的核心观点和作者的写作风格,而目录则能够让您对书籍的结构和章节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材料二:

选定适合自己的书籍后,那怎样去阅读呢?其实是有很多方法的。

设定明确的目标:在开始阅读之前,明确你想要从这本书中获得什么。这将帮助你更加专注,并从阅读中获得更多价值。

略读和寻读:对于某些书籍,你可以先进行略读,以了解整本书的大致内容和结构。而对于特定的章节或段落,寻读可以帮助你快速找到特定的信息或观点。

做笔记:在阅读时,写下重要的观点、感悟或者你认为值得复习的内容。这将帮助你巩固记忆,并且在后续回顾时能够快速找到关键信息。

深度阅读:对于重要的章节或段落,需要进行深度阅读,理解其中的含义和逻辑关系。通过分析作者的论点、证据和推理过程,可以更好地吸收书中的智慧。

批判性思考:不要盲目接受书中的观点,而是学会批判性地思考。评估作者的观点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以及是否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相吻合。

与他人讨论:与他人讨论你所读的书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中的内容。通过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听取他人的见解,你可以获得新的启发和认识。

定期复习:定期复习你所读过的书籍可以帮助你巩固记忆,并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通过不断回顾和反思,你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智慧。

材料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