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在克隆鲫鱼出现之前,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在1960年和1962年,先后用非洲一种有爪的蟾蜍(非洲爪蟾)进行过克隆实验。试验方式是先用紫外线照射爪蟾卵细胞,破坏其中的核,然后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A)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经过(B)照料,这些换核卵中终于有一部分长出了活蹦乱跳的爪蟾。这种爪蟾也不是经过精细胞和卵细胞相结合产生的,所以也是克隆爪蟾。
        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率先从灰色小鼠的胚胎中取出细胞核,用这个核取代黑色小鼠受精卵细胞核。实际上,这个黑色小鼠的受精卵在精细胞核刚进入卵细胞后,就把精细胞核连同卵细胞的核一起除去。灰鼠胚胎细胞的核移入黑色小鼠的去核受精卵后,在试管里人工培养了四天,然后再把它植入白色小鼠的子宫内。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1)、第一段中“一切准备就绪后”中的“一切准备”具体指什么?

(2)、“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一句中的“难关”一词如何理解?

(3)、为文中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精选;精确;精密;精心;精致

(4)、第三段中的前两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文中画线句子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

(6)、试概括三段的段落大意。

举一反三
阅读《钓鱼岛》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①说起钓鱼岛,人们应当不会陌生。但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②中国渤海、黄海全为大陆架浅海,黄海南部与东海大陆架连在一起。东海的东部有一条深海槽,称为冲绳海槽。它南北长约1000千米,东西宽150千米左右,最深处2700多米。
③东海大陆坡就是从东海大陆架到冲绳海槽的大斜坡,高差可达2500多米。东海大陆架也是一个巨大的盆地,深约4000米。盆地的边缘是一列海底山岭,拦截了从中国大陆上游河流带来的泥沙,渐渐把这约4000米深的盆地填平成浅海;而山岭的向海一侧是冲绳海槽,火山物质从地下深处喷上来,使海槽开裂扩大,朝着大洋方向演化。
④东海大陆架边缘的钓鱼岛等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地质上,它是台湾东部山岭的延伸,它们拦截了长江、黄河等河流带来的泥沙及有机营养物,形成约4000米厚的堆积层(其中富含石油、天然气)。如果没有中国大陆河流供应泥沙物质,东海也像冲绳海槽一样,是个深几千米的充满海水的海盆。因此,从这方面看,东海大陆架、大陆坡是中国东部陆地及山脉的自然延伸,是中国陆地物质养育形成的。而冲绳海槽作为一个天然分界,把中国沿岸的大陆架、大陆坡与琉球群岛海域隔开,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海洋区域。
(选自《海洋百科》,有删改)

      阅读下列选段,回答问题。
                                                                                他在岁月面前认了输
      ①他花两天的时间,终于在院门前的花坛里,给我搭出两排瓜架子。竖十格,横十格,匀称如巧妇缝的针脚。搭架子所需的竹竿,均是他从几百里外的乡下带来的。难以想象,扛着一捆竹竿的他,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是副什么模样。
      ②他说:“这下子可以种刀豆、黄瓜、丝瓜、扁豆了。“
      ③“多得你吃不了的。”他两手叉腰,矮胖的身子,泡在一罐的夕阳里。仿佛那竹架上,已有果实累累。其时的夕阳,正穿过一扇透明的窗,落在院子里,小院子像极了一个敞口的罐子。
      ④我不想打击他的积极性,不过巴掌大的一块地,能长出什么来呢?且我,根本不稀罕吃那些了。我言不由衷地对他的“杰作”表示出欢喜,我说:“哦,真不赖。”是因为我突然发现,他除了搭搭瓜架子外,实在不能再帮我做什么了。
      ⑤他在我家沙发上坐,碰翻掉茶几上一套紫砂壶。他进卫生间洗澡,水漫了一卫生间。我叮嘱他:“帮我看着煤气灶上的汤锅啊,汤沸了帮我关掉。”他答应得相当爽快:“好,好,你放心做事去吧,这点小事,我会做的。”然而,等我在电脑上敲完一篇稿子出来,发现汤锅的汤,已溢得满煤气灶都是,他正手忙脚乱地拿了抹布擦。
      ⑥我们聊天。他的话变得特别少,只顾盯着我傻笑,我无论说什么,他都点头。我说:“爸,你也说点什么吧。”他低了头想,突然无头无脑说:“你小时候,一到冬天,小脸就冻得像个红苹果。”想了一会儿又说:“你妈现在开始嫌弃我喽,老骂我老糊涂,她让我去小店买盐,我到了那里,却忘了她让我买什么了。”
      ⑦“呵呵,老啦,真的老啦。”他这样感叹,叹着叹着,就睡着了。身子歪在沙发上,半张着嘴,鼾声如雷。灯光下,他头上的发,腮旁的鬓发和下巴的胡茬,都白得刺目,似点点霜花落。
      ⑧可分明就在昨日,他还是那么意气风发,把一把二胡拉得音符纷飞。他给村人们代写家信,文采蜚然。最忙的是年脚下,村人们都夹了红纸来,央他写春联。小屋子里挤满人,笑语声在门里门外荡。大年初一,他背着手在全村转悠,家家门户上,都贴着他的杰作。他这儿看看,那儿瞅瞅,颇是自得。我上大学,他送我去,背着我的行李,大步流星走在前头。再大的城,他也能摸到路。那时,他的后背望上去,像一堵厚实的墙。
      ⑨老下去,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
      ⑩我带他去商场购衣,帮他购一套,帮母亲购一套。
      ⑪他拦在我前头抢着掏钱:“我来,我有钱的。”他“唰”一下,掏出一把来,全是五块十块的零票子。我把他的手挡回去,我说:“这钱,留着你和妈买点好吃的,平时不要那么省。”他推让,极豪气地说:“我们不省的,我和你妈还能忙得动
两亩田,我们有钱的。”待看清衣服的标价,他吓得咋舌:“太贵了,我们不用穿这么好的。”
      ⑫那两套衣,不过几百块。
      ⑬我让他试衣。他大肚腩,驼背,衣服穿身上,怎么扯也扯不平整。他却欢喜得很,盯着镜子里的自己,连连说:“太好看了,我穿这么好回去,怕你妈都不认得我了。”
      ⑭他先出去的。我在后面叫:“爸,不要跑丢了。”他嘴硬,对我摆摆手:“放心,这点路,我还是认得的。”等我付了款,拿了衣出门,却发现他在商场门口转圈儿,他根本不辨方向了。
      ⑮我上前牵了他的手,他不习惯地缩回。我也不习惯,这么多年了,我们都没牵过手。我再次牵他的手,我说:“你看大街上这么多人,你要是被车碰伤了怎么办?你得跟着我走。”他“唔”一声,脸上露出迷惘的神情,粗糙的手,惶惶地,终于在我的掌中落下来。他安安静静地跟着我,任由我牵着他。恍然间忆起小的时候,我们也曾这样牵手,只是如今,我和他的角色互相调换了。我的眼睛,有些模糊,是夕阳晃花眼了吧?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泰山之恩
                                                                                                     蔡家园
       关于泰山的来历,《述异记》中有这样一段记栽:“昔,盘古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闻俗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也就是说,泰山乃是盘古氏头部化成,因而也就成为五岳之首。
       自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登上泰山封禅以后,到了清朝的乾隆皇帝,先后有72位君王登临泰山,祈求山神赐福,以保江山永固。江武帝刘彻还留下一连串感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臭。”历代的文人墨客对于泰山更是充满了景仰。李白的“凭崖揽八极,目尽长空闲”,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小”,都是极言泰山之雄伟高大。
       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更是一个亘古而来的震撼。
       今年六月的一天,我登上了泰山。也许是一种因缘,在登山的过程中,漫天大雾笼罩不散,就像那化不开的思睹,一直缠绕着我。
从红门到中天门一段,薄雾在风中婷婷袅袅,若轻纱缠绕于古松脖际,如轻烟出岫于山谷岩隙,为山色平添许多妖娆。更有鹧鸪唱和,湿风润面,真是无比清爽。过了中天门,雾气突然变得沉重了,简易雨披上的积水愈来愈多。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幢幢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像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那险峻无比的十八盘,在我而言只是喘气更重、流汗更多而已。记得照片上的十八盘如蛇一般蜿蜒在峭壁上,在蓝天苍山下让人望之凛然。可是现在,无论是抬头仰视还是回首来路,我看到的最多也不过十来级台阶,丝毫感觉不到它的气势。原来,失去了烘托,巨人和矮子其实也没有分别。如障的浓雾掩盖了这一切,让我只能在想像中获得慰藉。上到天街,天空下起了小雨,雾更是浓得黏手,四五步开外就看不见人影了。摸到瞻鲁台边,睁大了眼睛,自然仍然什么也看不见。
       徜徉在天街上,看不见四周的景物,我的思绪却如雾一般弥散开来。
       数千年来,泰山已经不仅仅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地理学意义上的名山了。它更是成了中国文化精神的象征之一。从一路上的对联和石刻可见一斑:“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峨第一山”、“天下第一名山”、“五岳独宗”、“五岳独尊”。其实,泰山海拔不过1545来,在中国的名山大川中并不显高。它的风景确有独到之处。但也未必比得上“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但是,那种目空一切、惟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的气质却深深侵入了山中每一棵树和每一片岩石,让你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几丝压抑、几缕轻狂。这种洋洋自夸,正暴露出一种锁闭心态。圣人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与其说夸赞的是一种阔大胸怀,不如说它是坐井观天;俗话说“有眼不识泰山”,与其说推崇的是权威,不如说它流露的是一种卑怯意识。正如那浓雾封锁了眼睛,泰山文化中积淀的太多东西也锁闭了它的灵性与心智。泰山之所以最初赢得“群山之祖.五岳之宗”的尊崇,根本原因可以归结到古人求天地正中而居的地理观念;而其后人们对泰山的崇拜,则与民族的思堆模式有着根本的联系。一座泰山,象征看一个民族的文化,也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命运!
       站在无字碑前,我请人拍了一张照片。尽管迷雾重重,画面十分模糊,但我愿意留下一个纪念。泰山上有数以千计的名碑名刻,或记封禅盛况.或抒豪情壮志,或咏奇瑰风光,惟有此碑不着一字,却给人无穷遐思。无字其实就是有字,这些字是活的精灵,镌刻在历史前行的每一个瞬间。它是深沉的,也是博大的;它是开放的,更是无边的……
       站在雾中的泰山上,四顾茫然,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
                                                                                                                                (本文略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储蓄人生

雁鸣

    ①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知道了要储蓄,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借助它走出困境。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时,心里就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储蓄吗?

    ②一个人呱呱坠地,便开始储蓄真情。这一储蓄会伴随他或她走过一生。他们所储蓄的,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时空的财富,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都可以随意支取和享用它们。有了亲情这笔储蓄,即使在物质上很贫困,精神上却是富有的;而不懂或丢失了亲情的储蓄,无异于泯灭了本性和良心。

    ③友情,也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之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真正的友情储蓄,不是可以单向支取的,而要通过双方的积累加重其分量,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④爱情是一种幸福而艰苦的储蓄。一对陌路相遇的男女,婚前相恋固然需要执着的储蓄,而要在一个屋檐下应对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又需要储蓄多少和谐、多少默契、多少理解、多少扶助啊!这绝不是靠花前月下、甜言蜜语的一次性投入可以解决问题的。享用这笔储蓄如享用清冷中的一盆火、泥泞中的一缕阳光、患病时的一句深情的话语、彷徨时的一番温柔鼓励。爱情的常爱常新,需要月月储蓄、日日积攒。

    ⑤学识的储蓄要锲而不舍。一个人从幼小到成熟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储蓄知识的过程。接受小学、中学、大学乃至更高的教育,这仅仅是储蓄知识的一个方面,重要的在于刻苦勤勉,日积月累,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知识、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储蓄”到老。

    ⑥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储蓄人生,就是要储蓄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难忘、最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至美。一个人懂得储蓄什么,并知道怎样去储蓄,实在是一种智慧与幸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秋雨浥园

胡启涌

①浥园适合下一场秋雨,淅淅沥沥,轻轻悄悄。漫步园中,园名中湿润之意的“浥”字,会让你与王维和他湿淋淋的诗句撞个满怀:“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浥园中没有客舍,只有楼台亭榭,小桥曲径,但少不了“柳色新”。水边亭旁,万千丝绦就是一道道垂帘,遮不住帘外的漫漫秋气。

②浥园静静地藏在贵州省湄潭县的一个大山湾里,三面靠山,一面临水,山水相融,花草繁茂。偌大的浥园里摆放有两万多尊奇石,姿态各异,巧夺天工。我们要顺着一条青石满铺的小路朝前走去,才算真正贴近了浥园。一洼碧水之侧,生长着一棵苍苍古树,枝叶繁茂,亭亭如盖。树下放着几把木质椅子,没有上漆,素色可亲,方便游人乘凉遮雨。抬头望去,只见古树的“腰”部,赫然横出一枝斜斜地伸向水面,细碎而密匝的树叶拒绝了秋雨的渗漏。湖边的一位钓客,独享着这把巨伞悠然垂钓。我们悄悄地绕过他的身后,沿着石板小路,往浥园深处走去。

③不规则的青石板小路,活脱脱像郑板桥醉酒后的一幅佯狂之作,任性恣意而个性十足。小路在浥园的一个拐角处悄然隐去,一座临水楼台蓦然出现,翘角飞檐,青瓦覆盖,一排排瓦沟,一道道瓦垄,如起伏有韵的麦浪,在一派烟雨中铺陈开去。檐角上面,星星点点的苔藓在秋雨滋润下绿意喜人,给亭子添了几许生动。雨顺着瓦当滴落下来,急时如线,缓时如珠,落在残荷上滴嗒滴嗒,如玑坠盘。湖面升起袅袅水雾,微风吹来,水雾轻曼而起,挂在亭子的檐角上飘飘荡荡。水中成群的锦鲤,习惯了游人投食,觉察到水面人影晃动便争着游来,“哗哗哗”地搅皱了一湖澹澹秋水。兴起的水波以最慢的节奏朝着岸边荡去,芦苇开始随波摇晃,早想登场的芦花顺势离枝起舞,把白色的绒球交给湖面,交给秋雨。漾动的苇丛中,突地窜出几只褐色的水鸟,贴水起飞划出一道道水痕,还没等人看清,又躲进了另一片芦苇丛中。与秋雨一起袭来的,还有帕斯卡尔的一句话:“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置身浥园,蓦然间觉得自己已变成了一根芦苇。

④浥园已交给了一场秋雨,不急不缓,像一个秋天里欲说还休的缠绵故事。这种淅沥小雨就不用带伞了,我们与小雨同行,惬意地穿过曲廊,走过小桥。在浥园,奇石是主角,独个的,连体的,高耸的,玲珑的,秀如纤云重重叠叠,巧似走禽天趣可掬。园中的奇石不空不透,憨拙厚实,皆在本地采集而获。园中一尊三丈多高的石门是浥园的镇园之宝,拙厚天成,令人叹绝。秋雨给石门增添了几许湿润,用手摸去滑滑的,我相信这是石门不会轻易示人的灵性,在绵绵秋雨中诉说着它的前世今生。

⑤穿过石门,依旧是一段曲曲的石板路,驻足望去,尽头处起伏如波的围墙,随弯就弯,顺山而上,白墙青瓦,花窗镶嵌。丛丛芭蕉宽大夸张的叶片,遮去了一段白墙,接受着秋雨的洗礼。凤尾竹依墙而生,在雨里静默着。一棵落尽叶子的柿树,擎起一树红红的柿子,如灯笼盏盏在不远处“亮”着,时时给山里的鸟儿照着觅食的路。秋雨中,能做一只小鸟从浥园飞过都是幸福的。

⑥秋雨渐渐大了些,石板小路上绽开水花朵朵。我们急急地奔向一座别致的小木屋,躲雨檐下时,抬头瞥见门楣上悬挂着一块书有“小楼昨夜听秋雨”的匾牌,字体古朴,雨意潇潇,这正是听雨的好去处。走进小屋,室内窗明几净,一架古琴摆放其间,靠墙的书架上满是诗书。一个绿釉双耳束颈花瓶里,斜插着一枝开得恰到好处的丹桂,放在临窗的地方。正中一张条形的栗色茶几上,红茶一壶刚刚泡上,飘漫的热气,正好的汤色,与我们一起聆听窗外的雨声,一起凝望秋雨喂养的浥园。

⑦透过小木屋的落地窗,风景尽现眼前。窗前的一根紫藤尽情舒展着,几丛菊花开得十分自信,流淌满园的从容和恬淡让我隐隐心动,一些美妙的思绪,随着浮动的氤氲轻轻漫来。雨疏风轻,窸窣,就像一阵湿漉漉耳语,酥软而富有情趣,园听得懂,我也听得懂。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5月13日,有删改)

小瑞观看了电视剧《山花烂漫时》,被张桂梅老师事迹感动。她想修改一篇网文推荐给同学,请你参与。

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人

作者 南山

她是张桂梅,是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是电视剧《山花烂漫时》的主角原型;是我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从办学至今,她改变了贫困山区两千多个女孩的命运。

01

张桂梅祖籍辽宁,17岁离开东北到千里之外的云南支援边疆建设,一去就是一辈子。

1996年,39岁的张桂梅调入丽江市华坪县,一个过于贫穷,过于落后的小县城。

次年张桂梅被查出有个快五斤重的肌瘤。前年张桂梅的丈夫查出胃癌晚期,她花光了家中积蓄也没能留住丈夫。或许她的一生就到这了,她绝望地想。

同事们得知张桂梅的病情,让她尽快去接受治疗,说:“你不行还有我们呢。”县长也亲自来劝:“你别看我们穷,再穷,我们都会救活你。”生命的接力赛在这个贫穷的小县城展开了,山里的妇女,拿着仅有的五块钱,留下回家的路费,剩下的都捐给了她。

手术很成功,重生的张桂梅除了感动,更多的是自责,觉得自己给这个小县城添了这么大的麻烦,总想着为大家做点什么。

她发现学校里的女生很少,每个月还总有女生突然辍学。在一个女生突然不来上学后,她决定上门家访弄清楚缘由。走了几个小时蜿蜒泥泞的山路,张桂梅来到了女生家。此时女生正在家中待嫁,贫困地方的女孩,早早嫁出去,家里收一笔彩礼比继续读书划算太多。她承诺女孩的家人,女孩上学的一切费用由她承担。最终这个女孩被张桂梅“救”了回来。【甲】

“救”更多这样的女孩,是改善这片土地的良方。这个念头开始在张桂梅心中萌发。

02

2001年,张桂梅兼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她发现这里的孩子很多都是被遗弃的健康女婴,更加坚定了一个念头——她要在当地办一所对所有贫困女孩免费的高中。

从 2002年起张桂梅开始为这所女高四处奔走。她利用寒暑假奔走于城市之间,像乞丐一样四处乞讨,时常被当成骗子,遭受辱骂。到2007年,张桂梅仅筹到一万块钱,这无疑是杯水车薪。

在她想要放弃时,事情有了转机。这一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到北京开会时她因穿着一条破洞的裤子,被一位女记者注意到,记者敏锐地察觉到她这条破裤子背后有故事。第二天,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把张桂梅的事迹和梦想传向了全国,她的女高梦得到了国家以及社会人士的支持。

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那一年有100名女孩入学,张桂梅担任校长。

本以为有了免费高中,就克服了孩子们学习上的最大困难。可开始上课后,张桂梅才发现,孩子们的基础都非常差,连小学的知识都未必掌握,这怎么参加高考?在孩子们眼中,未来能上个职业学校已经很不错了,可张桂梅不那么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是大山里的希望,最少也要上个二本。

别人十二年的教育,他们这只有三年。早上五点天不亮就开始学习,晚上十二点后休息,吃饭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宿舍到教室的距离学生们跑着前进。老师结个婚半天完事,第二天就去上课;刚动完手术的老师只要能穿上衣服遮住伤口,当天就去上课。

老师们用命在教,学生们拼命去学,只希望能改变这些大山里女孩们的命。张桂梅也知道这样不好,这样不对,对老师对学生都太苦,可这是唯一的办法,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学会奔跑。【乙】

首届高考,华坪女高本科上线69人(共96人) ,综合上线率100%,从不可能做到了可能!

03

除了学习上的关心,张桂梅还带着老师们渗入学生们的生活和家庭,她们翻山越岭,徒步走过崎岖的山路来到学生家中了解家庭情况,多困难的家庭她都见过。

华坪女高的成绩一届比一届好,张桂梅的身体却一天比一天差,她的手上贴满了膏药,抽屉拉开全是药。可她还是每天天不亮拿着个小喇叭在操场督促学生们跑操,还是要站在食堂观察哪个孩子舍不得吃好点,还是要徒步前往没通路的孩子家中家访,没有什么比孩子们更重要。【丙】

张桂梅一生无儿无女,但每一个学生都是她最疼爱的孩子。

当初福利院被父母抛弃的女孩考上了很好的大学,有了光明的前途,当了妈妈只有一个独生女,她把女儿捧成了掌上明珠,她家到她这代不再重男轻女。走出去的女孩又回到了学校,成了学校里的老师,带着更多女孩走出大山。

04

(选自微信公众号“南山小话”,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