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民族交流】

民族交融是指多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族之间差别逐渐缩小,甚至形成一个新民族。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多种,探究下列民族交融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交融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材料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材料三

(1)、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与西周实行哪一政治制度有关? 依据材料一 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图A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图B中“北魏政府”推行改革,把都城迁到哪里?
(4)、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
举一反三
小历同学查阅了中外历史上有关“创新”的资料后,整理归类形成如下知识卡:

图1

知识卡一:

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摘自统编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图2

知识卡二: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摘编自《求是》编辑部《续写新时代红色华章》

图3

知识卡三: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其主要载体是产业,核心引擎是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同时,也要切实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优化科技创新的法律政策和文化环境,形成全社会支持创新、参与创新、推动创新的良好氛围。

——摘编自人民日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请你从以上三个知识卡中任选3例史事,以“创新促发展”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观点写一篇历史论文。(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表述清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