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重点名校入学分班真卷 2022年广州执信中学入学语文真卷(一)

现代文阅读。

等着我

①等着我,做好了一回,我就就做起,在这个栏目里,不是我付出了,是我得到了。

②有些朋友看了节目,说哭得稀里哗啦,劝我远离这样的苦难,显然是心疼我。其实我不这么看。你上哪儿能找到这些苦难啊?谁会面对面地向你讲述人性的挣扎啊?体味别人的命运,等于你又活了几回。在他们面前,我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分担、分享……

③灵魂的成长,多数来自苦难。

④她是一个白头发、白眉毛、浑身上下都白成一片的白化病女孩,她一上台就把我震住了。

⑤她说:“我走在大街上,回头率比你们名人高,有一个男孩为了看我,头都撞到树上了。”她一米四几的个子,顿时就在你面前高大起来了。

⑥她说她清楚地记得父亲是怎样抛弃她的。那时她已经7岁了,父亲扔她的那一天对她很好,先问她想吃糖吗,她说想吃,父亲就领着她上村里的小卖部买了糖,然后领着她向村外走。走到镇上的一家小店又买了糖,继续领着她往人多的城里走。这回她紧紧地抓住父亲的衣服,害怕走丢。父亲被她扯着走了很远,最后他们停在一条小街道上,那是个路口。父亲说:“你在这儿等着,我去给你买吃的。”父亲指着东,却走向了西。“我害怕,追上了父亲,这回我是死死地扯着父亲的衣角。不知为什么,父亲又领着我上了火车站,那是我第一次看见火车。那时候天黑了,我也饿了,父亲说给我买吃的去,就再也没回来。半夜警察把我带到了派出所,后来又把我送到了杭州福利院,我在那儿一待就是十几年。”

⑦我问她恨父母吗,她说不恨。“想找父母也不是为了让他们必须认我,我就是想告诉他们,他们的这个孩子不是那么糟糕。”小姑娘边说边晃荡着挂在胸前的那三枚特奥会奖牌。震撼哪!一个清楚记着被亲生父亲抛弃的孩子,心里没有仇恨,如此豁达!

⑧她说要为我唱首《隐形的翅膀》,可她一张嘴我就哭了,一分多钟的歌,我哭得站不住。不是悲伤,是欢喜,是温暖,是力量。懂事的她看见我哭了,竟然在台上说:“我抱抱你吧,倪萍阿姨!”强大的我被更强大的她融化了。

⑨告诉她结果吧,这样的孩子还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她的求助失败,我们并没有找到她的父母。本来这是一个我们最有信心成功的案例,因为它具备了所有能找到的条件。或许她父母不愿接受,或许再次抛弃了她,或许……

⑩站在台上听到这个结果的她还是有些失望。我离她很近,看着她似笑似哭的表情有些心痛,想问问她今后的打算。现场的赵忠祥老师建议她去主持一个励志的节目,因为她声音很美。我现场反对。谁愿意天天从电视上看到这么一个特殊的孩子?孩子本身也会受到伤害的。还是做幕后吧,我和小倩都可以帮她!在当地找一个广播时段,以心交心地和不想露面的听众建立热线。

⑪孩子感动了,说:“倪萍阿姨,我十几年前见过你,你不记得我了?”我不记得了。因为这样的孩子外表都差不多,真不记得了。一张照片出现在大屏幕上,啊,想起来了!十几年前,我去杭州福利院做好事来着,那个时候的她更矮。想起来了,使劲扯着我衣服的那个小白姑娘!天哪,我的心更不能平静了。

⑫回到家里,依然放不下这个女孩。由衷地想为她画幅大画,画如果值钱,就更能帮她了。

⑬等着我!

(有删改)

(1)、作者在开头说自己“得到了”,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得到了什么。
(2)、第⑥段中,女孩为什么要详细叙述自己被父亲抛弃的经过?
(3)、结合语境,试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的句子。
(4)、第⑩段中,听到求助失败,女孩“有些失望”,表情“似笑似哭”,请分析此时她内心的想法。
(5)、结合女孩的生活经历,请你说说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举一反三
妙妙向大家分享了下面的文章,请你阅读,感受校园春日的优美景象。

开花的课桌

王连明

①三月的风荡来春天的纤尘,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便用小手指将它们拈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

②一个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地扎着。草芽像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是嫩白的。在寒风料峭的三月里,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 也许只有灵秀的孩子们才能感受得到。

③春意在孩子的课桌上萌发和蔓延。桌缝里,有一两截刚刚泛青或萌出芽包的小树枝,三五朵小野花,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从蜡笔上削下的碎屑。

④终于有一天,孩子的课桌上插了一枝迎春,枝条上是繁密的金色小花,如一串耀目的阳光。教室里,被映上了一层淡淡的暖意。打碗花、紫地丁、黄地丁、映山红、葛条……课桌上花事纷繁起来。一到春天,山里野花真是太多了,山坡上、田埂上、河边、路旁,到处都是。孩子们翻山越岭来学校,路上随处可见这些野花。

⑤这些山里孩子,有的还穿着露趾的鞋,穿着肥大的旧衣裤,他们无忧无虑地吹着柳笛,摇着手里的野花,沿着弯弯的小路跑着,跳着,到了学校,便把那花插在课桌上。有的孩子,还用细线把花枝绑在钢笔上,看上去,他像是捏着花枝在写作业了。花枝轻抚小脸,让人想不清,是花枝染红了小脸,还是小脸染红了花枝。

⑥春天是从孩子们身上产生的,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

(有删改)

请你阅读下面的历史故事,并完成各题,学习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

(一)西门豹治邺(节选)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 , 大气儿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 , 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神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二)海瑞智惩恶少  张长英

①明朝嘉靖年间,奸相严嵩当权,其亲信胡宗宪被派到浙江当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胡衙内倚仗其父的权势,为非作歹欺压百姓。

②一天,胡衙内带着随从离开杭州,一路游山玩水。凡经过的府县,官吏多惧怕胡宗宪的权势,无不殷勤招待。可当胡衙内来到淳安县后,却不见知县来宴请送礼。胡衙内窝着一肚子怒气,喝令将驿吏捆绑起来,倒吊在树上鞭打。

③驿站的人见胡衙内行凶打人,就赶紧报告给了知县海瑞。海瑞听报,想要立刻派人去抓胡衙内,但转念一想,他父亲毕竟是省总督,公开与他作对,未免要吃亏。他思索一下,便带领捕班人马,直奔驿站。进门后,海瑞用手一指,喝道:“把这个恶棍抓了!”一听知县要抓他,胡衙内气急败坏地喊道:“我是堂堂浙江总督的公子,我看你们谁敢抓我?”

④海瑞冷笑道:“你胆敢冒充胡总督的公子? 胡总督是国家一品大臣,处处体恤民情,他的公子定是知书达理之人,怎会是像你这样胡作非为?”

⑤海瑞又吩咐人搜了胡衙内的行李,搜出好几千两银子和珍宝等贵重礼品。“你这些赃物哪里来的?”海瑞沉着脸问道。

⑥胡衙内答道:“都是沿途府县官吏送的。”海瑞冷笑道:“若是胡公子出游,他必然爱的是青山秀水,访的是民土风情,绝不会像你这样要银子,要珠宝。你骗得过别处知县,却骗不过我!来人!打40大板!”

⑦过了几天,海瑞派人把胡衙内押送到总督府,并附了一封信,信中写道:“该犯假冒胡公子,骗得数千银子和甚多珍宝。我知大人教子甚严,绝不会做出此等事来。故一眼识破,所诈赃物,依法没收充公。因该犯四处败坏大人名声,实属可恶,特押送府上,请大人严惩!”

⑧胡宗宪看完信,再看看被打得鼻青眼肿的儿子,气得说不出话来。但是海瑞的话句句在理,胡宗宪也只能吞下这口恶气了。

(选文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 伞

佚 名

    雨伞是人们雨天出行必备的工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伞的国家,从发明之日到现在至少有3500年的历史,伞在当时被人们称为“登”。

    关于雨伞的发明,民间有诸多传说。流传最广而又有文字记载的还是那位神通广大的“鲁班先师”。据说鲁班在乡间为百姓做活,媳妇云氏每天往返送饭,遇上雨天,常常被雨淋。鲁班为了不让送饭的媳妇被雨淋到,沿途建造了一些避雨的亭子,天下雨了,便可在亭子内暂避一阵。亭子虽好,总不能多设,而且天气如小孩子的脸一样变化无穷,尤其是夏季的雷阵雨,说下就下,以至迅雷不及掩耳。云氏突发奇想,要是有个随身的亭子该有多好!鲁班听了媳妇的话,茅塞顺开。这位本领高强、无所不能的发明大王依照亭子的样子,裁了一块布,安上活动的木质骨架,装上伞把。于是世界上第一把雨伞就这样问世了。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为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雨伞也在不断地改进、更新。最初鲁班大师发明的雨伞是笨重的木质骨架,然后有人做出了粗大、笨重的竹子骨架油纸雨伞,后来人们又把油纸雨伞改为黄色油布雨伞。这种雨伞不光笨重,不便携带,那熏人的油漆味人们也很难适应。再后来人们用细钢条做成骨架,用不同颜色的布做成雨伞,雨伞又太长,携带还是不太方便,最后改造成现在可以折叠的自动伞。用时自动撑开,不用时折叠后放在背兜里,随身携带,非常方便。

(有删改)

伞的故事

崔淑杰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我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能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浑身烧得滚烫滚烫的。母亲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母亲的难处,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母亲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听了母亲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艰难,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母亲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踩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扳,“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织布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母亲织了一夜的布。我悄悄地走到母亲跟前,用颤抖的声音喊了一声:“娘!”母亲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母亲笑了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终于有一天,母亲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母亲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眉开眼笑地说:“去吧,你要的伞!”

    我惊叫着,从母亲手里接过伞。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然一抬头,望见了母亲那笑得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这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选自《小学阅读指南》,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长大了

①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②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③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④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我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能证明你长大。”

⑤渐渐地,“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⑥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⑦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一个路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心想: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站起来准备迅速逃离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一个瘦小的老太太。

⑧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⑨我把老太太送回家后,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顺。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⑩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⑪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⑫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太太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太太。

⑬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⑭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亲情是一碗浓香的粥

①有人说亲情是一首温婉的老歌,是一幅精美的名画,是一块浓甜的巧克力。

②我要说,亲情是一碗浓香的粥。

③今年终于可以抽空回乡下看望父母。父母的年纪大了,奔出门来迎我时,步履竟然有些蹒跚,母亲扎上围裙一个劲儿地对我说:“给你熬粥吃,熬粥吃!”母亲眼中,一碗粥,就是人间至美的佳肴,一定要亲手为儿女们慢火熬上。打小我就爱喝妈妈熬的粥,她会把身边所有能放进去的杂粮都放进去。金黄的小米,青翠的绿豆,洁白的糯米,圆润的莲子,结实的栗子,滋补的红枣。黑米粥带着独特的药香,皮蛋瘦肉粥绵香味好,南瓜粥有细腻香甜的余韵,花粥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当然还有腊八粥的醇厚香味。

④母亲在厨房忙碌了好一阵子,厨房里渐渐飘出粳米的特有香气。香气一点点浓郁起来,粥香如蝶,满室翩跹,锅内深红浅绿,脂稠玉浓,伴着气泡上下翻飞,飞珠溅玉,美如流花。我的眼睛竟然随着那馥郁的香气而慢慢湿润了。这哪里是一碗粥啊,这分明是母亲心底对我那份至浓至醇的爱啊!

⑤母亲端来一碗看似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粥,我先用嘴唇轻轻碰触,感知它的温度,再用牙齿撞进它绵香软糯的怀内,用舌输送着它的清爽嫩滑躯体,然后我的味蕾一点点地通泰舒展,我的身体一段段地褪尽疲意,我的心灵一寸寸地扫去凡尘喧嚣。

⑥伴着袅袅的粥香,我与父母亲人闲话家常,碗边的话,像是投进岁月长河的石子,淡淡然,了无回声,清朗得如同天上人间。清代文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自拟了煮粥的标准:“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急躁之人理解不了粥的妙处,父母的一切平凡而琐碎的爱,就如同不疾不徐的火,持久平和,才能熬出这一锅好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