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课内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小白鸥-情境卷】语文四上14套大卷争做时代好少年期末综合能力达标卷(二)

请你阅读下面的历史故事,并完成各题,学习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

(一)西门豹治邺(节选)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 , 大气儿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 , 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神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二)海瑞智惩恶少  张长英

①明朝嘉靖年间,奸相严嵩当权,其亲信胡宗宪被派到浙江当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胡衙内倚仗其父的权势,为非作歹欺压百姓。

②一天,胡衙内带着随从离开杭州,一路游山玩水。凡经过的府县,官吏多惧怕胡宗宪的权势,无不殷勤招待。可当胡衙内来到淳安县后,却不见知县来宴请送礼。胡衙内窝着一肚子怒气,喝令将驿吏捆绑起来,倒吊在树上鞭打。

③驿站的人见胡衙内行凶打人,就赶紧报告给了知县海瑞。海瑞听报,想要立刻派人去抓胡衙内,但转念一想,他父亲毕竟是省总督,公开与他作对,未免要吃亏。他思索一下,便带领捕班人马,直奔驿站。进门后,海瑞用手一指,喝道:“把这个恶棍抓了!”一听知县要抓他,胡衙内气急败坏地喊道:“我是堂堂浙江总督的公子,我看你们谁敢抓我?”

④海瑞冷笑道:“你胆敢冒充胡总督的公子? 胡总督是国家一品大臣,处处体恤民情,他的公子定是知书达理之人,怎会是像你这样胡作非为?”

⑤海瑞又吩咐人搜了胡衙内的行李,搜出好几千两银子和珍宝等贵重礼品。“你这些赃物哪里来的?”海瑞沉着脸问道。

⑥胡衙内答道:“都是沿途府县官吏送的。”海瑞冷笑道:“若是胡公子出游,他必然爱的是青山秀水,访的是民土风情,绝不会像你这样要银子,要珠宝。你骗得过别处知县,却骗不过我!来人!打40大板!”

⑦过了几天,海瑞派人把胡衙内押送到总督府,并附了一封信,信中写道:“该犯假冒胡公子,骗得数千银子和甚多珍宝。我知大人教子甚严,绝不会做出此等事来。故一眼识破,所诈赃物,依法没收充公。因该犯四处败坏大人名声,实属可恶,特押送府上,请大人严惩!”

⑧胡宗宪看完信,再看看被打得鼻青眼肿的儿子,气得说不出话来。但是海瑞的话句句在理,胡宗宪也只能吞下这口恶气了。

(选文有删改)

(1)、请你阅读《海瑞智惩恶少》,完成下面的表格,了解其主要内容。(10分)

主要人物: 

情节概述:故事主要讲述了

遇到的难题

采取的措施

如何能在不得罪省总督的情况下,惩治总督的儿子胡衙内

怎样巧妙地收回胡衙内收受的金银财宝

如何妥善地将暴打胡衙内一事收尾

(2)、请你阅读两则故事中的加点词,说说其分别体现了人物的什么心情。

“提心吊胆”形容,“面如土色”是描写,体现了官绅的心情;“气急败坏”写出了胡衙内的状态。

(3)、新考法 提供答题支架 请你结合两则故事说说西门豹与海瑞在惩治恶人时有哪些异同。
小提示
不同之处可从应对策略入手;相同之处可从人物形象入手

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提升能力。

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孩子跌倒了,趴在地上哭叫着,年轻的母亲似乎无动于衷,板着面孔,用严厉的目光盯着趴在地上的孩子。正巧我路过,上前要扶起那孩子。那母亲果断地说:“不,不,让他自己爬起来!”

我仔细一“咀嚼”,始得醒悟:这位年轻的妈妈如此这般,大概是出自对人生的体验吧。

人生是一个过程。好像上苍有意为难人,在人生的全过程中,绝无平坦大道可走。坎坷,荆棘,困难,这一切都与人生为伴。人要生存,要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同困难交锋,要与挫折抗争。这是对人的信念、意志与毅力的考验。敢于交锋与抗争者,即使跌倒了,也会爬起来并最终成为命运的主人和事业上的成功者。一个从小娇生惯养、溺爱过度的孩子,长大之后决不会有什么意志力,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容易跌倒;跌倒之后也是很难爬起来的。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些从小历经“摔打”的人,他们直面人生,深谙(ān)人生的底里,虽百折而不回,履艰险而不惊。

不过,像这位年轻妈妈那样待孩子的不是很多,而娇惯、溺爱孩子却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视孩子为“小皇帝”的家庭不胜枚举。许多刚入托儿所(或幼儿园)的三四岁的孩子,食不善用筷,穿不会动手。做父母的有谁不爱自己的子女?需要界定的倒是:什么是爱?怎样才算爱?溺爱不是爱,而是一种害。有些中老年父母意识到这一点了,但已为时过晚。

那个跌倒的孩子终于自己爬起来,跑到妈妈近前。妈妈欣喜地笑道:“对,跌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往前走。”年轻的母亲,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

    ①村子里弥漫着谷物干燥房的气息。

    ②蘑菇拼命地冒出来,冒出来。

    ③当初林中所有的树汇成一个完整的绿色巨物,而现在每棵树各行其是。这就是秋天,年年如此。秋天不是一下子把这绿色巨物的衣服全部剥光的,而是分别让每棵树再盛装一小段时间,再各自炫耀一小段时间。

    ④我初来这儿时,黑麦开始发黄。现在离开这儿回去时,人们正在吃这黑麦,而新种的黑麦又呈现出绿色。破土而出的麦芽活像一个个小兵,每个小兵的刺刀是绿色的,每把刺刀上都挂着一颗像越橘一般的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有的就像太阳,有的色彩缤纷,像金钢钻。

    ⑤这儿是那样的静,静得草地里虽没有蠡斯,可自己的耳朵里仿佛有螽斯在叫。这时从一棵高大的云杉挤到一边的白桦树上,缓缓地飘下一片黄叶。黄叶的飘落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所有的云杉、白桦、松树,以及树丛下边的杂草都大为诧异,问道:“在这样的寂静中,这片树叶怎么可以不安分地离开原址,往下飘落?”于是我应大家的要求,前去了解。我走到它跟前,弄清了情况。不,不是黄叶擅自飘落,而是它受不住一只小蜘蛛的重量,而成为它的降落伞,降落到了地上。

    ⑥四处非常安静。只听得见黑啄木鸟、松鸦、鸫鸟的叫声。

(选自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感悟自然》)

课外阅读

父亲的礼让

一年夏天,我在学校贫困生中请表上签了字。我想减轻父母的忧愁,因为学校有规定,一旦被确定为贫困生,将可免去全年的学杂费,而这些学杂费用,足够我家人一年的生活开支。

最后,只有我和嘎子被列为准贫困生,之所以被称为准贫困生,是上面只给了一个名额,所以,我和嘎子之间,只有一个会成为正式的扶助对象。

接下来,学校分别派两名老师前往我们两家做调查。我陪老师到家时,已经是中午了,父亲急忙上前迎接,说:“今天早上喜雀不停地叫,我就知道有贵客要来,欢迎老师。”

我帮忙招呼老师坐下后,把父亲和母亲拉进里屋,向他们详细说明我的申请以及准贫困生的事。最后,我一本正经地说:“只有一个名额,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

 父亲低下头想了想,问我:“那嘎子家境如何?”

我说:“比我强不到哪去,他父亲上山打柴____了腿,靠母亲支撑全家。”父亲最后对我说:“这个名额我认为归人家,你不能争,我们家境比他强,况且我和你娘还能____钱。”

好说歹说,父亲骂了我一通,说我年纪轻轻地不学好,我觉得一肚子委屈。父亲到外面招呼和老师说话,转回头对母亲说:“娃他娘,今天有贵客,把家里的鸡杀一只。”

接下来,他乐呵呵地笑着,对老师说:“没啥,孩子听话就行,关于学费的问题,我和娃他娘都认为不算啥,我们有能力承担,谢谢校领导的关心。”

老师吃惊地望着父亲,我站在院子里,感觉眼眶里都是泪水,我真的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这样会损害我的尊严。

母亲在院子里抓鸡,几次都没抓住,父亲过来帮忙,弄得院子里鸡飞狗跳的。抓到时,父亲对老师说:“家里每年都会养几十只鸡,足够生活开支啦。”

父亲还破例从井底取出放了几十年的老酒。那天,父亲喝得大醉。当晚我没有回学校,夜里醒来时,我听到父亲的咳嗽声和母亲的哭泣声。

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背向大地的爱

①父亲带着七岁的女儿去十里外的村子走亲戚。原本阴沉的天色,渐渐变得越来越黑。天上铅灰的乌云越聚越浓,天色越来越暗,仿佛真正的黑夜来临。闪电如利剑一次又一次刺穿黑暗,雷声伴着狂风隆隆滚过天际,然后像炸弹一样在头顶炸裂。

②女儿瑟缩着小小的身子:“爸爸,我怕!”他将女儿紧搂在胸前:“丹丹不怕,把头埋进爸爸衣服里,闭上眼睛睡觉。”

③一道雪亮的闪电划过大地,他突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呼啸声由远而近向自己的方向逼来。这声音像几十台拖拉机同时爬坡发出的吼声,又像无数条响尾蛇同时发出的嘶嘶声。在闪电的强光里,他看到一个顶天立地的巨大黑色烟柱飞速移来——龙卷风!

④他本能地想要加快脚步。但一刹那间,脚下陡然失去了支撑,身子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吸得轻飘飘。他知道此刻他和女儿都被吸到了高空,几分钟后就要被抛到九霄云外。他什么也不敢想,只是尽力地躬身将女儿更紧地搂住。他感觉自己像一个面团一样被一只巨手揉来揉去,五脏六腑都翻腾起来。

⑤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他感觉这只巨手的力量渐渐小了,身体也开始慢慢下降,他知道龙卷风风力渐小,开始将吸入的物体抛向地面了。突然,他感觉自己的背撞到了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勒过他的衣服,勒进他的背——电缆!他心里滚过一阵狂喜,一瞬间,他一手搂紧女儿,另一只手拼尽力气死死抓住那根电缆,他就这样单手悬吊着支持父女两人的重量!

⑥天慢慢地变亮了,狂风也小了。渐渐地,他感到手臂发软打颤,被深勒过的后背正在流血。然而不等血滴进土地,就被吹散在风中。最要命的是,女儿睡着了,睡着后的女儿会不自觉地放松抱紧父亲的双手!他不敢再往下想。他看到脚底十多米的地方是一块旱地,他接紧女儿,紧抓电缆的那只手一松,他就成了一个背朝大地面向天空的自由落体。

⑦父亲保住了性命,却多处骨折并重度脑震荡;而女儿,毫发无伤,有人问他:“你知道不知道,你这次是侥幸从死神手里逃掉的?因为你这样背对地面从高空摔下,极有可能丢掉性命。”他憨憨地说:“我知道,但如果我不这样背对地面,我的女儿就可能丢掉性命。”

小井红军医院

在井冈山市茨坪镇西北约6千米处,有一幢由木头架起来的两层楼房,它就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所正规医院———小井红军医院。

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带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余部和湘南农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胜利会师后,红军队伍不断壮大。与此同时,国民党反动派调集重兵进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随着战斗次数日益增多,红军伤员人数急剧增加。于是,红军又建立了大井医务所。1928年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已由茅坪转向茨坪。红四军军委决定在茨坪建立“红光医院”,后来改名为“小井红军医院”。

医院为全木质结构,屋面用杉树皮覆盖,上下两层共32间病房,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平面布置为中廊式,将病房分成南北两半。医院设有门诊室、手术室、办公室等。

要修建一所像样的正规医院,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红军官兵一听要建立自己的正规医院,纷纷捐款。尽管有大家捐款,但当时的井冈山斗争条件极为艰苦,加上敌人的经济封锁,红军医院的设施十分简陋。为了解决建筑材料的问题,大家上山砍树做房梁,用杉树皮当瓦片。在治疗伤员时,只能用木工锯子作骨锯,用杀猪刀代替手术刀,用竹子做成消毒盒,用小竹条制成镊子,用盐水、石灰水代替消炎药水,绷带、纱布反复使用也舍不得废弃。

1929年1月,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红四前委决定只留一小部分部队守山,主力向赣南、闽西转移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井冈山在主力转移后失守,住在小井红军医院和群众家中的130多名重伤病员落入敌手。

敌人妄图通过他们掌握红军主力的转移方向,马上对他们进行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但是,始终没有一个人说出党组织的秘密。最后,无计可施的敌人就在稻田的对面架起了机枪,对战士们疯狂扫射,这130多名重伤病员全体壮烈牺牲。最后,敌人还放火烧毁了这座红军医院。

资料 1967年,井冈山人民按历史原貌修复了小井红军医院。1972年,在小井原墓地建了烈士墓和烈士碑。1987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小井红军医院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