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真题圈】成都市小学调考真题三步练语文四上 8.第七单元真题达标测试卷

课外阅读。

徐悲鸿励志学画

1919年春天,年轻的画师徐悲鸿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后来又向法国的著名绘画大师达仰学画。达仰很看重这位刻苦努力的中国学生,热情地指导他,这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学习,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

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____”____

(1)、联系上下文,把文章的结尾补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2)、用横线画出外国学生嫉妒徐悲鸿的语言。
(3)、联系上下文,说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意思。
(4)、文章第自然段和第自然段写了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这两个自然段是关系。
(5)、用自己的话说说徐悲鸿奋发努力学画的原因。
举一反三
母亲——延安

    闪过去一座山,又一座山,终于看见层层相接的窑洞了。延河水唱着歌向前流去,蓝天下,宝塔山放着光辉。啊!母亲延安,你多年不见的儿子回来了,又投进了你温暖的怀抱。

    喧闹的锣鼓唢呐声响起来,陕北大秧歌扭起来,____我们被热情的人群簇拥着向大街走去。“这是胜利桥。”延安人骄傲地告诉我们:“这是1952年造起来的。”我们走上桥,顺着直通大街的路上望去,变了,一切都变了。延安啊,我对你是这样熟悉,而现在却又如此地陌生。在这里出现了在某些中小城市看到的虽小但非常热闹的街道景色。在笔直而又平坦的街道两旁有各种商店,扩音器里不断传出优美的歌声。长途汽车满载着旅客,明亮的车窗里闪耀着人们满意幸福的目光。所有这一切让我无法辨认。但我又怎么会不认识你呢?在街道南端的山坡上的窑洞,那不是过去的中共中央西北局吗?在街道的中心,靠西边山下的房屋,那不是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吗?

    我们走进延安城里,这里出现了奇迹!真正的延安城原来在这里,我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仿佛突然间回到北京的街巷,大街是那么宽阔,崭新的楼房林立。更使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夜晚的灯光,正从街道、房屋、窑洞中亮起来。当年窑洞里的小油灯不见了,代替它的是无数明亮的电灯。

    延安,你为祖国经受了何等的艰难困苦,你为祖国哺育了多少优秀儿女,使祖国不仅有睛朗的白天,也有明亮的夜晚。延安,你就是明灯,永远照耀着祖国大地!

阅读。

出卖住宅

ㅤㅤ有位孤独的老人居住在林木环绕、优雅安静的湖边。他的住宅后面是绿油油的草坪,前面是鸟语蝶飞的小花园,再前面就是微波荡漾的湖水了。然而,他还是不得不决定去养老院,因为他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无人照顾。

ㅤㅤ老人不得不宣布出售他生活了一辈子的住宅。

ㅤㅤ欲购房者蜂拥而至,从底价18万英镑,很快炒到了24万英镑,30万英镑……购买者络绎不绝,价钱也越来越高。但老人一直抑郁地低着头,默不作声,因为他舍不得出卖自己的住宅。

ㅤㅤ老人伤心地走出喧闹的客厅,来到幽静的花园,惆怅地环顾了好一会儿,长叹一声,颤颤巍巍地坐在长椅上,凝视着天上那朵漂泊不定的孤云。

ㅤㅤ正当老人长吁短叹时,一个衣着朴素的年轻人在老人面前徘徊着,似乎有难言之隐。突然,他弯下腰,微笑着低声对老人说:“老先生,我也好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很穷,只有1万英镑。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会让您像我的亲人一般依旧生活在这里,依旧保留您所有的习惯。我们会一起喝茶,读报,散步,您每天都会感到很快乐——请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的!”

ㅤㅤ老人颔首微笑着,甜甜地微笑着。他慈祥地紧紧握着年轻人的手,高兴地以1万英镑的价钱把住宅卖给了他。在场的众人都目瞪口呆。

阅读理解

____

佚 名

①一场雨下来,灰尘被冲洗得无影无踪,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净是些裸露的石子。雨后的山间空气格外清新,偶尔几声鸟儿鸣叫,让人好不惬意。

② 弯陡的羊肠道上,两双脚在丈量:草鞋在前,皮鞋在后。草鞋被磨成薄片,后跟有些破损;皮鞋却锃亮,有点儿晃眼。

③ 六十多度的斜山道上,草鞋迈得和皮鞋一样艰难。两个大提包和两个蛇皮袋所构成的“吱嘎”的担子,将背如蜗牛的草鞋人压得腰弯气喘。

④“爸——我来挑吧!”后面的皮鞋人喘着粗气说道。

⑤“我顶得住。”草鞋人汗流满面地说。一张蜗牛背,驮着一副“吱嘎”作响的担子往上爬。

⑥“啪——”担子散落成四个包,顺道滚到皮鞋边。

⑦ 草鞋人跌进山间杂草中。

⑧“爸! 怎么了? 怎么了?”皮鞋人飞奔过来。草鞋人立在山道上,脚上露出一道血口,但他似乎很乐观,脸上依然带笑。

⑨“爸,我来挑吧!”皮鞋人抢着担子说。

⑩“刚才是草鞋挂了树根跌的,没事,我还能走一程。”草鞋人执意不让。

⑪在“吱嘎吱嘎”的重压声中,草鞋人问了许多城里的事,并在做人做官的问题上千叮咛万嘱咐,皮鞋人回答得满头大汗。

⑫“爸,我来挑吧,你已经挑了一个多钟头了。”皮鞋人双手抢担,乞求说。

⑬“下了这道坡,再走几里路,就是马家溪了,那儿平整些,到那儿你再挑吧!”草鞋人移着带血的草鞋,回答说。

⑭到了马家溪的枫亭口,草鞋人将担子压在了皮鞋人的肩上,自己则在后面横着衣襟擦汗,然后作悠然状。

⑮ 皮鞋、草鞋在马家溪的街道中间移动着。

⑯马家溪的村民个个眼红,夸道:“你真是好福气哟,养了个好儿子,城里能做官,乡里能挑担……”

⑰草鞋人心里像灌了一坛蜜,从皮鞋人的衣袋里掏出翻盖烟,隔了老远一根一根地甩去。

⑱走过马家溪,又是一段漫长的山路。

⑲草鞋人急忙冲到皮鞋人身边,毫不含糊地从皮鞋人肩上夺过担子,然后驼背前行。

望着草鞋人负担的背影,皮鞋人刹那间泪如雨下……

(选自《家教世界·创新阅读》,有删改)

饺子,舌尖上的故乡

李新宇

①“三、二、一,过年啦!”随着新年的钟声响起,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上桌啦!夹起一个放进嘴里,轻轻咬破皮,浓郁的汤汁一下子就喷出来了。酸菜的酸,猪肉的香,都被我一口吞下去。

②饺子的味道也许就是故乡的味道。

③面团静悄悄地躺在面盆中,等待着自己的华丽变身。此时,酸菜和猪肉已先剁好了,搅拌到一起就是猪肉酸菜馅儿了。一只手握着两根筷子,用力搅拌着,不时加入一些调料。这时,面团也开始行动了。一只大手握着一把菜刀,从面团上切下一块。这块面被搓成一条直径为三厘米左右的细长条,然后又被切成宽度为一厘米左右的小块。所有小块都被手掌摁成一个个圆滚滚、胖乎乎的小面饼。小面饼和饺子馅儿都准备好了,“大战”一触即发。

④包饺子的过程是团队协作的过程。一个人负责擀皮,其他人负责包。擀皮的人手里拿着一根擀面杖,每擀一下,另一只手就带动小面饼转动一下,如此反复。不一会儿,一张厚薄均匀、溜溜圆的饺子皮就擀好了。其他负责包饺子的人也不甘示弱,一只手托着饺子皮,另一只手用筷子夹起一团馅儿放在皮上,然后用手把饺子皮的两边捏在一起,再捏出各式各样的花边,左右开弓,速度奇快。

⑤饺子在锅里煮熟后,饺子皮变得柔软又筋道,有点儿半透明的样子。饺子皮还留存着些麦香。猪肉馅儿的油脂,激发了酸菜因乳酸菌发酵而产生的那种独特的酸味儿。放在嘴里,轻轻一咬,饺子馅儿夹杂着富有油脂的汤汁充满整个口腔,满嘴留香,回味无穷。

⑥一张由普通的面团变身的饺子皮,既可以包裹高档海参、鲍鱼、大虾,也可以包裹普通的白菜、大葱和猪肉。然而在我心中,饺子,永远是酸菜馅儿,永远是停留在我舌尖上的那份故乡的味道。

(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