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阅读真题60篇】小语三上 12、_______

阅读理解
_______

①有个故事,挺短,但特别迷人。

②有个男孩一向淘气,作业写得乱糟糟,还总迟到早退。但女教师从不歧视他,因为她知道,男孩没有妈妈,爸爸是个养鸡专业户,很忙。

③一天,女教师布置了《我和祖国》的作文。 同学们拿起笔,唰唰地写,唯独那男孩看着天花板,呆呆的,蔫(niān)蔫的。女教师亮闪闪的眼睛看着他,期待他也拿笔写。 过了一会儿,他低下头,拿起笔,想了想,叹口气,在作文本上写起来。 当女教师批改到他的作文时,读到的是一句奇怪的话:祖国是母鸡,我愿意是一粒米。

④第二天作文讲评时,女教师特别表扬了这句话。她说:“从地图上看,祖国像只雄鸡,但有个聪明的孩子却认为,祖国的形状更像一只母鸡,也正是这个深情的‘母’字,突出了他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爱。 他写道:‘祖国是母鸡,我愿意是一粒米。’听! 多么可爱有趣的想法,这就是深深的爱! 因此老师认定,这次同学们交上来的作文中,这个‘母鸡与米’的比喻最精彩,也最迷人。”

⑤还有更迷人的呢! 从这天起,这个男孩彻底变了,仿佛一下子就长大了! 一下子! 的一下子! 他开始热爱学习,再也不迟到早退……

⑥他的心里从此长满了爱——是女教师种的。

(1)、“蔫”的意思有3种:①花木、水果等因失去所含的水分而萎缩;②形容精神不振;③(性子)慢,不爽利。短文中“蔫蔫的”中“蔫”的意思是(   )。 
(2)、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以下用来做短文题目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文课 B、淘气的男孩 C、种爱 D、男孩和女教师的故事
(3)、短文主要讲的是(   )的事。
A、女教师从不歧视淘气的男孩,并且特别表扬了男孩的作文 B、女教师在课上表扬男孩的比喻最精彩、最迷人,男孩很高兴 C、男孩写的《我和祖国》的作文,得到了女教师的表扬 D、男孩淘气、表现不好,但女教师从不歧视他,还在作文讲评课上特别表扬他“母鸡与米”的比喻,之后他发生了可喜变化,心里长满了爱
(4)、对短文中的“迷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男孩“母鸡与米”的比喻迷人 B、男孩可喜的转变迷人 C、女教师亮闪闪的眼睛迷人 D、女教师对男孩的爱迷人
(5)、“还有更迷人的呢!”这个句子在短文中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B、总领全文 C、总结全文 D、激发兴趣
(6)、男孩“仿佛一下子就长大了”的根本原因是(   )。
A、女教师从不歧视他 B、女教师的宽容和鼓励,让爱种满他的心 C、写作文给了他很大启发 D、他逐渐长大,懂得了要有礼貌
(7)、对短文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连用3 个“一下子”和3个感叹号,表现出男孩的变化让人欣喜 B、“彻底”突出了男孩的变化是巨大的、确确实实的 C、男孩被女教师的爱和鼓励深深感动,以实际行动回报老师 D、“我和祖国”这个作文题目有神奇的力量,让男孩彻底转变
(8)、画波浪线的句子很有新鲜感,请你照样子仿写句子。
祖国是,我愿意是
举一反三
记叙文阅读

大江保卫战

①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 武汉告急! 九江告急! ……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②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 暴雨为我们助威! 巨浪为我们加油!”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③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

④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 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奔腾不息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⑥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刀之爱

①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②“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经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③“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A.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抵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④“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⑤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儿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庆幸。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我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⑥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遗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⑦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干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⑧“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⑨“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⑩“那有什么不好呢?”

⑪B.“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⑫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⑬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⑭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⑮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