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拔尖特训】小语六上 第七单元 23 月光曲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二泉映月(节选)

周明春

①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②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在幽谷中蜿蜒流淌。这仿佛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又仿佛是他在怀念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③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思维导图]读画横线的句子,补充下面的思维导图。

(2)、[阅读要素]“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流淌……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这是文中对《二泉映月》的描述,请你想象一下:听了这首曲子,你会想到怎样的画面?请把画面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
(3)、[思维导图]读了本文,结合平时的阅读资料,用几个词语形容一下你心中的阿炳。

(4)、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泉映月》是阿炳创作的一首二胡曲。 B、《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流露出对坎坷命运的愤慨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消减了阿炳心中对音乐、对生活的热爱。 D、从“颤抖”“禁不住”“不停地滑动”这些词和短语,可以读出阿炳全身心投入谱曲的状态。
(5)、[链接教材]某电视台节目组想拍摄一档名为《名曲的诞生》的节目。根据选文和课文,写一写拍摄建议书。

《名曲的诞生》拍摄建议书

曲名

《月光曲》

《二泉映月》

取景场地

莱茵河旁的茅草屋

拍摄角色

阿炳

我最想拍的特写镜头

月光洒在盲姑娘的脸上

我还想拍摄

阿炳跟师父学琴时的场景

举一反三
阅读(二)

我的父亲(节选)

周海婴

    ①我感觉父亲很和蔼,他从没有对我大声呵斥过,反而说话一直都很温和。父亲看我不乖的时候,就拿起一个纸卷来,轻轻地在我屁股上打打,这完全是一个威慑作用。

    ②童年时我就患有哮喘病。每当换季时节,发作尤为厉害。犯起病来,呼吸困难,彻夜难眠。学过医的父亲即便平日谨慎,一般不替人看病或开处方,但在这情况下也充当起家庭医生的角色,解燃眉之急 , 为我的哮喘病设计了至少四种缓解病症的方法。

    ③父亲对我的教育很讲究。他接触了很多文明,很多科学,对人生、对儿童心理都琢磨得比较透彻。父亲给我一个允许我自由发展的很大的空间,但是这个空间又不伤害我。

    ④记得小时候我爱看马戏团表演。有一次我听到父亲说要去看马戏团表演,也谈到带我一起去,于是,我很兴奋。可是到了晚上,父母他们自己去了,没有带我去,当时我就大哭一场。后来才知道,他们觉得我太小,怕晚上猛兽出来会刺激我脆弱的神经,受惊吓。

    ⑤之后,他们另外找了个礼拜天下午,让我去看了小丑、杂技等儿童节目多一些的表演。如此考量儿童的心理,做了父母的人一定都感触深切。

    ⑥父亲有一句名言:____,____。很多人问这是不是鲁迅先生因我有感而写,我觉得有可能是。父亲去世比较早,我没有机会和他去探讨,但根据母亲和别人的交谈,我觉得可以看出父亲任何一段话,或者一首诗,大多局限于某一点,所以常有人说他对儿子怎么样,对社会怎么样。他这么一句话,可以说对我是这样,对整个社会也是这样。

    ⑦他去世之前写了一篇遗言,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说埋掉就拉倒,不要做纪念,不要做空头文学家,不要做空头美术家等,他的这些想法,算是他对整个社会的一个态度吧。

【链接一】海婴把瞿秋白夫妇送的一套“积铁成象”玩具给拆了,把鲁迅给他买的留声机也给拆了……但鲁迅从来没有阻止过他,也没有因此而打骂过他,显然,鲁迅明白满足孩子好奇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链接二】鲁迅从来不过问海婴的阅读,不问他看了些什么,或是指定哪几篇,或是要求背诵哪几篇……许广平也曾在回忆中提到过,她总结说:“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海婴)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

【链接三】鲁迅在遗嘱中说:“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海婴后来果然没有如父亲所担心的成为空头家,而是成了一名优秀的无线电专家,这或许与鲁迅成功的家教方式不无关系吧。

孔子拜师

    春秋末,鲁国有位大教育家孔子,带着几十个弟子周游列国,到处宣传自己的儒家学说。

    一天,孔子等人驾车来到一个十字路口,只见有个小男孩用土块垒起了一个大圆圈,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的学生上前请小孩让一让路,小孩指着大圆圈说:“我这是一座城池,你们怎么能过去呢?”学生急忙回禀(bǐng)孔子。孔子下车来到小孩面前,和蔼地问道:“你为什么不让我们过去呀?”小孩一本正经的说:“我看您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不会不讲理吧?请问您,是车让城还是城让车呀?”孔子马上答道:“当然是车让城啦。”小孩指着他的土“城”说:“您看,我这是一座‘城’,您怎么能过去呢?”

    孔子觉得这孩子真顽皮,但一时找不到反驳的话,怎么办?(    )绕道,(    )要走不少路,从旁边过去又要碾(niǎn)坏庄稼。孔子一时没办法,只好再和小孩商量:“你看能不能先把‘城’拆了,让我们过去呀?”小孩摇摇头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哪有拆‘城’让车的道理?”

    这一下更把孔子难住了,急得他就地乱转。

    小孩见孔子着急的样子。笑了:“我刚才说了嘛,有理才能走遍天下。什么事都应该以理服人。您若是叫我老师,我可以既不拆‘城’,又让你们过去。”孔子想了想:“好,我就叫你老师。”说完,恭恭敬敬地向小孩鞠了一躬,叫了声:“老师!”小孩忍住笑,说:“其实这很简单。您在“城’外叫门,我把‘城’门打开,你们不就过去了吗?”

    孔子听了,恍然大悟    惭愧    敬佩:“后生可畏啊,老夫拜你为师

读课外小说:阅读短文(节选)作答。

ㅤㅤ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看到这个瘦骨嶙峋的小乞丐,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ㅤㅤ“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树上的鸣蝉不停地鸣叫,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ㅤㅤ“你要看点什么?”姑娘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ㅤㅤ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居然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看点什么?”姑娘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ㅤㅤ“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一共是二十美元。”姑娘一边写,一边说。

ㅤㅤ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ㅤㅤ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ㅤㅤ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____

佚名

很久以前,点宁暴发了一场瘟疫,人们用各种办法治病都不见效果。挂榜山下,有一个叫吴刚的小伙子,他母亲也病得卧床不起,他便每天上山采药救母。一天,观音东游归来,见小伙子在峭壁上采药,深受感动。晚上托梦给他,说月宫中有一种叫月桂的树,开着一种金黄色的小花,可以治这种瘟疫。到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挂榜山上有天梯通向月宫,他就可以去采摘桂花。过了农历八月十五,错过了桂花一年一次的花期,又要等一年。这天晚上正好是农历八月十二,还有三天就是农历八月十五了。时间紧迫,吴刚马上动身,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农历八月十五晚上登上了挂榜山顶,爬上了通向月宫的天梯。农历八月正是桂花飘香的时节,天香云外。吴刚顺着香气来到月桂树下,看着金灿灿的桂花,好不高兴!他就拼命地摘呀摘,总想多摘一点儿带回去,救母亲,救乡亲。可花摘多了他抱不动,于是他使劲地摇动着月桂树,让桂花纷纷飘落,掉到了挂榜山下的河中。頓时,河面清香扑鼻,河水被染成了金黄色。人们喝了河水,疫病全都好了。

这天正是天宫的农历八月十五大集会。桂花的香气冲到天上,惊动了神仙们。玉帝派仙官调查。得知月宫的月桂树上的桂花全没了,玉帝大怒,派天兵天将将吴刚抓来。

玉帝了解事情的真相后,被吴刚的孝心和善心打动了,可吴刚毕竟犯了天规,如不惩罚就不能树立威信。玉帝问吴刚有什么要求,吴刚说他想把月桂树带到人间去救苦救难。于是,玉帝想了一个主意,既可惩罚吴刚,又可答应他的要求。玉帝说:“只要你把月桂树砍倒,你就拿去吧。”吴刚找来大斧砍起来,想立刻砍倒月桂树。谁知,玉帝施了法术,月桂树随砍随合,就这样吴刚长年累月地砍,砍了几千年。【批注:____】

(选自《中国神话传说》,有删改)

蝈蝈的歌

    ①你见过蝈帼吗?它可是昆虫世界三大歌手之一。

    ②盛夏季节,当豆棵爬蔓、瓜地开花的时候,你会发现一身绿装的蝈蝈,脚穿带有晕纹的长靴,挺着大肚子,行走于瓜田豆棵之中。乍看,好像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

    ③这时,你会发现它的两根长须开始抖动,一对翅膀也微微翕动起来。不用问,它要一展歌喉了。果然,一支悦耳动听的《蝈蝈歌》,便在山野上飘荡起来。

    ④正在做工的蜜蜂,被那一长一短的节奏迷住了,竟忘了采蜜;正在争论“谁本事大”的虫儿们,也静了下来,生怕漏听一个音符;豆棵下的蚂蚱,更激动了,屈伸着腿儿,一左一右跟着跳了起来……

    ⑤啊,这首《蝈蝈歌》,给炙热的夏天带来多少清爽!可是,你知道吗?这首美妙的《蝈蝈歌》并不是从蝈蝈嘴里唱出的,而是由它一对翅膀在互相摩擦中生出来的。只有雄蝈蝈才会唱歌,雌蝈蝈没有发音器,不会唱歌。

    ⑥那天早晨,我跟着爷爷去瓜地摘瓜,突然,又听到蝈蝈的叫声,我想把它捉回家,好让它给奶奶唱歌。谁知爷爷却说:“蝈蝈的舞台在田野,不要剥夺它的歌声。”

    ⑦我停下脚步。

    ⑧这时,我看到那只大肚子蝈蝈触角微倾,翅膀微颤,一高一低地又唱了起来。那醉人的蝈蝈声,把夏天唱得更加翠绿,更加生机勃勃!

(选自《月光下的草坪》,滕毓旭著)

阅读。

别出心裁的“小说旅馆”

①在美国俄勒冈州的纽波特海湾,有一家旅店被人们称为“小说旅馆”。从外观看去,这个只有3层楼的旅馆与周围的其他建筑没有什么不同,但每年却有数以万计的游客特别是一些喜爱读书的人在这里下榻。

②早在8年前,同在一家酒店供职的科利尔和莎莉斯在工作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客人特别是一些文化人在旅途之余不愿光顾酒吧、健身房等地,也不喜欢看电影、电视,而是愿意静下心来读一些名著,而在当时,酒店又无法满足这部分客人的“特殊”需要。于是,科利尔和莎莉斯便一同辞职,集资购买了海湾处的一幢楼房,装修后取名为“西里维亚旅馆”,设客房20套,房间内没有电视机,旅馆内也没有酒吧、健身房、游泳池等设施。

③走进这家旅馆,人们会发现旅馆的房间没有编号,每一套房间都是以世界一位著名的作家或闻名于世的小说主人公来命名的,其房间的摆设与布置也与该作家或主人公有密切关联。如在“福尔摩斯客房”内,衣帽架上挂着的那顶半圆筒状的帽子和黑色披风,以及桌子上放着的大烟斗,使人仿佛感到这位驰名世界的“神探福尔摩斯”就近在眼前,此时如果再翻阅《福尔摩斯探案》的小说,人们会产生一种自己正在与福尔摩斯讨论案情的感觉;在“海明威客房”中,人们可以看到旭日初升的景象,通过房间中的残旧打字机和挂在墙壁上的羚羊头,人们似乎联想到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战地钟声》里动人的情节描写。

④也许是由于旅馆特殊的设置,人们逐渐忘记了旅馆的原名,都以“小说旅馆”而代之。在旅馆的每个房间和庭院内,随处可见阅读小说、静心思考、埋头写作、交流读书心得的游客,他们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⑤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说旅馆”的影响日渐扩大,越来越多的游客都以能在这家小旅馆住一宿为乐,一些新婚夫妇甚至还以在这家旅馆以法国女作家科利特命名的“科利特客房”中欢度蜜月为荣。正因为慕名前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想在“小说旅馆”住宿,需要提前两个星期预定。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