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真题圈】成都市小学调考真题三步练语文五上 第六单元真题达标测试卷

课外阅读。

____的肉羹(节选)

①在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看见爸爸满头大汗从外地回来,手里提着一个用草绳绑着的全新的铁锅。他一面走,一面召集我们:“来来来,快来吃肉羹,这是爸爸吃过的最好吃的肉羹。”他边解开草绳,边说起那一锅肉羹的来历。

②爸爸到遥远的凤山去办农会的事,中午到市场吃肉羹,发现那个小摊上的肉羹非常的美味,他心里想着:“但愿我的妻儿也可以吃到这么美味的肉羹啊!”

③但是那个时代没有塑料袋,要外带肉羹真是困难的事。爸爸随即到附近的五金行买了一个铁锅,并向店家要了一条草绳,然后转回肉羹摊,买了满满一锅肉羹,用草绳绑好,提着回家。当时的交通不便,从凤山到旗山的道路颠簸不平,平时不提任何东西坐客运车都会晕头转向、灰头土脸,何况是提着满满一锅肉羹呢?

④把整锅肉羹夹在双腿间,坐客运车回转家园的爸爸,那种惊险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虽然他是那么小心翼翼,肉羹还是溢出不少,回到家,锅外和草绳上都已经沾满肉羹的汤汁了,甚至爸爸的长裤也湿了一大片。

⑤锅子在我们的围观下打开,肉羹只剩下半锅。妈妈为我们每个孩子盛了半碗肉羹,也为自己盛了半碗。由于我们知道这是爸爸千辛万苦从凤山提回来的肉羹,吃的时候就有一种庄严、欢喜、期待的心情,一反我们平常狼吞虎咽的样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那长途跋涉、饱含着爱,还有着爱的余温的肉羹。

⑥爸爸开心地坐在一旁欣赏我们的吃相,露出他惯有的开朗的笑容。妈妈边吃肉羹边说:“这凤山提回来的肉羹真好吃!”爸爸说:“就是真好吃,我才会费尽心机提这么远回来呀!这铁锅的价钱可是肉羹的十倍呀!”当爸爸这样说的时候,我感觉温馨的气息随着肉羹与香菜的味道,充塞了整个饭厅。不,那时我们不叫饭厅,而是灶间。

⑦那一年,在黝暗的灶间,在昏黄的烛光灯火下吃的肉羹是那么美味。经过三十几年了,我还没有吃过比那更好吃的肉羹。因为那肉羹加了一种特别的作料,是爸爸充沛的爱以及长途跋涉的表达呀!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出不少         充沛的爱

(2)、请你从文中选取一个四字词语(不能含有“爱”这个字),将题目补充完整并说明你选取这个词语的理由
(3)、【语文要素】请摘抄故事中最打动你的细节描写,并写出关键词语,再说说摘抄的理由。

摘抄:

摘抄理由:

(4)、如果让你向父母推荐本文,你会如何向父母说?注意:推荐时需要说清楚哪些关键信息?表明自己的观点。
举一反三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青山常在

佚名

在这个东北林区,马永顺,满怀喜悦地投身于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林区开发建设,以忘我的劳动热情回报党的恩情。

一个采伐期,马永顺曾靠一把弯把锯采伐木材1200立方米,一人完成6人的工作量,创全国手工伐木产量之最。他创造的“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在林业战线得到推广。

马永顺曾多次被评为黑龙江省特等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岁月如梭,可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周总理对他的教诲还在耳边响起:“林业工人不但要多生产木材、出好木材支援国家建设,同时还要多造林、多栽树,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他估算了一下,他为共和国建设大半辈子,采伐原木大约36500棵,欠大山的这笔情,要用上山植树造林来还上。

经过马永顺的不懈努力,绿色一年年扩展,林子一年年长高。1982年,年事已高的他要退休了,却惦记着自己还有8000多棵树没栽。“这个欠账不还完,我死不瞑目。”他说。此后,他风里来雨里去,爬山翻坡,植树造林。

1991 年,已是近80岁高龄的马永顺估算了一下,他砍伐的树木数量还差近千棵没栽,他原打算用两三年时间把树栽完,但子女们怕他累坏了,于是召开家庭会议决定:从这年起,每年五一劳动节,由全家老少三代组成的“马家军”上山造林。终于,马永顺的夙愿实现了。这时,马永顺却笑着说:“‘账’是还上了,可造林不能停。只要我的身子骨不散,就还要上山栽树。”

秋季造林成活率高,而且一次造林一次成型。马永顺一听到这种新鲜事,马上就开始实践。他率领晚辈上山开始了第一次秋季造林。第二年春季一看,秋季栽种的1500棵新树绝大部分成活。从此,他就率全家开始了春秋两季造林。

马永顺从 1982 年退休后到1999年底,已坚持17年造林不止,他和家人已植树5万多棵。1998年,他因此荣获了联合国颁发的“全球环保500佳”荣誉称号。马永顺看到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特别高兴。他说:“党中央、国务院决策英明,林业有救了。我只要生命不息,就造林不止,给后人多留下一片青山。”

(根据相关人物事迹改编)

建设中的中国空间站

①空间站又称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空间站体积比较大,结构复杂,在轨道飞行时间较长,有多种功能,能开展的太空科研项目也多而广。

②中国空间站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中的一个空间站系统。根据我国空间站建造规划,不久的未来,将建成以核心舱为控制中心,问天、梦天实验舱为主要实验平台,常年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③2021年5月18日,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在轨测试验证,进入交会对接轨道,等待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到访。5月 29日晚,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之后,进行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9月20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驻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12 月 9日下午3点40分,“天宫课堂”正式开讲,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上进行全球直播,为全世界网友授课。

④2022年,飞船、舱段的发射将按计划实行。此后,各个舱段将在轨道上“搭积木”,组建中国空间站。到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时,中国可能成为全球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届时,中国空间站将为全球科学家提供科学研究和实验机会。

阅读(二)

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渺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拖着浪花越来越远……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冷冰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的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 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下令返航,回去找。这时, 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黑奴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时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孩子苏醒过来,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孩子回答:“我知道您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

    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种幸福。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作为中华优秀少年,对于中华精神的传承势在必行,请阅读文章《飘动的军旗》,完成练习。

ㅤㅤ①那年,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期一过,我主动请缨去团里最艰苦的哨所。位于大山深处的哨所,路陡沟深,与世隔绝,尽管我早有思想准备,但还是一下子傻了眼。

ㅤㅤ②哨所的杜班长对我这个新兵很关心,似乎看懂了我的心思,与我谈心:“兄弟,谁来这里,开始都会感到寂寞、孤独,甚至无可奈何,这很正常的。不过,作为军人,肩膀上担负着守卫疆土的责任,得有军人的样子,这点苦不算什么。”

ㅤㅤ③一天晚上,我起来上厕所,发现杜班长的房间里还亮着灯。我出于好奇,便上前把眼睛凑到门缝上往里看,发现杜班长坐在床头,反复摆弄着一面红旗,是八一军旗,神情着迷。也许放置时间久了,颜色有些白了。

ㅤㅤ④“一面军旗,有什么好看的?我们哨所上飘扬的军旗都是新的。”我想不通,不小心把头撞门上。我的自言自语给杜班长听到了,他打开房门,眼睛盯着我,黑着脸问:“一面军旗?你知道这面军旗承载着什么,代表着什么吗?”

ㅤㅤ⑤我被杜班长问蒙了,没好气地说:“我怎么知道。”

ㅤㅤ⑥杜班长听了,也没有发火,更没让我受罚。而是跟我讲起这面军旗的故事。

ㅤㅤ⑦听完杜班长的讲述,我这才明白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与力量,支撑着他在哨所生根发芽,无悔无怨的。原来,那年的国庆节前夕,还是新兵蛋子的杜班长正在站哨,忽然刮大风下大雨,哨所外旗杆上悬挂的军旗竟然给大风刮跑了。他的班长知道后,不顾身患感冒,咬紧牙关,带了一个兵拿着手电筒,连夜下山去很远的那座小镇的军人服务部,“请”回了一面军旗。

ㅤㅤ⑧不幸的事发生在往回走的路上,疲倦不堪的老班长不慎失足掉进了山沟里,再也没能站起来。这面军旗,就是老班长留下来的那一面,杜班长一直珍藏着。

ㅤㅤ⑨几年后,由于到了服役期限,杜班长复员了。走的时候,他眼里含着热泪,郑重地把那面军旗传给了当副班长的我。

ㅤㅤ⑩杜班长说这面军旗是属于哨所的,他不能带走。

ㅤㅤ⑪后来,我也转成志愿兵,在哨所一干就是八年多。直到转业前,我才恋恋不舍地将军旗传给了新班长。

阅读理解

____

佚 名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随父亲一起从一所乡村小学调到一所新的学校去念书,新学校是镇里的重点小学,教学条件要比乡村小学好得多,但老师讲课的内容有很多是我无法听懂的,这成了让我紧张不安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怕因此成绩跟不上大家,另一方面我还害怕同学们的耻笑和奚(xī)落。 因为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喜欢提问,别的同学全都高高举起右手,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而我则往往连老师提问的是什么都没搞清楚,所以我不敢举手。在虚荣心的驱使下,有几次我对不会的问题也是违心地举起了手,可最后还是露馅了。

那是一堂数学课,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位刚调来的姓刘的女老师。刘老师提问一道关于汽车相遇的应用题时,我习惯性地举起了手。但这次刘老师偏偏就喊了我:“请马小东同学回答这个问题。”

当我意识到刘老师甜甜的声音果真是在叫我时,我的脑袋“嗡”的一下蒙了。我低着头从座位上站起来,脸红得发烫,隐约听到旁边的同学在窃窃私语:“嘿,不会还装模作样骗人呢!”我的眼泪顿时流了下来。

那一堂课我什么也没听进去,直到放学仍一个人呆呆地坐在教室里。我感到委屈和孤独,非常期待有人能安慰我。就在我泪流满面的时候,一双温暖的手搭在了我的肩膀上。我一回头,吃惊极了,刘老师露出了亲切的笑容。刘老师耐心地问清了我的实际情况,微笑着与我达成协议:“这样吧,当你真的能回答提问的时候,你就和大家一样举起右手,如果你不会,你就举起左手。这样我就知道你到底是会还是不会了。”

从此,每次面对提问,我都可以高高地举起手了。刘老师总是仔细地看清我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才叫出我的名字,每每目光相触,我俩心照不宣地相互一笑。

那浅浅一笑,照亮了我快乐而幸福的童年,令我时至今日仍心存一份感激。 

(选自《小学语文高分阅读》,有删改)

那年,那灯

①闲时帮母亲收拾旧物,在一口木箱里,看到一个用牛皮纸紧紧包裹着的物件,原来是一盏厚重的煤油灯。恍惚间,眼前似乎摇曳着煤油灯那柔和的光。

②小的时候,家家户户照明用的差不多都是油灯。一节带松脂的树结,一个空墨水瓶装点儿柴油,这就是最简易的油灯。带玻璃灯罩的煤油灯算是比较高档的,燃烧稳定,灯光明亮。我从小怕黑,天没黑就嚷着点灯,母亲燃起煤油灯,屋内霎时弥漫着一片橘黄的光,朦胧,柔和,温暖。有灯亮,有母亲在,我就觉得踏实。

③那时是我家最艰难的时期,父亲下放到农村,不久身染重病。母亲在镇上的学校教书,白天忙完学校的工作,晚上回家就着煤油灯纳底做鞋,还要教育儿女,照顾父亲。母亲让我每天把灯罩擦得亮亮的,她说灯光亮堂,心里就亮堂,日子才会过得亮堂。艰难的岁月里,是母亲为全家燃起希望的灯。

④灯下,我见得最多的是母亲纳鞋底的样子。她每穿过去一针,手臂扬起,拉紧棉线,又钻进去一针,针线来来回回中,“刺啦”的声音富有节奏感。看到母亲熟练自如的样子,有一次我央求她让我试试。我左手拿鞋底,右手捏针,可厚厚的鞋底哪里钻得进针去?母亲教我用顶针帮忙,结果针鼻儿一歪,针扎进我中指的皮肉里。从此,我再也不敢用顶针。

⑤灯下,母亲不仅给了我物质上的享受,还带给我精神上的滋养。母亲是语文教师,她引导我阅读,指导我写作。母亲靠着微薄的工资养活一家人,百般精打细算,尽可能给我借书买书。多少个夜晚,我做完作业,在那橘黄的灯光下,____对书籍的痴迷,对文字的喜爱,或许那时就随着灯光,一起深深浅浅地印入了我年少的心里。

⑥母亲喜欢猜谜语,尤其是字谜,她也培养我的兴趣。记得还是小学二年级时,母亲给我出了一个字谜:“一木口中栽,非杏又非呆,若作困字猜,也没好文才。”我在纸上写写画画,一会就猜出了“束”字,母亲高兴地表扬了我,我自然倍受鼓舞。后来,一些难度更大、有一定技巧的谜语,我也能猜出来。有一次,母亲出了这样一个谜语:“炮马士象一盘棋,老帅当中笑嘻嘻。五个小卒当阵卧,为何输了这盘棋?”我想了半天,拆字,重组,另解,都猜不出。吃饭也想,睡觉也想,突然眼前一亮:这盘棋没有“车”——欠车?那就是“软”字啊!

⑦今天,煤油灯早已成了“历史文物”,但一盏煤油灯,承载了太多的记忆和情感。我轻轻摩挲着这盏煤油灯,用牛皮纸把它重新包好放回原处,就让它在这里静静地躺着吧。岁月深处,灯影摇曳,永恒的灯光带给我温暖和慰藉、希望和梦想,也照亮我前行的方向。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