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重庆市开州区开州初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电影《搜索》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叶蓝秋在公交车上拒绝让座,被一个记者拍下并传到了网上,从而遭到了网络暴力。最后叶蓝秋公开道歉,从顶楼跳下自杀。直到这时人们才知道,她已经是癌症晚期,拒绝让座只是因为刚刚从医院得知检查结果。

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大量运用导致“真实”和“谎言”并行传播,新闻的真相往往被掩盖在民众的情绪之中。一些解读、立场、观点、谣言、偏见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这使得事实在舆论场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被边缘化,社交媒体舆论已经取代了事实验证,因为前者可以告诉人们想听的东西,这就导致了“后真相时代”的出现。

【材料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受众被赋予了更多的话语权,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创作原创的内容。生活中话语权的缺失使得人们在网络上寻求更大的表达空间,再加之网络匿名性,于是网络这一人人平等的发声平台成为人们表达观点的最佳选择。并且随着算法推荐技术的应用,人们可以选择看到那些与自己信念、观点、主张、价值观等相近的内容或群体,不过这种信息偏好往往会形成“信息茧房”,导致人们在面对一个新闻事件时,汲取到的都是与自己相近的声音,很难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或者更多角度去看待一件事。

在传统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等呈现出来的内容是经过编辑筛选的。而自媒体时代,社交媒体对于用户发布的内容在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之前便允许其上传到社交平台。在言论传播初期,没有人会知道此信息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信息最终的走向、数量的巨大、有些人的恶意加工等这些不可控的因素都使得网络的把关能力有限。

【材料三】古斯塔夫·勒庞说过: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

在群体中,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会加深群体意识。人类作为一种群居动物,在找到归属的群体后,为了与群体保持一致就必须遵守群体的规范,这种渴望群体归属的心理给群体中的个体带来了心理压力,迫使其放弃与群体相悖的观点,最终形成“乌合之众”。

【材料四】看似开放无边界的新媒体时代实际营造的是密不透风的茧房,将人们困在自己的认知舒适区。在这种环境下,人们要有打破“信息茧房”的自我意识,不沉浸在小圈子的资讯中。要持有批判性思维,在接收各种信息的过程中,心怀警惕而不轻易下判断。

除了受困于信息迷雾中的普通人,面临严峻挑战的还有新闻工作者。“反转新闻”“舆情反转”反映了信息无比丰富的社交媒体时代真相的稀缺。为一条信息做深度调查的人越来越少,而评论、解构的人越来越多。正如白岩松所说,如今新闻界的一大隐忧是“炒菜的人越来越多,而种地产好粮食的却在减少”。

(1)、阅读【材料一】,说说“后真相时代”有怎样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在当下社会中轻易就能形成网络暴力的原因。
(3)、“后真相时代”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我们应该如何做?请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4)、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来看,叶蓝秋不让座这一事件在最开始的报道中就缺少了“何故”这一关键要素。 B、在“后真相时代”,社交媒体舆论可以让人们看到他们想看到东西。 C、算法推荐技术可以使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在互联网中经常接收到与阅读相关的内容。 D、“乌合之众”指的是只要人们聚集在一起,就会丧失思考能力。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梦天舱燃烧科学柜首次“点火”成功

本报北京3月2日电 记者齐芳 2日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获悉,空间站梦天实验舱正按计划开展舱外载荷保温、高精度时频柜和超冷原子柜真空保持、有效载荷在轨测试等50余项任务。其中,2月16日,梦天舱燃烧科学柜成功实施首次在轨点火实验———此次点火实验采用甲烷作为燃料,先后两次点火共持续约30秒,高速相机下上传的实验画面清晰展现了甲烷预混火焰(内圆锥状火焰)受扩散火焰包围的形貌。

燃烧柜科学实验系统主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郑某介绍,实验前,在地面科研人员的协同下,航天员将点火头安装在气体实验插件中,并将气体实验插件安装至燃烧科学实验柜的燃烧室中。之后燃烧科学实验柜自动完成燃烧环境气体配置、燃料气体喷出、点火头加热点火、参数采集与光学诊断、循环过滤及排废气等系列动作。“此次点火成功,验证了空间站燃烧科学实验系统功能的完备性以及整体实验流程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为后续空间科学燃烧实验项目打下良好基础。”

燃烧科学实验责任科学家、清华大学副教授刘某介绍,这种火焰结构具有典型的甲烷预混火焰特征,由于不受浮力的影响,外部的扩散火焰与地面相同实验结果相比更为短而圆。 “微重力提供了地面无法模拟的条件,能够排除浮力对流,抑制颗粒或液滴沉降,微重力燃烧实验能为燃烧理论和模型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据悉,微重力燃烧科学规划了包含79项实验目标在内的10个研究计划,预计将在2023年底之前完成40次以上的在轨燃烧实验,包括近极限火焰动力学、火焰合成纳米材料、火焰碳烟生成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相关的科学实验,揭示流体与反应动力学在理想流场条件的交互作用结果,为我国微重力燃烧领域取得第一批空间站实验数据,服务于地面和空天燃烧应用装置和材料合成相关的理论发展。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空间应用系统梦天实验舱总体主任设计师贺某介绍,随天舟六号任务,空间应用系统还将上行微重力流体与燃烧、空间材料、空间辐射生物学等领域方向的实验项目,将在梦天舱内科学实验柜和舱外暴露平台持续开展相关实验。

(选自《光明日报》2023.03.03,有改动)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近日,东华理工大学新实验大楼报告厅内不时传来阵阵掌声,2022年度“感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理工大学名誉校长钱七虎的主题报告让400余名师生深受震撼,现场圈粉无数。

报告会上,他深情回顾了自己艰辛的求学追梦之旅,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从“为什么要立志?”“立什么志?”“为什么获得伟大成就,必须具有远大理想和志向?”“如何才能树立远大理想和志向?”“如何成才?”五个方面,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论述了立志与成长的辩证关系,阐释了理想信念和道德品格对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报告中同学们了解了钱校长对国家和国防事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长期致力于我国防护工程研究与应用,解决了核武器空中、触地、钻地爆炸以及新型钻地弹侵彻爆炸等关键工程防护技术难题,培养造就了一支防护工程领域铸盾强军的国际一流科技创新队伍,对我国国防和人防工程的建设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主动把自己的奖金和津贴捐献出来成立助学基金会,帮助贫困学生,让在座者感动不已。

整个报告厅座无虚席,走道上也填满了加座。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一张张青春稚嫩的脸上洋溢着激动与自豪。报告会一结束,一群学生就急忙从会场出来,围着钱老争相索要签名。鲜花、拥抱、合影……比天气还火热的,是同学们“追星”的热情。

看到青年学子的热情“追星”,东华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福庆说:“这才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该有样子!我希望青年学子们追星当追这样的星,做人争做这样的人。”

(节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材料二】

班级对学生进行了“我最崇拜的人物”问卷调查。下图是开展活动后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材料三】

由新华社主办的“中国网事·感动2023”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揭晓了“中国网事·感动2023”十大年度网络人物。他们是:为老百姓义务理发,走在学雷锋的路上,坚守岗位,无私为人民服务的“义务理发师”贾潮江;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受到良好教育,给他们带去更多可能的“80多个孩子的妈妈”朱培娟;扎根基层,秉承初心使命,在乡村振兴路上“冲锋”的“螺丝钉志愿者”朱言春;“三次被村民联名请愿留任的“第一书记”莫日发;暴雨中的硬核“铁路蓝”赵阳;“侠骨柔情的反诈民警”涂凯峰;“用短视频助力乡村振兴”的莫宙; “坚守三尺讲台39载的山村教师”杨红军;“孝老爱亲模范”汪萍;传承红色基因的“故事爷爷”王忠祥。

据了解,十大年度网络人物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置身平凡却满怀热忱,在教育、乡村振兴、法治建设、志愿服务等领域辛勤耕耘、发光发热。凡人微光,诠释着伟大,拥抱着不凡。

(节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阅读理解

小文在编辑社区宣传栏“生活小百科”板块时,搜集了以下相关信息,请阅读材料,和他一起完成编辑。

【材料一】

粘壳蛋、散黄蛋、发霉蛋、裂纹蛋等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挑选鸡蛋时一定要仔细,可以遵循“一看外观,①____,②____,③____”的诀窍。第一,新鲜鸡蛋蛋壳比较毛糙,壳上有一层霜状粉末,表皮没有破损、颜色鲜亮;陈蛋蛋壳稍暗,表面光滑;霉蛋的外壳有灰黑色针尖至小米粒大的霉点或斑块。第二,如果用两指夹住鸡蛋,靠近耳边轻轻摇晃,鲜鸡蛋气室、蛋黄完整,饱满无响声,而劣质鸡蛋因蛋液变稀、变少,摇时有晃动感,并伴有轻微的响声。第三,对于同样大小的鸡蛋,如果手感越沉就说明鸡蛋越新鲜,劣质鸡蛋手感轻飘。第四,把鸡蛋握在手中,对着白光或灯光照,鲜鸡蛋透光度好,呈淡红色,中间隐隐可见蛋黄。劣质鸡蛋即使对着强光,也依然发黑,透不出光来。

一般新鲜鸡蛋的蛋白会比较浓稠,分布有规律,能有效地将蛋黄固定在鸡蛋中央。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尤其是外界温度比较高的时候,在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就失去了固定蛋黄位置的作用。又由于蛋黄比重轻于蛋白,鸡蛋横放,蛋黄就会上浮,更靠近蛋壳,因而变成贴皮蛋,容易形成“臭蛋”。如果在放置鸡蛋时,大头向上,直立存放就不会出现贴皮蛋。所以,鸡蛋放置时,竖放为宜。最好连盒一起放入冰箱,这样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鸡蛋新鲜。

【材料二】

鸡蛋是各种食物中优质蛋白质含量最高的,还富含胆固醇、氨基酸、维生素A、B、D、E等,还有微营养素钾、钙、钠、镁、铁、磷、叶酸等,这些也是人体每天必不可少的。

其中,胆固醇具有参与形成细胞膜的重要作用,还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甾体激素的原料。然而现在不少人对胆固醇深恶痛绝,这实在有些误解。人体胆固醇的来源主要是靠肝脏自动合成,其次才是食物的补充。一个鸡蛋的胆固醇有多少呢?普通养殖场的鸡蛋每百克约含585mg,我们按照一颗鸡蛋60g来算,一个鸡蛋的胆固醇约350mg,其实每天吃两个鸡蛋,才能满足正常人每日胆固醇的需要。人们除了吃蛋,每天还要吃肉鱼类等其他食物,因此吃一个鸡蛋为宜,偶尔吃两三个也无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正常人一周鸡蛋摄入不要超过7个。

鸡蛋中的胆固醇几乎全部存在于蛋黄中,所以有人在吃鸡蛋时剔掉蛋黄,这实在是暴殄天物了。蛋黄里面并非只有胆固醇,还富含卵磷脂和维生素A、D,还有较高的铁、磷、硫、钙等人体所需矿物质。卵磷脂对人体的好处多多,能够增强大脑功能,改善记忆力,加强免疫力,所以一般医生会建议,婴儿到了六个月就要适当吃一些蛋黄,以补充营养,主要助于脑部发育。

“土鸡蛋”比“洋鸡蛋”更营养吗?其实不然。科研机构早就多次宣称,“土鸡蛋”和“洋鸡蛋”的营养成分基本没有多大区别,且一些重要营养成分“土鸡蛋”还不如“洋鸡蛋”,只有一样含量“土鸡蛋”比“洋鸡蛋”高出很多,就是胆固醇。

营养成分

土鸡蛋

洋鸡蛋(红皮)

胆固醇(毫克)

1338

585

蛋白质(毫克)

11.1

14.7

维生素A(毫克)

199

194

铁(毫克)

1.7

2.3

钙(毫克)

34

55

镁(毫克)

5

11

核黄素(毫克)

0.19

0.32

【材料三】

鸡蛋吃法多种多样,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蛋为100%,炒蛋为97%,嫩炸为98%,老炸为81.1%,开水、牛奶冲蛋为92.5%,生吃为30%-50%。由此来说,煮鸡蛋是最佳的吃法,但别小瞧煮鸡蛋,这也是一项技术活,把握好时间很重要。据《健康时报》报道,鸡蛋煮得时间长,不但鸡蛋口感老,吃起来比较噎人,维生素E也会损失16%左右。因此,煮鸡蛋一定要恰到好处,最好煮得嫩一些,兼顾口感和营养。此外,最好不要吃半熟的鸡蛋,蛋黄处于“溏心”状态说明灭菌不彻底,会增加被沙门氏菌等致病菌感染的风险。

班级将开展“明星大家追”主题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   中央宣传部30日向全社会公开宣传发布“以国为重的大国工匠”徐立平的先进事迹,授予徐立平“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徐立平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航天发动机固体燃料药面整形组组长,国家高级技师、航天特技技师。参加工作30年来,他一直从事及其危险的航天动力燃料微整形工作,多次经历血与火的淬炼、生与死的考验,他凭着对事业的忠诚和担当,苦钻善学、精益求精,立足岗位不断创新创造,练就高超的技艺绝活,多次出色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用堪称完美的产品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以国为重的大国工匠”。徐立平的先进事迹被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

“时代楷模”宣传发布以“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现场发布了徐立平的先进事迹,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徐立平同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宣部负责同志为徐立平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荣誉证书。

材料二:

你所崇拜的应该是真正值得你崇拜的人,不是徒有其表,应该有高尚的人品和超凡的气度,能震撼你的心灵。追星的真正意义不是盲目追捧,而是把偶像当成信仰和方向,从他们的身上汲取积极的人生经验,不断激励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各题。

5 月 10 日晚上,我国北方许多地区都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极光。科学爱好者欢欢查阅了以下资料。

材料一:

在地球南北高纬度附近地区的夜晚,偶尔可以看到几条光带横跨天空,把黑暗的夜空照得一片光亮。它忽暗忽明,发出红、蓝、紫、绿等各种颜色的光芒,这种壮丽动人的景象就是极光。“极光”,这一名称来自古罗马神话中的女神“奥罗拉”,代表旭日东升前的黎明。《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了一种名曰“烛阴”的神兽,称其“身长千里……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如今这被证实是古人对极光的描写。诗人屈原在《天问》中形象地将极光称为“烛龙”,并发问:“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太阳喷发出的物质裹挟着磁场到达地球,使得地球磁场发生剧烈扰动,导致更多的高能粒子沿磁力线进入两极地区的大气,通过碰撞激发大气分子和原子发光,这就是极光。

(整理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5 月 10 日晚至 11 日凌晨,地球出现了 3 小时超大地磁暴、6 小时特大地磁暴。这次超大地磁暴影响了短波通信和导航定位,但也使得全球中高纬度地区出现了 20 年来最绚丽的极光现象。5 月 11 日 9 时,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地磁暴红色预警:北京时间 2024 年 5 月 10 日23 时起发生地磁暴,最大级别达到超大地磁暴水平,预计未来 24 小时,磁暴过程仍将持续,后续仍可能发生大地磁暴。地磁暴是一种典型空间天气事件。当太阳爆发时,会发生日冕物质抛射,一次抛射能将数以亿吨计的太阳物质以数百到数千米每秒的高速抛离太阳表面。这些物质中不光包括巨大质量与速度汇聚成的动能,还携带着太阳强大的磁场能。它们一旦命中地球,就会引发地磁场方向与大小的变化,即地磁暴。地磁暴对空间站、卫星的电气元件工作、飞行姿态等产生影响。对普通人而言,地磁暴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影响。较强地磁暴的最直观体验,则是可能在我国北部看到极光,如漠河、内蒙古北部、新疆北部等高纬度区域可能出现极光。极光很美,但背后的磁暴事件却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巨大威胁。清朝咸丰年间的《栾城县志》上,有着“赤气起于西北”的记载,这对应的是 1859 年 9 月造成长达 8 天恶劣天气的“卡灵顿事件”。所幸那时的人类社会主要依靠蒸汽机和人力,还没有无线电通信和电力传输网络,“卡灵顿事件”并未给地球带来过于严重的灾难。1989 年 3 月的一天晚上,伴随着强烈的极光活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供电网络全部瘫痪,全省陷入长达 9 个小时的黑暗和寒冷之中。与此同时,美国、日本的通信卫星出现异常,全球无线电通信信号受到极大干扰。而上一次发生如此规模的地磁暴,还是 2003 年 10 月的“万圣节事件”,当时正处于第 23 太阳活动周极大期,一系列爆发事件给地球的空间环境带来了灾害性的影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部上空都可以看到罕见的极光,瑞典 5 万人的电力供应中断,珠峰探险队通信中断,全球卫星通信受到干扰……

(整理自《现代快报》)

材料三:

近期,《自然·通讯》上发表的一篇天文学论文称,太空探测器“贝皮科伦布号”首次飞越水星的数据显示,水星上发现了类似极光的过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尧中华向记者介绍,极光是一种大气的发光现象,其形成源自星球磁层中的高能粒子扰动,只要行星有大气和磁场,遇到太阳风就会产生极光。水星没有大气,所以不可能出现极光。事实上,木星和土星有着比地球更强大的磁场,因此人们最早在这两颗气态巨行星上观测到了极光的存在。此外,人们在天王星、海王星、金星和火星上也都观测到了极光或疑似极光的现象。不光是行星,人类还在彗星和行星的卫星,甚至在太阳系外其他恒星系的行星上探测到了极光的踪迹。

人类在太阳系其他行星上观测到的极光状态与地球上的并不完全一样,主要区别在极光的强度、波段和颜色上。太阳系中极光最强的是木星,其次是土星。由于各行星大气的组成成分不同,极光的颜色也有差异。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氧原子与太阳抛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发生相互作用会发出绿色的光,因此在地球上能看到绿色的极光;而木星、土星的大气中都是氢和氦,因此在这两颗星球上大多数极光由紫外线组成,属于不可见光。

在尧中华看来,研究极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极光,科学家可以倒推星球大气的变化过程、高能物质在这个空间中的变化特征、行星内部的演化等关键信息,甚至还能借此理解太阳的活动状态。观测极光给了科学家一种低成本研究空间环境变化的方式,这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意义重大。

通过观察极光,科学家还可以了解、总结外部空间变化规律,进而更加深入地研究极端空间天气事件,为设计设备仪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整理自《科技日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