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阅读真题60篇】小语五上 10.父亲的作品

父亲的作品

①读初中一年级时,老师告诉父亲:“你儿子很厌烦写作文,现在成绩很差啊!”那晚,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 , 没有睡好。

②第二天,父亲从文具店买回来几沓白纸,用刀细心地把白纸裁成小作文本那么大的纸片,接着用线把这些纸片订成一个个小本,再把这些小本分成两摞,然后对我说:“儿子,这两摞本子,一摞是我的,一摞给你,每一摞纸都有1825张。从今天开始,我要跟你比赛。”

③“比赛?”我有些吃惊,“您跟我比什么?”

④“跟你比写作文。”父亲郑重其事地说。

⑤“啊?您——跟我比写作文?”我心想:父亲只读到小学二年级,认识的字都没我多,怎么能跟我比写作文呢?我疑惑不解地问道:“您是在跟我开玩笑吧?”可父亲却一本正经地回答:“不是开玩笑。我说的是真的。我俩每天写一篇作文,一共写五年——这1825张纸够写五年,谁坚持不下来,谁就输了。”比就比吧,反正父亲那点文化基础我是知道的。于是,我信心十足地点点头。

从那天起,父亲每晚就弓着背,伏在桌前,额头上淌着汗,一字一句费劲地在白纸上写起来,不时还要翻翻字典我呢,则坐在他对面,憋着一股劲,一丝不苟地写作文。他每写满一张纸,我也坚持写满一张纸。每完成一篇作文,我都会喜出望外。

⑦每次我觉得疲劳的时候,就抬头看一看父亲,心想:____

⑧寒来暑往,当我读到高三的时候,已经写了不少有影响的小说并在刊物上发表,还被破格收为省作协会员,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少年作家。

⑨时隔不久,一位记者特意到我家里来采访,夸我是一个真正有潜力的作家。我说:“真正的作家不是我,应该是我父亲!我呢——就是我父亲的作品。”

(1)、【形成解释】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辗转反侧:

(2)、【整体感知】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整体感知】在与父亲比赛写作文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按顺序写在横线上。

有些吃惊→→喜出望外

(4)、【形成解释】从第⑥段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5)、【形成解释】第⑦段中“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想好后,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6)、【形成解释】短文结尾说“真正的作家不是我,应该是我父亲!我呢——就是我父亲的作品”。请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____

佚名

很久以前,点宁暴发了一场瘟疫,人们用各种办法治病都不见效果。挂榜山下,有一个叫吴刚的小伙子,他母亲也病得卧床不起,他便每天上山采药救母。一天,观音东游归来,见小伙子在峭壁上采药,深受感动。晚上托梦给他,说月宫中有一种叫月桂的树,开着一种金黄色的小花,可以治这种瘟疫。到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挂榜山上有天梯通向月宫,他就可以去采摘桂花。过了农历八月十五,错过了桂花一年一次的花期,又要等一年。这天晚上正好是农历八月十二,还有三天就是农历八月十五了。时间紧迫,吴刚马上动身,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农历八月十五晚上登上了挂榜山顶,爬上了通向月宫的天梯。农历八月正是桂花飘香的时节,天香云外。吴刚顺着香气来到月桂树下,看着金灿灿的桂花,好不高兴!他就拼命地摘呀摘,总想多摘一点儿带回去,救母亲,救乡亲。可花摘多了他抱不动,于是他使劲地摇动着月桂树,让桂花纷纷飘落,掉到了挂榜山下的河中。頓时,河面清香扑鼻,河水被染成了金黄色。人们喝了河水,疫病全都好了。

这天正是天宫的农历八月十五大集会。桂花的香气冲到天上,惊动了神仙们。玉帝派仙官调查。得知月宫的月桂树上的桂花全没了,玉帝大怒,派天兵天将将吴刚抓来。

玉帝了解事情的真相后,被吴刚的孝心和善心打动了,可吴刚毕竟犯了天规,如不惩罚就不能树立威信。玉帝问吴刚有什么要求,吴刚说他想把月桂树带到人间去救苦救难。于是,玉帝想了一个主意,既可惩罚吴刚,又可答应他的要求。玉帝说:“只要你把月桂树砍倒,你就拿去吧。”吴刚找来大斧砍起来,想立刻砍倒月桂树。谁知,玉帝施了法术,月桂树随砍随合,就这样吴刚长年累月地砍,砍了几千年。【批注:____】

(选自《中国神话传说》,有删改)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花 边 饺

肖复兴

    ①小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只能等到年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这时候,妈妈威风凛凛,最为得意,一会儿和面,一会儿调馅儿,馅儿调得又香又绵,面和得软硬适度,最后盆手两净,不沾一星面粉。然后妈妈指挥爸爸、弟弟和我,看火的看火,擀皮的擀皮,送皮的送皮,颇似沙场点兵。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儿的饺子,一种肉馅儿的,一种素馅儿的。这时候,圆圆的盖帘儿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儿的饺子,像是两军对阵,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着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着,妈妈把包好的饺子沿着边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个花环,煞是好看。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她把肉馅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带玩儿地塞进肚里,眼睛笑得眯成了缝。她自己和爸爸却吃着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③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大餐”。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还是煮几个饺子吃吧!”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④我们都成家立业后,生活也富足了。世上的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但每年过年,包饺子、吃饺子依然是我们家的惯例。

    ⑤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包了一个糖馅儿的饺子,放进一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糖馅儿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⑥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⑦热腾腾的饺子盛入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吃到第二个饺子时,妈妈就咬着了糖馅儿,她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咪成了缝。

    ⑧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儿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

    ⑨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开心。

(选自《肖复兴散文精选》,有删改)

阅读理解

梅 香

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红艳艳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样子开放,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

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饭。他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了出去。

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____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芬芳。他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了梅花的芳香。

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香的气息。

可见,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一个人的品质其实与梅花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内在的人格香气。

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反观自我,欣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己的芳香。

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进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束缚,认真品味自己的芳香吧!

革命精神的不朽赞歌

【选文一】

草地夜行(节选)

王愿坚

①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伸向远方。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向前走着。

②这时,迎面走来一个老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

③我诧异地抬头。他看看我,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他比我高出两头,但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我问他:“同志,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我是军部的,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他边说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去由他拿着。

④“咱们得快点走!天黑了,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听了他的话,我快步跟上,但是不一会儿又落后了一大段。我满脸焦急,咬着牙关继续走。他看看天,又看看我:“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已经下雨了!你想叫咱俩都丧命吗?”我犹豫了:____他不容分说,冒着雨背起我,一步一滑地向前走。

⑤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将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⑥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我的心痛得像刀绞一般,眼泪不住地往下流。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抬起头,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满怀希望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选自《妇女之友》,有删改)

【选文二】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沈重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选编文章

返回首页

试题篮